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结合国家的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对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应具备的条件、选址的合理性以及接入系统3个方面的要求,分析了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与一般风电建设项目的区别.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分析了该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特点,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华威风电场风机实际运行监测数据,对比华威风电场12台N62型风机不同方向的发电量、2个场址的平均发电量和同一场址内不同风机的发电量.分析了风电场微观选址对风机发电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15号12台风机的单台月发电量差异较大,说明在风电场宏观选址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由于微观选址条件的不同,相同型号的风电机组的发电量存在较大的差异;骆驼岭风电场4号风机与风山风电场15号风机正北向发电量的差异较大,地形影响是造成风山发电场发电量较小的主要原因;对凤山风电场内的8~15号8台风电机组进行对比,在各个方向上的发电量差别很大,主要是受到相邻风机间尾流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3.
当前,随着我国风电行业的发展壮大,国产风电技术装备行业也取得长足进步,风电设备国产化程度日益提高引起了项目工程造价持续降低,因此,风机选型对于保障风场运行安全及降低维修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直驱与双馈风机技术流派分别具有各自特点,将对我国风电产业发展起到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2011年年底,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关于分散式接入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分散式开发逐渐成为我国"十二五"风电开发的一大趋势。作为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配电微网的建设是分散式能源安全输送到用户的关键一环。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能源局印发《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国能发新能[2018]30号,以下简称《办法》),《办法》从规划指导、项目建设和管理、电网接入、运行管理、金融和投资开发模式创新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分散式风电开发的政策与机制,为加快我国分散式风电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办法》鼓励各类企业及个人作为项目单位,在符合土  相似文献   

6.
常秀端 《电力与能源》2021,42(2):207-209,244
风机基础作为风机的关键性结构,其安全性及经济性直接关系到风电场的建设成本以及后期运维情况,目前针对大型风电机组的研究较多.通过对某小型风机的荷载组合工况分析、基础形式选择、基础方案比选及优化、选定方案的验证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论证,寻求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基础形式,为今后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沈汉琴  黄山峰 《太阳能》2013,(13):22-25
以国内首个采用分散式接入方式的国家示范项目"中广核哈密地区69MW风电场"为例,系统阐述了针对该类风电场的集控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分散式风场的集控系统方案设计功能包括:开关站运行的实时监控、风机运行的实时监控、风场的实时视频监控、风功率预测、风电AGC、风电AVC等。系统投运后,实现了风电场的无人值守,提高了风电运行管理水平,也为分散式风场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发布单位:国家能源局发布时间:2018年4月3日主要内容:国家能源局近日下发的《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简称《办法》)提出,鼓励各类企业及个人作为项目单位,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投资、建设和经营分散式风电项目。《办法》明确全面拓宽应用领域。鼓励分散式风电项目与太阳能、天然气、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等各类能源形  相似文献   

9.
王彩霞  李琼慧 《风能》2013,(9):46-52
近年来,为推动我国清洁能源战略实施发挥重要作用,我国以大型风电基地为主要形式的风电迅猛发展。但随着局部地区风电接入水平提高,风电消纳难题日益严峻。在资源不太丰富地区发展分散式风电、集中开发与分散开发并重,成为我国风电发展的新思路。本文结合我国分散式风电开发的思路与特点,借鉴国外分散式风电开发相关经验,研究促进我国分散式风电科学有序发展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针对风电运营中对风机可靠性考核的多样性需求与国内对风机运营可靠性考核方式单一的现状,在综合考虑了所有影响风力发电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基于风机状态最小粒度划分的风机运营可靠性考核算法。算法与风机模型解耦,可根据不同需求精确合理地定制不同计算指标,满足了风电运营中对可利用率计算的多样性需求,其作为南瑞继保PCS9700风电监控系统的关键搭载功能,在风电监控和风电集控领域得到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复杂地形进行风电机组建设时,机位点周围易形成高边坡地形,改变了风资源分布特征,影响机组发电量和安全性能,文章旨在研究高边坡地形的影响因素和预防其对机组的危害。  [方法]  基于STAR-CCM+软件平台对实际风电场机组高边坡地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立机位置选择、坡度、开挖深度等因素对机位处风资源参数的影响。  [结果]  结果表明:高边坡改变了原地形风的加速效应,产生大幅度的流体分离。当高边坡位于机组上风向时,机组下叶尖易产生较大的风切变,湍流强度超标,而高边坡在机组下风向时,机位处风资源参数则正常;高边坡的坡度大小对坡前立机风参数无显著影响;当下叶尖高度低于边坡高度时,机组位置下叶尖风速很小,切变值易超标。  [结论]  分析结果可为高边坡地形机组施工平台设计和塔筒高度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随着海上风能的开发中心从江苏扩大至广东、福建等省份,海上风机基础的嵌岩问题已逐步成为海上风能开发中的核心问题,嵌岩区的风机基础造价严重制约着海上风电场的成本,因此海上风电嵌岩区的风机基础比选就显得尤为关键。  [方法]  讨论了几种风机基础的嵌岩施工工艺,探讨了嵌岩区海上风机基础的比选依据及原则,并对海上风电嵌岩问题的发展进行展望。  [结果]  研究表明:海上风电场嵌岩区域风机基础方案的比选原则应主要从结构安全性、施工可行性和经济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比选。在上述三个比选因素中,应首先满足结构安全性上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再满足施工可行性的要求,最后考虑经济性的影响。  [结论]  研究成果可为嵌岩区海上风电风机基础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由于生态保护和风场边界等条件的限制,有些机位点的主风向方向存在明显山头障碍物遮挡,影响了机组的发电量和安全性能,文章旨在研究减小山头对机组影响的方法。  方法  基于STAR-CCM+软件平台对主风向上有山头遮挡的机位点附近地形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扇区管理、提高轮毂高度、地形修整等方法对机组的安全影响。  结果  结果表明:扇区管理、提高轮毂高度和地形修整都能改善风机的安全性。但在该项目中,采用双平台的地形修整的方法对改善风机安全性更加有效。  结论  分析结果可为如何降低来风方向的山头对风机的影响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山地风电项目的开发与建设管理对比火电项目有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必须探索适应风电特点的开发与建设模式,从而有效规避风电开发中的系统性风险,保证建设项目的可持续竞争力。  [方法]  就山地风电场的开发与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关键点进行论述,对山地风电场的开发与管理工作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  研究表明:应针对山地风电建设的特点,转变以往粗放式管理观念,推进精细化设计管理,做好测风与风资源评估、主机设备选型、微观选址、道路设计等阶段的工作成果,并在现场施工管理重点关注体系化质量、标准化安全、目标化工期和常态化沟通管理工作。  [结论]  管理经验对风电场顺利建设并成功运营,提升山地风电建设水平,推动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为迎对海上风电快速发展的趋势,亟需开发新型海上风电基础结构形式以满足大水深和深厚软基的设计需求。  [方法]  结合某海上风电工程基础设计为算例,以PLAXIS 3D大型有限元软件为平台,对一种新型大直径钢圆筒组合导管架风机基础结构进行空间三维弹塑性数值模型分析研究,采用合理可行的本构类型以及简化形式模拟风机基础的整体稳定性,考虑钢圆筒与土体之间的共同作用,分析风机基础的内力与位移;再用ANSYS软件建实体模型计算极限荷载工况下各构件的应力。  [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新型组合式风机基础内力和位移均可控,在理论上可适用于软基和深水区海上风电场建设。  [结论]  分析结果对今后新型海上风电基础结构的开发与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确保海上风机运行安全,需要掌握海上风机基础周边地形的变化.[方法]文章采用了多波束测深系统对风机周边地形进行了6次定期监测,获取了高精度和高密度的水下地形点云数据,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构建了高精度的水下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通过数字高程模型叠加分析,计算出不同时期的冲刷量,最后通过三维模型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海上风电船机及风电设备故障时常发生.为了减少风电故障发生的频率,需要对安装船机设备提出新的设计要求和具体故障的应对策略.[方法]通过对风电船机及设备的故障类型的对比研究分析,深入剖析各个故障类型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对应的应对策略.[结果]海上风电工程建设中,安装船机及风电设备主体是两大工程器械,也是施工过程中出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风能作为公认的最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在近年开发了大量的海上风电项目。但风电场对环境,尤其是对鸟类的影响引发了人们大量的担忧和研究。在碳达峰实现之前,我国的海上风能产业将持续增长,需要全面了解风电场对鸟类的影响。  方法  通过总结现有研究,对海上风电场引起的鸟类问题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可将对鸟类不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预防和缓解措施。  结果  研究表明:危害鸟类生存的风电问题主要有风力涡轮机叶片撞击和风机运行噪音两方面的原因,尚无明确的证据表明鸟类会受到电磁场的影响。风电场的运行可能造成鸟类栖息地的变迁、繁殖和交流的受阻以及种群结构的改变等。人们可以通过风电场选址、风电场形态及风机叶片和桩机结构设计、遥感与视频监控等方式减少风电场对鸟类的不利影响。  结论  对风电场鸟类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掌握海上风电场开发建设及运营相关的鸟类生态学基本规律,形成降低生态环境负面影响的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相对于平坦地形风电场,复杂地形风电场内的风速、风向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性差异,给机组选型、风机排布、发电量评估等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旨在解决复杂地形风电场微观选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测风塔、等高线、限制因素等问题。  [方法]  基于收集到的风电场项目资料,结合作者工作经验,分别对其进行了详尽阐述,举例说明了限制因素对风电场发电量的显著影响。  [结果]  通过现场勘察,核实了测风塔确切位置、标记了场区范围内的限制因素位置和范围;利用3D矢量数据生成立体高程网格,结合等高线数值对比分析,检验了地形图中等高线值的准确性。  [结论]  准确的测风塔位置和较高质量的测风数据对风能资源评估有决定性作用;限制因素区域的标识,缩短了制定风机排布方案所需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结合准确无误的等高线地形图可以较准确地模拟风电场及周边区域的风能资源情况,为投资者提供优质的评估成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针对大规模的海上风电投产后消纳问题,提出了海上风电-氢能综合能源监控系统。  方法  提出了海上风电-氢能综合能源监控系统的系统架构、分析了陆上加氢站、海上制氢站、海上风电机组各监控子系统的要求,并给出了能量管理的要求。  结果  实现了实时数据采集、顺序控制、发电预测及计划、分布式电源管理、制氢负荷管理的要求。  结论  系统达到了自发自用,短时储电,长期储氢,负荷可控的控制要求。方案切实可行,有望于工程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