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腐植酸》2016,(5):50-52
正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以下简称"土十条")。"土十条"明确提出,土壤污染防治要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出发点,以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引导公众参与。腐植酸源于土壤,是土壤结构的主要成分,是土壤肥力的基础保障,是形成健康土壤环境的前提。利用腐植酸护土治土,予农业生产好,予人类健康好,予地球生态好。因此,腐植酸是践行"土十条"的核心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正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简称"土十条")。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是土壤环境治理的核心和关键。腐植酸是土壤的"核心物质",是土壤团粒结构的"构造者",是土壤养分的运转"仓库"。40多年来,腐植酸在土壤环境治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成果,让其付诸于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最有力量。  相似文献   

3.
放射性土壤污染评价与修复标准是土壤环境标准体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为响应建设"美丽中国"的土壤污染修复治理行动,我国需要尽快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放射性土壤污染评价与修复标准来指导相关工作。近些年有关放射性核素污染土壤修复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展很快,但是放射性土壤污染评价与修复标准的建立在国内基本还是空白,本文针对放射性土壤污染评价及修复标准体系建立进行了探讨,提出放射性土壤污染评价标准与修复标准应区别对待,评价标准主要为污染等级评价,修复标准则为修复至环境安全接纳效果程度评定,同时可借鉴国外土壤污染评价与修复标准制定的思路,尽快建立我国放射性土壤污染评价及修复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国家标准委高度重视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领域标准研制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的"研究制定可降解农膜标准"的工作部署,国家标准委组织全国生物基材料和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定了《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T  相似文献   

5.
<正>8月3日,环保部发布2015年上半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综述,明确继"大气十条"、"水十条"相继发布后,被称为"土十条"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出台。"土十条"的总体目标定位为到2020年,土壤污染恶化趋势得到遏制;农用地土壤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土壤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污染防治示范取得明  相似文献   

6.
正上月底,国务院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这是继2013年"气十条"和2015年"水十条"之后,国务院发布的第3份污染防治方案。"土十条"是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它的出台有望开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幕,并成为土壤修复行业的拐点。业内普遍认为,土壤修复市场是今年环保领域的主题性投资机会之一,相关化工企业有望从中受益。市场规模将达万亿级长期以来,我国土壤污染情况不容乐观。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土壤污染的特点,提出了防治土壤污染的具体原则和防治土壤污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标准委高度重视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领域标准研制工作。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的"研究制定可降解农膜标准"的工作部署,国家标准委组织全国生物基材料和降解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订了《全生物降解农用地面覆盖薄膜》(GB/T 35795—2017)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9.
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土壤质量关系到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然而,随着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全国土壤公报,全国土壤污染超标率为16.1%,耕地土壤超标率为19.4%,土壤污染带来粮食安全问题,已引起民众广泛关注,全国各地大面积地开展了土壤污染治理修复及安全利用技术研究和应用。由此,土壤污染评价及修复效果评估至关重要。重金属的快速、准确检测是确保土壤评估有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土壤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高污染工业企业的不断建设以及几十年来与环境极不匹配的经济发展,从而忽视了土壤安全问题,致使近年来不断发生因土壤污染而导致的农产品食品安全事件,食物链安全也正面临威胁,因此,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已刻不容缓。本文总结了当前主要的土壤修复技术。并对这些技术各自的适用条件和不足之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唐垂云  钟娟  吕莹  张明江  孙娟  刘兴宇 《化工进展》2021,40(8):4587-4599
铀及其衰变产物引起的土壤污染是全球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不仅会引起生态风险,还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铀污染、完善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体系,是实现铀矿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铀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主要有物理-化学修复、生物修复以及联合修复3种方式。本文首先介绍了铀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及其危害,然后对各种修复技术的研究现状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综述,阐述了铀污染修复的影响因素,最后总结了目前铀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挑战,并展望了该领域修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以期在实际应用中充分结合环境因素和各种修复方法的适用性,选择合适的修复技术实现污染土壤中铀的高效去除。  相似文献   

12.
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云飞  唐正  彭欣怡  高品 《化工进展》2021,40(8):4562-4572
土壤石油烃污染已引起广泛关注,石油烃具有高毒性和持久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会产生严重危害。本文综述了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论述了微生物技术在石油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研究现状,重点探讨了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的过程机制和应用前景,包括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电动-微生物联合修复、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生物修复、化学氧化-微生物联合修复及动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等,并对未来石油烃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以其经济、高效和生态友好等优点成了众多修复技术中的佼佼者。文章归纳总结了土壤铬污染的来源及危害、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以及植物与微生物的联合修复的最新进展,探讨了植物修复铬污染土壤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土壤中多氯联苯(PCBs)的危害及其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总结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于受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包括化学修复、物理工程修复和生物修复技术等。  相似文献   

15.
Soil contamination by heavy metals has presented severe risks to human health through food chain.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remediation technologies,in-situ immobilization strategy has been widely adopted in practice.However,considering the large quantities of contaminated soil,it is still a huge chal-lenge to design low-cost amendments with strong and long-term immobilization ability.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LDHs) have drawn tremendous attention in fundament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properties.Moreover,owing to its super-stable mineralization effect to heavy metal ions,LDHs have exhibited great potential in the field of soil remediation.In this work,we mainly focused on the scale production strategy of LDHs with low-cost,and its application in soil remediation.Besides,several key challenges in using LDHs as amendments for immobilization of heavy metal ions are presented.We hope that this mini-review could shed light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DHs as amendment for heavy metals in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相似文献   

16.
随着石油污染土壤问题的日益突出,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也越来越多。主要综述了畜禽粪便、园林废弃物、小麦秸秆等生物质在修复石油污染土壤方面的作用。对生物质的利用主要包括三种:直接施加到土壤上、和被石油污染的土壤进行生物堆肥以及经高温裂解得到生物炭来修复石油污染土壤。这几种方法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石油污染土壤进行改善和修复。不过,这些方法都还只局限于实验室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  相似文献   

17.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污染过程复杂、危害突出和修复困难等特点,修复刻不容缓。电动力学辅助植物修复(EKAPR)致力于弥补电动力学和植物修复各自劣势,协同发挥二者优势,解决电动力学无法彻底清除土壤重金属和植物修复缓慢、作用范围有限等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分层总结,归纳了电动力学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的研究现状、影响类型与作用特征、相互作用关系及强化修复机制等。综述表明,EKAPR体系电动力学和植物相互作用,存在有利或不利于重金属清除的影响,在克服自身的局限方面两者也存在很多协同效应;EKAPR过程主要受电场类型、电场布置与强度、pH演变、添加剂等的控制。电动力学通过改善重金属的空间及形态分布,促进养分吸收及刺激根际分泌等作用机制,可有效提高重金属植物吸收富集及污染土壤修复效果。EKAPR被认为是新颖、绿色、可持续的原位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在实现污染场地修复方面具有较大发展前景。分析表明,现有研究工作开展较少,若干技术问题和应用挑战仍然存在。加大关键变量影响特征分析及调控、电动力学辅助下植物营养与重金属分布变化机制、累积特征及强化机制研究是克服难点及推动EKAPR技术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简述腐植酸修复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严重,而腐植酸具有丰富的活性功能基团,对土壤污染治理与土壤功能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介绍土壤污染的概念、来源、危害及修复技术,归纳了腐植酸修复污染土壤的机理及其在修复污染土壤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有机氯污染土壤的修复是目前土壤修复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针对有机氯难降解的问题,本文采用土柱淋洗模拟异位淋洗修复的方式,利用过一硫酸盐-高铁酸盐-FeS(PFI)氧化体系对邻二氯苯污染土壤进行了修复。采用土柱实验测试了过一硫酸盐和高铁酸钾的复合溶液在土壤中的渗透系数(1.46×10-4~2.46×10-4cm/s),实验发现随氧化物浓度增大,渗透系数变小。使用PFI对污染土壤进行了土柱淋洗修复实验,结果表明,PFI可实现对深层土壤的氧化修复,在适中浓度下经过3.8h淋洗,可将深度为5cm、15cm、25cm处的土壤中的邻二氯苯最终残留率降低为17.5%、20.0%和30.3%。在改变土壤性质方面,土柱实验表明,PFI对土壤性质的改变与土壤深度呈负相关,即土壤越浅,改变得越彻底。综上所述,PFI氧化体系对含氯苯有机污染场地修复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金属土壤污染是国内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文在对贵冶周边区域土壤监测分析与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评述的基础上,切实地、有针对性地提出该项目区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