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了市话网的配线原则,及直接配线和交接配线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和线序分配。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了市话网的配线原则,及直接配线和交接配线两种方式的优缺点和线序的分配。  相似文献   

3.
4.
5.
6.
项目主要开发一款一体化综合配线单元,一体化综合配线单元指的是一款专门用来解决各种配线模块重复占用机柜空间问题的产品,由1个子框解决光配、数配、音配、网络配线的问题。该产品主要采用模块化、迷你化、集成化、个性化的创新设计,同时各种类型的配线模块可以任意拼接与组合、更换,可以大幅度节省局方机房机柜空间,特别适合在电网小容量、多业务配线需求的场景使用。  相似文献   

7.
8.
分析了现有配线电缆分线方式的弊病,提出配线设计的新观点;阐述了自由配线的特点、原理以及自由配线电缆的扩容方法,最后提出了加强市话线路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用户线路网的交接配线与固定交换配线区,简化电缆线径种类与统一用户环路设计,以及用户线路光纤化等用户线路网设计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0.
GIS支持下的电信手动配线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在电信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在采用GIS技术开发北京通信公司配线原型系统的基础上,本文重点介绍了手动配线系统设计和开发中的业务需求分析、多源数据组织、技术框架、关键技术开发和系统集成等内容。  相似文献   

11.
12.
分析了现有配线电缆分线方式的弊病,提出配线设计的新观点;阐述了自由配线的特点、原理以及自由配线电缆的扩容方法,最后提出了加强市话线路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应闽 《数据通信》2014,(1):37-38,54
文章以某大型运营商的光缆工程为例,分别讲解了大户通信光缆工程和接入网光缆工程的设计流程,并着重分析了通信光缆设计中重点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网络通信的核心基础。本文以高等学校图书馆为例,详细论述了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方案,同时由于综合布线系统物理层设备在实际中变更管理复杂,故在布线设计和实施中采用综合布线智能管理设备,以此对网络链路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满足图书馆管理维护便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5.
江磊 《电视技术》2012,36(2):48-50,70
为了应对日益剧烈的全业务竞争压力,旧光缆网络已不再适应业务拓展需求,设计新型全业务光缆网络成为当务之急.参考SDH网络模型,以承载业务带宽、级别及设备类型为依据,进行分层次网络模型设计.通过各层网络功用及适用场景分析,设计各层网络组网模式.以配线层光缆网为重点研究对象,提出独享与共享两套纤芯接入方案.通过设计高利用率、高光缆效能的混合接入方式,实现了全业务光缆网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6.
432芯中心管式光缆设计采用标准的24芯光纤带,提高了光纤的分布密度。该新光纤带可方便地在端部或中部撕裂为2个12芯子光行带,而这12芯的子光纤带又完全能与现有标准光纤带熔接机相配。使用能持续干净地将24芯光纤带分解为12芯光纤带的新工具,不会使12芯子光纤带散开。  相似文献   

17.
李文 《电信技术》2005,(8):41-43
在详细分析传统配线技术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固定交接配线区配线电缆从用户端做起、按发展用户需要确定配线容量的配线方法,探讨了优化线路资源配置的相关技术问题,最后对配线容量进行了经济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现场配线远程可视化管控技术应用进行了探讨,并结合相关实例,从配线架监控设备、资源管理系统、设备配置等多个方面探讨配线远程可视化管控技术设计,提出一种能对配线设备实现实时监测和远程警告等功能的设计方案,以更好地促进配线设备动态管控的建设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思维中,认为"通信是光","配线是电气",两者在各自的技术领域里独自发展并延续,各走各的路,井水不犯河水。但是,这道围墙随着新技术的蓬勃发展,正在崩坏当中。光学化对象的通信回路途径,一股劲儿地拼命缩短。服务器、路由器(Router)与开关装置(Switch)相关的外围,蜂拥而至。一般的产业分析师的共同观点是芯片与芯片间的光配线,应该会是先行一步的一着棋。从技术上的论点来说,发送速度高达10Gbps或凌越这个速度以上的通信发送速度,可以在线路板上或配线基板来承载。也就是说,配线基板上承载光的组件,今朝正处于现在进行式中。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432芯中心管式光缆设计中光纤的最佳组装密度,本文设计出标准型24芯片纤带。这种新型光纤带易于在端部或中部撕裂为2个12芯子光纤带,而这12芯子光纤带又能与标准光纤带多路熔接装置完全兼容。此外还研制出一种能干扰持续地将24芯片纤带分裂为12芯子光纤带的新工具,而不会使12芯子光纤带散开。本文介绍了该光纤带和光缆的整个鉴定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