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随机建模与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地质建模研究中,综合应用地质、地震和测井资料建立构造模型。以构造模型提供的地层格架,采用随机建模中序贯指示模拟的方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在此基础上,按相控建模的思路,选择地质统计学克里金方法中的球形变差函数模型对研究区储层参数进行模拟,建立了储层参数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三维数据体。油藏数值模拟是定量描述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手段,可以较为准确全面的确定油藏中纵向及平面上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并给出具体数值,为优化调整挖潜方案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温米油田温西三区块高含水开发后期开发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认识不清等问题,以区块三间房组油藏为例,开展了储层地质建模研究。结合钻井、地震、测井解释、岩心分析等资料,运用相控随机建模技术,分析和研究了区块的构造、岩相分布及储层物性特征,精细构建了区块构造模型、岩相模型及储层物性参数模型,全面描述了储层的非均质特征,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三维数据体,为后续开发调整及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三维地质建模就是将地质,测井,地球物理资料和各种解释结果或者概念模型综合在一起生成三维定量随机模型。在构造模型基础上,能够精确地定量描述储层各项参数的三维空间分布。同时,三维地质模型可与三维油藏数值模拟接轨,为后续的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设计提供地质信息,有利于开展地质-油藏数模一体化研究。在苏丹FNE油田综合地质研究过程中,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储层地质建模是储层地质和数学的紧密结合、并通过计算机运算获得储层三维地质定量信息的产物,是将储层的结构、地质形态、参数等进行定量化的一种技术手段,是油气田开发生产和研究工作的基础,对油气田勘探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榆林气田某研究区的地质情况,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方法建立榆林气田某研究区的岩相模型,并在相控的地质约束条件下,利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孔隙度、渗透率等属性模型。然后采用频率直方图、属性相关性等方法对属性模型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属性模型符合地质认识,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为后期的数值模拟和动态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储层精细地质研究的基础上,将已有的成果结合petrel软件,进行储层建模研究,建立研究区的构造模型、相模型和属性模型.对于研究区的地质构造以及砂体连通性有更深入的认识,对调整注采关系和数值模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三维储层建模是精细油藏描述的核心,随着我国大部分油田的开发进入中后期阶段,油藏的研究要求更高的定量化,储层的描述要求更加精细,建立精度较高的储层三维模型意义重大。通过综合运用地震、地质、测井资料,依据等时建模和相控建模原则分别建立了研究区的构造模型,沉积微相模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为下一步滚动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火山岩具有结构复杂、岩性岩相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从而使火山岩储层的地质建模工作变得十分复杂。为了对火山岩的认识更全面,进行了火山岩气藏储层地质建模,利用井点资料、地震解释等资料建立储层构造层面和断层模型,再建立三维构造地质建模,实现三维岩性模型及其相控属性参数模型。笔者通过此方法对S气田的火山岩气藏进行了地质建模,通过对模型的检验与后续开发钻井结果符合性较好,实现了进一步对火山体地质认识,对部署新井有很重要的作用,为气藏开发决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武刚  李守东 《辽宁化工》2012,41(3):310-312
以构造特征、砂体展布、测井解释等研究为基础,建立Y井区的构造模型和砂泥岩相模型,进一步采用砂控约束条件下的多参数协同建模.建立了该井区储层孔、渗属性横型及油水分布模型.并结合储层四性关系确定的储层物性下限标准建立了有效储层模型.通过模型检验证明了砂控建模的合理性,为后继的油藏数值模拟及方案调整提供了良好的三维储层模型.  相似文献   

9.
油气藏地质模型是油气藏的类型、油气藏内部结构、储层参数及流体分布的高度概括,可提供精确的三维地质参数场。三维地质建模前期数据整理繁琐费时,但数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储层建模的精度,基于EXCELVBA语言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形成"堆放→筛选→分解→检查"的数据处理思路,大大缩短了数据处理所耗时间。优选确定性建模方法建立三维构造及岩相模型,采用相控模拟技术建立三维属性模型。地质建模过程复杂耗时,尤其是河流相沉积储层,模型建完后会出现多种不符合实际储层条件的情况。基于前期地质研究成果,挖掘Petrel软件的强大功能,使建模成果更具可靠性、可修改性。通过模型验证,所建大牛地气田某井区三维地质模型很好地刻画了气藏特征。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特高含水的构造边底水油藏,本文采用精细地质建模方法,首先建立反映隔夹层分布的砂体骨架模型,然后采用相控建模、确定性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储层参数模型。油藏数值模拟检验表明,储层参数模型与生产动态资料吻合较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储层、隔夹层的空间展布,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油田整体调整方案已经应用于油田现场。由此可见,采用网格细分、相控建模等方法建立的储层模型更加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11.
张阳  王奇 《辽宁化工》2012,41(5):512-514
以地震、测井解释成果、小层对比的井点数据,先断面骨架模型再断层网格模型,进而以井点分层数据及断层属性数据实现复杂断块油藏构造模型的建立.复杂断块油藏与常规油藏最大的不同在于油藏被断层复杂化,因此复杂断块地质建模关在于建立较精准的断层及构造模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储层物性参数赖以分布的地质模型,才能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较为实际的数据场.本文使用与此思路相适应的Petrel软件实现了某断块储层的精准构造模型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储层地质知识库的建立则是储层建模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储层地质知识库是通过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种资料对研究区进行详细研究和统计分析,建立表征储层各种特征的地质知识。这些知识可以直接作为输入参数参与储层建模,或者为某些参数的确定、模拟方法的选择、实现的选取及结果的检验提供数据或地质依据。多点统计地质建模方法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将地质家的先验认识作为确定性的要素加入到建模过程中。地质知识库刚好可以提供这些先验的地质认识。本文以延1012-1、1012-2小层夹层建模为例,重点阐述如何将地质知识库的内容应用到地质建模中,提高地质知识库的实用性,探索出一条地质知识库与地质建模相结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赵凹油田高含水开发后期难度大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的特点,研究了如何对赵凹油田A区B层进行确定性相建模和相控条件下的对储层物理参数进行随机建模。以确定性建模和随机建模相结合的方法,将单砂层与隔层分开,采用petrel建模软件,对其地质研究和油藏描述成果进行了定量化转变,形成了包括构造模型、相模型和物性模型的三维可视化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提供了精确的数据体,为油藏的开发调整、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胜坨油田一区沙二段地质、储层及开发情况分析,在地质基础、测井综合解释、地震储层横向预测等研究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地震、钻井、测井、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结合控制约束的随机性建模方法。建立一区沙二段1砂组砂组构造、沉积微相和属性模型。并对应生产实践检验模型可靠性,最终确定出适合胜坨油田一区沙二段的地质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5.
Petrel建模技术在埕岛油田开发调整方案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埕岛油田埕北11井区馆上段为研究对象,采用petrel软件建模技术,针对海上油田的特点,探讨了应用沉积微相模型控制储层物性参数模拟的方法。并总结了沉积相建模的方法、思路。同时,采用研究区实际统计变差函数,应用序贯指示的方法对储层物性参数进行了随机模拟,提出了海上类似油田应用沉积微相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储层物性模拟相结合以提高整体建模精度的思路。形成了一套适合埕岛油田储层特征的三维地质建模技术,为开发调整方案的部署提供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西非深水海底扇沉积相模型研究建立地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高精度的等时地层格架和沉积相的划分,精确的井震综合标定、精细的层位解释和断层解释为建模提供构造模型;地震属性向地质特征的转换弥补了井间信息的不足,对地质统计参数进行了估计,根据沉积相类型选择随机建模方法,以地震信息为约束建立砂体骨架模型。以尼日尔工区为例采取井震结合的方法进行储层地质建模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相控地质建模及在某油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控建模主要有三步:构造建模,沉积微相建模,储层物性建模。相控建模的方法是,首先利用原始资料进行构造建模,然后利用序贯指示模拟法建立沉积微相模型,最后按沉积微相类型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法建立储层物性参数模型。本文以某油田相控建模为例,突出相控建模在储层建模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油田开发后期储层建模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油藏描述以建立定量的三维地质模型为最终目标。这既是计算机技术在油藏描述中广泛应用的结果,也是提高油藏模拟和开采动态预测精度的要求。各种地质模型的研究,地质建模软件的出现与应用,正是油藏描述技术向油藏表征推进的主要标志。我国大部分老油田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的后期阶段,储层地质在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沉积旋回、隔夹层分布等细分到单砂层甚至到流动单元。储层地质建模必须与油藏描述的精度和目的相适应。在双河油田1-3层系建模过程中,在储层流动单元细分、微构造、储层非均质性及储层动态解释的基础上,应用RMS软件,实现了构造模拟、储层物性的确定性模拟和随机模拟、地质储量拟合、模型粗化以及输出和图形处理。建立本区油藏三维精细地质模型,实现了油藏精细描述、油藏数值模拟一体化,结果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地质建模工作是在地质、地震、测井研究基础上进行的三维综合一体化研究,对于研究评价储层非均质性,尤其是评价储层不确定性,为油田开发提供风险依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过程使用了国际上成熟的建模工具PETREL来进行地质建模研究,建模过程遵循从粗到细、分级控制以及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原则,以确保建立的模型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同时为NB油田开展剩余油挖潜及数值模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霸县凹陷鄚州油田鄚32断块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非均质性强。为了精确描述其储集层物性及其展布特征,使用Petrel地质建模技术,综合应用地震、测井、地质和开发动态研究成果,分步建立了构造模型,岩性模型以及储层属性模型,为油藏后期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地质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