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邓家平  李泽林  董艳辉  刘冰杰 《粉煤灰》2010,22(4):27-29,32
为解决以匣钵法在静态下对陶粒烧胀性试验不稳定、工作效率低等问题,在对桦甸市示范电厂油页岩渣为主要原料研制陶粒项目中,使用了自制的回转烧胀罐,形成了还原法烧胀超轻陶粒(陶砂)新的试验方法。还原法陶粒(陶砂)避免了形成厚质的氧化外壳,使外表面全玻化形成一层薄皮,密度降低,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2.
污水污泥页岩陶粒烧胀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原状污水污泥混合页岩制备陶粒,采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手段分析陶粒烧胀过程。研究了污水污泥掺量和烧胀温度对陶粒的表观密度和强度的影响及污水污泥页岩陶粒烧胀机理。结果表明:污水污泥掺量为20%~30%,烧胀温度达到1150℃时,可得到轻质的烧胀陶粒;掺入污水污泥会增加陶粒生料中有机质烧失量,降低熔融温度,增强烧胀时的还原性气氛,较大网状Si—O四面体聚合度,生成铁橄榄石等更易熔融的矿物,增强熔融程度,从而提高陶粒烧胀性能。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内螺旋筒式陶粒试验炉结构及工作原理,及其所形成的还原法新工艺。由该设备对还原法陶砂与陶粒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可专业化烧制0.1~5mm的400~600级油页岩灰渣、珍珠岩尾矿等陶砂,300~500级各类超轻灰渣陶粒。着重讨论对油页岩灰渣陶砂、陶粒的烧制效果;并对隔离剂进行了研究。最后对700~900级高强粉煤灰陶粒、珍珠岩尾矿陶砂烧制加以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曾天敏  杨桓 《粉煤灰》2007,19(3):28-30,32
利用哈密某电厂粉煤灰为主要原料,根据硅酸盐物理化学原理选择与该粉煤灰适应的各种物相成分,满足SiO2.Al2O3-CaO-Fe2O3等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形成共熔物,达到利用该电厂粉煤灰烧制粉煤灰陶粒目的的研究,找出烧制粉煤灰陶粒的参数(烧成温度、烧成时间、温度带),各项性能技术指标满足GB2838.81要求的粉煤灰陶粒.并进行中试生产,配制轻质陶粒混凝土,为今后新疆地区粉煤灰陶粒的生产及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硼泥、油页岩渣、粉煤灰、粘接剂等主要原料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设计了制备高强硼泥页岩陶粒轻集料的配方。在试验的基础上参考相关资料制定了高强硼泥页岩陶粒轻集料制备工艺参数,并进行了不同控制温度的焙烧试验。通过基础试验确定了制备高强硼泥页岩陶粒轻集料的合理配方和最佳的焙烧制度,生产出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高强硼泥页岩陶粒。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我国油页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概况。针对油页岩开发中产生的大量灰渣,认为采用填埋和堆积的处理方式,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且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破坏周边生态环境。参考国内外对油页岩灰渣的处理工艺,总结了油页岩灰渣制作水泥、轻质砖材、白炭黑、微晶泡沫玻璃,烧制陶粒以及提取氧化铝等综合利用的方法,并对油页岩灰渣综合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油页岩渣为原料,采用成球法制成滤料生料,经双筒回转式陶粒实验炉焙烧获得陶粒滤料;对所制备油页岩渣陶粒滤料的比表面积和酸碱可溶率等指标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陶粒滤料性能优良,焙烧温度对制品的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进一步促进城市渣土资源化利用,本文研制了800密度等级,粒径不同(10~15 mm,15~25 mm)的渣土陶粒.探究了原料配方、烧制工艺对渣土陶粒性能的影响规律,同时采用超景深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渣土陶粒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渣土:粉煤灰质量配比为75∶25时,预热温度500 ℃,预热时间20 min,焙烧时间15 min,焙烧温度1190 ℃下,可制备出不同粒径(10~15 mm,15~25 mm)的800密度等级渣土陶粒;(2)15~25 mm粒径的渣土陶粒,筒压强度为4.6 MPa,堆积密度729 kg/m3,表观密度1329 kg/m3,1 h吸水率为1.7%,烧失量1.4%;10~15 mm粒径的渣土陶粒,筒压强度为5.2 MPa,堆积密度760 kg/m3,表观密度1483 kg/m3,1 h吸水率为1.6%,烧失量1.4%;(3)不同粒径下的渣土陶粒微观结构均比较疏松,其中小粒径渣土陶粒内部结构相比大粒径较疏松,孔隙较多,孔径较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造粒、干燥、预热、烧结工艺,以油页岩半焦、粉煤灰、污泥三种固体废弃物为原料制备污水处理厂用人工陶粒滤料。以盐酸可溶率、筒压强度、空隙率和比表面积为陶粒滤料主要性能指标,探究陶粒烧制过程中原料配比、烧结温度及原材料特性等因素对陶粒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页岩半焦与粉煤灰的最佳比例为3∶5,煅烧温度超过1125℃时陶粒的比表面积和空隙率有明显的降低。随着陶粒原料中污泥含量的提高,盐酸可溶率和筒压强度逐渐降低,而空隙率和比表面积逐渐升高,但仍符合CJ/T 299-2008标准的要求。油页岩半焦中残余的有机组分有利于陶粒制备过程中孔隙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王凯  李小龙  孙培  刘庆月 《山东化工》2023,(21):246-248
针对海上废弃泥浆岩屑资源化利用问题,介绍了现有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阐明了海上弃泥浆岩屑制备陶粒的可行性,同时对采取压滤泥饼和岩屑单独烧制以及两者不同掺混比例进行了可行性室内研究,结果表明:压滤泥饼单独烧制陶粒具有一定硬度,但吸水能力强;岩屑单独烧制陶粒硬度较小,容易炸裂;压滤泥饼和岩屑掺混烧制陶粒硬度较高,可以达到16.55 MPa,吸水性也满足陶粒的产品指标要求,充分验证了海上泥浆压滤泥饼与岩屑配伍烧陶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