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循环经济型水资源节约利用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区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等问题,且这种趋势将随着人类活动加强愈演愈烈。面对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的形势,我们不得不把社会经济、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系统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系统中,改变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在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内,有目的地调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建设水资源循环经济型节约利用体系,实现水资源系统的健康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多目标分析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确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时空、可持续、社会经济和生态4个方面的内涵,指出水资源承载能力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涉及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关系,建立了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多目标分析评价模型;利用所建立的模型,分析评价了江苏省张家港市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包括现状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和未来2010年水资源承载能力预测,给出了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3.
孙智一  郭胜  曹蕾 《水资源保护》2017,33(S1):63-65
为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控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哈尔滨市主城区及阿城区、呼兰区等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结合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功效,通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和科学管理等途径,研究区域内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配置,提出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着力解决水资源开发、利用、配置、节约、保护和治理等重大问题,适应莲都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供求状况的变化,通过查清水资源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探讨水资源管理对策,统筹安排水资源全面节约、有效保护、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支持莲都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成果系统科学地分析了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与等级。建立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多目标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具有上下两层复合结构,考虑了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采用模糊优选模型对方案进行决策分析,从而确定符合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承载能力指标值。水资源承载能力模糊动态综合评价模型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分析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水资源短缺及水污染问题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必须强化水资源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资源是制约山西省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由于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即社会经济用水大量挤占生态环境用水,造成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并由此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山西省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山西省社会经济系统用水与可控生态环境用水现状,进行水资源总量平衡分析,定量分析水资源利用的不合理性,针对这种现状分别从农业、工业、生活和可控生态环境用水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1997年以来滦河流域持续性干旱,滦河流域遭遇了空前的水资源危机。采用2000年-2007年社会经济和用水资料对滦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提出了滦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为滦河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只有保障了水资源的高效和持续利用,才能保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高唐县经济要持续快速发展,修建水库是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改善生态环境、开发旅游业的重要措施之一。1修建水库是保障安全供水的重要措施高唐县水资源十分紧缺,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邢台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针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问题,结合邢台市用水结构比例等问题,阐述农业节水灌溉的潜力和措施,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角度,阐明农业节水的重要意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资源,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不可替代的可再生资源。如何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实现全县水资源统一管理,要以市场经济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手段,实行水利工程合理布局,科学规划为前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加强水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广泛关注的话题。文章借鉴了国内水资源发展趋势和成功经验,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预测新宾县水资源供需发展态势。提出了新宾县水资源合理配置、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增强水资源保护等措施,实现水利现代化和农村水利化,为加速发展农村经济,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使水资源得到永续利用,对实现新宾县经济、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江苏水利》2012,(7):50-50
该研究成果系统科学地分析了水资源系统、社会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反映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标准与等级。  相似文献   

13.
水资源管理模式发展趋势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持续开发和永续利用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一,而合适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又是实现水资源持续开发和永续利用的重要因素.基于此,分析了水资源供给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及其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情况下所带来的弊端,阐述了实现水资源需求管理的种种手段,指出了水资源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水资源一体化管理,并对其概念与实现流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程乖梅  何士华 《水力发电》2006,32(12):12-15,48
在对滇池流域水资源现状进行描述的基础上,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及环境目标,以区域水资源支撑能力的限制和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依存关系等为约束,建立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质量改善三者相协调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动态多目标决策模型;用该模型对拟定滇池流域不同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分析,得到流域内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方案;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方案下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方式符合可持续性的要求,同时也证明了模型的实用性,可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本溪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关系和开发利用现状,分别从社会、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构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然后对模型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并提出合理配置方案。水资源与环境、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和综合利益最大化为优化配置方案的根本出发点,可为本溪市水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于磊 《中华建设》2013,(4):120-121
水资源承载力是指在可预见的技术、经济和社会生产条件下,水资源可供给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用水的能力。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揭示水资源与区域经济和人口之间的关系,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确保区域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是基础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之一;同时又是战略性经济资源,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水资源正日益影响全球的环境和发展。随着经济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一种全球性共识和正在世界范围推广的实践。从泰安市近年来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需求来看,也印证着这样一个不争的事实:今后制约泰安市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将会是水资源问题。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6,(2):63-66
基于复合系统理论,利用分层和矩阵原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从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4个层次16个指标对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灌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分为50%频率年的大于75%频率年的,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准则评分随不同年型的变化规律相一致,而水资源禀赋准则的变化规律为50%频率年的评分小于75%频率年的,说明人民胜利渠灌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可持续利用状态,具有连续性和持久性。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是一个基于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复合大系统,对其进行服务价值评估有助于实现水资源利用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本文对大顶子山航电枢纽2017年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评估结果显示:水资源生态经济价值总计为94.51亿元,其中水资源经济价值为48.81亿元,水资源社会价值为0.68亿元,水资源生态环境价值为45.02亿元。  相似文献   

20.
立足河南发展背景,通过研究提出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水环境保护和利用等措施,以保证水资源永续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完整的水资源管理系统,对水资源的利用、配置和保护提供实时决策支持,实现区域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