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300MW煤粉锅炉低NOx正、反切同轴燃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该文对300MW四角切圆煤粉锅炉采用低NOx正、反切同轴燃烧系统进行了详细的炉内空气动力场模拟试验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偏置二次风与反切一次风对炉内气流相对切圆直径、旋转动量流率矩、湍动度和水平烟道沿宽度方向的速度偏差比等的影响,以及燃尽风布置方式对炉内气流特性的影响进行的分析研究,得出了大容量四角切圆煤粉锅炉采用同轴反切燃烧系统、配以高速分离墙置燃尽风,对降低NOx排放、保证锅炉较高燃烧效率、减轻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热偏差均有利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利用数值计算软件对某台1025 t/h四角切圆锅炉进行了OFA与三次风联合反切以降低炉膛出口热偏差的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造后,反切层以上炉内流场旋转逐渐减弱、相对切圆直径减小,但对炉内主气流的空气动力结构影响不大;反切削弱了水平烟道入口处的扭转残余,使烟气在水平烟道内分布更加均匀,水平烟道入口左右侧温差减小。采用OFA与三次风联合反切可以有效地降低水平烟道内的热偏差,保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670t/h四角切圆锅炉反切消旋的数值模拟和工程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利用燃烧数值模拟程序对一台670t/h四角切圆锅炉进行了三次风与OFA反切工况数值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三次风反切使反切层以上炉内流场旋转减弱,相对切圆直径和充满系数在反切层降低,炉内气流混合强度变化不大,对炉内主气流的空气动力结构影响不大;炉膛温度场和氧气浓度场显示,反切后改善了炉内温度分布,对主燃烧区的影响较小;壁面高温区减少,降低了结焦可能性;反切降低水平烟道入口左右侧温差,削弱了水平烟道入口的扭转残余,减小了水平烟道中的气流速度不均匀性,截面平均烟温略有下降,对受热面换热影响不大.工程实践表明,数值试验结果与实际运行吻合良好,采用三次风与OFA反切消旋方法,减少了残余扭转,改善水平烟道温度分布,较好地解决了四角切圆燃烧锅炉存在的出口烟温偏差问题。  相似文献   

4.
王彦辉  康志忠  徐鸿  刘彤 《华东电力》2004,32(11):27-29
详细分析并建立了锅炉多相流动与燃烧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改造前切圆锅炉水平烟道烟温、烟速偏差进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实际运行状况一致,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数值研究表明:上二次风反切和小切圆可以有效减小水平烟道烟温烟速偏差,综合比较,上一次风反切是更为可行的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某电厂 75 t/h 锅炉大修后炉内空气动力场的流动特性,对 4 个角的上、下二次风挡板特性进行了测量, 在不同风门开度下对一、二次风风速进行了调平。在炉内空气动力场测量的基础上,得到了炉膛的实际切圆直径和贴壁风速的分布。试验结果表明:在各层喷口风速达到调平状态时,可以基本保证锅炉四角配风的均匀性,获得了较理想的炉内空气动力场。  相似文献   

6.
黄中柏  刘海明 《湖北电力》2011,35(Z2):23-25,28
叙述了330MW锅炉大修后炉内空气动力场流动特性,对一、二次风测风装置进行了标定,并对一次风道阻力进行了调平.在炉内空气动力场测量的基础上,得到炉膛的实际切圆直径大小,并对贴壁风速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炉内切圆偏大,火焰中心不偏斜、气流稳定,炉内切向空气动力场基本合理,炉内火焰充满度好.  相似文献   

7.
三次风反切消除炉膛出口烟温偏差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湘潭电厂B厂1025t/h锅炉上进行了三次风反切消除切圆燃烧锅炉炉膛出口左右烟温偏差的冷态试验、热态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较系统地分析论证了三次风反切消除切圆燃烧锅炉炉膛出口左右烟温偏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600MW锅炉偏转二次风系统炉内流动和NOx排放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某600MW四角切圆燃烧锅炉,采用偏转二次风系统,炉膛下部二次风大角度正切,上部二次风和OFA风反切削旋,因而在炉膛截面水平方向和炉膛高度方式形成分级燃烧,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燃烧器布置方式能抑制炉内结渣,减轻炉膛出口扭转残余并能降低NOx排放量。本文通过对该600MW锅炉进行冷热态多工况试验,摸索偏转二次风系统的炉风空气动力特性和热态运行特性,采用数值计算对炉炉内流动,传热、燃烧和氮氧化物生成过  相似文献   

9.
采用近流线数值计算方法,对具有复杂喷嘴形状的水平浓淡风燃烧器在四角切圆充场中的一次风射流的刚性进行了详细的数值模拟计算,并结合在300MW四角切圆煤粉燃烧锅炉上的应用和工业性试验研究,得出了通过调节侧二次风与一次风的动量比,来调节一次风射流刚性、控制一次风射流的偏斜,进而改善炉内燃烧两相流场、水冷壁壁面附近的烟气气氛,同时实现了防水冷壁高温腐蚀,提高了煤粉的着火、稳燃的燃烧性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以许昌龙岗公司在建3号660MW机组四角切圆锅炉为研究对象。为检验燃烧设备及整个烟风系统所有运转机械的整体运行性能,并为锅炉在第1次启动和热态燃烧条件下提供调整依据,进行了一次风管阻力调平、二次风风门挡板调节特性及空气动力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燃烧器对应层喷口风速达到了调平状态,满足锅炉四角配风均匀的要求,炉内空气动力场切圆中心与炉膛中心吻合较好,切圆椭圆度较好。  相似文献   

11.
W型火焰煤粉锅炉炉内三维流动和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文对W型火焰煤粉锅炉炉内气-固两相三维流动,换热和气-固两相湍流燃烧进行了全面的数值模拟,对三种不同炉型的流场作了计算比较,文中详细全面地预报W型火焰煤粉锅炉内气-固两相流动,温度场分布,各气相组份浓度场分布,发热率分布,煤粉颗粒及挥发份和一氧化碳的燃烬情况等。  相似文献   

12.
文中阐述了炉膛、燃烧器振动和噪音产生的机理,以及引起炉膛、燃烧器振动和噪音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消除措施,为锅炉和燃烧器的设计、运行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基于面阵CCD的火焰温度场测量方法研究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基于普通面阵彩色CCD摄象机和图像卡获取的用波长信号,提出了一种测量高温火焰二维温度场的方法,文中给出测量原理,进行了误差分析,并且简要说明测量系统的组成。实验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高的可信度,是一种简单可靠的炉内温度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14.
四角布置切向燃烧锅炉炉内结渣原因分析及防止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厂四角燃煤锅炉为例,进行一、二次风同心正反切时炉内冷、热态试验研究,并进行数值模拟与之对照。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均表明:当一、二次风气流以一定角度交叉送入炉膛时,合理调节一、二次风气流配风角度,采用合适的一、二次风动量矩的比值,能够改善炉内空气动力结构,减少煤粉气流刷墙贴壁,有利于防止燃烧器区结渣  相似文献   

15.
高水头大尺寸闸门流激振动原型观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介绍天生桥一级电站放空洞工作闸门流激振动原观测成果,首先应用实验模态分析技术对工作闸门的结构动力特性进行了仔细细胞研究,获得了完整的结构模态信息。此外,考虑了作用于闸门结构的脉动压力特征,研究了闸门结构在高速水流作用下的振动加速度,动位移及动应力等物理量的数字特征和谱特征,最后对闸门结构进行了动力可靠性分析。提出了闸门安全运行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16.
中高比转速转轮内部流态与外特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有效的发挥流动计算技术在转轮优化,性能预测和新产品设计方面的作用,深入探讨内部流态与外特性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选择具有实测结果的混流式转轮进行了内部流场计算。首先对不同工况下计算的能量特性与试验进行了细致的比较,结果表明,计算预测的转轮流量,效率等与试验曲线在设计工况附近时十分接近,在偏工况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虽有差别,但仍能反映转轮的主要特性;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转轮内流场与外特性间的联系,分析表明:转轮的最优效率区的位置和形状与进口冲角和出口环量密切相关,即小进口冲角区与小出口环量区的交集形成了水轮机的最优效率区,尾水管的压力脉动与转轮出口环量的大小密切联系,大的转轮出口正环量区对应着强度较大的尾水管的压力脉动,较大的进口负冲角易在叶片正面形成较大旋涡,转轮进口压力脉动可能与进口处该旋涡区的不稳定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入炉风量与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春昌 《热力发电》2007,36(7):37-39,43
对入炉风量变化与炉内燃烧状况及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相关性进行了数值分析,据此对缺氧与非缺氧燃烧状况下入炉风量变化对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实例对分析结果进行了例证。研究表明,缺氧与非缺氧燃烧状况下,高、低负荷下入炉风量变化对炉膛出口烟气温度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气固两相流瞬态传热的混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瞬态热流计及桥式电路检测技术在电加热圆管上对气固两相流传热过程中的瞬态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混沌理论对气固两相流传热的内在规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进一步引入K熵的概念对气固两相流传热系统的混沌程度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高水头船闸输水反弧门开启过程中,阀门后廊道内产生非恒定分离回流与旋涡运动,容易发生水流空化。本文通过二维数值计算,给出了反弧门后底突扩后廊道内流态随阀门开度的变化,分析了小开度平稳变化型、大开度剧烈振荡型与满开度准恒定型三种不同流态的特征与发生、发展机理,比较、分析了阀门后廊道底部突扩体型与顶部渐扩体型水动力特性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水力机械轴对称有势流动的表达式,然后,根据颗粒在水力机械中的运动轨迹,探讨了稀疏颗粒对轴面流场的影响,并计算了流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