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是一种具有超高强度、韧性及耐久性的新型高性能水泥基材料。由于RPC的水胶比很低,导致大量水泥不能得到充分水化,只是作为活性填充料使用。采用废弃玻璃粉部分取代水泥制备RPC,研究玻璃粉掺量和水胶比对RPC抗压强度和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具有一定细度的废弃玻璃粉作为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配制RPC,可提高RPC的强度;随着玻璃粉掺量的增加,RPC抗压强度提高,特别是玻璃粉掺量不超过20%时。玻璃粉在胶凝体系中发挥了较强的火山灰效应和填充效应,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水化硅酸钙等水化产物,进而改善浆体的微结构,提高RPC的强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膨胀剂的品种、掺量、混凝土强度、养护奈件、矿物掺合料的取代率等因素展开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为保障膨胀剂能发挥良好的膨胀效果,应严格控制膨胀剂的细度及掺量;保证养护所需的温度及湿度;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确定膨胀荆最佳掺量;适当控制矿物掺合料的取代率。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2016,(3)
在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下,研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抗压、抗折强度以及延性变化规律,分析钢纤维对RP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并探讨了RPC抗压强度在3种养护方式下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掺量在1.5%~2.5%变化时,抗压强度提升明显;在0.5%~1.5%和2.5%~3.5%变化时,抗折强度提升明显;钢纤维体积掺量超过2.5%后,对RPC延性影响不显著。钢纤维体积掺量越大,RP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越不明显。标准养护7、28 d的RPC抗压强度比值在0.65左右,90℃蒸养1 d与标准养护28 d的抗压强度基本持平。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标准砂,通过单掺粉煤灰、花岗岩石粉、磨细砂和S95矿粉替代部分水泥制备水泥胶砂,在蒸压养护和常温养护条件下,系统研究矿物掺合料种类和掺量对水泥胶砂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矿物掺合料替代部分水泥制备水泥胶砂可以显著降低水泥的用量,其中在蒸压养护条件下使用掺量30%的粉煤灰制备的水泥胶砂力学性能最好,抗折强度为6.75 MPa,抗压强度为30.70MPa;在常温养护条件下S95矿粉的最优掺量为40%,28d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分别达到8.10 MPa和29.28 MPa。  相似文献   

5.
以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为指标,研究活性混合材、钢纤维掺量、粗细集料类别及养护方式对RPC混凝土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硅灰和粉煤灰掺量相等时,RPC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好,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最高,分别达到124.2MPa和19.2MPa。钢纤维掺量的增加可有效提高RPC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但RPC混凝土抗压强度提高的幅度小于抗折强度。钢纤维体积掺量在1.0%-2.0%之间较合适。通过三种不同的养护制度发现,采用标准养护方式时,抗压强度值最小,采用高温养护方式时,抗压强度值最大,热水养护的抗压强度值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6.
试验控制聚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体积掺量保持不变,绘制了不同钢纤维体积掺量RPC高温后抗压强度比、抗折强度的变化曲线,并采用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分析照射时间对红外温升的影响,建立了RPC红外温升与受火温度、抗折强度之间的拟合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受火温度升高,混凝土抗压强度比、抗折强度呈下降趋势;混掺纤维RPC红外温升与受火温度、抗折强度具有线性关系,红外照射时间采用3 min为最佳照射时间。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效减水剂的发明与应用、矿物掺合料的回收与加工、纤维材料的发展以及混凝土材料配合比优化,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材料应运而生,并相继在重大工程中得以应用与推广。主要分析了不同矿物掺合料、纤维种类和掺量、养护制度等参数对RPC抗氯离子渗透性、抗冻融性能、抗腐蚀性能、抗碳化性能、抗收缩性能以及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及其作用机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RPC材料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为RPC在实际工程中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指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标准养护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砂、减水剂、水、矿物粉末、钢纤维等材料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材料(RPC)基本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砂胶比掺量宜控制在1.0~1.1;高效减水剂掺量控制在1.5%~2%时,对RPC的流动度有明显影响;水胶比宜控制在0.18~0.2;砂胶比掺量应控制在0.14~0.18;钢纤维掺量不超过1.6%(体积比)。试验最终获得抗压强度130MPa、抗折强度52.9MPa的RPC,并着重研究了RPC的抗冻融、硫酸盐侵蚀等耐久性能。结果表明,RPC具有良好的抗冻融和硫酸钠侵蚀性能。并通过电镜扫描研究了RPC的孔体结构。研究结果表明,RPC具有致密的微观结构,这为其超高强度和高耐久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用矿渣和粉煤灰等量取代50%的无机活性微粉,并制备出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板材,分析了不同养护条件对板材强度、吸水率、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可以快速提高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板材早期强度,但是随着龄期延长,板材的强度最终趋近一致;高温养护促进三维网状结构生成。  相似文献   

10.
以掺加不同的活性矿物掺合料制成的水泥基试件,讨论了矿粉 A 掺量、硅粉掺量、复掺矿粉 A 和硅粉对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矿物掺合料对水泥基试件的抗折和抗压强度有较大影响,尤其是硅粉能够很好地提高试件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  相似文献   

11.
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具有成形精度高、力学性能好、复杂构件不敏感等特点,是目前金属增材制造领域发展最快的技术.金属粉末的品质是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发展的关键,需满足纯净度高、球形度好、流动性好、粒度分布合理等条件.本文简要介绍了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用粉末的性能要求及制备技术并进行对比,还对粉末床熔融增材制造用金属粉末的前景做了...  相似文献   

12.
钢渣粉与矿渣粉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志斌 《福建建筑》2009,(12):47-48
本文通过应用钢渣粉与矿渣粉的超细微粉,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减少预拌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延长混凝土构筑物的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3.
低掺量乳胶粉与矿粉复合改性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磨细矿粉与乳胶粉复合改性的方法对低聚灰比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一定品种和掺量的矿粉与乳胶粉协同作用有效地提高了聚合物水泥砂浆的各项性能。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特细砂、双飞粉、特细砂一双飞粉、聚苯颗粒为填料,可再分散乳胶粉及水泥为粘结剂,进行不同种类填料情况下胶粉含量对干粉建筑密封材料柔韧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干粉建筑密封材料柔韧性的主要因素是胶粉含量,其次是填料种类。  相似文献   

15.
赵爱新 《山东建材》2006,27(6):36-38
主要介绍了钢渣微粉生产工艺及生产实践,双掺粉的开发将缓解矿渣微粉供不应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水泥+矿渣微粉+石粉复合胶凝材料体系的可行性,采用砂浆进行了不同掺量矿渣微粉和石粉代替水泥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石粉含量的石屑砂浆中,随着矿粉掺量增加,砂浆强度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从28 d砂浆强度不降低的角度考虑,矿粉最大掺量为50%。在水泥+30%(或50%)矿粉的胶凝材料体系中,以适量石粉取代部分水泥对砂浆28 d强度影响不大,石粉取代量以7%左右为宜。对于高石粉含量花岗岩石屑,可采用水泥+矿粉+石粉的复合胶凝材料体系,利用石屑中的部分石粉取代水泥,为解决高石粉含量石屑配制混凝土问题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达到降低混凝土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彭艳周  陈凯  丁庆军 《混凝土》2011,(10):69-71
针对当前活性粉末混凝土(RPC)的成本高、能耗大的问题,以钢渣粉、超细粉煤灰、硅灰等作活性细掺料、细河砂作集料,进行含钢渣粉RPC的研制.研究了钢渣粉掺量、钢渣粉与超细粉煤灰总掺量,以及两者的比例等胶凝材料的组成参数对RPC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总量达45%的矿物细掺料以及细河砂等原料,掺人体积分数为2%的钢纤维并...  相似文献   

18.
增材制造技术作为目前备受关注的先进制造技术之一,在航空航天、汽车、医疗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金属粉末是增材制造工艺最重要的原材料,其中空心粉含量直接影响最终成形件的质量。本文介绍了增材制造金属粉末空心粉检测方法,采用显微镜法测得空心粉率为0.31%,采用工业CT法测得空心粉率为0.27%,验证了显微镜法和工业CT法两种方法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试验主要通过调整填充体的颗粒级配使其具有高强和自密实等特性;同时研究了原材料品种、填充体的颗粒级配、养护制度、外加剂性能及配合比对强度的影响;并在未掺钢纤维的情况下,配制出了流动度好,标准养护下抗压强度达120MPa以上的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20.
掺矿粉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介绍了掺矿粉混凝土的配制技术,重点研究了掺加矿粉对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在混凝土中掺加矿粉合理可行的配制方法、适宜掺量以及注意事项;建议在实际应用中采取矿粉和粉煤灰复掺的方式以充分发挥二者之间的“优势互补效应”,配制性能更为优异同时成本更为经济的混凝上,并针对矿粉和粉煤灰复掺确定了二者之间适宜的水泥取代率和复配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