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萨北开发区纯油区西部断层较为发育,受其影响,局部区域井网不规则、注采关系不完善、剩余潜力较大。2010年以来,完成了该区块高密度三维地震数据采集和开发地震构造解释,重新精细刻画断层分布、注采关系及潜力分布,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井震结合断层区精细挖潜研究。根据不同区域剩余油分布特点,优选出复杂断块区注采系统调整、大断层附近整体部署高效直井、断层间窄条带区域大斜度井挖潜及常规措施调整等4种挖潜模式,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为断层区的精细挖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针对Z43断块普通稠油强边水油藏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剩余油挖潜技术研究。在控油断层、微构造、隔夹层等地质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开展普通稠油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研究,制定了挖潜方案,提出了常规井、侧钻井继续落实控油断层,短井段水平井挖潜剩余油的思路,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断块类型油藏的成功挖潜对类似油藏后期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魏岗油田为复杂断块油藏,目前处于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在储层微构造精细刻画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近断层区域平均含油饱和度为58%,剩余储量占平面剩余储量的39.5%,是魏岗油田复杂断块油藏剩余油挖潜的主力方向之一。结合现有工程技术手段,从而形成近断层区剩余油挖潜技术方法,有效改善单元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复杂断块油田调整挖潜中因断层空间展布认识不清导致新钻调整井达不到设计目的的问题,借助于现有的钻井、测井、三维地震等大量的动、静态资料,在区域构造和断层分布规律等研究基础上编绘出主控油断面构造图。依据端面构造图对其所封挡的油藏构造和各剩余油分布精细描述,应用定向井技术沿断层面设计双靶定向井,控掘油藏潜力。设计的开发井均达到了预期目的,投产效果良好,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端面构造图直观地反映出断层空间分布特征。通过断面构造图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复杂断块油田调整控潜中的一些难题,在油藏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断块油藏开发后期精细构造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濮城油田沙二上段I砂岩组油藏构造复杂、断块破碎和特高含水开发后期的地质特点,运用构造整体解释与精细研究相结合,利用地震层位精细标定、地层精细对比、三维地震人机联作精细构造解释、开发井间精细油层分析等技术,对各开发层位微构造进行了研究,落实了油藏整体构造格局及断层在空间上的展布状况,进一步修正内部小断层的产状及相互切割关系,搞清了构造特征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对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高油藏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河流相多层砂岩油藏剩余油描述及挖潜技术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针对濮城油田东区沙二下多层砂岩断块油藏特点,通过细分流动单元、沉积微相和储层参数研究,应用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和随机建模技术,建立了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和储层随机模型,对剩余油监测解释技术、剩余油挖潜的调堵和调驱配套技术进行研究。并通过对油藏剩余油定性和定量以及大规模油藏数值模拟综合研究,弄清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制定剩余油调整挖潜、降水稳油、增加可采储量措施,其矿场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精细构造研究是完善注采井网的基础。对断块油藏而言,构造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各项资料的积累,构造认识得以不断深化,注采井网得以不断完善,开发效果得以不断提高。研究内容主要分三个过程:首先是精细油藏描述,进行地层及小层对比与划分研究、构造精细研究、沉积微相研究、储层研究和建立三维可视化油藏模型;然后,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油藏开发状况分析、剩余油定性研究、油藏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分布规律综合评价;最后,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剩余油潜力分析,结合油田开发所做的主要工作及效果,明确下步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8.
特高含水期马20断块剩余油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兴隆台油田马20断块兴隆台层组构造复杂,开发历史长,作业措施频繁,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状况异常复杂.为解决此难点,采取了优选主力目标层,精细储量复算,优化网格,建立精细地质模型,岩石流体物性控制,精细动态数据控制,精细历史拟合等数值模拟研究技术措施,建立了各小层砂体剩余油饱和度等值图,定量分析了平面、纵向的水淹状况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探索出针对特高含水期老油田不同剩余油潜力区分布特点进行可行性挖潜对策调整模式.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单砂体单井点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方法,采用了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参数不全或未知参数单砂体和单井点的剩余油饱和度;通过剩余油饱和度计算,查明了港东二区七断块剩余油分布特征,认为明Ⅲ1 3砂体水淹程度比明Ⅲ2砂体高,在构造高部位的断层附近、砂体局部发育的井区、岩性差的井区剩余油比较富集;分析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0.
大庆长垣北部喇、萨、杏油田萨、葡、高油层的断层走向以北西走向为主,北东向断层数量较少且呈雁列式集中分布,2种断层彼此交切,形成封闭或半封闭复杂断块。以往对北东向断层认识不清,注采关系不完善。通过对断层的分期研究,认清了北东向断层集中雁列式分布的成因和北东向、北西向断层交切组合模式,并进行了复杂断块区的断层精细解释。根据新的井震结合断层精细解释结果,编制了NEX区西部断块区优化布井方案,部署二类油层聚驱井、二次加密井补充井28口,其中14口二类油层聚驱井初期平均单井日产油28. 7 t,断层附近剩余油挖潜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解决橡胶填充油生产原料单一的问题。 方法采用加氢处理催化剂A和B、异构脱蜡催化剂C、补充精制催化剂D对中间基和环烷基的混合油进行全氢法加氢试验。 结果在温度为382 ℃、315 ℃、240 ℃、空速为0.4 h-1、1.0 h-1、0.6 h-1、 氢油比为1 000∶1、800∶1、800∶1的条件下,经过加氢处理-异构脱蜡-补充精制-实沸点蒸馏过程后,380~400 ℃馏分段100 ℃黏度为6.208 mm2/s ,CA值为0,CN值为56.1%,满足HG/T 5085-2016《橡胶增塑剂 环烷基矿物油》中橡胶油N4006的标准;400~440 ℃馏分段100 ℃黏度为9.565 mm2/s,CA值为0,CN值54.7%,满足HG/T 5085-2016中橡胶油N4010的标准;>440 ℃馏分段100 ℃黏度为15.94 mm2/s ,CA值为0,CN值51.5%,满足HG/T 5085-2016中橡胶油N4016的标准。 结论验证了中间基油掺炼环烷基油生产橡胶填充油的可行性。   相似文献   

12.
有关稠油油藏驱油效率的讨论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利用油藏工程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对稠油油藏水驱和蒸汽驱的两组驱油效率室内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第一组实验结果违背了油藏工程基本事实;第二组实验结果符合油藏工程基本事实。  相似文献   

13.
陆梁油田油藏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包裹体中油气组分是目前研究油气藏成藏时间和油气源的重要内容。根据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油气包裹体和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综合分析。确定了陆梁油田原油的油源、成藏时间、油气注入及运移方向。  相似文献   

14.
Technologies and principles of operation of plants for recovery of light hydrocarbon fractions (LHF) by direct liquefaction of LHF in low-temperature Stirling machines and use of an intermediate loop containing liquid nitroge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小层剩余油定量化分析方法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针对一些油田小层地质储量不清,小层累计采油量不清,因而小层剩余潜力不清、盲目性挖潜,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稳产难度更大的实际情况,为了经济有效开发油田,开展小层剩余油定量化分析方法研究。通过动静态结合系列技术处理,把全区原始地质储量合理地匹配到每口新老油井的小层上,又客观地预测单井小层累计采油量等等,获得目前单井小层剩余地质储量、剩余可动油量、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确定小层可挖潜的空间,同时对“非储量层”采出量进行预测,了解油层的真正采出程度。经过以往压裂效果分析,该方法可信度达73.5%。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丁铃 《石油仪器》2003,17(6):50-51
三次采油后期,油田含水逐年升高,新开发的油田多数为低渗透或特低渗透油田,储层物性差,储量丰度低,为了提高新开发油田的油井产油效果,采用成本投入少的低频脉冲采油技术进行增油,该方法采用不同频率的低频声波(20Hz~60Hz)处理油层,引起油层及其中所含饱和流体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从而改善油层内流体的渗流状况,达到增加油井产油量、提高油层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我厂 1 50× 1 0 4 t/ a常压和 80× 1 0 4 t/ a催化联合装置中共有 2 0台热油泵 ,在常压和催化装置分别设有 1套独立的封油系统 ,每套封油系统由 2台型号 MC4 0 - 7的油泵和体积 1 3.2 m3的封油罐组成 ,介质为 4 0℃的柴油。柴油馏分较轻 ,当泵的压力不稳定时 ,遇热容易汽化产生蒸汽 ,造成泵抽空。另外用柴油作封油后 ,因油浆外甩造成的柴油损失达1 0 0 0 t/ a。所以 ,必须对其进行技术改造。1 问题探讨封油分为自封油和外部封油 2种。自封油是以被密封介质作为冲冼液 ,由泵的出口引入输送介质 ,直接冲冼密封端面 ,使密封腔内的液体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