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牛血清白蛋白为模型,探究了盐酸小檗碱(BH)对牛血清白蛋白(BSA)淀粉样纤维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盐酸小檗碱通过与BSA内部氨基酸残基发生非共价结合,稳定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从而抑制蛋白质的错误折叠,降低其纤维化聚集的程度,作用效果与药物浓度呈现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三聚氯氰为活化剂制备硫脲修饰戊二醛交联壳聚糖衍生物,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法对产物进行了初步表征,并研究了硫脲修饰戊二醛交联壳聚糖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吸附及洗脱性能.硫脲修饰交联壳聚糖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容量达596 mg·g-1(干),其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硫脲修饰交联壳聚糖装柱(Ф=1.0 cm×10 cm)吸附BSA后,分别以1.0 mol·L-1NaCl和0.2 mol·L-1(NH4)2S04溶液洗脱,牛血清白蛋白的洗脱效率分别为98.2%和96.4%.硫脲修饰交联壳聚糖制备工艺简单,吸附容量较大且容易洗脱,可用作蛋白质分离纯化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3.
丹酚酸A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在模拟人体生理环境条件下,pH 7.40的Tris-HCl缓冲体系中,丹酚酸A(Sal 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丹酚酸A对牛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处理数据,推断其猝灭机理为丹酚酸A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并获得了25、30、35℃下丹酚酸A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结合常数分别为1.49×105、1.19×105、8.24×104 L/mol。根据Van't Hoff方程计算得出ΔH=-56.55kJ/mol,根据所得热力学参数推断丹酚酸A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与范德华力。在25℃时,计算获得丹酚酸A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数为1.158。  相似文献   

4.
分别研究了21℃和29℃时,磺胺噻唑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荧光猝灭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特征.求出这两个温度下的猝灭常数,推断出磺胺噻唑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的相互作用是以动态猝灭为主的猝灭过程.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出磺胺噻唑在蛋白质中的结合位置与212位色氨酸残基间的距离为4.163 nm,并求得21℃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4.335×105L.mol-1和1.217.由求得的热力学参数,证实了磺胺噻唑与牛血清白蛋白之间主要通过疏水作用力结合.用同步荧光光谱技术探讨了磺胺噻唑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考察了Ca2 、Mg2 、Zn2 或Cu2 对磺胺噻唑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尿素在Folin-Ciocalteu法测定蛋白质浓度时的影响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加入尿素后会使被测蛋白质溶液与Folin试剂反应后的吸光度值增加.实验显示,尿素在蛋白质溶液中的含量即使低于0.5%时,也对显色后的吸光度值有影响.添加尿素和未添加尿素的标准牛血清白蛋白溶液的含量与吸光度的双对数座标作图所获得的两条直线,几乎是平行的.这说明尿素对被测蛋白质溶液的影响,从尿素浓度0.18%到2.88%是近乎不变的.  相似文献   

6.
采用硅胶真空液相层析从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 L.)中分离制备了橙黄决明素,以UPLC-QTOF-MS和C13-NMR、H1-NMR鉴定了其化学结构。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橙黄决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橙黄决明素对牛血清白蛋白有明显的荧光猝灭作用,在25、37、47℃3种温度下的荧光猝灭常数KSV变化不明显,猝灭速率Kq为1.412×1013 L/(mol.s),说明橙黄决明素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橙黄决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作用的紫外光谱变化进一步确认了其属于静态猝灭。热力学计算表明,橙黄决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位点数为1,与BSA之间的结合主要是以疏水作用力相结合的自发过程。橙黄决明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酪氨酸的疏水性结合可能引起了蛋白质构象的变化,但牛血清白蛋白分子的大小并未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恩诺沙星多克隆抗体制备及阻断ELISA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混合酸酐法将恩诺沙星(ENR)分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卵清白蛋白(OVA)偶联制备免疫抗原(ENR-BSA)和包被抗原(ENR-OVA).将免疫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NR pAb),应用ENR pAb研制ENR残留阻断ELISA快速检测方法,并对其灵敏度、半数抑制浓度IC50特异性、准确度进行测定.结果阻断ELISA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205 ng/mL,灵敏度1 ng/mL,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11 ng/mL,与其他化合物的交叉反应率(CR%)均<0.1%,鸡肉样的平均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7.35%,平均变异系数均<10%.本检测方法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简便等特点,适合ENR残留快速检测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二溴-苯基荧光酮-Mo(Ⅵ)配合物与人血清(HSA)和牛血清(BSA)蛋白作用的光谱性质、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建立了利用金属配合物作为探针测定微量蛋白质的方法.在pH=3.8的条件下,二溴-苯基荧光酮-Mo(Ⅵ)配合物与BSA体系在530nm处有一个增强的吸收峰,且强度与BSA的质量浓度呈线性关系.在实验优化的条件下,BSA,HSA质量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30.0,2~25.0μg/mL;线性方程△A=0.0202ρ+0.3987,△A=0.0249ρ+0.1962,相关系数r=0.994,0.986;摩尔吸光系数ε=4.08×106,3.07×106L(/mol·cm).该方法用于HSA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操作简单、灵敏度好、线性范围宽、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及圆二色光谱研究盐酸二氧丙嗪(DP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PZ对BSA的内源性荧光有猝灭作用,猝灭的主要原因为静态猝灭.DPZ与BSA以1∶1的摩尔比结合,结合常数Ka分别为:3.664×103(289K)、3.439×103(296 K)、3.257×103(303 K)、2.979×103(310 K).由热力学方程求得该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表明DPZ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和静电引力.根据Fr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结合距离r=3.161 nm,同步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及圆二色光谱的结果表明DPZ对BSA的构象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0.
原子吸收光谱法间接测定半胱氨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新生成的ZnS悬浮液与半胱氨酸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可溶性半胱氨酸锌络合物,离心分离后用塞曼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溶液中的锌质量浓度即可间接的得到半胱氨酸的含量.研究选择了原子吸收间接测定半胱氨酸的最佳条件和方法,在pH 9.70的2% 硼砂底液中于室温下使半胱氨酸试液与新生成的ZnS悬浮液反应25 min,离心分离后测定上层清液的FAAS响应.在所选定的条件下半胱氨酸测定的线性质量浓度范围为0~80 μg·mL-1,特征质量浓度为0.718 μg·mL-1,检测限为0.76 μg·mL-1.该法用于样品液中的半胱氨酸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8%,方法的回收率在97%~103%之间.并对测定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以乙腈、乙醇、无水氯化氢为起始原料合成乙酰亚胺乙酯,然后以冰乙酸为催化剂进行乙酰亚胺乙酯的三聚反应得到三甲基均三嗪,将三甲基三嗪与苯甲醛在浓硫酸中进行羟醛缩合反应,则合成了一种新的八极分子三苯乙烯基均三嗪(TSTA)。文中对其合成过程中的一些重要的反应条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用含有碳氮的有机物做化学热处理渗剂,不仅可进行低温软氮化,还可进行中温碳氮共渗,若把两者联合起来,便可使钢件具有合理的渗层深度,金相组织和优异的耐磨性能,抗疲劳性能等。该复合工艺比每个单独工艺适用范围广,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既节能又节时,是一种很有推广价值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3.
系统的分析了遗传算法中交叉操作,得出如下结论:遗传算法中交叉操作的实质是子代个体为父代个体在小范围内进行大概率变异的结果,该范围由双亲个体分别进行与,或操作所得到的两个体决定。对该结论做出了理论证明,同时基于此思想提出了一种不含选择和变异操作的新式遗传算法Crossover GA(CGA)。将其应用到具体实例中并和几咱典型的遗传算法进行了比较,发现其性能优与同类其它算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正交设计及方差分析法,确定了 SO_3磺化法合成 PNTS 新工艺的最佳工艺条件;并从技术及经济方面将新工艺同国内现有的生产老工艺进行了分析对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混凝土泵车总体设计中应解决的汽车底盘选择与匹配问题及工作稳定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作者在文中提出一种简化的估算方法,本方法适用于总体设计开始阶段进行方案比较,其估算精度达到工程设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结合已有的超宽带(UWB)信号对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的干扰实验,分析了不同脉冲重复频率(PRF)的超宽带脉冲信号对全球定位系统的潜在干扰.这些干扰主要是对中心频率为1176.45±12MHz的GPS接收机.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四甘氨酸基磷(Ⅲ)-四苯并三氮杂呵罗的重要前体N-(3,4-二溴苯基)甘氨酸乙酯和N-(3,4-二氰基苯基)甘氨酸乙酯,并采用 Hyperchem 5.1,Gaussian 98等软件以及 MNDO法对拟合成的目标分子四甘氨酸基磷(Ⅲ)-四苯并三氮杂呵罗的结构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发现四甘氨酸基磷(Ⅲ)-四苯并三氮杂呵罗可能存在3种异构体,其中2,24位取代的异构体因能生成分子内氢键而更加稳定,更加适合用作光敏剂.  相似文献   

18.
通过美国"全球信息栅格"(global information grid,GIG)系统对导弹防御(missile defense,MD)系统支持作用的分析,研究了为满足网络中心战的要求,MD系统实现一体化和网络化的问题。着重探讨了MD系统内部实现一体化、MD系统与GIG系统实现一体化这2个核心问题。经分析认为:GIG系统通过多种手段极大地提高了MD系统的一体化和网络化程度,提升了其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9.
分数间隔常模盲均衡算法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介绍了基于分数间隔均衡器结构(FSE)的常模算法(CMA),讨论了该算法的基本特性及信道特征、信源分布和噪声对算法收敛性能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离散单元法在钢筋混凝土构件非线性分析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为了研究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性能,建立了钢筋混凝土杆件的杆段多弹簧模型.方法 将离散单元法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非线性分析.结果 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柱的非线性分析程序,对单调与往复水平加载下的钢筋混凝土悬臂柱进行分析研究,计算结果与有限单元法相近.可较好地把握柱的滞回性能.结论 运用本文模型将离散单元法应用于钢筋混凝土构件非线性分析具有交好的精度.是可行的.拓展了离散单元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