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石蜡乳液的制备及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长军  刘勇  霍丹群  杨眉  法焕宝  傅深娜 《应用化工》2010,39(2):175-178,181
选用Span80、Tween80为石蜡复配乳化剂,采用O-D乳化法与PIT法相结合研究了乳化剂HLB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水加入方式及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搅拌方式及搅拌速度对石蜡乳液制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乳化工艺条件为:复合乳化剂的HLB为10.5,复合乳化剂的用量(M乳化剂/M石蜡)为30%,乳化水用量(M水/M石蜡)为2.5,乳化时间30 min,乳化温度75℃,搅拌速度1 000 r/min。在该条件下可制得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分散性的石蜡乳液,粒径单分散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2.
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制备石蜡乳液。选用Span-80、Tween-80、平平加O-25和聚乙二醇为工业石蜡复配乳化剂,考察了乳化石蜡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的分散性、稳定性、表面张力、色泽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最佳工艺条件:HLB值9.99,乳化剂与石蜡的质量比0.32,乳化时间25 min,乳化温度80℃,搅拌速度600 r/min,乳化水用量为乳液质量的68%。在此最佳条件下,可制得表面张力低、分散性和稳定性好,均匀细腻的石蜡乳液,乳化颗粒的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3.
采用机械搅拌的方法制备石蜡乳液。选用Span-80、Tween-80、平平加O-25和聚乙二醇为工业石蜡复配乳化剂,考察了乳化石蜡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的分散性、稳定性、表面张力、色泽及外观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最佳工艺条件:HLB值9.99,乳化剂与石蜡的质量比0.32,乳化时间25 min,乳化温度80℃,搅拌速度600 r/min,乳化水用量为乳液质量的68%。在此最佳条件下,可制得表面张力低、分散性和稳定性好,均匀细腻的石蜡乳液,乳化颗粒的粒径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4.
采用转相法,通过烷基多糖苷(APG 1214)、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Span-60)、十二烷基硫酸钠(K 12)等乳化剂制备水性硬脂酸乳液。考察了不同乳化剂用量、乳化剂配比、硬脂酸质量分数、搅拌速率及乳化温度对水性硬脂酸稳定性、粘度、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的HLB=14.5、复配乳化剂用量为5%、搅拌速率为800 r/min、乳化温度为75℃时,可以制得硬脂酸含量为20%、最大粒径为1.8μm、粘度低、稳定性佳的水性硬脂酸。  相似文献   

5.
影响高固含量石蜡乳液颗粒度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8#石蜡为原料,非离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为乳化剂,考察了乳化剂的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等工艺条件对石蜡乳液颗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蜡乳化剂适宜的HLB值约为9.3,乳化剂的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对乳液的粒度均有影响.w(乳化剂)=7%,乳化温度85℃~90℃,乳化时间40 min,搅拌速度为1 000 r/min下采用剂在油中法,制得了平均粒度为1.3 μm,折光率为1.42,固含量约为50%的石蜡乳液,乳液外观为均匀、细腻的乳白色液体.  相似文献   

6.
以60#全精炼石蜡为原料,乳化剂的加入采用剂在油中加入法制备石蜡乳液;研究了乳化剂种类、乳化温度、乳化时间、去离子水用量、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石蜡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剂为TW-80/SP-80,乳化温度85℃、乳化时间30min、w(去离子水)=68%、搅拌速率1 000r/min、HLB=10.006 7的条件下制备出的样品有最佳的乳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白油为乳化对象 ,AEO3 、AEO9、TX4 、TX12 为乳化剂 ,在不同的乳化剂配比 (HLB值 )、用量的实验条件下 ,通过观察乳液破乳 ,分层的程度和测定乳液显微镜粒径分布 ,发现乳液稳定性随HLB值的变化规律与文Ⅰ相同 ,可用同样的界面模型稳定机理解释。本文还考察了乳化剂用量、超声乳化、乳化剂种类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中发现乳化体系的最佳HLB值随活性剂用量的增加而上升 ,此现象被解释为粒子粒径小的乳化体系的最佳HLB值更大。  相似文献   

8.
付雪  朱蠡庆  朱静  杨勇  诸林 《应用化工》2013,42(7):1189-1192
以58#全精炼石蜡为原料,采用复配乳化剂(Tween-60和Span-60)分别溶解的方法制备石蜡乳液。利用均匀设计安排实验,建立石蜡乳化的回归方程。通过规划求解确定复配乳化剂的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为9.93,水蜡比为3(w/w),乳化时间为20 min。以表面张力和Zeta电位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石蜡乳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HLB值为9.93,水蜡比为3.4,乳化剂含量为9%(w/w),乳化温度为80℃,乳化时间为30 min时,石蜡乳液的稳定性最好;在石蜡乳液中添加2%(w/w)异戊醇后,乳液的粒径变得更加均匀,乳液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9.
非离子石蜡乳液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Span-80、Tween-80和硬脂酸为52^#石蜡复配乳化剂,考察了乳化剂的HLB(亲水亲油平衡)值、乳化剂用量、乳化温度、乳化时间、乳化水用量等因素对石蜡乳化的影响;确定了适宜乳化工艺条件:HLB值为10.385、乳化剂用量为乳液质量的9.80%、乳化温度为75℃、乳化时间为55min和乳化水用量为乳液质量的71.11%。在该条件下可制得稳定的石蜡乳液。  相似文献   

10.
用聚甘油单硬脂酸酯复配乳化1 Pa.s的二甲基硅油,考察复配乳化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对乳液体积平均粒径、乳液黏度、乳液离心稳定性的影响以及乳液的耐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复配乳化剂HLB值对乳液体积平均粒径、黏度、离心稳定性的影响显著,选择高聚合度的亲水型乳化剂和高聚合度的亲油型乳化剂进行复配乳化,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硅油乳液。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二聚甘油单硬酯和八聚甘油单硬脂酸酯,HLB=10.5)、硅油和水的质量比为7∶23∶70。在最佳乳化条件下制得的乳液体积平均粒径为8.06μm,黏度为387 mPa.s,固相质量分数差为2.91%。乳液高温稳定性良好,在110℃保持5 h,乳液体积平均粒径增大至11.63μm,固相质量分数差增大至6.12%。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环氧乳液的相反转乳化。对影响相反转乳化的多种因素:乳化剂的选择、乳化温度、搅拌速度、加水速度及乳化剂用量等进行了讨论。如果能很好地控制这些因素,就能制备出粒径小、稳定、固体分高的环氧乳液。  相似文献   

12.
高稳定性硅油乳液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文丽  李凤艳  赵天波 《应用化工》2011,40(2):266-269,273
以2 000 mPa.s的二甲基硅油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乳化剂配方的选择、硅油乳液制备的条件,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和搅拌速度等因素。结果表明,最佳乳化条件为:乳化剂用量为7%,乳化温度70℃,乳化时间30 min,搅拌速度800 r/min,乳化水分2次加入,乳化时间分别为10 min和20 min。制备的固含量约为40%的硅油乳液,稳定性和分散性好。  相似文献   

13.
以天然马尾松松香为原料、ONIST APS-350为乳化剂采用常压转相法制备水包油(O/W)型天然松香乳液。考察了乳化剂用量、初始乳化温度、油水比(松香和水质量比,下同)与搅拌速度对O/W型天然松香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法(RSM)对制备乳液的工艺参数进行模拟与优化。结果表明:制备O/W型天然松香乳液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速度500 r/min、乳化剂用量9.95%、初始乳化温度112℃、油水比10:31,所得乳液平均粒径为131.1 nm,乳液离心稳定,静置3个月不分层,通过TEM表征发现,这种天然松香乳液颗粒具有核壳结构,其粒径大小与粒径仪测试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4.
影响乳化硅油颗粒度因素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二甲基硅油为主要原料,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制备乳化硅油,考察了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乳化温度、pH、搅拌速度、乳化水温度和乳化方法等工艺条件对乳化硅油颗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90℃,乳化温度对乳液粒径影响不显著;乳化剂用量、乳化时间、pH、搅拌速度和乳化方法对乳液的粒径均有影响。w(乳化剂)=7%,乳化时间45min,乳化温度80℃,乳化体系的pH≈6,在1200r/min的搅拌速度下采用乳化剂在油中法,制得了平均粒径为1.561μm,折光率为1.403,表观黏度216mPa.s的固体份质量分数为30%的硅油乳液。应用文中所述的工艺条件,脱膜剂厂家制备出了性能优良的乳化硅油脱模剂产品。  相似文献   

15.
郝家宝  夏茹  苗继斌  田建国 《精细化工》2012,(10):997-1000,1040
以56#半精炼石蜡为黏度调节剂,制备了低熔融黏度的C-5石油树脂水基乳液,系统考察了非离子型复合乳化剂的HLB值和用量对石油树脂乳液稳定性、乳液粒径分布、乳液黏度和乳液表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30%的石蜡可以明显降低石油树脂的熔融黏度,使物料在较低温度下实现均匀混合;复合乳化剂的最佳HLB值为10.75;最佳用量为16%。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选乳化工艺条件为:乳化温度98℃、乳化时间20 min、剪切速率5 000 r/min、乳化水与水相的质量比为1∶3,在该条件下可制得固体质量分数为40%,稳定性好、粒径小、黏度低的O/W型C-5石油树脂乳液。  相似文献   

16.
单组分乳化剂制备硅油乳液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常硅油乳液是在加热条件下,采用复配型乳化剂乳化硅油获得。而试验在常温条件下,以100mPa·s的二甲基硅油为原料,以单组分乳化剂成功制备出固含量约为60%的硅油乳液,并且所得乳液不必调节pH值,工艺实现简化。主要研究了硅油乳化工艺中乳化剂类型及用量、乳化方法、乳化水用量、搅拌速度、乳化时间等的选择。获得的最佳工艺条件:采用剂在油中法,异构醇醚系E型乳化剂用量为5%(质量百分含量),乳化水用量约40%,搅拌速度900r/min,乳化时间30min。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硅油乳液外观均匀、细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分散性。  相似文献   

17.
AM/AMPS/SSS三元反相乳液聚合体系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岳  于小荣  王海林 《应用化工》2012,41(2):321-323,328
以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AMPS)、对苯乙烯磺酸钠(SSS)为抗温抗盐单体,以白油为连续相,Span 80/Tween 80为复合乳化剂,制得了AM/AMPS/SSS三元反相乳液聚合体系,考察了HLB值、乳化剂浓度、油水比、pH值、搅拌时间、搅拌速度对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含量为6%~7%(体系总量),HLB值为5.89,体系pH=8,油水体积比为1.8∶1,搅拌时间30~40 min,搅拌速度为500 r/min时得到稳定的反相乳液体系,适合进行三元反相乳液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