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改善和提高我国长江流域及其周围广大地区人民的居住环境质量,推进我国中部夏热冬冷地区建筑节能工作,建设部组织制定并颁布了JGJ 134-200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行业标准(以下简称<节能标准>),已于2001年10月1日起施行.建设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四部委还联合发出了[关于实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对推动这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作出部署.  相似文献   

2.
《安装》2005,(7):6-8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是建设节能建筑的基本技术依据,是实现建筑节能目标的基本要求,其中强制性条文规定了主要节能措施、热工性能指标、能耗指标限值,考虑了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要求,必须严格执行.1996年7月以来,建设部相继颁布实施了各气候区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一些地区还依据部的要求,在建筑节能政策法规制定、技术标准图集编制、配套技术体系建立、科技试点示范、建筑节能材料产品开发应用与管理、宣传培训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成效.但是,也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包括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不执行或擅自降低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建筑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比例不高,不同程度存在浪费建筑能源的问题.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鼓励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要求,切实抓好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工作,降低居住建筑能耗,现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3.
根据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阐述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变革基础上,分析了建筑材料的热工性能,并针对建筑物节能设计要点重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要条款依据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并根据浙江省的气候及采暖、通风和空调设计特点,淡化了采暖节能设计,强化了通风、空调节能设计,对国家规范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5.
我国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现况与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简要介绍了我国现行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正在编制的节能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以及建筑节能工作所遇到的困难和对策。还介绍了北方供热体制的改革,它必将会推动我国建筑节能事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7月1日我国第一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的综合性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正式实施,由此建筑节能工作在民用建筑领域全面铺开。在此之前,建设部还颁布了《关于新建居住建筑严格执行节能设计标准的通知》,《通知》要求城市新建建筑均应严格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有关强制性规定,违规单位或个人将受到处罚,建筑节能不达标,最高将被罚款50万元。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目前全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面对严峻的事实,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具体目标是大力推动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严格实施节能50%设计标准,直辖市及有条件地区实施节能65%标准。绿色建筑现阶段以加大新建建筑节能为主要突破口,同时推进既有建筑改造,到2020年,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  相似文献   

8.
期首语     
建筑节能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不同建筑物种类并针对不同气候条件建立相应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对于推动我国建筑业的有序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随着《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实施,我国五大建筑热工分区中除温和地区外的四个主要地区都实施了相应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标志着我国的建筑节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专家撰文中,广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冀兆良副教授介绍了《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的主要内容和特点,以及广州地区对该《设计标准》的宣贯情况。在专题研讨栏目中,8…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主要条款依据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并根据浙江省的气候及采暖、通风和空调设计特点,淡化了采暖节能设计,强化了通风、空调节能设计,对国家规范进行了适当的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建筑物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现场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质量,提高人民居住水平,提高采暖、空调能源利用效率,贯彻执行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2001年《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颁布实施。该标准在提出节能50%的同时,对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也进行了相应规定。虽然《节能标准》在设计阶段保证了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达到目标要求,但并不能保证建筑物建造完后也能达到节能要求,因为建筑的施工质量同样非常关键:因此,  相似文献   

11.
基于DEST-H软件的城市住宅模拟能耗与实测能耗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EST-H软件模拟了长沙市两种典型的住宅建筑能耗,并且将模拟结果与实测周期内能耗结果进行比较;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DEST-H软件对于长沙市这种典型夏热冬冷气候区域住宅能耗模拟的适用性;用DEST-H软件模拟分析了影响建筑冷、热负荷的几个因素,包括:建筑体形系数改变、围护结构改善和通风换气次数改变;针对各种模拟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节能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夏热冬暖地区夏季闷热,通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大。本文以厦门为例,首先分析了外窗玻璃太阳辐射得热数学模型,指出采用建筑贴膜技术可有效解决夏季太阳照射带来的室内过热。其次,分析了办公建筑侧窗采光数学模型,指出外窗玻璃贴膜减弱了建筑自然采光,增加照明能耗,外窗玻璃贴膜应综合考虑照明和空调能耗。为兼顾空调制冷与照明的能耗平衡,本文采用建筑环境模拟分析软件DeST,在6mm普通玻璃上采用10种不同性能的玻璃贴膜,模拟分析各种贴膜对建筑照明能耗、空调能耗的影响。最后得到夏热冬暖地区办公建筑适合的玻璃贴膜性能范围。  相似文献   

13.
在夏热冬冷地区太阳能的利用主要以太阳能热水为主,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在既有居住建筑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是老房节能改造的一种有效措施。本文主要针对在夏热冬冷地区的既有建筑进行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实施背景、现状及技术难点进行分析,提出一种适合于既有居住建筑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形式,并通过假定案例对节能潜力进行分析确定其可行性及可复制性,最终达到全面推广及实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湿环境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建筑湿环境气候特征,建立建筑潮湿气候界定的简便性指标——月平均相对湿度。在总结当前国内外相关规范和标准中对空气湿度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分析湿环境对居住建筑室内热舒适与空气质量的影响特征,重点分析建筑湿环境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及新风耗冷量的计算方法,并提出居住建筑全年节能运行的方式,建议该地区居住建筑宜加强对湿度指标的分析,选择与气候特征相适应的空气处理设备和通风调控方式。  相似文献   

15.
陶求华  庄杰 《制冷》2011,30(1):70-74
闽北地区夏季闷热,通过外窗进入的太阳辐射热量较大。本文以南平地区为例,首先分析了外窗玻璃太阳辐射得热数学模型,指出减小外窗太阳能透过率可有效解决夏季太阳照射带来的室内过热。其次,分析了办公建筑侧窗采光数学模型,指出外窗遮阳减弱了建筑自然采光,增加照明能耗,外窗遮阳措施应综合考虑照明和空调能耗。为兼顾空调制冷与照明的能耗平衡,本文采用建筑环境模拟分析软件DeST,采用8种不同综合遮阳系数的外窗,模拟分析综合遮阳系数对建筑照明能耗、空调能耗的影响。最后得到适合闽北地区办公建筑的外窗遮阳措施。  相似文献   

16.
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气候、建筑节能特征,介绍了目前节能住宅建设中常规的节能措施,重点对目前应用比较成熟的外墙外保温技术与节能门窗等节能措施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对目前节能住宅建设中推行节能标准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17.
孟华  王海  龙惟定 《制冷学报》2017,(4):50-58+109
本文提出一种适于夏热冬冷地区、采用能源总线进行区域能源规划的普遍方法。利用分布式变频水泵的水力解耦特性,通过冷、热线将多个冷(热)源和多个用户(楼宇)连接成能源网。在冷(热)源处采用制冷或供热设备控制总线供水温度,在用户处采用制冷机组和热泵等为用户提供冷水、热水或生活热水。该能源总线组态方式具有热力解耦能力,源和用户都可根据本地负荷变化灵活调整设备运行。本文建立了一整套水力、热力数学模型,用于规划冬季供暖且夏季供冷的区域供能场合,以实际案例说明了能源总线的区域能源规划的具体方法。结果表明:结合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及蒸气型溴化锂等供能设备,该方法具有良好的低品位能源利用率,在夏季和冬季的系统综合性能系数COP分别为3.85和3.17。  相似文献   

18.
以武汉某住宅、商务小区为例,介绍可再生能源集中空调系统(土壤源热泵与冰蓄冷复合系统)的设计及应用。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分析,给出“武汉市居住建筑空调运行情况表”,为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的空调负荷计算提供参考。夏热冬冷地区冷热累计负荷相差较大,通过土壤热物性测试及负荷模拟计算,夏季须考虑增加其他方式消除多余的热量,保证土壤热平衡的需要。论证可再生能源集中空调在居住建筑中应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进的温频法进行负荷计算,针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居住建筑的冷热源方案进行全寿命周期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地源热泵方案经济性最好,比空气源热泵节省费用约7.5%,比冷水机组加燃气锅炉方案节省费用约21.2%。同时,输配能耗占总能耗比重约20%,应优化设计输配系统,降低输配能耗。采用地源热泵方案时,如能采用与冷却塔的复合运行模式,其运行能耗将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20.
曹青  冀兆良 《制冷》2007,26(4):74-77
本文利用居住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h,针对夏热冬暖地区的居住建筑,分析了窗墙面积比对建筑冷负荷的影响。通过对一典型实际住宅的模拟计算,得出了不同朝向夏季日照情况、窗墙比以及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建筑空调冷负荷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