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MW AG公司在SGLCarbonSE公司中,持有保障份额15.16%,用来加强它聚焦在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方面,用于轻量型小汽车制造。但是财务处理详情未透露。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于体育器械的优势,根据利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造体育器械时常用的成型工艺,了解其在制造球杆、球拍、自行车、滑雪板等体育器械中的作用,根据实例分析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体育器械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汽车制造商General Motors(通用汽车公司)和日本的碳纤维制造商帝人公司于2011年12月8日宣布,他们将共同开发先进碳纤维/热塑性复合材料技术,为潜在的高容量、全球通用汽车公司生产的小汽车及大卡车等使用。  相似文献   

4.
美国能源部于2013年2月发布的报告讲述了推广使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来减轻小汽车、轻型卡车和重型卡车重量的壁垒。对轻型车辆,该报告认为阻碍复合材料在车辆结构中推广应用的重大差距包括:缺乏对复合材料之断裂特性和能量吸收性能的了解,缺乏预测工程  相似文献   

5.
李娜 《粘接》2023,(3):69-72
现代竞技体育不断刷新人类的运动极限,给专业体育器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是一种热固性高性能复合材料,对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材料在自行车、网球、羽毛球和曲棍球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制造的运动器材的性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热性能、界面性能、力学性能和抗疲劳性能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碳纤维增强环氧复合材料被广泛用于体育器材的改进,对促进竞技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和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位于日本静冈县沼津市的ェ一·エム·テクノロジ一公司与京都大学、先端材料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发成功碳纤维与镁的复合材料。这利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 200MPa,杨氏弹性模量为570GPa,据说,为世界上最高水。作为这种轻质、牢固的新材料,今后预测在宇宙、飞机用材料以及赛车、赛船等体育领域中是需要的。这种复合材料的开发,曾获得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的补助金。 这种碳纤维与镁的复合材料的开发工艺,首先,在3 000℃下将碳纤维进行烧结使其石墨化。而后,在700-800℃下将镁熔化于石墨化的碳纤维中,再通过高压铸造法进行复合化制成产品。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我国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及应用领域现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主流加工工艺,重点分析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汽车、风电、体育休闲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了该产业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基础设施和土木建筑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基础设施和土木建筑上的应用,包括在基础设施和土木建筑上采用复合材料的优点,用碳纤维复合材料修复补强技术与应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应用在基础设施和土木建筑的研究推广计划和复合材料在基础设施和土木建筑上应用的标准和法规。  相似文献   

9.
2011年8月10日,130余位中国碳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冰城哈尔滨,共同研讨和交流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建筑、能源、体育休闲等领域的应用和未来发展方向,此次会议对引领中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快速发展、拓展应用领域、推动产业化发挥了积极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种蜂窝夹层结构形式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反射镜,在蜂窝芯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设置一层胶膜,在上面一层胶膜上设置有上层合板,在下面一层胶膜上设置有下层合板,在下层合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表面胶衣。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层合板,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小、比重小、比刚度大、热稳定性好,用这种材料制成的反射镜的质量不及同等口径传统反射镜质量的几十分之一乃至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11.
碳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在航天航空及其他工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而且也是汽车、体育用品开发最好的材料之一。该文介绍了碳纤维主要产品种类、用途及应用形态、几种碳纤维复合材料性能比较以及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汽车工业、体育休闲用品领域的应用。随着科技发展,在我国占碳纤维总消费量的80%~90%是汽车体育用品。  相似文献   

12.
信息资讯     
Lamborghini公司推出以碳纤维壳体为特色的新型小汽车据汽车杂志(Automobile magazine)2011年2月11日报道,Lamborghini公司透露,该公司的Upcoming 2012 Auentador小汽车将以碳纤维制造车身壳体为特色。据报道,Lamborghini公司拥有专利权的一种新的制造技术,包括采用碳纤维预浸料制造车身壳体。由于制造的复杂性,将建造单体构造,整体内部结构的小汽车。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9月12日,在上海市金山区举行的"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发布了上海市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发展白皮书、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与政策,并成立上海市碳纤维复合材料创新发展专家委员会,拉开了在金山区打造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创新发展高地的序幕。根据上海市碳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35年,上海市金山区将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纤  相似文献   

14.
正化学纤维行业:行业拐点已现,国产碳纤维迎发展良机碳纤维下游应用领域广阔,需求持续增长,国内进口替代迫切。碳纤维因其优异的性能被誉为"黑色黄金"。碳纤维复合材料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风电叶片、体育休闲等领域。2015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为7.4万吨,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规模达290亿美元,预计2020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将达13万吨。国内市场2015年碳纤维需求量为1.7万吨,其中80%以上依赖进口,预计2020年国内需求量将达到  相似文献   

15.
碳纤维是一种高性能的纤维增强体材料。发展到目前阶段,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是最先进的复合材料。目前,碳纤维主要应用在航天领域、航空领域、汽车、体育休闲四大领域,其中航天领域应用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沥青基碳纤维、粘胶基碳纤维较为普遍;航空领域应用PAN基碳纤维较为普遍;汽车领域应用碳纤维种类多样;体育休闲领域应用树脂基碳纤维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6.
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用航空上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介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用航空上的应用,包括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民用飞机上的应用、在B777和A380-800客机上复合材料采用情况以及国外对民用航空上应用复合材料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在航空、航天、建筑工程、汽车、医疗、体育等各个领域中,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一种先进复合材料,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各类工程应用中,其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严寒、酷热、湿热等周围环境的影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不同应用环境下,温度、湿度的差异对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温度的变化会造成层间内应力的改变以及组分性能的差异。本文研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吸湿规律,阐述其破坏的机理,使碳纤维复合材料在工程应用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另外,由于碳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并具有较高的电位,碳纤维复合材料在一般环境中呈惰性,显示贵金属的特性,电位较高,所以与金属材料连接时,都起阴极作用,会加速金属的腐蚀,可以通过一定的防护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碳纤维的生产供需、下游应用状况,以及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研究进展、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2018年我国碳纤维理论生产能力26.1 kt/a,产量9.0 kt,开工率34%,进口量(包含预浸料等)22.0 kt,表观消费量31.0 kt。国内碳纤维复合材料主要应用于休闲体育领域,占比为52%,而在航空航天、交通运输领域应用占比则较低。当前,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技术研究主要围绕降低碳纤维生产成本,提高碳纤维本身性能;改善树脂体系的韧性,提高树脂体系与碳纤维复合的界面相容性;开拓复合材料成型新工艺,提升应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在碳纤维产业化工艺与装备;碳纤维复合材料设计、制造、评价能力;基础研究与产业配套方面均严重落后。建议政府层面加强引导、政策扶持力度,规范碳纤维行业发展;企业层面加大产、学、研协同,加快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行业组织层面加强组织协调,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推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良好的产业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国家科委和国防科工委对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在民用各领域的推广应用非常重视。一九八一年在两委联合召开的碳纤维工作会议上(8145会议),专门制定了民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科研和推广应用规划,并以(81)国科“456”号文件下达有关单位。四年来,存两委和国家建材局的领导下,在有关教授专家的热情指导下,经过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民用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推广应用和标准化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当前的情况是:从事复合材料研制和生产的单位,不论是民口还是军口都在积极发展民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尽管目前碳纤维的价格较贵,但是科技工作者还是在那些非用碳纤维不可的领域,在那些用量较少但确有独特性能的制品上,在那些采用它与其它纤维混杂即可改善材料性能的制品上使碳纤维得  相似文献   

20.
碳纤维耐高温自润滑轴承,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是在基体的内壁上开有固定槽,基体的内壁上附着有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碳纤维复合材料层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充满固定槽。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的自身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