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由悬浮聚合方法得到的聚氯乙烯(以下简称PVC)树脂,从颗粒形态上分类基本上被分成两大类,即疏松型PVC树脂和紧密型PVC树脂。前者因具有疏松多孔,吸收增塑剂能力较强,在加工软制品时具有很好的加工性能,且制品质量也好(“鱼眼”少)等优点,所以国内外从事疏松型PVC的科技工作者都以极大的兴趣注意着生产疏松型PVC树脂的技术发展。氯乙烯(VC)悬浮聚合是个多相变化体系,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釜内物料体积也在不断地缩小;特别在生产疏松型PVC时,髓着PVC树脂生成和不断增多,游离的水也会不断地减少。所以就整个反应过程而言,确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就现技术水平而  相似文献   

2.
前言目前,世界上大规模生产聚氯乙烯(PVC)树脂的方法是悬浮法。在我国,用悬浮法生产的PVC产品产量占90%以上。从PVC产品颗粒形态上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紧密型,一种是疏松型。现在国外生产的主要是疏松型,它有吸油率高,易塑化加工、产品性能好的优点。国内生产的大部分还是紧密型。它的吸油率低,加工性能不  相似文献   

3.
干燥操作系聚氯乙烯树脂(简称PVC)生产工艺的最终环节,直接关系到聚氯乙烯的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 我厂目前已能大量生产紧密型各牌号PVC(XJ1~6),并能根据特殊援外需要,成批生产疏松型各牌号PVC(XS1~6),无论是XJ型或XS型PVC,其聚合悬浮液经离心脱水  相似文献   

4.
以甲基纤维素为分散剂,以DCPD为引发剂的悬浮聚合条件生产的疏松型聚氯乙烯树脂,简称M—D树脂,已在我厂30M~3聚台釜中进行试生产。并以试生产的树脂供给各兄弟塑料加工厂试用,树脂质量符合部颁疏松型树脂标准。 为提高聚氯乙烯(PVC)树脂的热稳定性,在工业上大多采用添加热稳定助剂,添加方式有聚合前加和聚合后加两  相似文献   

5.
在改革开放中,迎来了《聚氯乙烯》杂志创刊二十周年纪念! 回顾过去,她根植于我国聚氯乙烯(PVC)行业,诞生于我国PVC工业由电石路线向石油路线转换、紧密型树脂向疏松型树脂更新换代的萌动时期,应运于1973年全国PVC生产经验交流会议全体代表的热切希望而生。二十年来,我们忠实地遵循办刊宗旨,始终努力配合PVC行业的技术进步,编辑出版了一百多期《聚氯乙烯》正刊、副刊和专辑;始终依  相似文献   

6.
干燥操作系聚氯乙烯树脂(简称 PVC)生产工艺的最终环节,直接关系到聚氯乙烯的生产能力及产品质量。我厂目前已能大量生产紧密型各牌号PVC(XJ1-6),并能根据特殊援外需要,成批生产疏松型各牌号 PVC(XS1-6),无论是 XJ型或 XS 型 PVC,其聚合悬浮液经离心脱水后仍含有较多水分。如现有卧式刮刀转鼓离心机  相似文献   

7.
1 大口径管材对聚氯乙烯树脂的要求 聚氯乙烯树指的分子量及分布、颗粒形态、表观密度和孔隙率等对PVC硬管加工过程和制品的性能都有直接的影响。 过去一般采用普通的紧密型和疏松型PVC树脂加工管材。加工时需先共混造粒,再挤出加工成管材。由于紧密型树脂不仅孔隙率低,塑化速度慢,生产效率低;而且大量残留的氯乙烯单体在加工时释放出来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不能满足加工管材的要求,现已停用。与紧密型树脂相比,疏松型树  相似文献   

8.
<正> 氯乙烯悬浮聚合防粘釜技术是氯乙烯行业的“七五”科研攻关课题,在氯乙烯悬浮聚合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造成粘釜现象十分严重,已经成为提高聚氯乙烯(PVC)树脂质量和发展高型号疏松型PVC 树脂的障碍。上海天原化工厂中试室,从1986年6月开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对防粘釜剂试制和防粘釜技术应用进行了研究,经过筛选比较,以3PMA 型涂料较为理想,并在13.5m~3、30m~3聚合釜进行了工业性生产应用试验,试验累计260余釜,共生产PVC 树脂1560余吨,生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国产疏松型聚氯乙烯树脂质量,上级有关部门要求我院对国产疏松型聚氯乙烯树脂质量及加工性能进行检测与评价。为此,我们收集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国产疏松型聚氯乙烯树脂样品进行测试,并选择了部分国外聚氯乙烯树脂样品作比较,但由于我院测试条件和人力所限,对这些样品仅进行了17项测试,现将上述样品的测试方法、测试结果与初步评价意见简述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由悬浮聚合法得到的聚氯乙烯(PVC),从颗粒形态上分类,基本上可分二大类,即疏松型树脂和紧密型树腊。由于疏松型树脂具有疏松多孔性,吸收增塑剂能力较强,在加工软制品时性能良好,且制品质量也好(“鱼眼”少)等优点,所以国内外从事PVC的科技工作者都以极大的兴趣注意着生产疏松型的技术发展。氯乙烯(VC)悬浮聚合是个多相变化体系,同时随着反应的进行,釜内物料体积也在不断地缩小;特  相似文献   

11.
《聚氯乙烯》杂志是我国PVC树脂与塑料的专门技术刊物。1973年8月燃化部PVC生产技术经验交流会在天津汉沽召开时,建议锦西化工研究院负责PVC科研生产情报交流工作。出版《聚氯乙烯》期刊。锦西院《聚氯乙烯》从1973年创刊以来、迄今已廿个春秋出版了102期,刊登了有关VCM,PVC树脂及PVC塑料制品的生产技术性能标准与测试方法,应用推  相似文献   

12.
朱德安 《聚氯乙烯》1992,(3):20-25,16
PVC蓄电池隔板是聚氯乙烯加工业的新品种,它采用“烧结”树脂粉末成型的工艺生产。文章介绍了PVC烧结隔板的生产工艺,隔板对PVC树脂的性能要求和国外几种隔板专用PVC树脂,并对研制国产隔板专用PVC树脂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聚氯乙烯(简称PVC)的所谓“棉絮型”树脂,因颗粒疏松,吸收增塑剂量大,容易塑化,深受加工单位欢迎。而要生产这样PVC树脂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采用聚乙烯醇(简称PVA)作为悬浮聚合的分散剂,但目前我厂所用的PVA大部分是从日本进口的单一的GH—17(醇解度为88%),国内虽有少量供应,但量少,规格有限,即使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75年4月以明胶为分散剂生产制备疏松型聚氯乙烯树脂座谈会的协定,我厂与锦西化工研究院进行了在明胶——偶氮体系试生产疏松型pvc树脂工作。1976年7月至1977年5月共试生产了109釜。我们进行了条件试验和50釜的稳定生产。获得了达到或超过部颁标准的疏松型树脂。并且没出现结块现象。通过试生产找到添加十二烷基硫酸钠生产疏松型树脂的较好条件,并实现了稳定生产,经上  相似文献   

15.
聚氯乙烯糊状树脂生产及市场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聚氯乙烯(PVC)糊状树脂的生产方法,国内外生产及消费情况,提出了我国聚氯乙烯(PVC)糊状树脂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6.
特种聚氯乙烯树脂生产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昉 《聚氯乙烯》2005,(6):16-20
简述了国内外主要特种聚氯乙烯树脂(包括高聚合度PVC树脂、消光PVC树脂、PVC掺混树脂、氯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树脂和氯化PVC树脂)的生产情况。并列举了主要特种PVC树脂的生产厂商、牌号和技术规格。  相似文献   

17.
化工部炼化司(79)化炼司字第2号文和科技局(79)化科便字第112号文下达了研制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的任务,由无锡化工研究所负责,研制仿美道化学公司的MethocelF—50牌号;由哈尔滨化工研究所负责进行产品应用试验,作为悬浮法聚氯乙烯(PVC)疏松型(XS)树脂的新型分散剂,生产各种型号 PVC—XS树脂,质量指标达到部颁标准。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用于生产聚氯乙烯糊树脂生产装置的关键设备——LF36型PVC糊树脂聚合釜的技术特性、结构特点及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9.
悬浮法生产的PVC树脂,以结构来区分可分为疏松型(XS)和紧密型(XJ)树脂,前者又称棉花球型,后者又称乒乓球型树脂。目前,国际上生产的树脂均是疏松型结构,我国于65年9月份由上海天原化工厂正式扩大生产至今也有十多年历史了。现在各地的许多树脂生产厂都能正常  相似文献   

20.
聚氯乙烯(PVC)树脂的特性包括如下两个方面:一是PVC树脂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支链、双链等分子结构特性;另一是树脂的颗粒特性。而树脂加工性能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树脂颗粒特性。一般认为搅拌与分散剂的选择是决定颗粒形态的两大关键因素。 在聚氯乙烯悬浮聚合中搅拌作用的物理现象和影响因素比较复杂,研究也比较困难,国外从60年代起陆续发表了一些有关搅拌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