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最优路由的研究对于网络节点的传输具有重要意义,但关于有向双环网络节点的最优路由研究,目前尚无统一的算法.现有有向双环网络的最优路由算法,主要集中在单位步长双环网络及一些特殊双环网络上,对于为数较多的非单位步长有向双环网络最优路由的研究较少.已知有向双环网络的MDD图形为L形瓦,基于L形瓦参数设计提出一种通用的有向双环网络最优路由算法.该算法适用于单位步长和非单位步长有向双环网络.仿真结果表明,与基于[+h]边优先路由及基于二叉树的最优路由算法相比,该算法无需建造竹筏及二叉树的空间,执行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全光网络的发展需要越来越迫切。光分插复用技术是实现全光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重点介绍了光网络中分插复用技术的基本原理、具体实现方案和结构组成,并结合其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光网络中分插复用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无向双环网络是有n个结点的度为4的循环图。它是计算机互连网络的一类重要拓扑结构,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局域网和各种并行处理结构。给出一些新的带参数的紧优与次紧优无向双环网络无限族。  相似文献   

4.
双环网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互联网络结构,传统的最优寻径方法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网络中同一节点到不同节点的最短路径之间的关系,所给的算法不是最优的。定义了双环网络的一种最短路径-[ 1]边优先最短路径,在此形式下,不仅最短路径的形式唯一而且同一源节点到不同目的节点的最短路径之间存在递推关系。给出了相应的递推公式,运用此公式,平均不到两次加法运算和一次比较即可找到源节点到所有其它节点的最短路径。利用所得结果,源节点只需存储很少的信息就可以通过简单计算求得到任意其它节点的最短路径。与传统方法相比,本算法提高了系统的寻优效率。  相似文献   

5.
双环网络的[+h]边优先寻径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先走[ h]边、当走[ h]边不利时才走[ 1]边的[ h]边优先寻径策略;得出[ h]边优先最短路径和双环网络的"竹筏"(一种新L形瓦)型空间解;"竹筏"中节点之间的[ h]边优先最短路径存在递推关系;由节点的[ h]边优先最短路径推出双环网络的直径公式;利用VB6.0和SQLServer2000仿真了[ h]边优先寻径策略;作者曾提出的[ 1][ h]双边寻径策略是固定路径,寻找节点,而[ h]边优先寻径策略是固定节点,寻找路径;传统L形瓦难以构造但易求其等价双环网络的直径,而新L形瓦易构造但难以求其等价双环网络的直径;指出了陈忠学文中的几个错误.  相似文献   

6.
双环网络[+1]边优先最短路径及其寻径策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双环网络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互联网络结构 .传统的最优寻径方法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网络中同一节点到不同节点的最短路径之间的关系 ,所给的算法不是最优的 .定义了双环网络的一种最短路径—— [+ 1]边优先最短路径 ,在此形式下 ,不仅最短路径的形式唯一而且同一源节点到不同目的节点的最短路径之间存在递推关系 .给出了相应的递推公式 ,运用此公式 ,平均不到两次加法运算和一次比较即可找到源节点到所有其它节点的最短路径 .利用所得结果 ,源节点只需存储很少的信息就可以通过简单计算求得到任意其它节点的最短路径 .与传统方法相比 ,本算法提高了系统的寻径效率  相似文献   

7.
提出基于层的方法来研究双环网络G(N;h)路由特性;给出基于层的路由策略;给出了双环网络G(N;h)直径等于其树型结构的最大层数的重要结论;研究了双环网络G(N;h)的最短路径问题,给出了0节点到其它任意节点的最短路径算法.并利用面向对象的Java语言实现了这一算法.  相似文献   

8.
有向双环网络G(N;1,h)(N是节点数,1和h是步长)是重要的互联网络结构。给出了有向双环网络G(N;1,h)的若干性质。作为这些性质的两个应用,给出一类有向双环网络的直径公式,以及这类有向双环网络的单播路由算法,这个算法是简单且最优的。  相似文献   

9.
对于f=2^g,g∈Z^+。本文给出了一种方法用于构造奇异f-紧优无限族。并用此方法构造出了3族奇异1-紧优无限族及1族奇异2-紧优无限族.对于f=2^g,g∈Z^+。本文给出了一种方法用于构造奇异f-紧优无限族.并用此方法构造出了3族奇异1-紧优无限族及1族奇异2-紧优无限族.  相似文献   

10.
在直角坐标系下的一族有向双环网络 中,研究双优双环网络 的L形图形特征及其分布特性。该网络的直径、平均距离均达到最小值。计算4≤N≤1 000中任意N存在的双优双环网络个数 ,仿真4≤N≤1 000的n-N紧优分布图,发现n-N分布呈现平稳的波动特性, 不随 递增。  相似文献   

11.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RWA) is a central issue to increase efficiency and reduce cost in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 optical networks. In this paper, we address the problem of wavelength assignment for realizing parallel FFT on a class of regular optical WDM networks. We propose two methods for sequential mapping and shift-reversal mapping of FFT communication pattern to the optical WDM networks concerned. By sequential mapping, the numbers of wavelengths required to realize parallel FFT with 2n nodes on WDM linear arrays, rings, 2-D meshes and 2-D tori are 2n − 1, 2n − 1, 2max (k,nk) − 1 and 2max (k,nk) − 1 respectively. By shift-reversal mapping, the numbers of wavelengths required are max (3× 2n − 3,2), 2n − 2, max (3× 2max (k,nk) − 3,2) and 2max (k,nk) − 2.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shift-reversal mapping outperforms sequential mapping. Our results have a clear significance for applications because FFT represents a common computation pattern shared by a large class of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problems and WDM optical networks a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in networking has an increasing popularity.  相似文献   

12.
针对WDM网状网络中的动态流量疏导问题,基于分层辅助图网络模型,提出了一个自适应动态流量疏导算法,根据不同的业务请求和网络疏导能力,启动相应的流量疏导策略,达到合理地分配网络资源,从而降低网络平均阻塞概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3.
彭利民 《计算机工程》2009,35(18):108-110
针对当前低速组播业务请求与光网络高速波长传输容量的问题,基于光网络组播业务疏导模型,提出动态组播业务疏导算法,将新的组播业务请求疏导到已建立的光组播树上,达到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降低组播业务连接阻塞概率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地改善网络性能。  相似文献   

14.
双环网络G(N;1,s)L形瓦的改进仿真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邰伟鹏  方木云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6):4007-4008,4034
利用仿真来研究双环网络L形瓦的方法在国内外文献中尚不多见,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仿真算法,并成功实现L形瓦的仿真,其不足之处是利用数据库存取中间结果,严重影响了仿真速度,当N值很大时需要计算的时间过长.针对这一不足,提出了利用数组取代数据库来存取中间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极大地提高了计算速度.此外还给出两例大值N直径分布图,并对直径分布特点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研究IP/DWDM光Internet中网状拓扑下的动态通信量疏导问题。网状拓扑下的通信量疏导问题已证明是NP难问题,需要采用启发式算法或智能优化算法来解决。针对动态通信量疏导问题,建立了网络和数学模型,提出了求解该问题的人工免疫算法,为新到达的通信量请求路由和分配带宽等网络资源,同时最小化满足该通信量请求的网络费用。为验证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用VC++6.0开发了一个仿真环境,同时以美国自然科学基金网NSFNE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1和CERNET2以及欧洲巨人网GéANT等的骨干网拓扑为仿真用实例,与现有启发式算法进行性能比较,并对网络参数对算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提出的算法可以获取比现有启发式算法更加优化的解。  相似文献   

16.
时域加窗算法降低OFDM系统ICI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道的快速变化导致OFDM系统载波间的正交性遭到破坏,出现载波间干扰(ICI),系统性能明显降低。为了解决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时域Nyquist加窗来有效改善OFDM系统载波间干扰(ICI)的算法。利用文中的不同窗形仿真了系统的平均ICI能量和SIR,结果表明该算法对OFDM系统ICI具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17.
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ng (WDM) in optical networks has revolutionized the Telecommunication field. This technology is able to exploit the enormous bandwidth capability of this kind of networks, allowing communication between end users via all-optical WDM channels (lightpath). Given a set of demands, the problem of setting up lightpaths by routing and assigning a wavelength to each connection is known as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RWA) problem.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onnection demands: static (demands are given in advance) and dynamic (demands are given in real-time).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wo different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s (MOEA) with the aim of solving the static RWA problem. The first one is a population-based algorithm, the 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 but incorporating the Pareto Tournament concept (DEPT). The second one is a multiobjective version of the Variable Neighborhood Search (VNS), MO-VNS. In order to prove the goodness of our metaheuristics, we have compared them with the standard Fast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NSGA-II), typical heuristics in the Telecommunication field, and different varieties of Multiobjective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On the whole, we conclude that our approaches have obtained very promis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速大容量波分复用(WDM)网络在多点故障、变更的情况下,运行效率低、维护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使用可重构光分插复用设备(ROADM)元件来构建灵活网络.首先,给出了所用的5节点网络配置模型;然后,研究了在动态网络条件下使用ROADM的光网络损耗与传输长度间关系,提出网络传输长度设计流程;其次,基于ROADM搭建一个5节点双向光纤环路实验网络,测量了光损失特性;最后,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损耗计算值与光纤实装损耗测量值近似相等(相差0.8 dB),验证了设计的可行性,保证了节点间的可靠传输.  相似文献   

19.
在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信道的时变特点导致严重的子载波间干扰,同时,由振荡器产生的相位噪声会带来公共相位错误和子载波间干扰,这都使OFDM系统的性能急剧恶化。基于分数倍基扩展模型,利用重叠导频和最小均方准则,对时变信道和相位噪声联合估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可以提高信道估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