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园林》2018,(10)
正遗址公园,是指"以重要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遗址保护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空间"。遗址公园融合遗址保护、休闲旅游、科学普及等多种功能,既是遗址保护、地方文化展示的重要载体,更是有效管理遗址遗迹的主要形式。遗址公园顺应遗址保护的大势,具有包容性、共享性、开放性等特征。在中国,遗址公园的建设实践先于理论研究。2010年,国家文物局根据  相似文献   

2.
钟晨  薛玉峰 《中国园林》2022,38(3):129-133
2019年3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提出了对部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利情况的批评,重点强调了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真实性”要求。以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公园规划设计为例,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中大遗址“真实性”保护与展示利用的途径。提出大遗址保护应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及可逆性”的保护展示原则,以遗址片区“最小干预”为规划理念,充分考虑遗址公园保护与开发的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从考古资料中分析挖掘史料信息,对遗址价值进行研究判定,从而构建遗址价值载体的展示阐释体系,最后从文化遗产活化利用的角度,提升遗址公园社会效益的大遗址“真实性”保护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3.
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领域的一次综合性、大规模探索。本文总结了唐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总体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并以全球化的视野、开放的姿态、科学的方法,为使唐大明宫遗址成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及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利用的示范性工程。  相似文献   

4.
对遗址文化的凝、炼、升、识,是考古遗址保护与利用规划的核心内容。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薛家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通过对遗址本体的保护、遗址文化的提炼和剖析,从文化展示、延续、拓展等方面对公园进行总体规划布局,将遗址文化要素附于公园的实体景观空间,展示薛家岗文化、皖国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传统魅力,对承传与发扬遗址文化、保护与利用考古遗址,做出了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5.
梳理考古遗址公园中遗址展示已有经验,针对遗址展示的现状,揭示中国考古遗址公园中遗址展示的问题和难点,并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及《文化遗产阐释与展示宪章》指导下,结合中国大遗址类型特点,总结和建立适宜中国考古遗址公园中遗址展示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考古遗址公园是集保护、科研、科普、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资源利用方式,是目前我国大遗址保护的一种创新形式。近几年考古遗址公园的研究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文章对考古遗址公园2009年至2017年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围绕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和建设研究、展示与诠释研究、大遗址保护作用这三方面进行评述,并对后期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有关考古遗址公园的研究理论和实践日趋成熟。利用文献统计方法,对中国考古遗址公园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其发展脉络与动态,并通过热点主题词分析及相关文献综述,重点从理论发展、保护展示、规划、管理运营及使用评价5个方面阐述其研究趋势:理论发展表明考古遗址公园的名实问题关系到其准确定位及可持续发展;保护与展示应加强新技术、新理念的研究应用;规划应针对环境区位特点提出相应策略;管理要适应遗址旅游发展的需要;使用评价应建构系统的评价体系。最后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8.
<正>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良渚遗址的简单保护面临很大的挑战,规划力求做到城市发展与文化保护鱼和熊掌兼得。规划的目标是把遗址公园建设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集遗产保护、文物展示、文化交流、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将历史遗址与生态环境、公园建设与考古勘探紧密结合,确保良渚遗址申遗的成功,并将旅游开发利用控制在生态环境容量之内,避免遗址公园城市化的发展趋势和过度的开发。  相似文献   

9.
蔡超 《室内设计》2019,(4):14-19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 护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已走过了十年的探索 与发展历程。本文通过不同种类公园的差 异比较,解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功能定 位;通过梳理10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含 立项),分析其价值代表性、遗产完整性和 国家示范性等3个基本特点;其后,对国家考 古遗址公园规划与建设实践中存在的建设时 序、遗址复建、景观塑造、居民搬迁,以及 价值阐释与展示中的阐释与展示关系、遗址 博物馆展示等6方面问题展开讨论;最后, 提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发展趋势中的几 个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分别是重手段,轻 研究;重建设,轻体验;重迎合,轻引导。  相似文献   

10.
吕正平 《园林》2012,(4):28-33
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是近些年我国解决与落实大遗址保护诸多矛盾与问题的新兴办法,如何将遗址保护的原真性、有效性与公园所具备的公共性、生态性和景观性相融合,是考古遗址公园最终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对西安市大明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景观格局与体验的分析与介绍,为寻找遗址风景的道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