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江中下游堤防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江中,下游堤防总长3600km,堤基多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组成,地质结构复杂多变,存在较多的地质缺陷。因此,每到汛期,堤防出险频繁,严重影响堤防的安全,给堤防保护区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根据长江中,下游各堤防工程地质勘察成果,对堤基地质结构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即渗透破坏和岸坡稳定问题,找出了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堤基地质结构的内在联系,从而为堤防的整治加固设计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丹江河流特点及商州市堤防质量特征对堤防的破坏类型,堤基的渗透稳定及筑堤料位置的选择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说明了渗透破坏及冲刷破坏是该类堤防工程破坏的主要类型,并结合工程经验及实例对筑堤料场距离进行了计算,说明在堤内外附近取料对堤基的影响及危害,供堤防设计及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黄陵县康崖底堤防工程地质基本条件的叙述,逐一分析了堤防基础基存在工程地质问题,并对堤基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段评价.  相似文献   

4.
堤防工程地质勘察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执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以下简称《规程》时,怎样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准确把握,如何处理《规程》中明显与工程实际不相符合的条款规定;堤防险情与隐患的分类;堤基工程地质分段分类方法;堤防勘察资料的整理等等,都值得深入讨论,关于堤防工程地质分段分类的问题,一直是地质师们颇感难以照顾周全的焦点,对此我们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5.
长江重要堤防工程地质勘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频繁,在和洪水斗争的过程中,堤防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长江中下游堤防形成年代久远,填筑滋杂,堤身填土中夹较多砂性土或碎块石、杂填土,碾压密实度不均、堤身与堤基结合面不紧密等,加上堤基地质结构复杂,前期地质工作薄弱,对堤基工程地质条件不清楚,每年汛期堤身、堤基和岸坡险情不断。在总结了自1998年汛后长江中下游大规模开展堤防建设以来所进行的工程地质勘察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介绍了堤身填土质量、堤基和岸坡工程地质条件评价方法,阐述了工程地质勘察在堤防建设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说明了工程地质勘察在堤防建设中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同马大堤堤基结构分类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子福 《人民长江》2009,40(13):11-12
同马大堤属长江一级堤防,位于长江中下游左岸安徽省境内。由于大堤修筑在长江和皖河Ⅰ、Ⅱ级阶地或高漫滩上,堤基土体类型复杂,因而有必要对堤基结构进行分类,以利于堤防除险加固。根据堤基土体类型及地质特征,进行二级堤基结构分类,第一级将堤基分为粘性土堤基和砂性土堤基,第二级根据粘性土、砂性土的分布与组合关系进行分类。堤基结构分类为堤基渗透变形、堤坡稳定性分析和堤基工程地质分段评价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堤防勘察工作区的特点,介绍了运用常规地质勘测手段分析研究洞庭湖区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一些问题。实践证明,勘测成果既能满足设计施工对地质资料的要求,又加快了勘察工作 的进度,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8.
长江簰洲湾堤防位于二元结构地基之上,1998年特大洪水期间,由于长期高水位浸泡,堤身和堤基已充分饱和,渗流计算结果表明,堤基弱透水覆盖层承受着40%的堤防水头,但堤基覆盖层的厚度较小,堤防溃口时堤基覆盖层的渗透坡降接近甚至超过了临界渗透坡降,因而堤基覆盖层被渗流顶穿,粉细砂层随之发生管涌,最终导致堤防溃口,因堤基粉细砂层厚度大,垂直防渗措施不适于该堵口复堤工程,经渗透稳定性评价和综合分析,建议在簰洲湾堤防堵口复堤工程中采用堤外铺盖和堤内压盖相结合的渗流控制方案,实践证明该渗控方案易于实施,安全可靠,经济合理。  相似文献   

9.
兴建堤防工程的目的是对防护对象进行防护。堤防的设计、修建是以所在河流、湖泊、海岸带的综合规划或防洪、防潮专业规划为依据,对于城市堤防工程还应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由于堤防主要分布于江、河、湖、海岸边,并且战线较长,这决定了堤防工程基础条件的多样性、复杂性,比如软粘土、新吹填的松土、湿陷性黄土、松砂、膨胀土、分散性粘土、泥炭土,这是已建堤防工程常遇到的堤基地质条件。 1堤基处理要解决的问题 1.1基础强度及稳定问题   当堤基的抗剪强度不足以支承堤身重量及可能出现的外荷载时,堤基就会产生局部的或整体的剪…  相似文献   

10.
河道堤防是我国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堤防存在防洪标准低、堤身质量差、堤基未作处理、堤后坑塘多及覆盖薄弱等问题,当遇洪水时,常有滑坡、崩岸险情发生,严重者导致大堤溃决.近年,国家对重要防洪河道堤防进行了整治,在此期间,省水利工程局第四工程处承建的堤防工程有:滹沱河整治工程、迁安市生态防洪堤工程七标段、蓟运河右堤加固工程、滏阳河中游治理工程等.在施工过程中,对软弱堤基处理积累了一定经验.堤防工程包括堤基处理、土料场选择与土料运输、堤身施工、防渗工程施工、防护工程施工、堤防加固与扩建等内容,其中堤基处理是堤防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堤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堤防安全的重要保证.堤防工程软弱堤基包括软黏土、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液化土等,常用的处理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关于堤基的分段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讨论了堤基工程地质分类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指出堤基安全评价应在工程地质评价和分段分类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工程条件;建议在堤基安全评价的基础上,结合一般适用的加固工程方案进行堤基分段分类;讨论了影响基安全状况和堤基分类应考虑的一些主要因素;举实例说明了堤基分段分类对堤基加固工程设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堤防工程是城市总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堤防除险加固,可大大提高城市防洪抗灾能力,准确查明堤防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及险情发生的原因,是设计选择合理有效治理措施的关键。本文阐述了汉口龙王庙险段堤防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堤基各土层渗透破坏形式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建议,设计部门采纳了地质提出的处理措施,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刘群 《人民长江》2015,46(1):40-42
近年来我国较大规模地开展了河流治理项目的前期工作。在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和评审工作的过程中,执行《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时,对控制性钻孔、钻孔深度、堤基地质结构分类、堤基工程地质条件分类、勘察成果报告的编制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剖析和探讨,有助于统一堤防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认识和完善规程,提升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4.
堤基管涌破坏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堤基管涌是汛期堤防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渗透变形现象,严重影响堤防工程和堤防保护区内生命财产安全。堤基管涌因其隐蔽性、危害性、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其发展机理和破坏特性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经验方法、数学模型、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这四类主要研究方法分别评述了现有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根据管涌研究水平的现状和管涌防治工作的需求,提出未来研究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15.
王庆  周兵 《吉林水利》2013,(7):22-25,29
堤基透水层渗透破坏是洪水期间堤防发生险情的主要原因,对堤基渗透破坏机理进行研究,了解堤基渗透破坏的类型和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处理,保护堤防的安全,在堤防加固和防洪决策中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在堤基渗流模拟方面采用室内砂槽模型进行探索研究,结合工程实际,为防渗加固设计和防洪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乐亭县二滦河河口堤堤防加固工程中,由于入海口段堤防内外侧地面附着物较多,实施阶段的征迁难度较大。现状堤防堤基主要为砂性土,且内外侧多以坑塘为主,由于多年潮位变动,受内外侧水位差影响,现状堤防堤基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渗透通道,一旦高水位行洪时,堤防易受到渗透破坏。考虑到工程占地难度、工程投资和后期运行管理安全等多种因素,对上述范围堤防的迎水侧增设水泥土搅拌桩的垂直截渗措施,以达到减少堤防填筑断面、抵抗堤防迎水侧滑动变形和避免堤基渗透破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前堤防工程安全评价方法是定性的,而堤防工程安全影响因素繁多,其影响因素既有定量又有非定量指标,且由于各指标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等特点,最终导致堤防的安全评价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与随意性。为了建立定量化的堤防工程安全评价体系,以堤基工程渗流安全评价为例,分析了堤基渗透变形的主要表现形式,确定了堤基渗透破坏险情的安全主控因素,通过专家主观经验赋值法对各主控因素进行加权赋值,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堤基渗流的安全评价模型,并利用具体的工程实例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实例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相吻合,说明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定量化的堤防工程安全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准确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成果可推广至其他堤防工程中堤基渗流变形破坏的安全评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堤防勘察的特点、方法与布置原则(包括钻孔布置原则);并提出了堤基工程地质分段的原则及各段综合评价所应考虑的因素与标准。  相似文献   

19.
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堤基垂直防渗的新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堤基存在的问题,根据堤基的工程地质和水地质条件,以及各种技术的运用条件和造价,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比较,得出适合在长江干流主要堤防进行堤基垂直防渗处理的新技术有射水法成墙、抓斗法成墙、锯槽法(链锯法)成墙、板桩灌注墙、深层搅拌工法(单头或多头小直径)、TRD工法、SMW工法及高压喷射,通过综合考虑,上述垂直防渗新技术适用于透水层厚度在30-40m以内的单一砂性土结构地层,以及相对不透水层或基岩埋深在30-40m以内的二元结构和多元结构地层。  相似文献   

20.
适用于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堤基垂防渗的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长江中下游干流堤防堤基存在的问题,根据堤基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各种技术的运用条件和造价,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比较,得出适合在长江干流主要堤防进行堤基垂直防渗处理的新技术有射水法成墙、抓斗法成墙、锯槽法(链锯法)成墙、板桩灌注墙、深层搅拌工法(单头或多头小直径)、TRD工法、SMW工法及高压喷射。通过综合考虑,上述垂直防渗新技术适用于透水层厚度在30~40m以内的单一砂性土结构地层,以及相对不透水层或基岩埋深在30~40m以内的二元结构和多元结构地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