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水电站的选址非常重要,关系到水电站使用寿命及运行安全。盖孜河流域范围内的泥沙情况影响到盖孜水电站的规划选址,文章通过分析水文和泥沙情况,选取水文站有代表性年份的历史数据,对历史数据进行统计和计算,重点计算分析了盖孜河流域内泥沙情况,对拟选坝址处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率、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多年悬移质年内分配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意在为水电站初设和选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巴基斯坦某多泥沙河流上建设的引水发电枢纽的引水防沙问题展开研究,模拟了沉砂池的效率。提出"以库代池",即采用"壅水沉沙,敞泄排沙"运用方式的非工程措施来替代修建沉沙池的工程措施,来防止推移质以及悬移质中的粗粒径泥沙进入取水口,使电站过机多年平均含沙量和多年平均粗粒径含沙量均限定于允许值范围内,达到减少对水轮机及过流部件磨损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分析四川境内41个水文站1130站年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和相应水文站控制流域内土地利用资料,从流域产机理出发,建立了经验关系,以用于无泥沙测验资料地区推求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  相似文献   

4.
长江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与流量、含沙量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大通站为例,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长江入海悬移质泥沙的粒度特征。结果表明,无论是各年年内变化、多年平均的年内变化、还是历年变化,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均随流量增加而变粗,表明水动力条件对长江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特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入海悬移质泥沙粒度随含沙量的变化多数年份随含沙量增加而先增后减,少数年份随含沙量增加而增大,年内变化的总趋势是随含沙量增加而先增后减;历年变化则随含沙量增加而先减后增,这些变化行为与水动力条件和泥沙供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长江悬移质泥沙多年平均输沙虽为5.15亿吨(宜昌站1950—1980年统计)。巨量的泥沙在输移过程中往往给防洪、发电、航运、工业用水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因而有必要了解长江悬沙的特性。本文通过对长江干支流19个主要控制点的样品分析,系统阐述了长江悬移质泥沙的粒配特征,岩矿组成特征,化学组成与微量元素特征,以及粘土矿物组成,作为长江悬移质泥沙特性的初步研究成果,可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黄河为代表的高含沙河流上的电站汛期时泥沙浓度极高,运行时造成水轮机过流部件产生严重磨蚀,一些电站汛期被迫停止发电。水工设计中采用的沉砂池和排砂底孔对水流中的推移质在电站进水口形成排沙漏斗,对减轻过机沙量,减轻水轮机泥沙磨损起到了一定作用,但仍有大量的悬移质泥沙进入水轮机。含沙水流流经蜗壳流道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水流中的悬移质向靠近蜗壳外侧下部运动。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排沙思路,与业内人士共同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金沙江泥沙输移特性及人类活动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和工江三峡水库入库站寸滩的泥沙主要来源于长江上游金沙江和嘉陵江。其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在52.7%来自金沙江。  相似文献   

8.
为了准确分析新疆沙尔托海水利枢纽二期工程泥沙淤积情况,采用实测库容法对坝址断面泥沙进行分析。通过与类似项目对比分析,确定在项目设计中推悬比取15%,水库运行10~50 a内,平均排沙比取38%~53%。根据分析,多年平均含沙量为1.09 kg/m3,推移质多年平均为0.142 kg/m3,悬移质多年平均为0.949 kg/m3。  相似文献   

9.
典型河段悬移质泥沙模拟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上修建的水利工程改变了原有河道水流泥沙的运动形式,而泥沙含量众多的悬移质泥沙往往影响着工程或河道的淤积状况,只有深入研究悬移质泥沙的运动形式,运用不同方法模拟河流悬移质泥沙对河道、水库等水利工程的影响,重现河流泥沙运动规律,揭示出悬移质泥沙对工程的影响机理,探求出减少泥沙侵害的技术途径。本文以模型试验设计的最新成果,运用模型试验方法和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了天然河道典型河段悬移质泥沙冲淤问题,为解决工程泥沙问题探求一条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郭希望  杨永德 《人民长江》1999,30(3):43-44,46
泥沙是河渠交叉建筑物设计中必须重点考虑问题之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陶岔至沙河以南渠段有大小交叉河流126条,这些交叉河流实测泥沙资料极少。选用渠段内有泥观测资料的10个水文站水沙资料,对该渠段各流域输沙特性进行分析,根据类比法,确定了各交叉河流交叉断面以上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输沙量,含沙量,并根据各交叉河流临时取样的悬移质,河床质级配资料,时交叉河流泥沙粒径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了中考虑了水库影响  相似文献   

11.
再谈黄河中游粗泥沙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黄河中游多沙粗沙来源较为集中的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无定河等流域,对比分析了河流粗泥沙含量和平均粒径年内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软弱砂岩出露区的皇甫川流域,河流携带的粗泥沙含量及平均粒径与径流量年内变化趋势一致,软弱易蚀岩层出露面积比例越大,这一趋势就越明显;风沙区分布面积较大的秃尾河和无定河等流域,随着夏季水流侵蚀能力的增强,悬移质平均粒径并未明显增大,甚至降水集中和多暴雨的7—8月的平均粒径和粗泥沙含量小于冬季的,这些流域内基岩产沙对河流泥沙贡献不大,悬移质中的粗泥沙应主要来源于风沙。  相似文献   

12.
长江泥沙问题已引起各界人士关注。对于长江三十多年来沙量是否增加,一直争论激烈,由此引起长江三峡电站设计中泥沙定量问题的分歧。认为长江沙量无增加趋势的人士,提出以宜昌水文站实测悬移质泥沙资料统计的多年平均年输沙量5.3亿t,作为规划设计和科研的依据;认为长江沙量有增长趋势的人士,则提出年输沙量应按大于5.3亿t直至7.7亿t的数据作为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对吴堡水文站多年来的泥沙测验精度和测验情况进行系统了解,文中采用具有代表性的泥沙实测资料,对该站悬移质含沙量、输沙率测验进行分析研究.为今后的测验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并对提高该站泥沙测验精度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88-2005年有关水文站泥沙观测资料,对辽河中下游泥沙颗粒特征在不同时空条件下的变化以及不同粒径组泥沙对辽河下游悬移质沉积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从上游至下游悬移质泥沙粒径呈细化趋势;在时间分布上,汛期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小于非汛期泥沙粒径;上游来沙越粗,来沙量与河道沉积的关系越密切;下游河道泥沙从存贮到释放的来沙临界值随泥沙粒径的变大而减小;进入辽河下游的泥沙对于河道的危害程度随着粒径的变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万建蓉  宫平  王成 《人民长江》2008,39(4):94-95
利用一维不平衡输沙原理对乌江银盘水库正常蓄水位214 m,死水位211.5 m运用方案对银盘水电站进行了库区泥沙冲淤计算分析.计算成果表明:由于银盘水电站为径流电站,在水库运用初期,悬移质排沙比即可达到96%;库区泥沙淤积不严重;悬移质泥沙集中淤积于距坝25.65 km以内河段,推移质泥沙大部集中淤积在距坝25.65~42.54 km河段内.水库运行至20 a末时,遇5%频率洪水,相对空库水位最大水位抬高值为 0.42 m.  相似文献   

16.
文中对丰满水库各入库泥沙成分及泥沙总量进行了分析,对丰满水库淤积形态进行了判别,在此基础上,利用水库泥沙淤积观测资料及取水口实测大断面资料对引松供水工程取水口泥沙淤积进行了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丰满水库多年平均入库总沙量为446.8万t,多年平均悬移质出库沙量为128.2万t,水库拦沙率为71.3%,水库淤积形态判别系数为209,为带状淤积。丰满水库来沙量主要淤积在库尾,引松供水工程取水口位置设置在坝前,由于受水流的冲击作用,泥沙在坝前基本处于冲淤平衡状态,引松供水工程取水口的运行受丰满水库泥沙冲淤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7.
泥沙是造成河湖演变、水库和其他水利工程淤积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研究河湖的演变、推算及水利工程设计中,要想较准确地计算泥沙的输沙量问题,必须对泥沙的运动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到目前为止,上述的泥沙计算多以水文站所测得的悬移质泥沙资料为依据。而水文测验测得的悬移质泥沙输沙量,严谨地说是断面悬移质泥沙量,不能代表通过某一水流断面的全部泥沙量。因为,悬移质泥沙测验范围是在相对水深0.8米以上,而相对水深  相似文献   

18.
为了指导电站运行调度,龚嘴发电厂与有关单位开展了大量的泥沙观测工作,以坝区泥沙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研究了坝前泥沙淤积过程中含沙量及颗粒级配沿垂线的分布规律;底孔开启时机及排沙效果。研究表明,库区悬移质淤积洲头在达到坝址之前,坝前含沙量分布较均匀,底孔排沙作用不大,为减少了底孔的冲刷和气蚀,少开底孔的意见是正确的。当淤积洲头推至坝前后,入库悬移质大量出库,掌握时机开启底孔排沙对减少邻近机组过机含沙量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都柳江三江县涌尾水位(二)站近50年的径流、泥沙等水文要素的分析,并结合三江县气象站49年的降雨资料,探讨了都柳江流域三江县河段的水文变化趋势和泥沙特性。结果:该河段的径流量与降雨量的相关关系较好,它们之间可以用y=1.5388x^10626表示(R^2=0.902);产沙量与径流量之间可以用y=0.0006x-0.0586表示(R^2=0.9762);悬移质平均颗粒为0.039mm,泥沙相对广西的其它地区而言,属少沙河流,这与都柳江流域三江县河段上游的植被覆盖较好、人类活动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了加强对已建水库泥沙淤积规律的分析总结,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最新实测水文地形资料,分析研究了陆水水库近40 a来相关水文泥沙变化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陆水水库近年来多年平均入库径流量约28.8亿m3,水库来水量年际间变化较大;入库水流含沙量不大,干流入库站崇阳站多年平均悬移质含沙量0.137 kg/m3,年输沙量73.2万t。目前,陆水水库淤积形态呈近似三角洲淤积;库区泥沙淤积总量不大,1967~2006年间库区泥沙淤积量约占水库总库容的4%,占死库容的16.3%,但局部库段泥沙淤积问题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