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欧适     
<正>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综合体、异形建筑、大空间大跨度建筑大量涌现,玻璃幕墙和保温材料广泛应用,这都给建筑防排烟和消防灭火救援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重特大火灾事故中,由于火灾所产生的浓烟未被及时排出,火灾浓烟使人视线不清,找不到逃生之路,导致被困人员吸入浓烟中毒,甚至窒息死亡。此外,浓烟还给进入火场进行救援的人员增加阻碍,使救援人员看不见道路,行动延缓,看不见搜救目标,错过了宝贵的  相似文献   

2.
新修订的<消防法>实施后,消防部队应急救援任务多元化、复杂化、艰巨化的特点日益突出,深入研究各类灾害事故应急救援技战术,对"提高消防部队专业救援能力和整体战斗力"迫切而必要.从一起人员被困管道事故救援案例出发,对该类事故救援技战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水喷淋系统对火场内温度和烟雾浓度的影响,建立了一个双层建筑的仿真模型,利用FDS软件进行模拟分析。在该模型内每层的一定高度设置水喷淋喷头、感烟探测器和热电偶。结果表明,开启水喷淋系统,能够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减小高温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保证结构稳定性;开启喷淋会降低排烟效率,导致空间下部区域有毒烟气的体积分数增加,降低能见度。在被困人员较多的火场,可根据火场内的温度、火灾燃烧的时间等适时地关闭喷淋系统;在被困人员较少或没有被困人员时,则应重点关注喷淋的控火降温效果等。  相似文献   

4.
在建筑火灾扑救过程中,当固定排烟设施无法满足火场排烟的需要时,移动式排烟设备的火场送风排烟,就成为火灾烟气控制的有效措施。本文研究了火场送风排烟对建筑灭火救援内攻作战的辅助作用,分析了不同火灾规模情况下的火场排烟策略,并提出了移动排烟设备的战斗编成方式,为灭火作战时的火场排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火场中受困人员火灾初期时心理进行分析,重点阐述了如何处理灭火与逃生的关系,火灾初期如何处理火场救援和火场逃生的关系,为受困人员如何正确的逃生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如果当汽车碰撞时,气囊失去作用怎么办?同样的问题也会在建筑的排烟排热系统中出现。火灾发生时如果系统正常运行,那么可以将危险的热烟气从建筑物中排出,保证逃生路线没有烟气,消防队员能够迅速地灭火并解救被困的人员。由于某些排烟排热系统会遭受环境的影响,可能会被破坏,所以常规检查和专业维修是必不可少的。排烟排热系统的维修以及恰当的设计和布置都可以减少火灾造成的危险和业主的责任。由于火灾中热气流的作用,烟气会上升并在顶棚下聚集。仅仅在很短的时间内一层热烟气就会扩散并且下降,很快充满整个房间。由于烟气具有毒性并使逃…  相似文献   

7.
在各类火灾中,高层建筑火灾因其破坏力强、扑救难度大、蔓延途径多,成为了一道世界性的消防难题。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胶州路一幢28层高层居民住宅楼的火灾再次触动了高楼居民的神经,使得无数城市居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居住环境的消防安全。一场火灾突然发生,人们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被高温、烈焰、烟雾所包围,火势大小、楼层高度、楼内消防设施、外部救援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对被困人员产生影响,能否顺利逃生依靠的不仅仅是运气,智慧与应急处理能力同样是被困人员逃生的关键。如何在高层建筑火灾中实施有效的自救和应急逃生,已经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那么,那些从"11·15"火灾中成功逃生的人们是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大火,如何与时间、灾难赛跑的,听听他们讲述的逃生历险故事,分享他们亲历火场后的成功经验,也许会对我们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隧道火灾是公路交通安全的重大隐患。本文以某长大城市公路隧道作为工程研究对象,针对其不同规模和风速的火灾工况,以能见度为评价指标,使用CFD数值模拟手段对其隧道火场逃生环境进行安全分析与评价。该隧道盾构段长3390m,外径14.5m,特殊火灾工况下采用完全纵向通风。研究表明,当隧道发生火灾时,纵向排烟模式能够控制烟气蔓延,大断面隧道的上部空间维持稳定的烟气层,隧道下部环境有利于疏散逃生和消防救援。  相似文献   

9.
近年高层建筑火灾事故较多,其中因吸入过量烟雾导致人员伤亡的事件屡见报道。防排烟设计是人员疏散逃生的关键。因此,文章从高层建筑消防设计中的防排烟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得出可以从合理采用排烟设施、合理选材、合理的排烟设施布置以及确保消防设施完备这四个方面进行改进和优化,以尽可能降低火灾中逃生人员吸入烟气的量,从而减少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0.
建筑烟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涉及人员逃生和火灾控制,是消防设计不可缺少的内容。深入研究了马来西亚的防排烟设计规范,详细介绍了马来西亚的烟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准则。结合马来西亚某公共建筑的排烟设计,分析了马来西亚排烟设计特点,为国内排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刘坤  施祥云 《建筑工人》2008,(11):57-57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人们逃命心切,惊恐万分.往往在楼梯间、走道内出现拥挤、碰撞、踩踏的现象,既影响疏散和灭火,又容易造成意外伤亡事故,所以,在救援人员到来之前,要用正确的方法逃生。消防部门为您介绍高层建筑火场逃生九招。  相似文献   

12.
1新型排烟设备——气动排烟机 最近,山西省朔州市消防支队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排烟设备——气动排烟机。该气动排烟机克服了目前市场上现有机动排烟机在火场工作时,由于断电、高温缺氧等情况,容易造成熄火和水驱动排烟机易造成水渍损失的弊病,提供了一种不受任何场合限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最佳排烟效果的气动排烟设备。该气动排烟机的研制成功,将对消防部队执行灭火救援任务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消防通道是消防人员在火场中灭火抢救和疏散被困人员的专用通道,同时也是火场中被困者的逃生途径。如果消防通道被堵,不但影响火灾救援,人民的生命财产还将受到严重的威胁,势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在有的公共聚集场所,消防通道堵塞的现象却屡见不鲜。下面,就是这样一组触目惊心的镜头。消防通道堵不得@田年经  相似文献   

14.
《消防与生活》2005,(4):32-33
在开展全民消防教育中,模拟火场逃生训练是一个重要的项目。通过较为真实地模拟出实际火灾发生时建筑物内的走廊、房间充满烟气的状态,教人们记住这种情况下逃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尽量放低身体,避免吸入火场有害烟气,以湿毛巾捂住口鼻,不要贪恋财物,循着疏散指示的方向快速逃离火场等。  相似文献   

15.
营救高楼火灾中遇难人员的措施很多,例如:直升飞机、消防云梯车与登高平台车、救生气垫、缓降绳等,但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突出的是不适合老幼病残者。而消防救生滑道目前被不少专家认为是最适合包括老幼病残者在内的被困火场人员的逃生工具,且逃生速度快,危险系数低。 “救生滑道”是按照紧束形式和匀速下降理论设计,让人从高处在其内部缓慢滑降达到逃  相似文献   

16.
张少辉 《今日消防》2021,6(4):48-49
在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城市建设的背景下,对高层建筑火灾灭火救援中人员疏散工作进行科学分析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针对当前高层建筑火灾特点,讨论了应急救援力量在疏散距离、火场烟气、疏散预案、被困人员心理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加强专项演练、完善应急预案、推进消防设施装备建设、拓展疏散模式、加强公众教育等推动人员疏散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火灾中生成的烟气对人员逃生和身体的损害,人员在火场中正确逃生方法即采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的方法。运用试验研究方法,选用多种试验样品,采用烟气毒性和烟密度两种试验研究了该逃生方法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大量新型建筑材料和装修装饰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建筑与装修工程,建筑内部一般使用大量可燃材料装饰,这些装修装饰材料以及家电、家具等日用品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热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氰化氢等有毒烟气。据统计资料显示,建筑火灾中因有毒烟气中毒窒息死亡的约占火灾死亡总数的60%,而被烧死的人中,也多数是先中毒窒息晕倒后被烧死的。火灾中的有毒烟气是阻碍人们逃生、导致人员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了解和掌握建筑火灾中的烟气成分、流动规律和危害,防止烟气扩散,排除火场烟气,对于火场人员疏散逃生和灭火救援工作具有非常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采用理论和FDS数值模拟结合的方法,研究地下步行通道发生火灾(1.5 MW)时,半横向排烟和纵向排烟对地下步行通道内火灾烟气蔓延的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在排烟量相等、送风量不等的条件下,除火源正上方温度超过60 ℃外,半横向排烟模式下火灾参数未达到临界值,有利于行人向火源两侧逃生;纵向排烟模式将火灾参数均控制在临界指标以内,大部分烟气被控制在火源下风侧,有利于行人向上风侧逃生。地下步行通道火灾时,从人员逃生效率以及消防人员应急救援便捷性的角度出发,宜采用半横向排烟模式;从行人受危险因素不确定性影响的角度出发,宜采用纵向排烟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地铁中常用的几种移动式排烟装备的性能和特点,通过中山北一路地铁试验,测试了地铁中的烟气流动态势,分析了地铁烟气流动特点。系统的阐述了地铁中移动式排烟装备的应用战术——正压送风,负压排风,并通过试验分析了消防水枪水力排烟在地铁火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