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采用XRD、SEM和拉伸试验机对热轧Ni47Ti44Nb9形状记忆合金板材的织构及其对拉伸和恢复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便为改善该合金的力学和记忆性能提供理论依据。热轧板材的织构主要为{001}uv0和{111}uvw丝,沿轧向(RD),{001}uv0丝织构中强组分向{001}010靠近,{111}uvw丝织构中的{111}112和{111}165组分较强;沿横向(TD),强织构组分为{001}010和{111}132;热轧板材经高于再结晶温度热处理后,沿轧向,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临界应力最高,与轧向成45°角方向的临界应力最低,且沿横向拉伸断口表面出现很多微裂纹;经850℃热处理后,临界应力随着冷速的加快而降低,且该温度下退火板材的织构对可恢复应变的影响不明显,基本在7.0%~7.4%。  相似文献   

2.
采用XRD研究了Ni47Ti44Nb9锻造板坯织构、不同热轧、冷轧方向板材织构。研究表明,锻造板坯有典型的γ取向线织构,锻板心部最强取向在{111}<112>。沿轧向(RD)、交叉方向(CD)、横向(TD)热轧板织构类型相似,主要有3条取向线织构,接近{114}、{223}、{332}(或{221}),{332}面织构取向密度最强,最强织构分别为{221}<110>、{332}<113>、{332}<023>,不出现γ-织构。沿与轧向成0o、45o、90o方向二次冷轧最强织构近似为{332}<110>。90o方向二次冷轧织构强度最高,有多个强织构组分,γ-织构得到显著加强  相似文献   

3.
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冷轧变形量和退火温度对Ni47Ti44Nb9合金一次冷轧和二次冷轧板织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冷轧变形量小于35%时,一次冷轧板的织构主要为{111}-110-,与热轧态织构不同,随冷轧变形量的增加,织构取向密度略有提高;二次冷轧板主要织构为{111}-110-,在-110-//RD取向线上从{111}-110-延伸到{110}-110-,二次冷轧使织构取向密度获得较大提高。当二次冷轧板材在高于500℃退火时,其主要织构为{111}-112-再结晶织构,700℃、60 min炉冷样品织构的取向密度明显高于相同制度下水淬样品织构的取向密度。  相似文献   

4.
在25~450℃内,沿轧向及横向研究了Ni47Ti44Nb9形状记忆合金的高温拉伸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室温下,沿轧向拉伸时出现了明显的应力平台,而沿横向拉伸则无此现象,这是由于不同的解孪晶机制造成的.当温度升高至100、300℃时,屈服强度增加,而断裂时的最大应变减小,在此温度下Ni47Ti44Nb9合金变得更加硬而脆.随温度进一步升高到450℃,Ni47Ti44Nb9合金的抗拉强度迅速减小,断裂时的最大应变再次增加,这表明此时合金变软,粘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氧含量对Ni47Ti44Nb9合金显微组织和相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氧含量超过固溶度后,氧存在于(Ti,Nb)4Ni2O氧化物中.随着氧含量的增加相变温度降低,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的临界应力提高,相变热滞变宽.氧含量(质量分数)在0.04%-0.07%范围内,Ni47Ti44Nb9合金具有最大的形状记忆应变和延伸率.  相似文献   

6.
以一种含W和稀土Ce的444型耐热铁素体不锈钢19Cr2Mo1W为材料,利用XRD测试分析、EBSD取向成像技术、粗糙度测量和成形性测试等手段,研究了该铁素体不锈钢热轧板不同退火工艺对其冷轧退火板的微观组织、织构演变以及成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采用了不同退火温度的热轧板退火工艺,但是热轧退火板的织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均会遗传至冷轧板;热轧退火板中增强的{223}■和{111}■织构组分存在,有利于增加冷轧退火板中γ纤维织构的强度。冷轧板中{001}■~{115}■纤维织构组分越强,退火后γ纤维织构偏离理想程度越大;适当提高热轧板退火温度可以有效减弱冷轧板中有害的{001}■~{115}■组分。提高热轧板退火温度,可以显著减轻甚至彻底消除热轧退火板中的带状组织、提高冷轧退火板的组织均匀性和γ纤维织构强度,有利于成形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用在(Ms+30℃)温度下的拉伸实验和差示扫描量热仪(DSC)较系统地研究了Ti44Ni47Nb9宽滞后形状记忆合金应力诱发马氏体的相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当形变量达到14%左右时,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过程基本完成。应力诱发马氏体的逆相变温度间隔要比热诱发马氏体约小一个数量级。形变对该合金应力诱发马氏体的逆转变开始温度、逆转变温度间隔以及相变潜热均有明显影响,随着拉伸变形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在随后的冷却循环中,相变潜热和马氏体相变开始温度均随着形变的增加缓慢降低。  相似文献   

8.
对热轧、正火、冷轧、淬火及逆相变退火后的0.12C-5Mn锰钢的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轧板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正火后,组织较热轧态更加粗大,沿轧向分布更加均匀;冷轧板珠光体分布更加混乱弥散;750℃淬火组织为少量马氏体和铁素体,625℃逆相变退火后组织仍然为马氏体和铁素体,但马氏体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利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拉伸力学试验等方法对铸锭冶金Ti-45Al-7Nb-0.3W合金热轧板材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Ti-45Al-7Nb-0.3W合金热轧板材具有明显的力学性能各向异性,在室温条件下,沿轧制方向的屈服强度σ_(RD)为445 MPa,高于沿横向的屈服强度σ_(TD);在800℃条件下,σ_(RD)为522 MPa,低于σ_(TD)。织构和显微组织表明:经热轧变形后,板材中存在明显{100}010立方织构,即面心四方γ晶胞的c轴平行于横向;在轧制纵截面上,板材显微组织表现为拉长的γ晶粒和α_2/γ层片晶团;在横截面上,板材显微组织表现为等轴的γ晶粒和α_2/γ层片晶团。Ti-45Al-7Nb-0.3W合金热轧板材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是由织构和显微组织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0.
颜莹  金伟  曹名洲 《金属学报》2008,44(2):139-144
利用OM、DSC和XRD,研究了Ni47Ti44 Nb9合金热锻棒、热挤压管材和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冷轧管材的组织,织构和相变.结果表明:热锻棒中的B2相呈较宽的纤维状,主要织构接近{112}<111>和{123}<111>;热挤压管材纤维组织变细且发生碎化,多数晶粒的取向靠近{111};冷轧管材的B2相纤维组织发生严重碎化,抑制了冷却过程中马氏体相变的进行, {111}<110>和{112}<110>成为主要织构.随淬火温度的升高,冷轧管材硬度下降, Ms和As点升高,热滞减小.冷轧管材经600℃/90 min退火,{111}<110>和{112}<110>织构显著增强,经850℃退火,再结晶晶粒明显长大,Ms点显著提高,热滞和硬度下降.晶粒取向偏离{111}<110?和{112}<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