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茧丝具有优雅的光泽、舒适的手感和良好的吸湿保暖性等优异性能。但只有将茧丝经过加工,从蚕茧上离解出来,并将若干茧丝并合连接成为有足够长度的生丝,才能作为丝织或针织等的纺织原料。蚕丝加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将原料茧加工成绞装生丝需经过混茧、剥茧、选茧、煮茧、缫丝、复摇、整理等工艺流程。通常把一个茧站所收烘的蚕茧称为一个庄口茧,混茧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庄口的茧均匀地混  相似文献   

2.
缫丝生产中影响缫折的主要因素有蛹衬厚薄、长吐量、茧丝胶溶失率,上茧中下脚误选率、后缫丝量损耗和丝片回潮率等。对以上因素通过推导、演算给出五个公式,实际运用中,比之沿用的茧损耗百分比缫折计算方法有科学、准确、简易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王胜波 《丝绸》1993,(6):16-17
本文根据公斤茧粒数与茧丝纤度的经验公式,推导出公斤茧粒数控制标准应依据庄口平均茧丝纤度或公斤茧粒数本身来确定,而不是以春、秋茧别来划分。  相似文献   

4.
五、茧丝组合与丝条变异 (1)定粒缫理论变异:定粒缫在绪下茧粒正常情况下,丝条的粗细变异受茧粒粗细变异和定粒粒数所支配,可用茧丝并合公式来计算: σ定~2=nσ_(0)~2 σ定=n~(1/n)σ_0……………………(32) 式中σ定为定粒缫丝条份均方差,σ_0为  相似文献   

5.
家蚕天然彩色茧丝的色素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梁海丽  葛君 《丝绸》2005,(6):20-22
研究了家蚕彩茧2号黄茧品种和彩茧3号绿茧品种茧丝的剖面结构、色素含量及抗氧化和抗菌性能。结果:黄色茧丝的丝蛋白分子间孔隙率比菁松品种白色茧丝大37%~53%:黄酮色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黄色茧丝分别是白色茧丝的1.3倍和33.2倍,绿色茧丝分别是白色茧丝的5.0倍和9.2倍;SOD活性和抗多种细菌的能力也显著高于白色茧丝或棉纤维。  相似文献   

6.
蚕茧有20多种物理性状,包括粒茧重、颜色、色泽、缩皱、大小、形状、整齐度、茧层厚薄、松紧、通气性、透水性、导电性、下茧率、茧层量(茧丝量)、煮茧抵抗、练减率、茧丝长、解舒丝长、茧丝纤度、纤度偏差、解舒率、茧丝清洁、洁净、强力、伸度、微茸、透明度等,这些性状都在一定程度上分别影响蚕茧使用  相似文献   

7.
《丝绸》2011,(10)
9月多空消息交织,一方面受国际经济影响,外围资本市场低迷,茧丝价格因新茧上市回落;另一方面国家茧丝办公开收购国家储备厂丝,很大程度上提振了行情,使茧丝价格逐渐走出了7~8月的低谷。9月广西、浙江、四川的秋茧开始陆续上市。8~9月广西不少蚕区持续高温干旱,桑树施肥困难,给桑蚕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预计下半年养蚕量可能较往年有所减少。在蚕茧供应偏紧的预期下,尽管新茧上市在9月初对干茧现货价格造成压力,加上茧丝价格总体处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省许多地区的丝厂,特别是小型缫丝厂,在工艺设计时,对并庄混茧的工艺条件基本上不进行考虑,只要纤度设计在允许范围之内,即行上车生产。其主要原因是:茧质差,而且茧丝纤度达不到要求;单庄茧量太少,必须多庄口并庄;多数丝厂无筛茧设备,无自动缫丝机;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也较差。这就迫使工艺设计人员拋开工艺设计的要求,从其他途径想办法。我地区有的丝厂就采取了春、秋茧混缫的办法。从春、秋茧并庄混茧缫制的生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1999年桑蚕干茧,从拨交入库报验情况及上车率、粒茧量、粒茧层量、茧层率、茧丝长、解舒丝长、解舒率、解舒光折、茧丝纤度、干毛茧出丝率等主要质量指标来看,均好于去年同期水平,而且是近几年来的最好水平。见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10.
以不同类型16个柞蚕品种为材料,对15个主要经济(或形态)性状的变异性与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柞蚕不同性状的变异系数存在较大差异,其大小顺序为解舒丝长、解舒率、五龄蚕体重、单蛾产卵量、单蛾产卵数、茧层量、茧丝长,全茧量与千粒茧重的变异系数相同,变异范围较小的性状有全龄经过、茧幅、茧长、茧层率、出丝率、纤度等。相关分析表明,影响柞蚕缫丝性能的主要性状有全龄经过、茧层率,全龄经过长、茧层率高的品种,其解舒性能较差。茧丝长与千粒茧重、全茧量、茧层量、茧长及鲜茧出丝率等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五龄蚕体重、产卵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茧层率的相关性较弱;而与全龄经过为中等负相关;对茧丝长的影响效应大小为千粒茧重、全茧量>茧长>茧层量>五龄体重>产卵数、产卵量。柞蚕茧质性状、茧长(幅)性状间相关极显著或显著,茧长、茧幅与千粒茧重、五龄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及产卵数等性状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王力  李建国 《丝绸》1996,(1):18-21
围绕着影响干壳量检验的相关因素,以试验调查为手段,探索了干壳量与出丝量的关系、雌雄蛹茧与干壳量的关系、同一鲜茧抽样机率与干壳量的关系及毛脚茧化蛹过程中的重量变化等方面的问题,可为制定和完善干壳量检验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对干壳量检验提出了以粒茧干壳量定等,以0.3g干壳量划级,对内印内染茧调减鲜茧上车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仪测茧层含水率与干壳量的推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王力  刘木根 《丝绸》1996,(3):8-11
为提高鲜茧干壳量检验的工效,省略干燥鲜壳的工序,探索了鲜茧层的含水状态,仪测茧层含水率对干壳量的推算。认为鲜茧层在测查过程中因剖茧,其茧层含水量是变化的;同一群体中的个体茧层含水量存在着差异。提出了在测茧层含率推算干量进入实用性前,还应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周一鹿  陈忠敏 《丝绸》1994,(9):22-24
本文针支目前我国煮茧实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参考日本对煮熟度与绪丝量、丝量的关系,影响清洁成绩的大环类,裂丝的发生数与茧吐水量、膨化率的关系的研究结果,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国情出发,论述解舒丝长在蚕茧使用价值中起着主导作用;比较和分析日本蚕茧标准中的不足之处;提出当前把解舒丝长确定为主要检验项目是合适可行的较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对油茧成因及防止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油茧形成因素,主要因幼虫、蛹体壁破损,其伤口在烘茧干燥过程中溢浊所造成。而体壁完整的虫、蛹,甚至嫩蛹在烘干过程中,不会产生油茧;虫、蛹体液,也不能形成油茧。并根据所发现的油茧形成因素,将油茧分成核油茧和沾油茧两类。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桑蚕茧鲜茧检定与干茧检验在样茧抽取、茧质分级标准、检验设备和工艺条件、解舒检验计算方法上的不同点。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检验法对同品种、同期茧的检验成绩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17.
我国桑蚕茧评级标准和收购价格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顾国达  姜丽花 《丝绸》2002,(11):44-47
回顾了50年来我国桑蚕茧评级所经历的按缫折评茧,按茧层率评茧,按干壳量评茧和“组合售茧,缫丝计价”试点等四个发展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蚕茧收购基准价的变动,并对现行评茧标准的不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甘勇 《丝绸》2006,(11):46-48
介绍了一种基于光电技术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干茧茧壳厚度的方法。通过在稳定的光强下对被检茧进行图像采集和分析处理,计算干茧茧壳图像灰度值的大小,应用数字图像处理软件推算出干茧茧壳厚度。该方法测量精度高,切实可行,为快速无损检测蚕茧质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邢秋明 《丝绸》2000,(10):14
通过 2 0 0 0年浙江省春茧 32 0个庄口的茧质汇总 ,对蚕茧主产区的茧质情况进行了通报 ,并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20.
桑蚕荧光茧色与茧质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虞晓华  金秀珏 《丝绸》1999,(5):12-13
试验以现行二化性多丝量品种苏5×苏6为材料,对桑蚕茧荧光色与茧质的关系作了分析,发现黄白荧光色茧的茧质优于紫蓝荧光色茧,紫荧光色茧的茧质又高于蓝荧光色茧,具体表现在黄白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分别比紫蓝荧光色茧提高1370%、373%、325%,紫荧光色茧的解舒丝长、解舒率、出丝率比蓝荧光色茧分别提高1363%、1078%、3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