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调蓄在南水北调工程运行过程中,对水资源储备与开发具有重要作用。根据河南省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对河南受水区地下水库调蓄条件,类型进行初步探讨,划分了三类五型15处地下水调蓄库有利地段,并初步计算了规划库容,提出了地下水调蓄库水源调控及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水资源、防洪和水生态环境3个方面分析了洞庭湖四口水系地区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提出洞庭湖四口水系地区洪水资源的利用思路,初步分析其综合治理对水资源利用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湖泊水系水体污染加剧、洪水和内涝渍灾依然严重。提出了建闸控制、水系优化、河道整治、设施改造、调蓄水源等方面的治理方案和思路,初步分析了四口水系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尚新红 《治淮》2011,(8):59-61
怀洪新河主要是为分泄淮河洪水而开挖的人工河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区域水资源日趋紧缺,对怀洪新河的蓄水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主要是研究怀洪新河的水源条件和工程条件,充分发挥其调蓄功能,通过优化调控,使其供水能力能满足怀洪新河周边区域社会发展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的建设,长江水源将沿京密引水渠反向输往密云水库,北京的水资源配置及调度发生变化。分析水务改革发展的形势和水资源统一配置的要求,北京行政区域内所有水源应由以北京市水资源调度中心为核心的调度运行体系统一调配,实现水资源统一、安全配置,提升北京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首都供水安全稳定。本次提出调蓄工程应纳入京密引水工程供水系统,利用京密引水管理处50多年积累的输供水的管理经验、人才队伍以及管理制度优势,统一调度本地水源与南水北调水源,为将来以北京市水资源调度中心为核心的供水系统顺利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河南省受水区将形成一个由南水北调水、当地地表水和地下水、城市中水等多种水源的联合供水系统。针对南水北调来水过程不均,受水区水缺乏必要的调蓄工程等特点,分析制定了水资源配置原则,建立了多水源、多目标联合调算的水资源配置模型,通过长系列供需平衡计算,合理确定了不同受水区域和不同部门间的供需水量,并提出了如何充分利用南水北调水和当地水资源的建议和措施。为保障受水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了金沟河流域通过制定中长期供水计划及紧急防洪抗旱预案,增强河道预测预判能力,充分利用灌区现有调蓄工程,加强监测手段和针对水流特点制定科学的水量调配方法等,提出有效提高无控制性调蓄工程河系的水资源利用率,缓解灌区供需矛盾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叶尔羌河流域属西北内陆干旱气候区,河道径流主要为冰雪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径流主要集中在汛期。根据目前水资源调蓄能力,以及农业、生态等用水情况,汛期洪水资源利用潜力约7.8亿m~3。建议修建山区水库、水系连通工程,提高洪水资源调蓄能力;对部分平原水库进行防渗及清淤改造,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健全流域洪水资源调控机制,安全高效利用洪水资源。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胶州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针对胶州市水资源总量和调蓄工程先天不足的特点,根据雨洪水资源利用现状,结合水资源合理配置措施,摸清可供利用雨洪水资源的潜力,提出了今后开发利用雨洪水资源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城市,“九五”期间供水体系建设有了重大发展,论述了依托境外引水双水源工程。结合本地水资源及调蓄工程建设高标准、高保证率的供水水源网络工程体系的基本思路及建设进展情况,提出了充分利用东江洪水资源、优化水厂及供水法线的配套建设,以及开发供水水源网络系统优化设计与调度运用辅助软件等供水水源网络工程体系建设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经过调蓄能力、建设投资与工程占地等角度对多种调蓄措施对比分析发现,河道调蓄是一种相对经济而有效的调蓄措施。通过对某地区水系产、汇流全过程模拟,验证了河道水位调控对排涝能力与调蓄能力的影响,并量化了其对应关系。然而由于河道水系受多因素影响,其实际调蓄能力远小于计算理论值,通过对城市化发展、河道水位调控与出口闸站运行维护三方面影响因素的分析,总结并阐述了其对河道调蓄能力的影响,以及调蓄能力的提升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盖琳 《海河水利》2023,(12):43-46
滨州市建设无棣县鲁北水库,主要任务是拦蓄马颊河、德惠新河等防洪排涝河道的雨洪资源,并适量调蓄黄河水、南水北调长江水。通过建设平原水库增加当地水资源量是缓解水资源贫乏现状的有效措施,可以减少河道雨洪资源流失,减轻河道海口段淤积,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社会各业用水需求,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煤沉陷区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炭开发常常造成采煤沉陷区的水源条件恶化、土壤结构破坏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采煤沉陷区有容无水是生态修复的关键问题,利用沉陷区构建平原湖泊和湿地,依托过境的水源条件合理挖掘采煤沉陷区水资源调蓄能力,创造沉陷区湿地景观,提升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对支撑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本文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对沉陷区水资源的综合利用进行了探讨。并以安徽省某采煤沉陷区为例,确定沉陷区可供水量,计算供水保证率,并对沉陷区综合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沧州雨洪资源潜力分析与兴利调控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沧州市雨洪资源利用现状,通过对现有水利工程的调蓄能力和雨洪资源潜力的分析,提出了利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拦蓄雨洪水资源的技术方法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此文针对沧州市雨洪资源利用现状,通过对现有水利工程的调蓄能力和雨洪资源潜力的分析,提出了利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拦蓄雨洪水资源的技术方法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日前,天津市"十二五"时期重点农村水利工程——农业水源工程全面启动。该工程计划总投资8.85亿元,共分两部分实施。"十二五"期间,在再生水利用方面,计划治理引水及调蓄河道7条70.4km,建设配套调蓄设施33座,有效恢复并提升北塘排水河、大沽排水河、独流减河、永定新河等骨干河道调蓄水能力,实现各再生水厂、各调蓄河道的相互连通,  相似文献   

16.
王辉 《人民黄河》2013,35(7):51-53
针对煤矿开采引起的地面沉陷问题,根据沉陷区的沉陷形态及与水系的相对分布位置,因地制宜地进行沉陷区内部治理及水系沟通,通过调蓄外调水源、拦蓄河道雨洪资源,建设生态湿地和沉陷区"水库",是沉陷区治理的新思路、新模式,可以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增强区域水资源利用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由于水源调蓄工程较少和水污染等原因,使得秦岭水资源比较丰富的山区县经常遭遇旱灾.文章以丹凤县商山村、土门镇为例,通过分析项目区水源存在问题,经过实地勘察,对抗旱应急水源地的选取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水源保护对策,以提高当地抗旱水源应急能力和保障措施,为秦岭山区抗旱应急水源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的资源,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而且时空分布又极不均匀.由于水资源短缺,已有不少地区的发展受到制约,特别是城市.由于地下水资源具有水量稳定、水质优良、便于开发且具有较大的调蓄能力等多方面优点,使得地下水成为众多城市的供水水源.尤其是饮用水水源,不仅北方缺少地表水的城市,就是地表水极其丰富的南...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匮乏及与之相关联的水源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因此受到各国的普遍关注。在我国,由于城市与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建国以来城镇供水能力急剧增长,加之径流资源在地域上分布极不平衡、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工程调蓄不足、水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水的利用率低以及绝大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并污染水源,以致相当一部分城市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尤其在我国的北方地区,水资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吴湘婷  原小利  乔钰 《人民黄河》2012,(9):50-51,54
河南沿黄地区资源性缺水严重,黄河水资源是河南沿黄地区的重要水源。当前河南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着引黄指标约束日益趋紧、引黄涵闸引水能力低、缺乏调蓄设施等状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做好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建立多水源配置的激励机制、改善涵闸引水能力、加快引黄调蓄设施建设、推进水价改革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