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津大学与天津三建、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共同开发的“钢管混凝土柱升板体系新工艺”,经在1栋3层宿舍、办公楼试验工程中应用,证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升板建筑相比具有施工工艺简单、施工速度快、使用面积大等优点。施工工艺如下:安装钢管柱→浇地平→叠层现浇楼板和屋面板→安装升板机→依据提升程序逐层提升楼板→浇注钢管柱内混凝土→板柱节点最后固定→做围护结构及安装门窗。施工中的关键技术如下:(1)升板机的固定和楼板的临时搁置 由于钢管混凝土柱柱身不宜留孔,经多次研究,决定采用“升板机固定卡环”和“楼板临时搁置卡环”。这两种卡…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工具柱集层升板施工工艺先后在四种类型的住宅工程进行了实践。实践证明该工艺不仅适用于多层住宅建筑,并能满足各种不同户室系列,不同墙体和不同施工场地的要求;由于工具柱集层升板施工工艺结合了住宅建筑墙体承重的特点,采用工具柱和工具式提升环,取消了升板施工中采用的承重销,因而降低了用钢量;同时也改进了升板施工工艺,简化了提升程序。  相似文献   

3.
靳猛  常静  周学军 《钢结构》2008,23(4):65-67
以有限元软件ANSYS为平台,采用其参数化(APDL)有限元分析技术,模拟钢框架结构在升板法施工过程中,楼板在不同提升阶段的计算模型,由此编制出适用于钢结构体系采用升板法施工的施工内力的计算程序,以便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结构内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建筑施工技术也逐步提高。升板法施工工作具有效率高、施工简单、设备要求低、高空作业少、节约模板、适用性强等优势,所以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中,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就从基础、柱、板等方面施工,分析建筑工程升板法施工工艺,并提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施工中,使用牛腿承力台代替传统传力柱的施工方法,从预制厂的设计、台面工艺、张拉工艺、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工序与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而提升先张法预应力空心板预制质量.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介绍了《升板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中关于群柱稳定性计算、基本周期计算、等代梁和等代框架分析方法、密肋板的设计计算与构造及柱帽对结构计算的影响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升板法施工具有占用施工场地小、节约木模、节约劳动力、进度快、施工现场文明和安全等优点。以往升板工程施工期间是利用钢筋混凝土柱作为承重导架,这样钢筋混凝土柱的预制、吊装要占用较长的工期,还需要大型吊装设备。上海纺织局建筑工程公司和同济大学五·七公社共同协作,在上海红色线厂四层升板工程中采用了以柱内劲性钢筋作为提升承重导架的以升带滑外墙与劲性钢筋柱的施工新方案,仅用一套电动提升机就完成了板、墙、柱的机械化施工,而且大大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8.
采用提升原理的施工技术是在1984年由美国人菲立普等所首创的。他用作为房屋骨架的12米高的主柱作为支柱,把在地面上重叠浇制的楼板分层提升至设计标高。提升设备为千斤顶,安装在柱的顶部,由一个控制台操作。这就是第一幢升板法试验房屋。1950年以后,升板法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苏联等国相继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9.
因为升板法在施工过程中可以节约近90%的模板材料,且提升设备简单,减少高空作业,同时又具备机械化程度高,减轻劳动强度的优点,所以在建筑工程中应用比较广泛。文章主要就升板法的施工工艺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应用铝模体系需设置铝模斜撑锚板,其中,固定方式对墙柱模板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提升锚板施工质量,在板面设置板厚控制件,能大大提升板厚及板面标高控制效果.铝模斜撑锚板与板厚控制结合,可实现功能增值,提升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11.
多层钢框架升板施工仿真模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学军  勒猛  许勇 《钢结构》2010,25(7):67-71
以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为开发平台,以结构非线性分析方法为基础,利用参数化有限元分析技术开发多层钢框架结构升板施工模拟软件。利用自主开发的计算机仿真软件,采用节点约束释放技术可以方便地了解钢结构升板过程中构件的内力和变形,通过对3~6层钢框架升板过程屈曲载荷的分析,找出升板过程中结构的薄弱位置所在,为结构设计和结构吊装方案的选择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新型钢筋桁架发泡水泥夹芯叠合楼板中应用新型材料发泡水泥,能够实现楼板构件更轻、高效保温,且隔热隔声功能也优于钢筋桁架混凝土楼板。利用换算惯性矩方法对叠合楼板在施工阶段的短期刚度进行研究,得到发泡水泥夹芯叠合楼板的短期刚度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对比研究发泡水泥预制层对楼板截面刚度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发泡水泥预制层对截面刚度贡献很小,只占总刚度的1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发泡水泥强度小、弹性模量小,所以在实际简化计算分析时,可不考虑发泡水泥预制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预应力叠合板在火灾中及火灾后的受力性能,制作了12块不同叠合层厚度的预应力叠合板,通过受火试验及受火后的静载试验,研究叠合板在高温和荷载耦合作用下的受力性能以及不同受火时间下受火后的受力机制和剩余承载力。结果表明:预应力叠合板在高温和荷载耦合作用下,叠合面将会产生水平裂缝,燃烧时间越长,这种现象越明显,甚至出现预制层与叠合层脱离;钢筋桁架对预应力叠合板的抗火性能具有重要作用,保证了叠合层与预制层脱离后板仍具有一定的整体工作性能;预应力叠合板在高温和荷载耦合作用下,将会产生顺筋裂缝,发生黏结破坏;受火后预应力叠合板再施加荷载,预制层与叠合层将会完全分离脱开,板的受力机制发生变化,由受弯构件转化为桁架结构;对于受火时间不超过60min、保护层厚度为20mm的预应力叠合板,其剩余承载力仍能达到未受火叠合板的80%以上;对于保护层厚度为20mm、预制层厚度为40mm、叠合层厚度不小于70mm的叠合板,其耐火极限可达2h以上。  相似文献   

14.
柳超  汪晓阳  陈勇  孔正义 《钢结构》2014,29(12):58-61
沈阳恒隆市府广场塔楼建筑高度350.60m,由于建筑美学的特殊需要,塔楼南侧为斜柱,倾斜3.82m,受塔楼南边斜柱的影响,施工过程将无可避免向北面偏移.通过对比传统、施工阶段分析方法,对结构进行详细分析.利用SAP 2000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进行施工过程模拟,并导入有限元软件进行弹性分析,得到了施工全过程中结构层的偏移值,并通过施工预调整作出结构安全性评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叠合楼板中如何设置悬挑工字钢预埋压环进行了讨论,详细介绍了在叠合楼板中预埋悬挑工字钢分段式压环的施工工艺。另外对于在叠合楼板现浇层中预埋悬挑工字钢压环的情况提出了2种锚固加固的方法,并作了相关分析计算。此2种方法已在工程中初步应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有钢筋桁架叠合板钢筋用量多、成本偏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型带混凝土抗剪键的叠合板,并通过对1块现浇板和6块叠合板的静力加载试验,分析了有无抗剪键、抗剪键沿横向个数和抗剪键结构形式对叠合板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模拟了试验中部分试件的受力过程,验证了有限元模拟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与无抗剪键叠合板相比,设置一定数量抗剪键的叠合板和现浇板力学性能相近; 抗剪键个数越多,叠合板的极限承载力与现浇板越接近,其破坏特征也与现浇板基本相同; 不同结构形式的抗剪键均能保证预制底板与现浇层间的有效连接; 预制底板与现浇层的接触面间采用绑定接触时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更加接近; 考虑到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在有限元模拟过程中,当叠合板的预制底板与现浇层间设置为摩擦接触时,改变抗剪键沿横向个数、抗剪键沿纵向个数和抗剪键截面面积,叠合板的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均发生变化,但当三者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变化趋势不再明显; 改变现浇层混凝土强度等级、抗剪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接触面摩擦因数,叠合板的屈服荷载和屈服位移基本未发生变化; 建立了带抗剪键叠合板的抗弯承载力和屈服位移简化计算式。  相似文献   

17.
在建筑工程中,叠合板施工工艺得到了大量的应用。而如何降低预制板构件安装的难度、如何提高预制板构件安装的质量等,则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技术一举解决了叠合板施工的诸多难题,为后续叠合板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预制全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国内首个预制全装配式公建项目,详细介绍了预制全装配式建筑中承台、柱、梁、叠合板、自保温墙等预制构件制作与安装,以及关键节点加强处理及施工注意事项.预制构件的工厂化生产,全装配式施工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施工噪声和材料浪费,实现了绿色施工,同时确保了工程质量和工期,取得了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依据现行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提出的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构造设计原则,结合国标图集,分析了钢筋桁架叠合楼板及其连接的构造规则,将预制板构造信息要素归纳为总体信息、类型信息、几何信息、钢筋(钢筋桁架)信息、吊装信息和预埋线盒(预留洞)信息;规定了构件的局部坐标系,结合通用说明与通用构造详图,通过编码表达预制板,替代构件详图;参照平法制图规则表达叠合层,实现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的平面整体表达。该方法绘图简便,读图便捷,信息完备,能够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和读图效率,便于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20.
通过试验与有限元分析研究焊接连接预制混凝土(PC)梁-板子结构的抗连续倒塌性能。在实验室制作1个焊接连接PC梁-板子结构缩尺模型,采用Pushdown加载方法并考虑工作荷载对结构倒塌过程的影响,研究该子结构在去除1个边柱工况下的抗力曲线、梁板变形、钢筋应变及有效抗力机制。试验结果表明,尽管假设动力放大系数为2.0,试验模型在瞬间移除1个边柱工况下也不会发生连续倒塌,焊接连接PC试件的破坏首先发生于焊缝处栓钉断裂。为了解焊接连接PC子结构抗倒塌机理及各主要构件的抗力贡献,通过商业软件ANSYS/LSDYNA进行数值分析并开展拓展分析。通过对比试验及有限元模拟结果发现,采用LSDYNA软件可以准确模拟试件的破坏模态及受力特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在受荷初始阶段,预制板及叠合层对抗倒塌承载力的贡献只占30%,抗力主要由预制梁发展梁机制承担;但是在后期大变形阶段,预制板及叠合层对抗倒塌承载力的贡献可高达80%,叠合层中的钢筋网发展拉膜作用是后期大变形阶段试件的主要抗力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