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雾化喷射沉积制备颗粒增强型金属基复合材料E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二林  曾松岩 《材料工程》1995,(11):11-13,35
详细地介绍了利用雾化喷射沉积法制备颗粒增强型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原理、工艺过程以及该方法制备复合材料的优点。另外,指出了目前存在的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几个方面。最后,总结了雾化喷射沉积法制备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对多功能超音速火焰喷涂系统的雾化原理与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采用专门设计的射流雾化喷嘴,加工安装方便、雾化效果好。雾化的影响因素有:喷口大小、喷嘴压降、雾化介质的理化性质和燃烧室的压力与温度等。点火阶段为低速射流雾化,喷涂阶段为高速射流雾化。  相似文献   

3.
多级映射原理在符号化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洪文学  韩峻峰 《计量学报》1997,18(3):236-240,231
本文提出了实现数值-符号转换的一种新方法,多级映射法,多级映射原理对于扩大符号表示概念的范围和细致程度非常有用,可用以实现数值和符号测量,并同时对传感器进行非线性修正,该方法在以热偶为低感温元件的模糊温度传感器上的应用表明,多级映射原理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气雾化制粉是目前大规模制备高品质合金粉末的主流工艺,在粉末冶金、增材制造、热喷涂、钎焊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雾化过程决定最终粉末的品质,因此开展气雾化过程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研究气雾化制粉过程的方法多采用接触式测试技术,通过设计实验间接进行研究,存在周期长、成本高、与实际工况差别较大、无法进行瞬态研究等缺点,对气雾化机理研究和气雾化系统结构设计的指导价值非常有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借鉴流体力学领域的一些测试技术,开展了气雾化过程非接触式测试实验研究。根据研究对象分类,对适用于流场形貌、速度分布、液滴粒径分布以及温度场研究的非接触式测试技术进行了综述,阐述了这些技术的原理以及应用,并对气雾化过程测试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嵌入式小波图像编码算法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分析了嵌入式零树小波编码(EZW)算法原理和特点。讨论了两个基于EZW算法的改进算法,即多级树集合分裂算法(SPIHT),集合分裂嵌入块编码(SPECK)。最后,对这些算法原理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说明了嵌入式图像编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大功率二次雾化电弧喷涂技术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弧原理、系统工作原理及系统结构的阐述,对大功率二次雾化电弧喷涂技术系统的研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涂层结合力与空隙率的对比测试,发现大功率二次雾化电弧喷涂技术系统对涂层的耐蚀性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程清伟 《硅谷》2014,(19):140-140
纳米雾化在发动机节能减排中的应用研究,主要为现今市场上摩托车发动机提供一个更加节能环保的燃料供给系统,利用超声波高频振荡的原理,将汽油雾化成直径约2μm的粒子,然后将深度雾化的汽油雾粒与空气完全混合,形成比较好的混合气,节能燃油系统根据不同的摩托车运行工况,调节摩托车节气门的开度,与新鲜空气混合,形成比较理想的空燃比。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采用变质量热力学原理估算有阀型单级与多级脉管制冷机供气量和输出功的简便方法,该方法物理概念清晰,程序实现容易,理论计算结果与典型的实验结果吻合良好,为实验研究中压缩机与制冷机的正确匹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双介质喷嘴雾化效果直接影响烟卷加料工艺的进一步提升,通过对雾化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方便对雾化特性进行透彻的分析,提升雾化效果。方法 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构建两相流连续相流场与DPM离散态双向耦合的数值模型,研究蒸汽压力、液体流量以及双介质喷嘴结构对喷嘴雾化特性的影响。结果 适当增加蒸汽压力,可以在不影响最大流速、颗粒粒径均匀度及颗粒中值粒径的情况下,减小雾化扩散角,小幅度地增加喷射距离,雾化细度变好,进而提高雾化效果。随着有机液流量的增加,雾化扩散角增大,喷射距离增加,雾化粒径均匀度变好,从而使雾化效果变好。液体路通流面积越大喷雾的贯穿距离越小,气路通流面积越大喷雾的雾化扩散角度越大。若需要得到较好的雾化效果,需要保证较小的蒸汽路通流面积,与此同时液路侧保持正常开度。结论 适当地提高有机液流量或者蒸汽压力,以及采用较小蒸汽路通流面积,同时液路侧保持正常开度的结构,有利于提高料液喷洒的均匀性,减少了料液的浪费,提高了烟丝制备的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粉体技术》2015,(1):11-15
为了测量油品喷雾过程的雾化性能,通过对喷嘴雾化粒径的指标和雾化粒径测定方法的分析,利用激光粒度仪及粒径发生装置设计喷嘴雾化实验系统,并对实验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描述;在不同喷雾压力下测定煤基柴油特征平均粒径dv10、dv50、dv90、d[3,2]、d[4,3]数据。结果表明:柴油雾化过程分为形成阶段、扩散阶段、稳定阶段;喷雾压力越大,雾滴特征平均粒径dv10、dv50、dv90、d[3,2]、d[4,3]参数值越小,雾化效果越好,并且随着喷雾压力的增大,液滴雾化粒径减小的趋势变缓。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雾化焙烧法制备氧化亚镍超细粉体过程原理与工艺控制,以六水合氯化镍配制水溶液,以压缩空气为载气,利用双通道内混合气流式喷嘴雾化前驱体溶液,获得微细雾滴直接在竖立管式高温电阻炉内焙烧,制备得到超细氧化亚镍粉体.采用热重-差热分析(TGA-DTA)对NiCl2·6H2O在空气气氛中的热行为进行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反推法”研究了雾化沉积工艺中关键参数的确定原则,并推导了双喷扫描过程中沉积平面上任意一点处金属质量流率与时间的关系。文中采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进行了数学计算,并通过雾化沉积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对比结果证明采用“反推法”确定沉积工艺参数具有很高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同时该结果可推广应用于任意数目喷嘴的雾化沉积工艺。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多级离心泵为研究对象,结合多级离心泵的结构特点,从多级离心泵常见故障分析以及多级离心泵维修措施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针对多级离心泵常见故障检修与维护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了做好离心泵故障检修与维护工作在进一步提高多级离心泵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的过程中所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螺杆干式真空泵在一个泵腔内实现多级压缩,并且不使用液体密封,是“双碳”目标下气体输运的优秀装备。本文分析了螺杆干式真空泵设计原理,研究了使用场景下螺杆真空泵的特点和使用要求,指出了化学工程真空系统的特殊性。提出了基于场景的模块系统集成、螺杆泵密封结构、内冷结构和智能控制等。讨论了智能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数据库建立问题和控制模式优化措施。建议在理论设计基础上,以场景需求为设计原则,实现工程应用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5.
自然界造物的方式是人们制备高强度复合材料的榜样,自然材料的优异特性可以归结为长期自然进化和自然选择条件下所形成多尺度的多级组装结构。阐述了目前研究较多的仿生技术的特点,挖掘了这几类仿生材料的主要组成成分和多级结构实现高强度的机制,重点论述四大类仿生高强度复合材料:基于植物的仿生复合材料、基于动物的仿生复合材料、基于细菌的仿生复合材料、基于天然矿石的仿生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和增强机制的研究;揭示了通过仿生手段实现复合材料高强度的原理,并指出其应用领域和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流体动力式空调喷水室的理论与热工性能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地研究了流体动力式空调喷水室的工作原理,该流体撞击式喷嘴具有不易堵塞、容易拆卸且喷嘴雾化参数可调的优点,同时,在建立喷水室简化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对喷水室热工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影响喷水量及热交换效率的主要因素及最佳运行工况。实践证明,该喷水室使用效果良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表面组装技术用焊锡粉末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拉瓦尔喷管原理设计出一种新型低压超音速雾化器 ,用 6 3A焊锡和Sn Ag系无铅焊锡进行了雾化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新型雾化器可获得微细的球形焊锡合金粉末 ,可以满足表面组装技术 (SMT)用焊锡粉的要求 ,焊锡熔化温度为 4 0 0~ 4 5 0℃ ,雾化压力为 0 .7~ 1.0MPa。影响微粉粒度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合金过热度 ,雾化压力 ,雾化环境中的氧含量等  相似文献   

18.
张于贤  王红 《功能材料》2007,38(A08):3257-3258
实验研究了导液管内径对SnAgCu系无铅焊锡雾化粉末有效雾化率及粒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雾化条件下,导液管内径为3mm,雾化粉末具有较高的有效雾化率、粒度分布及最佳离散度;随着导液管内径的减小,粉末明显细化,有效雾化率略有增加,但粒度分布变差;随着导液管内径的增大,粉末有效雾化率急剧降低,粒度分布变差。  相似文献   

19.
铝铜合金雾化沉积快速凝固过程的传热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雾化沉积快速凝固过程热量传输的理论模型,对Al-4.5%Cu合金在雾化沉积过程的颗粒运动动力学以及颗粒与沉积层的温度,固相分数和冷却速度等凝固参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一种超音速气-液-气三路空气雾化喷嘴的雾化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有关结构尺寸,工作压力,流量,气液比等对雾化颗粒细度MMD的关系曲线和数据,总结出此喷嘴的一些有意义的雾化规律,可以为高粘,易凝,磨损性液体形成超细颗粒的雾化技术提供可靠依据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