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着重阐述了大断面岩巷掘进支护中如何解决大跨度断面硐室支护选型,锚网喷中铁丝网不抗强压,锚网喷二维受压的不稳定性,因硐室断面积大不能一次成巷的问题,同时在硐室断面合理分台阶和布置炮眼,提高掘进速度。科学实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邓淑昌  刘俊杰 《中州煤炭》2012,(4):38-39,65
郑煤集团白坪煤业公司在二1煤层上部中粒砂岩中施工13采区轨道上山绞车硐室,由于该岩层埋藏深、岩性较差、节理发育等原因,造成原锚网喷支护的硐室受压变形,支护困难.通过分析巷道受力及破坏原因,在借鉴其他地点大断面硐室及基础加固浇筑的基础上,结合13采区绞车硐室及基础所处的位置,采用加长锚索+底梁配合深孔注浆、浇筑加固措施,减少了绞车硐室返修加固次数,延长了绞车硐室使用年限,保证了矿井采区的安全生产和正常接替.  相似文献   

3.
刘洪涛  王志永 《中州煤炭》2005,(6):37-37,64
通过对永煤集团陈四楼矿北翼采区压风机硐室2种支护方式效果的比较,分析了硐室破坏机理,介绍了高应力区大断面硐室的支护经验.  相似文献   

4.
沙尔贡煤矿矿井共划分为2个块段(5个采区),分别为井田中西部的中央块段(含Ⅰ上采区和Ⅰ下采区)和东部的鲁甘利赫塔块段,中央块段的Ⅰ上采区是矿井的首采区。该矿Ⅰ上采区绞车房布置在煤层顶板的岩层中,根据I上采区绞车房及其周边巷道的平面布置,Ⅰ上采区绞车房处于应力集中区域,原设计支护方式为B20素混凝土砌碹,厚度400 mm,采用“小断面快速掘进通过,二次扩刷成巷”的施工方案。现场在进行二次扩刷前,已经出现了巷顶喷浆层开裂,局部锚杆失效脱落,巷帮大面积片帮,巷顶下沉量、巷帮收敛量超限等现象。为保障硐室施工质量,对Ⅰ上采区绞车房的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方案实施后,未出现硐室变形、支护开裂等现象,表明方案优化设计效果显著,可供类似矿山支护设计参考。关键词煤矿支护方案围岩变形DOI:10.3969/j.issn.1674 6082.2020.12.025沙尔贡煤矿矿井共划分为2个块段(5个采区),分别为井田中西部的中央块段(含Ⅰ上采区和Ⅰ下采区)和东部的鲁甘利赫塔块段,中央块段的Ⅰ上采区是矿井的首采区。该矿Ⅰ上采区绞车房布置在煤层顶板的岩层中,根据I上采区绞车房及其周边巷道的平面布置,Ⅰ上采区绞车房处于应力集中区域,原设计支护方式为B20素混凝土砌碹,厚度400 mm,采用“小断面快速掘进通过,二次扩刷成巷”的施工方案。现场在进行二次扩刷前,已经出现了巷顶喷浆层开裂,局部锚杆失效脱落,巷帮大面积片帮,巷顶下沉量、巷帮收敛量超限等现象。为保障硐室施工质量,对Ⅰ上采区绞车房的支护方案进行了优化,方案实施后,未出现硐室变形、支护开裂等现象,表明方案优化设计效果显著,可供类似矿山支护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集一矿210805综采工作面风巷、机巷和机头硐室采用锚网 锚索支护形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对采区巷道支护改革与创新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绍留 《煤矿安全》2014,(6):121-123,127
某矿21采区中部泵房是该采区疏排水的重要硐室,硐室宽度达到6 m以上,属于典型大跨度硐室,断面使用要求较高。以该矿21采区中部泵房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分析、数值模拟、现场试验等方法,重点研究动压影响下底板大跨度硐室支护技术,深入分析动压影响下巷道围岩活动规律,提出了动压影响下大跨度硐室支护技术。  相似文献   

7.
臧金诚  高祥  黄玉兵 《采矿技术》2021,21(z1):164-168
万福煤矿煤仓硐室群包括煤仓、仓顶硐室、装载机硐室、仓顶联络巷和装载胶带机巷.煤仓硐室群施工过程中,存在上覆基岩薄、断面尺寸大、开挖扰动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对其施工组织和支护方案进行了针对性设计,煤仓联络巷、装载机硐室的长期变形监测结果显示,采用设计的施工组织次序及支护方式后,煤仓硐室群整体处于稳定状态,硐室两帮最大变形量仅12 mm,顶底最大移近量为21 mm.该施工方案有效地维护了深部薄基岩硐室群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煤炭开采水平的不断加深,软岩大断面硐室的支护问题是困扰当今煤矿生产的主要难题之一。针对垞城煤矿南翼采区大倾角皮机道驱动硐室传统支护效果不佳的情况,采用锚喷、锚索、注浆及扎钢筋网浇注混凝土联合支护方案对硐室进行修复加固,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支巷高度与硐室间距对巷硐群围岩稳定性影响机制,以某矿北翼运输大巷硐室群为研究背景,分析了支巷开挖对围岩应力扰动规律,提出主巷、支巷高度一致时加强交叉点顶板支护,高度不一致时加强支巷顶板支护的差异化加固方案,并确定了最小硐室间距为6 m。现场实测表明,在锚网索+喷浆协同支护下,围岩深度超过2 m后基本无裂隙发育,支护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刘来军 《煤》2011,20(6)
随着矿井采深不断加大,巷道逐渐向深部延伸,而地应力也越来越大,深部软岩大断面硐室变形破坏问题日趋严重,传统的巷道硐室支护技术已不适应。在石桥煤矿四采区-680 m水平配电所泵房及大断面硐室施工采用锚网喷、U型钢棚喷联合支护形成复合支护结构体,有效地控制了硐室的变形量,取得了良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