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广西北流铜石岭冶炼遗址位于广西东南部的北流河(圭江)河畔,该遗址在广西壮族自治区1981年公布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被认定为是汉-唐冶铜遗址.本文对北流铜石岭冶炼遗址再次进行系统的田野调查,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分析(SEM-EDS)的研究方法,对位于小铜石岭山顶、山腰、山脚三处遗址采集的炉渣及矿石样品进行成分分析,对其中5个炉渣样品采用变形法进行熔点测定,对所有样品采用比重瓶法测定炉渣的密度.结果表明,北流铜石岭冶炼遗址的炉渣成分相似,铅、锌含量较高,而铁含量较低,均采用铜铅锌共生矿进行冶炼,遗址采集到的炉渣均为还原渣,其直接冶炼产品以铜为主、铅为次,并使用凝析法将而者分离.冶炼添加了石灰石作为助熔剂,炉渣有合适的密度、硅酸度、熔点及良好的流动性,渣中含铜量较低,熔炼的还原气氛较好,反应当时的冶炼技术达到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2.
李延祥  朱延平 《有色金属》2003,55(3):149-152
介绍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右旗塔布敖包夏家店上层文化冶炼遗址的初步考查和物品检测结果。调查发现炉渣、炉壁、矿石、鼓风管、石器、陶片等大量遗迹遗物,但未发现采矿遗迹,表明该遗址是单纯的冶炼遗址。检测发现铜、锡、砷等元素共生矿石,炉渣中发现大量由铜锡砷银等元素组成的合金颗粒。检测结果及遗址位于地势险要的临河山坡、地近林西大井古铜矿冶遗址的事实表明,该遗址是大井铜矿产出矿石的另一冶炼场所。该遗址所出鼓风管形制较为原始,表明其年代可能较早。  相似文献   

3.
李延祥 《有色金属》2003,55(4):168-172
论述开展燕文化区冶金考古的必要性,介绍已有的相关考古资料。以北京地区为核心的燕文化近两千年的发展历程可能经历了冶铜技术演化的各个阶段。对铜锡等矿产古代开采遗迹的科学考察.对琉璃河等早期铸铜遗址的深入研究,对各时期出土的铜器的分析,将为阐明燕文化的冶铜技术发展历程及其与相邻地区的关系。为探讨中国冶铜技术的起源与传播.为寻找夏商时期青铜原料的产地等重要问题提供新的科学论据。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古代冶金历史悠久,郑州西郊牛寨、临汝县煤山铸铜遗址的发掘表明,河南的青铜生产大约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已经开始,到商周青铜冶铸与加工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继而数千年间这个地区的铜的生产仍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文章概要地介绍了从河南发现的古代冶、铸铜遗址;炼炉和耐火材料;冶炼铸造及鼓风技术、金属加工工艺等。  相似文献   

5.
九华山唐代铜矿冶遗址冶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延祥 《有色金属》2000,52(4):95-99
九华山唐代冶铜遗址的炉渣分析发现了高钙和高铁两种冰铜渣。实验确认两种工艺冶炼的产物分别是品位为25%、40%的冰铜。根据矿石的脉石矿物主要是钙铁石榴子石的事实,结合古代鼓风炉熔炼特点进行的冶炼流程的计算表明,含铜约6%的手选矿石经历了两次焙烧-熔炼处理,先后获得品位为25%和40%的中间产物冰铜,并依次排出高钙、高铁渣。这一研究结果证明,宋明时期献记载的硫化矿炼铜技术至迟在唐代就已采用。  相似文献   

6.
李延祥 《有色金属》2002,54(2):118-121
由奔诺·罗森伯格领导的对“阿拉伯谷地”古铜矿冶遗址持续几十年的发掘和研究 ,在冶金考古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古埃及哈托尔矿业神庙的发现证明所谓的所罗门的铜矿实际上属于古埃及。具重要意义的是在提姆纳第 3 9号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考古学家所找到的年代最古老的炼铜炉。遗址的采矿和冶炼技术反映出了早期矿冶状况和冶金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推动作用。“阿拉伯谷地”古铜矿冶遗址考古的出色工作成为全世界相关学者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广西兴业三处冶铁遗址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兴业县占绿鸦冶炼遗址群分布在龙安镇一带约20km2范围内,古文献记载为宋代绿鸦冶铁场,认为始于唐、盛于宋、衰于明.2008年实地考察了冲塘岭遗址、大陂头遗址、架岭遗址,发现竖炉一座及大量炉渣堆积,采集到炉渣,鼓风管等遗物,对采集到的炉渣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分析,并对其冶炼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环江红山古代冶炼遗址位于广西河池市环江县上朝镇大环江支流河畔山顶部红山煤矿附近,面积超过10000m2。2005年春季、2010年春季多次考察了该冶炼遗址,发现遗存3个长形炼炉、大量冶炼坩埚、炉渣、煤灰,采集到坩埚、炉渣等冶炼遗存样品。文献揭示了这一地区至迟于宋代冶炼银;明清时期冶炼铅锌银,出现了"银锌壳",其冶炼技术及特征等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辽宁省凌源县牛河梁出土的炉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牛河梁的一座人工建造的金字塔顶部发现的,被认定是从其它地方迁移过去的炉壁残片及其粘附的炉渣是辽西地区年代最早的冶铜遗物,热释光测定其年代为距今300~3500年,属夏家店下层化,炉渣含镁较高,夹杂有各种粒度的纯铜颗粒财质广场 河梁附近有多处古代开采遗迹的铜矿点,其脉石矿物也含有较高的镁,这些事实表明这些炉壁残片及其粘附的炉渣是冶炼当地氧化矿石的遗物,炉壁残片结果显示,炼炉上部内径约25cm,有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铅同位素组成情况,并与遗址附近的林西大井古铜矿遗址、代黄山铜冶炼遗址、代黄山西侧现代铜矿铅同位素组成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代表井沟子西区墓地青铜器主体的15个Cu-Sn-Pb合金样品与大井古铜矿遗址、代黄山冶炼遗址、代黄山西侧现代铜矿的铅同位素组成差异较大。认为井沟子西区墓地主体青铜器的矿料不是来源于大井古铜矿遗址和代黄山西侧的现代铜矿,也不是在代黄山冶炼遗址冶炼的。  相似文献   

11.
广西贵港地区早期冶铁遗址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全胜  李延祥 《有色金属》2008,60(1):137-142
广西贵港早期冶铁遗址群分布在平南县六陈镇到桂平市罗秀镇约100km2范围内,是迄今为止龄南地区发现最早的冶铁遗迹.2006年3月、11月两次考察了平南县六陈镇登塘村的六穴岭、坡咀屋背山、铁尿尾、顶龙岗、茶蛉、顶龙岗东坡,桂平市罗秀镇罗秀村、木村等多处冶铁遗址以及平南县六陈镇大头冲古矿遗址,并发现了平南县六陈镇大妙村铁屎塘、登塘村简水表顶2处新的冶铁遗址,试掘出形制独特的炼炉,采集到大量炉渣、矿石、鼓风管、陶器残片等样品,揭示了这一地区至迟于汉代就已能够炼铁,但其冶炼方法、技术水平及其产品特征等尚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延祥  杨巍  王峰 《有色金属》2007,59(3):120-124
介绍河北省承德市兴隆县寿王坟古代炼铜遗址的考察情况.在先前寿王坟地区古代矿冶遗迹调查基础之上,2004~2006年,调查发现了大南梁等七处新的古代矿冶遗址,确认大南梁等遗址年代为战国-汉代,并在寿王坟镇郑家庄村古洞沟遗址发现一批采矿石器,数量较大,应予以深入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白银炉富氧自热熔炼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水根  杨丽梅 《矿冶》1996,5(2):67-71
本文针对白银有色金属公司冶炼厂提供的硫化铜精矿,研究了在高富氧熔炼条件下,氧料比、冰铜品位、冰铜及渣中Fe3O4含量、氧利用率、脱硫速率与富氧浓度关系、渣中铜损失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白银炼铜炉实现富氧自热熔炼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铜烟灰矿物学基因特性研究及选择性浸出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MLA工艺矿物学自动检测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等现代测试技术,对铜烟灰进行了系统的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铜烟灰主要成分为铜铅锌铁砷硫酸盐,其中砷主要以硫酸盐和氧化物形式存在,具有良好的浸出特性。研究了液固比、酸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砷浸出的影响,结果表明,液固比、酸度是影响砷浸出的重要因素; 在液固比10∶1、酸度100 g/L、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60 ℃条件下,砷浸出率达到95%以上。铜烟灰中砷的选择性脱除实现了铜冶炼过程中砷的开路,为主体有价金属(铜、铅、铋等)的协同冶炼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5.
孙绍业 《矿冶》1997,6(2):63-67
含镍铜精矿的铜镍分离是冶炼过程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对高镍铜精矿如何经济有效地进行铜镍分离是当前铜镍冶炼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铜镍硫化物和氧化物的氧化还原热力学进行火法选择性还原达到铜、镍分离目的。对磨浮高镍铜精矿和浸出高镍铜渣进行了冶炼新工艺研究,提出喷吹熔炼概念。采用喷嘴技术,使物料在空间进行氧化反应,在熔池中进行选择性还原,炼出的金属铜达到粗铜标准。  相似文献   

16.
苏凤来  张登高  郑朝振 《矿冶》2020,29(6):51-55,73
刚果(金)某地区经浮选得到的氧化铜精矿,含铜28.39 %,矿石中的铜主要赋存在孔雀石中。在实际生产中,采用鼓风炉还原熔炼处理该类氧化铜精矿,存在熔炼温度较高、氧化钙添加量大、熔炼渣含铜偏高的问题,为此,进行渣型优化实验研究,考察了还原焦比、CaO:SiO2比和氧化亚铁加入量对氧化铜精矿还原熔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还原熔炼时,焦比主要影响粗铜产率和铜回收率,CaO:SiO2主要影响渣中铜含量,熔炼温度是影响渣黏度的主要因素。在还原焦比为5 %,选择酸性熔炼渣型,渣中CaO:SiO2为0.4-0.55,FeO:SiO2为0.13条件下,渣含铜可降至0.4 %以下,铜回收率在98 %以上。  相似文献   

17.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铜冶炼烟尘回收铟的技术进展,介绍并评述了电炉熔炼-碱溶法、常压酸浸-萃取法、高压酸浸-萃取法、离子浮选法、常压氧化酸浸-萃取法、硫酸化焙烧-萃取法、氯化挥发-溶解法等从铜冶炼烟尘回收铟的技术,并对铜冶炼烟尘回收铟的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