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采用床内强制对流进行传热传质的固体吸附式循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坚  王如竹 《太阳能学报》1998,19(4):437-443
采用一维两温度模型,以活性炭纤维-氨为工质对,模拟计算了对流热波循环的吸附床加热过程和冷却过程中床内的温度分布和变化趋势,并分析计算了对流热波循环的性能参数。系统的回热率达0.4,热泵效率达1.78,热泵系统的能量密度为1616W/kg。对系统加以优化,可获得更高的回热率和COP。  相似文献   

2.
对基于甲基环己烷(MCH)-甲苯(TOL)-氢(H2)的一对高度可逆反应的贮氢技术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利用考虑随车脱氢环境的MCH脱氢实验研究结果,对一种发动机功率为20kW的小型氢燃料车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MTH贮氢技术进行了系统的能流和物流分析。结果表明,MCH随车脱氢供汽车氢燃料在小型汽车上应用是可行的,其贮氢 能效可达0.59。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连续而又稳定循环的三效吸附式热泵单元─-三效冷环,使各吸附床的吸附循环之间具有先后连贯性,既可避免吸附床的过热,又能消除热泵输出端的不稳定工作状态,使得热泵系统的COP值、效率以及各吸附循环的效率均有显著提高。此外,单元化使三效冷环易于长期维持真空度,便于根据余热量的大小进行并联组合成较大的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4.
设计了连续而又稳定循环的三效吸附式热泵单元--三效冷环,使各吸附床的吸附循环之间具有先后连贯性,既可避免吸附床的过热,又能消除热泵输出端的不稳定工作状态,使得热泵系统的COP值、yong效率以及各级附循环的效率均有显著提高。此外,单元化使三效冷环易于长期维持真空度,便于根据余热量的大小进行并联组合成较大的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5.
剑乔力  葛新石 《节能》1997,(2):25-28
设计了连续而又稳定循环的三效吸附式热泵单元-三效冷环,由于各吸附床的吸附循环之间具有先后连贯性,因此既避免了吸附床的过热,又消除了热泵输出端的不稳定工作状态,使得热泵系统COP值,Yong效率以及各吸附循环的效率比双效和单效系统有显著提高,重点分析了回收和不回收降温,吸附热时三效吸附式热泵比之与其它系统所存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6.
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赵军  马一太 《太阳能学报》1993,14(4):306-310
一套太阳能热泵供热水系统实验装置,四季能提供50℃热水,致热系数COP约达3,通过优化设计,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加供暖或空调功能,会使其更具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连续而又稳定循环的三效吸附式热泵单元——三效冷环,由于各吸附床的吸附循环之间具有先后连贯性,因此既避免了吸附床的过热,又消除了热泵输出端的不稳定工作状态,使得热泵系统的COP值、■效率以及各吸附循环的效率比双效和单效系统有显著提高。重点分析了回收和不回收降温、吸附热时三效吸附式热泵比之与其它系统所存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循环工质的泄漏对于中高温热泵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力  张启 《太阳能学报》2003,24(2):152-156
对于长期工作的空调热泵系统来说,工质泄漏问题是不可回避的,这一问题对于使用混合工质的中高温热泵系统就更加重要。作者在小型中高温热泵试验系统上进行了工质泄漏的试验研究,并得到了泄漏量和中高温热泵系统循环参数之间的一些规律,这些规律将有助于根据系统运行参数确定补充工质的时间和数量。  相似文献   

9.
燃料电池汽车上贮氢主要有三种方式 :高压贮氢、液态贮氢、贮氢材料贮氢。高压贮氢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方式 ,液态贮氢是目前贮氢密度最大的贮存方式 ,贮氢材料贮氢是最安全、高效的一种方式。目前存在贮氢量低的问题 ,但是在未来有望得到解决 ,碳纳米管具有很高的理论贮氢容量 (超过 14 % (质量 ) ) ,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高温热泵工质应用的现状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胡连营 《节能》2010,29(1):66-68
为了消除现有热泵技术利用温度比较低,对于高温的工业余热和地热尾水利用率低的问题,指出中高温热泵工质技术替代常温热泵技术的必要性。介绍热泵系统的组成部分、中高温热泵工质的循环特性、热泵工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中高温热泵工质的研究现状。中高温热泵提高了热泵的工作温度,扩大了低位热能资源的回收和供热范围。  相似文献   

11.
600MW变压运行超临界参数锅炉启动过程模拟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冬  杨仲明 《动力工程》1997,17(3):37-42,68
通过正确建立及求解启动过程工质侧、烟气侧及金属蓄热所遵循的数学模型,开发了能够模拟计算配有不同型式锅炉启动系统的直流锅炉由点火至锅炉负荷达35%MCR过程的计算机程序OTBSP。以石洞口第二电厂2号机组1993年7月6日冷态启动作为验证算例,计算结果表明程序是正确可靠的。程序OTBSP模拟了哈尔滨锅炉厂开发设计的600MW变压运行超临界参数锅炉冷态、温态、热态启动由点火至锅炉负荷达35%MCR的过  相似文献   

12.
变温热源地热热泵系统的可用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力  张启  涂光备 《太阳能学报》2002,23(5):595-598
地热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已成为许多国家的研究重点,如何提高地热能的利用率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而热泵又是其中一项关键技术。本文针对地热热泵系统的变温热源,从减小可用能损失的角度进行了详尽的理论分析。首先,对该地热热泵系统中的各个主要部件进行了可用能分析,发现和能损失情况均与循环工质的性能有关;其次,在实际工况下比较了纯工质和非共沸混合工质的可用能损失情况;最终提出了几种有可能应用于实际地热热泵工况下的循环工质。  相似文献   

13.
国产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建立了一套活性炭-甲醇吸附容量测定试验台,对国产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测试,得到有关吸附方程式Dubinin-Astakhov(D-A)的关联参数,并对国产活性炭-甲醇吸附式制冷循环进行了模拟计算,讨论了循环COP及单位质量活性炭制冷量Qf等主要参数。与国际上流行的活性炭AC-35相比,国产活性炭材料作为固体吸附式制冷机的吸附剂;具有与AC-35相近的COP,但单位质量制冷量Qf较AC-35差些。  相似文献   

14.
应用工业三叶草型Ni/Al2O3催化剂对甲苯的贮氢反应及其动力学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工业Ni/Al2O3催化剂是性能优良的甲苯贮氢催化剂;在压力0.12MPa(绝),温度90-150℃,甲苯转化率0-100%的实验条件下,该反应呈零级反应,其反应活化能为49.3kJ/mol。  相似文献   

15.
中高温空气源热泵热水器的工质优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热泵热水器的工质对机组的性能和热水器的出水温度都有较大的影响,是研发高性能热泵热水器的重要课题之一。对目前热泵热水器常用的工质、部分中高温热泵工质以及新开发的中高温热泵热水器工质TJR01从基本物性、安全性、环保性、溶油性进行了分析,又通过CSD方程对循环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新工质TJR01直接充灌到R22压缩机里,既能保证热水器的出水温度要求,又能保证机组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热泵循环流程的分析,构建了带有回热器热泵的数理模型.理论分析了以R125为工质的热泵系统,并对R125及几种热泵工质在标准工况和变工况下的循环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及分析.结果表明,在标准工况下,R125制热系数优于R22,是极有潜力的热泵替代工质.  相似文献   

17.
Cdln2O4和Cd2SnO4薄膜X—光电子能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在Ar-O2混合气氛中从Cd-In和Cd-Sn合金靶射频反应溅射而的CdIn2O4和Cd2SnO4膜的X-光电子能谱。实验结果表明了粉末Cd,In,Sn,SnO2,In2O3和CdIn2O4,Cd2SnO4膜的Cd,In,Sn3D3/2和3d5/2XPS峰值位置的形状的区别,并讨论了O1s。XPS峰随氧浓度的变化。当氧浓度增加时,O1s分为两个峰。  相似文献   

18.
面向对象方法在水电站监控系统软件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使用面向对象(OOP)的编程技术来实现水电站SCADA系统软件的开放性,并结合水电站监控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给出了使用VisualC++语言的一些实现方法。应用表明,将OOP引入SCADA系统应用软件开发,可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软件的可移植性和可扩充性。  相似文献   

19.
人物专栏     
《太阳能》1995,(1)
人物专栏鲍德佑男,1930年生,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早年从事表面活性剂、精细化工、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和超高温耐烧蚀材料的研究与应用。从事氢能及贮氢材料研究有15年以上,研制成功在常温条件下可活化应用的钛铁系贮氢材料。近年来从事金属氢化物...  相似文献   

20.
黄志华  王文  王如竹 《新能源》2000,22(12):115-119
对化学热泵的原理及热力计算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列举了当今化学热泵研究中所采用的工质对及反应床中传热的主要成果,分析了化学热泵的现状,并指出了发展化学热泵技术中的关键问题,展望了化学热泵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