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颖 《网友世界》2014,(15):93-9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生力军,但近年来西方发达国家为化解不断上升的贸易逆差,对我国制造业、陶瓷出口等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和反倾销控诉,本文从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与差异视角,对比分析中外反倾销会计,旨在进一步完善应诉反倾销会计准则。  相似文献   

2.
在2013年初我国全面实行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是我国小企业发展到另一阶段的里程碑。这一政策的实施代表着我国小企业中的财务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各种规定。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培养财务人员的摇篮,而当前教授的财务知识都是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下设置的内容。这就导致了实际和教育工作之间的脱节,如何在财会教学中妥善的完成《企业会计准则》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完美衔接是我国高师财会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财政部于1998年4月18日颁发了《现金流量表会计准则》,规定境内企业以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对外报送的重要报表,今年起,我国境内企业将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之外增加新的报表:现金流量表。这是促进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向国际会计准则靠拢、更加规范企业会计活动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孙旭 《网络与信息》2011,25(8):14-15
在《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发布以前,关于票据(指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下同)贴现的会计处理依据是财政部2003年5月发布的《关于企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从事应收票据融资等有关业务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财会[2003]14号)和2004年5月28日发布的《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四)》(财会[2004]3号,以下简称"原准则解答四")中关于票据贴现会计处理的规定。  相似文献   

5.
根据陆续披露的2002年年报显示,多数上市公司因大量计提坏账准备或委托理财减值准备而导致巨额亏损。新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中,已就包括坏账准备在内的八项计提力度增加。但在提升投资者评估上市公司资产质地进而提高对绩差公司风险意识的同时,计提巨额的准备也存在误导投资者操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戴真光 《电脑》1995,(1):15-17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相当快,尤其是去年执行新会计制度以来取得了惊人成就,显示出非常广阔的前景.近几年来我国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发展道路,就是积极推行会计软件商品化与国际化.我国财务电算化从起步至今,大致经历了起步、行政推广、商品化及国际化四个发展阶段.1993年7月1日,全国企业开始执行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准则》,这个新会计制度是集中国内财务专家的智慧,并委托国际知名的会计事务所参与设计的,使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摆脱了苏联模式的中央计划经济的束缚,走上了国际化的道路,为企业界定产权,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打下了良  相似文献   

7.
李振兴  季海波 《自动化学报》2014,40(11):2556-2562
讨论了同时受外部扰动,输入时滞以及网络模型不确定的多智能体系统的趋同控制.通过定义一个适当的控制输出,我们将这个问题转化一个鲁棒H∞控制问题.基于此,我们给出了两个判断闭环多智能体系统趋同的准则,并且运用锥补线性化算法得到状态反馈控制器的参数.最后,给出一个仿真用以验证我们趋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石钟韶 《软件世界》2001,(12):134-134
财务国际化 自1993年以来,我国会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这些改革充分体现了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对外开放的需要,也即是经济发展的需要。自2001年1月1日起,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很多公司都实行了《企业会计制度》,这个制度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核算和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惯例已相当接近。 基于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需要、国际贸易的需要、以及跨国投资的需要,必须采取国际化准则,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已使中国的公司不满足于国内市场,国际贸易是绝大多数公司必然的选择,国际化的财务报表也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  相似文献   

9.
刘蒙 《网友世界》2012,(1):36-38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了企业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探讨了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增强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该规定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针对现行准则下减值损失禁止转回规定进行了相关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1.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我国逐渐得到了大胆而谨慎的应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一个标志。公允价值最真实的反映了交易的实质,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运用在我国会计领域的必要性,及其目前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促进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的了解;对探索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运用的发展趋势,完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理论体系,提出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在我国运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在我国逐渐得到了大胆而谨慎的应用,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运用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一个标志。公允价值最真实的反映了交易的实质,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运用在我国会计领域的必要性,及其目前在具体的会计实务中的应用,促进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发展;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计量属性和计量模式的了解;对探索公允价值会计计量运用的发展趋势,完善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理论体系,提出我国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在我国运用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赵欣 《网友世界》2014,(23):71-71
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与成熟,企业会计职业道德问题如今已愈发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职业道德事关会计人员的职业态度与职业操守,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问题不仅关乎自身所从事的岗位工作,也会对企业与整个会计行业带来潜在的影响。本文概述了对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企业会计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强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相关对策,旨在为会计行业的有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平二增三重四大”概括出了我国保险业信息市场的发展态势。 “平”:以硬件为主体的基础网络建设与维护市场趋于平稳发展;“增”:以计算机设备为主的硬件设施投入随保险服务方式的变化继续增长;“重”:以应用软件为主要内容的保险业务系统建设成为投资的重点;“大”:以业务流程与管理优化、创新为主体的IT管理咨询与培训市场存在巨大潜力。 请看来自“赛迪顾问”对我国保险业的调查和分析。预计,我国保险业IT市场每年将有数十亿元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15.
《中国信息化》2009,(17):8-8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8月23日发布2009年中期业绩,按照国际会计准则,上半年中石化实现净利润332.46亿元,同比增长332.8%。中石化同时预计,今年前三季度业绩将同比增长50%以上。根据发布的中期业绩,今年上半年中石化炼油板块盈利198.98亿元。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石化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31.90亿元,同比增长332.6%。  相似文献   

16.
会计信息之于企业相当于生命之于人类,会计信息的信用于会计信息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觑的,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成败,标志了一个企业的管理的成与败,因此,加强企业会计信息的信用管理不仅是企业会计工作建设的需要也是企业实现成功的管理与经营的需要,笔者首先叙述了目前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的意义和现状,进而提出了一些促进企业会计信息信用管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曹丽丽 《网友世界》2014,(12):52-52
正新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准备成了理论界备受关注的焦点。其中借鉴了有关国际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实际,对各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进行了全面规范,这一变化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和资产价值产生重大影响。对现实的企业而言,资产减值导致资产的可收回价值低于账面价值,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价值不再其有决策相关性。为了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向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就有必要确认资产减值,调减资产的账面价值。却  相似文献   

18.
罗新辉 《网友世界》2013,(16):112-112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企业往往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利益,这就决定了公司开展经营活动时,往往只考虑企业的成本和经济利益,在目前的条件下所涉及的目标,而忽略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对环境破坏的社会后果,对环境破坏所产生的社会后果采取漠视的态度,导致了当前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2006年,我国第一次将弃置费用这个概念引入企业会计准则中,这既符合了我国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需要,同时又顺应了国际潮流,这必将给我国的企业和社会带来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成长背后有无隐忧? 21世纪的前3年,对于所有中国保险业从业人士,都将是刻骨铭心的一段时光:2001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令所有的人额手相庆;谁又能料到,仅一年之后,2002年中国保险业保费收入达到3053.1亿元,增幅高达44.7%;2003年,全国保费收入再创新高,达3880.4亿元,增速达27.1%,令人们再次惊喜交加。 如同跳高般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中成长最为迅速的行业,保险业对于整个金融和经济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在快速成长的背后,许多人在问一个问题:谁来为保险公司的明天保险? 下图的一组数字,或许可以帮助读者猜测一下中国保险业的“远虑近忧”。 加快信息化建设,将是中国保险企业应对强手  相似文献   

20.
在电子信息化技术得到高速发展的当下,众多行业也都借此机遇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浪潮,而伴随着一种新型计算方式——"云计算"的出现,使这股发展的浪潮再一次进入了高速轨道。众多国际重要行业都因此受益,其中最为突出的当属保险行业的发展。在我国,保险行业虽起步较晚,但依托于强大"云计算"的功能,使得我国的保险业也以初步发展成为可以与国际市场相抗衡的发达行业。但是对于资金流动与运作构架相当复杂的保险业而言,并不是所有的云计算方式与功能都适用于该行业,所以,制定一套适合于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云计算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保险公司的人力资源,甚至还可以节约公司的资金投入,为公司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