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番禺区历史悠久岭南文化富集,番禺要发展"全域旅游"就应当充分挖掘番禺地域文化特色及优势;开发番禺水色民俗文化资源,让其成为新的增长点,本文试图通过以传统番禺水色民俗文化内涵为出发点,巧妙加以创意,结合旅游项目开发,大胆探索将番禺水色非物质文化遗产转译延伸、传播传承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以迁安地区旅游文化产品为研究对象,根据对迁安地域文化的研究以及深度调研,并深入了解迁安地区现有的特色旅游产品,全面思考后,根据迁安的地区文化,开发区域文化特色的元素,结合代表性创新设计出新型迁安旅游文化产品。通过对迁安特色地区文化的深入调研分析,确定迁安地区全域旅游文化创意设计主题,围绕迁安地区文化特质和元素展开多角度的设计创作,突出迁安区域文化产品的特色,增强迁安地区全域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宋冬慧  杨垚 《包装工程》2018,39(6):52-56
目的对广西贺州客家围屋目前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结合国内外城市品牌设计和旅游品牌建设的趋势对贺州客家围屋旅游品牌的定位以及未来的旅游品牌目标进行阐述。方法通过给客家围屋的旅游品牌形象进行设计,展现客家围屋地域特色文化符号在现代应用设计中的转换和呈现。结果以便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及品牌传播方式的改变。通过对贺州围屋基因形象的提取,从而建立起品牌策划设计元素的符号数据库,得出推广的依据。结论通过对贺州围屋旅游品牌策划与推广,从而获得流通和发展,成为地方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康楠 《绿色包装》2024,(4):157-160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受到人们的青睐。服务设计理念强调以用户需求为核心,通过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体验增强品牌影响力和用户忠诚度、促进地方旅游产业。本文以垫江县乡村旅游品牌设计为例,在服务设计理念下,深入挖掘当地独特的山水资源和底蕴深厚的山水文化,以实现乡村振兴,带动明月山地区乃至垫江县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用户体验旅程的旅游明信片服务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玉梅  胡伟峰  汤进  梁峭 《包装工程》2016,37(22):158-163
目的通过引入服务设计中的用户旅程方法,对旅游明信片邮寄服务进行重新设计。方法以实地调研的方式对旅游明信片用户进行研究,通过用户体验旅程图的构建,定义目标用户,进而探究用户体验旅程,发现用户痛点,归纳洞察设计机会点。结论最终定义了旅游明信片服务设计中的目标用户和需求,并给出了基于用户体验旅程法的旅游明信片服务设计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6.
杨镇宇 《包装工程》2020,41(2):296-299
目的打造民族文化与现代艺术兼具的内蒙古旅游图书新形态。方法从内蒙古旅游现状入手,分析当地旅游图书存在的设计同质化和配套产品开发单一化等问题,通过旅游政策和图书设计理念的解析,提出"旅游图书+"的新型设计理念,试图从"旅游图书"加全域理念、加主题专题、加文化民俗、加最美形态、加五感表现、加传承创新等具体方法,指导内蒙古旅游图书实现形态创新,设计艺术美感凸显、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形象识别力具体的新型旅游图书。结论民族特色鲜明的内蒙古旅游图书新形态,应在现代艺术与民族特色高度融合的基础上,在现代设计理念的指引下,以更富创意更具美感的图书形态实现民族文化、地域特点、旅游资源的全方位表达,多角度宣传展示内蒙古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全貌。  相似文献   

7.
论互联网+时代创意农业品牌服务生态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姮  凌霓 《包装工程》2018,39(12):165-168
目的研究互联网+时代下创意驱动农业品牌服务设计的新要求,更新品牌服务设计理念,打造创意农业品牌。方法通过对服务范式的迭代研究,梳理出服务设计的新思路,以创意农业品牌服务为研究对象,对创意农业品牌概念及特征进行分析,挖掘创意农业品牌服务的一般需求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新服务需求,运用服务范式迭代的理论,对互联网+创意农业的品牌服务体系进行系统化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互联网+创意农业品牌服务生态系统的策略。结论提出顾客价值共创的理念,构建创意农业品牌服务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
探析河南旅游文化融入地方品牌包装设计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雪艳 《包装工程》2013,34(24):111-114
分析了地方品牌包装设计与旅游文化,通过对地方品牌与旅游文化关系的简单剖析,揭示了河南旅游文化与地方品牌包装设计的互为影响关系。通过对当前河南地方品牌包装设计在应用旅游文化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现今的河南地方品牌包装未能很好地发挥对旅游文化的宣传与传承作用。针对存在的问题,以河南部分具体的地方品牌为例,提出了将河南旅游文化融入地方品牌包装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滢竹  汪泓  谭勇 《包装工程》2022,43(18):327-333
目的 立足重庆旅游消费市场现状,以“江舟子”文创品牌为例,植根重庆“川江号子”非物质文化,探索重庆地域文化在旅游文创品牌用户社区视觉构建与产品设计中的方法、路径和价值。方法 采用文献调研法、实地调研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综合分析重庆现有文创产品的巨大市场潜能,探索构建文创品牌用户社区视觉设计与产品创新的“一体化”设计架构。结论 总结出可供复制和推广的重庆旅游文创品牌用户社区视觉构建与产品设计策略,拓展重庆文创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激发重庆旅游城市文创产品的消费活力。  相似文献   

10.
李静  谢小雨  潘旭东  姜楠 《包装工程》2021,42(8):115-123
目的 探索以康养旅游为目的的北戴河智慧骑行旅游服务模式及服务策略.方法 从服务设计的视角出发,分析北戴河康养骑行优势,通过用户调研、描述用户共享骑行服务体验地图,层级性分析,挖掘北戴河新型骑行服务模式下的可行性接触点.结果 将可行性接触点与用户需求相关联,以服务供需图明确设计机会点,对北戴河共享骑行服务进行系统整合性设计,创建了面向康养旅游的北戴河智慧骑行服务新模式.结论 依据北戴河康养之城的区域性特征,基于服务设计中用户旅程分析、服务系统图、服务蓝图等研究工具,结合线上以及线下优势和互补共创双赢的智慧服务理念,构建凸显了具有智慧骑行特色的康养旅游服务新模式,并形成了突出地域特点的可行性服务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艳婷  王楚崴 《包装工程》2019,40(22):270-274
目的通过对唐山工业遗产文化的调查研究,提出全媒体视觉传播下的工业遗产旅游推广策略研究,以此来提升民众对工业遗产文化的认知,并推进城市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方法根据唐山不同时期工业遗产的发展进程,总结城市工业遗产的相关特征,以多媒体化与全媒体化为传播媒介,用全新的旅游推广模式引导人们进行互动,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取更深层次的工业遗产价值理念。结果形成了具有鲜明唐山工业遗产建筑特色与科技价值的视觉文化,以智慧城市为落脚点,通过多方面的思考,研究出了一种紧随当下时代发展的新型态服务设计,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结论以全媒体视觉传播下的唐山工业遗产旅游推广策略为研究导向,通过传承城市工业文化、宣传城市品牌形象等有效策略,为唐山乃至全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提供了决策。  相似文献   

12.
刘勇  杜晓茹 《包装工程》2024,45(4):387-395
目的 构建一种基于设计管理体验的乡村文化品牌策略模型。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界定设计管理体验概念与层级;其次,分析乡村文化品牌的现状与背景;再次,讨论设计管理体验每个层级与乡村文化品牌具体的映射关系;最后,从服务情感、战略规划、组织协作、触点体验四个层面深入分析乡村文化品牌建设的开发策略。结论 提出了一种以设计管理体验驱动乡村文化品牌策略模型。在服务情感层下,以人们的痛点、需求、问题为切入点,提高人们对乡村的情感体验共鸣和唤醒对乡村的记忆;在战略规划层下,以前瞻性、整体性、差异性为发展目标,建立乡村的品牌战略设计系统和品牌形象设计系统;在组织协作层下,灵活运用乡村整体文化资源,激发乡村创新活力,保持品牌的持续创新;在触点体验层下,构建数字化下的线上线下营销模式,以五感融合理念为基础,打造具有沉浸感、交互性、个性化的体验项目和产品服务,为推动乡村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宋冬慧  杨曦 《包装工程》2022,43(16):442-447
目的 探索地域性民族节庆品牌化、生态化、市场化、可视化的建设;了解地域性节庆文化的概念,分析地域文化的民族节庆品牌发展状况,推进地域性节庆产业在实践中的应用。方法 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下,通过地域性元素的设计方法,以广西侗族“月也”节为例,通过田野调查法、文献分析法对节庆品牌进行基因分析并分类;再通过设计元素提取等过程进行元素提取及文化内涵总结,在保留地域文化的基本原则基础上,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侗族语言文化、节庆习俗文化、乡土文化、生态文化等典型的地域文化元素,依托现代品牌形象设计的通道,进行侗族“月也”节庆品牌设计实践,展示出广西本土地域民族文化节庆品牌形象设计的特有形象。结果 旨在解决节庆文化中出现的品牌形象缺乏、文化传承力不够、设计趋同化等问题,而作为集文化与旅游产业于一体的“月也”节庆旅游则为侗族传统民俗文化的现代化传播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结论 具有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元素与节庆品牌形象相结合,促使地域性节庆品牌性更鲜明,积极推进地域品牌形象传播同时,让这些承载独特地域民族文化的节庆成为一张名片,有利于文化旅游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4.
乔治  马军  黄镜帆 《包装工程》2019,40(24):95-103
目的以"秦礼纪"品牌创意设计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地域文化特有的符号意向影响文化创意附加值、品牌创意、知识经济。方法以历史文献、当地调查为基础,寻找稀缺、独有的文化符号来重塑地域文化品牌价值,分析如何利用西安袁家村当地文化特有的符号意向作为设计元素植入袁家村文化创意4A级景区。接着采用叙述性设计的手法,即秦琼的传说、事件作为代表符号,与文化创意产品结合进行系列化设计。结论从路径上,地域文化品牌创意设计探索了乡村旅游中当地文化如何利用的设计模式;从方法上,以叙事视角联动袁家村地域文化与品牌创意设计,实现了典型乡村旅游地域特色文化认同;从运营策略上,发掘了乡村旅游地域文化核心价值,打造了以文化品牌为导向的乡村旅游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王嘉楠 《包装工程》2023,44(16):381-386
目的 旨在探讨品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以提升文创产品的价值和品牌影响力。方法 研究采用文献综述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品牌文化元素的概念进行梳理,并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讨品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具体应用。结论 品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可以提升产品的内在文化价值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进而增加文创产品的价值和品牌影响力。品牌文化元素应与文创产品的设计紧密结合,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以实现品牌传播的效果和目标。此外,文创产品设计应注重与消费者需求的契合,通过深入了解并满足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实现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连接。  相似文献   

16.
基于五感体验的南海旅游专列服务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熊 《包装工程》2017,38(10):24-30
目的在体验式旅游背景下探索五感设计在旅游产品和服务创新中的运用。方法介绍体验式旅游及五感体验、五感设计等概念,分析相关设计原则。以"南海旅游专列"为例,具体陈述五感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包括视觉识别系统及APP设计、粤语语音服务系统设计、南海特色美食服务设计、南海非遗互动体验设计等。结论基于五感的沉浸式旅游体验设计就是要结合浓厚的地域文化和娱乐氛围,通过各类有形或无形、线上或线下的产品和服务,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深层次的五感体验,并且尽量打通这五感,让其在整个服务流程过程中做到相互支撑和反复刺激。  相似文献   

17.
倪梦婷  曲敏  熊兴福 《包装工程》2019,40(22):214-218
目的伴随着我国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环保问题日渐突出。从服务设计理念的角度出发,对服务设计在景区的垃圾箱分类上的运用进行研究。方法以服务设计理念为基础、我国旅游业的环境问题为研究背景,分别从服务提供者和服务接收者的角度,对景区垃圾箱的使用人群情况及垃圾箱分类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原则,其中包括视觉统一性、按需投放、植入人体工程学及实现垃圾箱价值最大化的原则。结论以用户为中心,通过对使用人群的情况分析,发现并解析用户在垃圾箱使用过程中的痛点,融入服务设计理念进行改善,减少用户对垃圾箱的排斥感、距离感,进而提升用户整体体验。明确服务设计理念应用的必要性,使整个景区的环境系统形成良性循环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8.
魏洁 《包装工程》2015,36(24):12-15,20
目的从苏扇品牌文化内涵、服务体系等方面研究苏扇品牌独特的文化价值体验。方法概括苏扇品牌文化内涵,分析苏扇品牌文化的服务体系,通过对苏扇品牌文化的价值体验的分类分析,指出苏扇品牌文化的发展趋势和价值。结论苏扇能有效地形成引人入胜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品牌,在中国设计的国际化进程中,将充分展现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优秀的精神文化,从而为中国设计师站在世界的舞台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融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庆亮 《包装工程》2019,40(16):260-263
目的 探索旅游纪念品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全新解析与融合应用。方法 由旅游这一文化交流活动方式出发,探索旅游纪念品的突出特点和实际价值,并结合当前旅游纪念品市场现状总结其中存在的类型单一、开发力度不够、缺乏创新和品牌意识不足的问题,由此引申出地域文化元素在旅游纪念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及价值方向,接着从视觉语言、文化体验、情感传达、品牌创建等方面探究地域文化与旅游纪念品的融合策略,最后探寻融合创新的关键点。结论 旅游纪念品设计在保留原有地域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文化、工艺、情感等方面的元素融入,能够使纪念品真正具有纪念价值,进一步加深旅游者对于一个地区或是一个民族独特地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使旅游活动的体验和情感得以延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