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通过在氯盐介质测量云南元阳金精矿中几种成分在石墨阳极上的阳极极化曲线,研究矿浆电解条件下矿粒阳极氧化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元阳金精矿矿浆电解的条件下,黄铜矿、黄铁矿、元素硫基本不发生阳极氧化,而H2S则在石墨阳极上或被溶液中的Fe^3 和Cu^2 氧化为元素硫。  相似文献   

2.
脆硫锑铅矿矿浆电解过程硫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脆硫锑铅矿矿浆电解渣工艺矿物学研究和有关热力学和电化学的分析,探讨元素硫形成及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元素硫是脆硫锑铅矿与Fe^3 接触氧化的反应产物,脆硫锑铅矿分解生成H2S再被Fe^3 氧化的反应是次要的。矿浆电解时,元素硫在阳极上基本不被氧化。  相似文献   

3.
矿浆电解的选择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热力学上分析矿浆电解的选择性。计算在矿浆电解条件下阳极反应与阴极反应的电极电位,其排序与标准电极电位不同,黄铁矿电位高,因而难浸出。在与电位比定 矿物共生时,由于原电池反应,能促进这些硫化物的氧化,而黄铁矿自身的氧化受到抑制。从热力学的角度看,PbS、Bi2S3、SnS、ZnS,Ni2S3等的矿浆电解的均较容易,黄铜矿较难。矿聚电解过程有显著的除铁功能。  相似文献   

4.
Ag^+在细菌浸出中的催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Ag^ 催化浸出中的细菌生理作用,结果表明:Ag^ 对Fe^2 氧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即随着Cu^2 在浸出液中的浓度增中而增强了其对Ag^ 毒性的拮抗作用;在较低的Fe^2 和S^0的原子摩尔比下,S^0对Fe^2 的细菌氧化有强抑制作用;矿物中的Fe^2 细菌氧化浸出抑制是Ag^ 催化浸出体系中高效浸出的最重要的细菌生理原因。因此,增强对Fe^2 细菌氧化的抑制作用,可大幅度提高铜浸出率。  相似文献   

5.
细菌的氧化生理与其浸矿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不同氧化生理的诱导菌、S^2-氧化缺陷型菌株和Fe^2 氧化活性抑制菌进行了黄铜矿浸出研究,表明黄铜矿的细菌浸出以氧化其S^2-的直接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6.
复杂锑铅矿矿浆电解电极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定极化曲线,研究复杂锑铅矿矿浆电解过程的电极反应。FeCln^(2-n)阳极氧化过程η在60—110mV,受电化学反应控制,η在100—180mV属混合反应控制,η在160—220mV,受扩散技制。试验条件下,锑铅矿矿浆电解中,阴极上发生的主要是Sb络离子的还原反应,H2不会析出。虽然阴极液中FeCln(3-n)的还原不可避免,但由于量很少,对阴极电流效率的影响较小。铅在钛阴极的析出可以忽略,矿浆电解可以实现锑的选择性提取。  相似文献   

7.
多金属结核矿浆电解的浸出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围绕多金属结核的矿浆电解,对多金属结核矿和MnO2在矿浆电解过程中锰的行为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条件下石墨阴极极化曲线的测定和纯二氧化锰矿浆电解浸出行为的研究,查明了多金属结核矿浆电解的阴极浸出反应机理。浸出过程中,阴极上发生的主要是FeCl(3-n)n的还原反应,多金属结核的浸出主要由FeCl(2-n)n,FeCl(3-n)nn来完成。阴极生成的FeCl(2-n)n被结核氧化成FeCl(3-n)又在阴极被还原为FeCl(2-n)n,如此反复。多金属结核的浸出可通过三种途径实现:阴极还原、化学还原和化学溶解,其中多金属结核与阴极碰撞发生的阴极还原反应对锰浸出的贡献率小于5%,多金属结核的浸出主要由FeCl(2-n)n完成。  相似文献   

8.
为揭示黄铜矿的浸出规律,进行了黄铜矿矿物粒度、矿浆pH、矿浆浓度和NaCl浓度对铜浸出过程的影响,并对黄铜矿浸出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黄铜矿适宜的浸出粒度为38~75μm,矿浆pH=1,矿浆浓度为10 g/L,NaCl浓度为1 mol/L。2矿浆中NaCl的存在可以有效提高黄铜矿的浸出速度和浸出率,NaCl浓度不超过1mol/L的条件下,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这种促进效果越来越好。3在试验确定条件下,黄铜矿的浸出数据契合表面反应模型,即黄铜矿的浸出速率主要由矿物表面的反应速率决定。  相似文献   

9.
辉锑矿矿浆电解浸出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辉锑矿矿浆电解阳极室浸出反应机理.结果表明,辉锑矿的溶解符合核收缩模型的动力学规律,浸出速率受混合过程控制,表观活化能为25.10KJ/mol.浸出主反应是辉锑矿被阳极上析出的氯氧化,SCl2是氧化反应的中间产物.  相似文献   

10.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痕量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微酸性介质中,铜(Ⅱ)对磷钼酸氧化碘化钾的反应具有显著的催化作用,本文研究了反应的动力学条件,提出了一种测定痕量铜的动力学新方法。Cu^2 在0-0.64μ/mL范围内,催化-非催化体系在575nm处的吸光度差与铜(Ⅱ)含量成正比,方法检测限为1ng/mL Cu^2 。除Sn^2 、Fe^2 、V^5 等少数离子外,多数共存离子不影响测定。用本法测定氧化镧及铝合金中的痕量铜,结果满意,样品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5.6%-98.4%。  相似文献   

11.
脆硫锑铅矿矿浆电解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王成彦  邱定蕃  江培海 《有色金属》2003,55(1):25-28,42
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石墨阳极化曲线和浸出渣样的物相分析,查明复杂锑铅矿矿浆电解的阳极反应机理,由于含铁矿物自生FeCl3的氧化,硫锑铁矿的氧化性格合酸分解和脆硫锑铅矿的非氧化性格合酸溶及夹带空气的氧化,锑铅矿中锑的直接酸溶浸出率达35%,通入锑的理论浸出电量,可以使锑,铅和铁完全氧化浸出,锑铅矿矿浆电解的阳极过程是硫化物中硫原位失电子和金属阳离子向溶液中扩散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含铜铅复杂金精矿矿浆电解处理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矿浆电解-氰化提金-选矿回收铜”含铜铅复杂金精矿处理新工艺。结果表明,矿浆电解铅、铜和银的浸出率分别为95.05%,14.28%和75.66%,金全部留在渣中。矿浆电解渣氰化浸出,金浸出率95.30%,氰化钠用量按金精矿计由常规的14kg/t降至5.1kg/t。氰化渣浮选,铜、金和银的回收率分别为81.86%,40.1%和83.79%。浮选尾矿可以作为硫铁矿出售。新流程结构合理、综合回收用好,为我国复杂金矿的处理提供了一条环保、经济、高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Minerals Engineering》2007,20(7):670-674
The dissolution of copper from chalcopyrite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peroxide and ethylene glycol. Hydrogen peroxide was used as oxidant in the leaching process. Addition of a small amount of ethylene glycol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copper dissolution. The copper leaching mechanism was established by examining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arameters on the reaction rate in the presence of ethylene glycol.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reaction kinetics suggests that the leaching reaction follows the surface reaction-controlled model. Th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g of reaction rate constant and log of particle radius supports the proposed reaction model. The reaction order was calculated with respect to hydrogen peroxide which indicates that hydrogen peroxide has greater influence on the leaching kinetics. Stirring speed and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 are not important variables. Most of the sulfide ions were transformed to elemental sulfur during the reaction. The elemental sulfur was present on the surface of chalcopyrite residue as discrete crystalline particles instead of a coating of continuous film which causes the passivation of chalcopyrite surface. Ethylene glycol was found to stabilize the hydrogen peroxid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 which could be another reason for enhanced recovery.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某低品位铜金矿中铜以黄铜矿形式存在,金大部分以单体自然金形式存在,赋存于硫化物及脉石粒间,部分以不可见金的形式被黄铁矿包裹。黄铜矿和黄铁矿嵌布粒度较细,平均粒度0.03 mm。试验采用混合浮选—铜硫分离工艺,获得铜、金品位分别为19.02%和13.99 g/t,铜、金回收率分别为73.00%和49.29%的铜精矿;硫精矿经再磨后利用绿金浸出剂浸金,获得对原矿金浸出率14.92%,金总回收率64.21%,浸渣硫品位30.23%,可作为硫精矿销售。   相似文献   

15.
大宝山难选铜硫矿石选矿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东大宝山铜硫矿石铜品位低,主要金属矿物黄铜矿与黄铁矿、磁黄铁矿等嵌布关系复杂,磁黄铁矿可浮性与黄铜矿相近,采用单一浮选工艺处理该矿石难以获得较好的铜硫分离指标。为探索该难选铜硫矿石铜硫高效分选工艺,在对其进行工艺矿物学分析基础上进行了选矿新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原矿磨细至-0.074 mm占80.10%,经1粗3扫铜浮选,粗选精矿再磨至-0.074 mm占90%经磁选脱除磁黄铁矿,非磁性产品经3次铜精选,可以获得铜品位为18.57%、回收率为80.26%的合格铜精矿,浮铜扫选尾矿经1粗1扫硫浮选,与磁性产品合并后可以获得硫品位为45.35%、回收率为87.12%的硫精矿,铜硫得到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6.
青海某矽卡岩型铁多金属矿含Cu 0.42%、S 5.30%、TFe 35.86%,是以蛇纹石、透辉石、绿泥石为主要脉石矿物的复杂难选铁多金属矿。主要矿石矿物磁铁矿、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间嵌布关系密切,多呈港湾状分布并与脉石矿物包裹、接触,粒度粗细不均,20μm以下含量高,单体解离困难,较难得到合格的精矿产品。根据矿石性质,进行了多种流程试验,最终采用铜硫依次浮选-尾矿选铁流程进行选别,获得了铜精矿品位为16.51%,铜回收率为71.37%;硫精矿品位为29.03%,硫回收率为76.48%;铁精矿品位为63.19%,全铁回收率71.79%,铁精矿含硫0.73%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矿石性质对选矿指标的影响,对国外某高铁型铜硫矿采用光学显微镜、物相分析和化学多元素分析等分析测试手段,研究了矿石的矿物组成、主要矿物嵌布特征和主要元素赋存状态等工艺矿物学特征.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Cu和S为矿石中主要目的元素,品位分别为0.78%和11.12%,伴生元素银品位为7.5 g/t,铜主要赋存于黄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