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涤纶纤维的针织品生产,近两年在稳步增长。为保证产品质量,印染厂在高温高压染色中,使用了高温匀染剂。目前国内高温匀染剂产品主要有高温匀染剂10,FZ-802及BOA等,用量最大的是高温匀染剂10,1983年销量约200吨。高温匀染剂10,为沈阳化工研究院研究,由常州曙光化工厂生产,主要用作涤纶纤维的高温染色用匀染剂,其主要成份为:[R-Ar-(CH_2)m-]n-Ar-O-(Ch_2CH_2O)eH[R-Ar-(CH_2)m-]n-Ar-O-(CH_2CH_2O)eSO_3MR可为H、烷基、芳基;Ar=为芳基;m=1~5的整数;n=  相似文献   

2.
为克服阳离子染料上染腈纶时,容易存在染色不匀、色牢度不好的弊端,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季铵盐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先用N,N-二甲基丙二胺与硬脂酸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N,N-二甲基硬脂酰基丙二胺,然后再和苄基氯反应合成新型匀染剂,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确定了最佳合成工艺:投料物质的量比n(N,N-二甲基硬脂酰基丙二胺)∶n(苄基氯)=1∶1.0,温度75℃条件下,反应时间3.5h。该条件下合成匀染剂,产物收率为88.7%。用制备的匀染剂与匀染剂DC(即N,N-二甲基十八烷基苄基氯化铵)在相同的条件下对腈纶进行对比染色发现,该新型匀染剂比匀染剂DC匀染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阳离子染料匀染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阳离子染料的上染特性曲线以及加入匀染剂TAN(1227)的上染特性曲线进行对比研究,合成了两种阳离子匀染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乙基氯化胺(LHAC)和十二烷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LEAB),其匀染性能较为理想。另外,分别对阳离子匀染剂的复配物以及阳离子匀染剂与非离子匀染剂的复配物进行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复配物的匀染性能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的阳离子匀染剂。从而为高性能阳离子匀染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阳离子染料的上染特性曲线以及加入匀染剂TAN(1227)的上染特性曲线进行对比研究,合成了两种阳离子匀染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羟乙基氯化胺(LHAC)和十二烷基二甲基乙基溴化铵(LEAB),其匀染性能较为理想。另外,分别对阳离子匀染剂的复配物以及阳离子匀染剂与非离子匀染剂的复配物进行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复配物的匀染性能都明显优于单独使用的阳离子匀染剂。从而为高性能阳离子匀染剂的研制和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胺基脂肪酰胺类化合物属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纺织印染工业中可用作匀染剂、柔软剂等。如 C_(17)H_(35)CONHCH_2CH_2N(CH_3)_2就是匀染剂尼凡丁 AN 的主要组分,它还可作一些柔软剂的中间体。N-(3-(二甲胺基)丙基]硬脂酰胺(以下简称酰胺 A)也是一种后处理助剂,工业上可由 N,N—二甲基丙二胺(以下简称二胺)与硬脂酸反应制得,在商品中常与脂肪酸混  相似文献   

6.
涤纶及其混纺的纤维、纱线、织物在用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时,常因分散染料的匀染性差,升温速度快而造成染色不匀。为此,染色时必须采用有效的匀染剂。根据匀染机理,匀染剂可分为三种类型:1)载体;2)对分散染料有亲和力的表面活性剂;3)对涤纶纤维有亲和力的表面活性剂。用作匀染剂的表面活性剂有非离子型、阴离子型两大类。分散染料的匀染剂的匀染能力,是其移染性能、分散性能、缓染性能的综合反映。此  相似文献   

7.
探索新的匀染剂性能检验方法,并用电脑测配色技术和数学计算方法把检测结果量化,结果表明:总不均度小于0.3,匀染剂性能很好;总不均度在0.3-0.6以内,匀染剂性能一般;总不均度大于0.6,匀染剂的性能很差,跟不添加匀染剂染色的效果一样。与常规的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新方法能更快速、直观、有效地检验匀染剂的性能好坏。  相似文献   

8.
由(A)100份YSiR~1_mR~2_(3~-m)[R=(未)取代的C_(1~8)烃基;r~2=C_(1~4)烷氧基、丙烯酰氧基;Y=含氮的有机基团;m=0~1]或其部分水解产物与(B)5~200份R~3nSiR~4_(4~-n)[R~3=(未)取代C_(1~8)烃基;R~4=C_(1~4)烷氧基、丙烯酰氧基;n=0~2]或其部分  相似文献   

9.
序号项目名称制、修订完成年限技术归口单位代替标准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C.I.荧光增白剂140硫化黄棕4GR(硫化黄棕6G150%)高温匀染剂A L S-300色酚A S-G间苯二酚C.I.荧光增白剂113硫化深蓝3R BC.I.酸性黄49C.I.酸性红361C.I.酸性蓝193C.I.酸  相似文献   

10.
用小型流化床热介器研究了磨细的澳大利亚 Loy Yang 褐煤(<0.2毫米)在快速加热条件下的脱挥发份性能。热介器连续运行,煤以1~3克/小时的加料速度直接加入用氮气流化的砂子床内。颗粒的加热速度可能超过10℃/秒。在热介温度范围为435~900℃内,记录了焦油、C_1—C_3碳氢化合物和总挥发物的收率。在580℃得到了23%(重量)的最大焦油收率(以干燥无灰煤为基准)。比 Fisc-her 检定法得到的数量增加60%。C_1—C_3碳氢化合物的收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900℃时达到8%。元素分析表明,焦油和半焦组份极大地取决于热介温度。也采用煤中添加水份,用氢气流化和用石油焦代替砂子流化床等方法,研究了煤脱挥发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染料在染浴中分解是引起染色再现性不良的原因,这种分解受染料、所用分散匀染剂、纤维以及染色时的 pH、压力和金属离子的影响。通常,偶氮系染料比蒽醌系染料易于分解,这是偶氮系染料染色再现性不良的主要原因。为此,日本化药公司最近开发了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小型流化床热解反应器,在快速加热条件下研究了10个烟煤的脱挥发分行为。热解器系连续操作,煤粒以每小时1~3克的速度直接加入到用氮气流化的热砂床中。报导了所有煤的焦油收率、C_1~C_3碳氢化合物气体收率、总挥发分和粘结指数。焦油最大收率约在600℃,而且总是比从葛-金试验得到的高得多。挥发物总收率也比之工业分析值高得多。焦油最大收率看来是与煤的H/C原子比成正  相似文献   

13.
膨润土毛织品匀染剂的研制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内蒙古兴和县膨润土为基本原料,经提纯,改型及活化处理后,与其它助剂复配,研制出一种新型毛织品匀染剂,在实验室条件下,测试了该匀染剂对5种不同类型染料的匀染效果。结果表明,该匀染剂的适用范围广,适用性强,上染百分率高,成本仅为常用匀染剂的1/2,上染后毛织品的全部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4.
日本公开特许公报JP 03 68,401[91 68,401]为日本三菱油化公司开发并已申请专利的造纸用消泡剂。这种消泡剂中含有[RO(AO)_n]_mX,其中R=C_(8~18)线型或支型烷基、链烯基或烷基苯基,AO=C_(3~4)氧化烯基,n=1~30,m=1~3,X=C_(1~6)单、二或三元羧酸的残余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近年来我国改性涤纶织物数量增长很快。这类织物,为了保持它特殊的风格,一般采用吸尽法染色,需要采用匀染剂,以增进染色的均匀效果。这类匀染剂我国原来不生产,需要从国外引进。最近几年,国内开始提供这类产品,但由于品种繁多,性能各异,使用中比较混乱。为了提供生产中的选择依据,我们选择常用的国内外十二种同类匀染剂进行了系列比较。这十二种匀染剂为:  相似文献   

16.
<正>提供一种橡胶组合物,借此可制造在干燥路面上的制动性能高、以及在比沥青更容易打滑的湿润路面如人孔表面上的制动性能高的胎面橡胶。该橡胶组合物的特征在于通过共混包括至少70质量%的天然橡胶的橡胶组分(A)、并相对于100质量份的橡胶组分共混5~50质量份的选自由C_5系树脂、C_5~C_9系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叙述了有关快速流化床(φ26mm)用于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的反应特性。查明最佳操作条件为反应温度:360℃;空间速度:230~400h~(-1);O_2和 C_4H_8克分子比:0.75~0.9;H_2和 C_4H_8克分子比:6.5~11.0;气体速度:3.7~4.5m/s。在上述条件下取得了优异结果,丁二烯收率约为80%,选择性90%左右。通过轴向气体分析结果,确定了反应接触时间为1秒。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分析了不同类型匀(缓)染剂的性能并探讨了匀染机理。通过开发应用新型阳离子匀染剂,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证实了以合理选用匀染助剂为主,并辅以相当升温工艺的新染色法,是解决腈纶匀染的有效途径,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及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甲基长链烷基叔胺、环氧氯丙烷为主要原料,在盐酸水溶液条件下,"一锅法"合成系列1,3-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异丙醇双子季铵盐〔m-3(OH)-m(m=C_8、C_(10)、C_(12)、C_(14)、C_(16)、C_(18))〕;以熔点检测m-3(OH)-m型双子季铵盐纯度;以C12-3(OH)-C12为例,采用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分别测定不同浓度下各化合物表面张力,0.1%(质量分数)水溶液下的起泡能力、乳化能力。结果表明,随着m的变化,各化合物表面活性、起泡能力及乳化能力均呈现规律性变化;按照m=C_8、C_(10)、C_(12)、C_(14)、C_(16)、C_(18)的顺序,化合物CMC分别为0.09、0.075、0.03、0.024、0.026、0.14 mmol/L,γCMC分别为54.01、32.56、25.74、29.41、30.51、30.28 m N/m;起泡能力和起泡稳定性分别在m=C_(10)及m=C_(12)表现出较好效果;乳化能力在m=C14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西德专利2 851 832中提到的泡沫抑制剂的通式为: 其中R~1为C_1~C_(22)烷基,R~2为氢或C_1~C_(22)烷基,R~3为C_1~C_(22)烷基或—CHR~2—CHO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