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烟台葡萄酒产业经过多年的积淀与发展,已进入产业多功能发展阶段,为强化烟台葡萄酒产业多功能性特征,推动产业融合不断深化和广化,提升乡村多元价值,该文运用规范性研究及案例分析方法,首先分析了烟台葡萄酒产业融合现状及其模式,系统阐述了烟台葡萄酒产业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层面的多功能体现,将葡萄酒产业的多功能性与产业融合的形成机制和典型融合模式相结合,构建出产业融合创新的选择矩阵表,并从经济、社会、文化、生态4个功能层面分析烟台葡萄酒产业融合的创新选择,为搭建“葡萄酒+”产业体系、发挥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指出方向和提供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2.
正近期,烟台市财政局与市经信委联合印发了《烟台市果蔬加工及葡萄酒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果蔬加工及葡萄酒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工作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果蔬加工及葡萄酒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是指由省级财政、经信预算安排的,用于推动2018-2020年烟台果蔬加工及葡萄酒产业集群快速发展,落实《烟台市果蔬加工及  相似文献   

3.
刘世松 《酿酒科技》2011,(10):110-113
以烟台市葡萄酒产区为例,对其发展葡萄酒庄的现状及优势进行梳理,分析了发展葡萄酒庄对产区葡萄酒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性。从政府主导、品牌建设、个性风格和营造环境等4个方面提出大力促进葡萄酒庄发展,推动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赵媛  胡宇橙 《酿酒科技》2023,(4):126-131
葡萄酒旅游产业作为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产业,葡萄酒旅游的高质量发展能够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和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发展。烟台作为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葡萄酒旅游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但随着葡萄酒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专业人才短缺、旅游项目单调、政府治理模式单一和缺乏品牌营销等问题逐步凸显。本研究以烟台为例,在梳理葡萄酒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葡萄酒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烟台葡萄酒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助力三产深度耦合、交互发展,推动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该文基于共享发展理论视角,对烟台葡萄酒文旅融合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和利益的实践路径进行了探索。经过分析研究发现,在产业协同发展方面,文旅融合有利于驱动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促进产业内部资源整合,延伸壮大产业链条并向新业态发展,推动创新科技信息产业化渗透。利益共享方面,文旅融合能够形成多重利益共享机制,助力农业提质增收,促进企业固本培元,提升区域综合实力。根据上述分析,提出了增强宣传扶持力度、深挖文化底蕴以及强化科技信息研发与应用等建议,推动烟台市葡萄酒产业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6.
烟台作为中国最大的优质葡萄酒酿造产区,是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的发祥地之一,提升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的竞争力,能够增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推动烟台经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换。通过对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现状进行研究,发现区域依赖性使其产业竞争力受制于资源状况,以基础资源论(RBV)视角对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园区资源进行分类,整合葡萄酒文化旅游园区资源竞争力机制。结合资源现状给予提升烟台葡萄酒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的针对性建议,以吸引更多游客参与。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有效的科技研发平台和形式,产业技术研究院在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显著成效不断得到全球认同,以产业技术研究院的方式推动印刷包装产业绿色发展、建构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新形态是中国印刷包装产业界的战略尝试。作为凝聚业内外共识的载体,北京绿色印刷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创建以来的创新实践富有特色,在集聚产业要素、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充分发挥了技术研究院的复合功能,取得了优良的建设效应,绿色研究院的网络式布局使印刷包装产业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8.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承和发扬优秀文化的有效途径。葡萄酒旅游产业本身具有很强的文化属性,是文旅融合的典型载体。该文首先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厘清了文旅融合视角下葡萄酒旅游产业发展研究的脉络和路径,进而分析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在探究葡萄酒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及动力机制基础上,从文旅融合视域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策略建议。该研究结论有利于拓展新时代背景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视野和路径,同时对推动案例区整合和优化产业资源,加快葡萄酒旅游品牌建设,带动产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江苏丝绸》2014,(4):35-36
<正>在达利丝绸转型升级过程中,始终坚持创新发展丝绸主业,在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产业融合等方面不断"创新、创造、创意",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就近年来达利丝绸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及所取得的一些成绩与大家做交流分享。一、以科技创新来推动产业升级,是达利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达利丝绸作为中国最大的真丝绸织造基地、中国最大的真丝绸印染基地、中国唯一的真丝绸新产品开发基地、中国唯一的丝绸产品流行趋势研究中心,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葡萄酒产业已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十大葡萄酒产区相继进入发展新态势。近年来,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备受瞩目,在国内外众多葡萄酒赛事上屡获大奖,产区知名度、美誉度、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基于对贺兰山东麓银川产区实地调研,根据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背景、现状、特征,做出银川产区发展SWO T分析,围绕充分发挥当地政府职能、产区核心优势,提高产区品牌影响力、市场竞争力,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产区发展战略等进行分析讨论,努力打造银川国际葡萄酒之都,构建银川市葡萄酒智能生态圈,推进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烟台市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产区之一,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与深厚的产业基础。该文通过企业资源基础论(RBV)视角,将产区资源分为基础资源、战略资源、高阶资源三类,从价格竞争力、质量竞争力、营销竞争力、组织竞争力、风险控制竞争力五方面对烟台市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分析,认为烟台市葡萄酒产业竞争力在自然条件、科研实力、营销渠道等方面拥有优势,在生产成本、产业融合、品牌建设等方面存在劣势。该文建议搭建产业集聚平台、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增加科研投入等,推动烟台市葡萄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刘世松 《酿酒》2011,38(4):13-16
烟台市发展葡萄酒产业的自然资源雄厚,基础条件较好,有品牌、有声誉,但是存在制约发展的酿酒葡萄基地建设滞后、产区品牌知名度不高、无序竞争不容忽视、进口酒冲击严重等问题,应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进烟台葡萄酒产业快速跃升。  相似文献   

13.
宁夏葡萄酒产业转型中政府职能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夏葡萄酒产业在30多年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政府在葡萄酒产业发展过程中一直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目前宁夏政府正 积极打造品牌,促进产业转型,然而学术研究中关于政府职能在葡萄酒产业发展的作用十分欠缺。 为了填补目前国内此类研究的匮 乏,此研究通过收集、分析宁夏葡萄产业的数据,研究政府职能在葡萄酒转型过程中作用,可以有效通过文化培育、公共设施和政策 以提高产区品牌影响,而政府职能在促进酒庄经济绩效的作用不明显,此研究意为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关于葡萄酒产业的研究能 够聚焦到政府职能上。  相似文献   

14.
王鑫鑫 《中国酿造》2022,41(10):236
威海作为中国无花果之乡,是中国无花果栽植面积最大的产区之一。近年来,威海市政府着力发展无花果精深加工产业,无花果酒产业顺势而生,但是产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为此,亟待梳理产业发展不畅的具体表现,剖析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威海市无花果酒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通过实地走访、访谈、网络调研等调查发现,威海无花果酒产业存在企业发展不均衡、产区定位不清、产品品类少、无法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等问题。再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威海无花果酒产业发展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机遇、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推进“文化旅游+无花果酒”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无花果酒产业集群、实施数字营销战略、培育无花果酒“专精特新”企业,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汪玉杰  郭辉  杨兴元 《中国酿造》2022,41(4):239-246
吐鲁番是新疆最早酿造葡萄酒和葡萄酒企业最多的区域,也是新疆四大葡萄酒生产地之一。借助实地调查、访谈法,发现目前该产区定位不清楚,产区推广不够导致产区公共品牌影响力低;葡萄酒制造相关配套匮乏,企业生产成本高,经营收益较低,无法有效聚焦更优质生产要素以促成产业提质升级。为破解此困境,建议该产区充分依托本地葡萄知名度,将吐鲁番打造成中国“白兰地之都”,打响葡萄酒产区品牌知名度;继续强化对葡萄酒产业发展的统筹管理,在融资、人才、土地等方面优化现有的产业支持政策,提升葡萄酒产业集聚水平;充分发挥吐鲁番市旅游资源和葡萄酒庄相互内嵌的天然优势,打造一批“葡萄酒+旅游”双向融合的旅游产品,实现吐鲁番葡萄酒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提升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纺织工业排放标准和环境管理要求日趋严格。为更好地预防及消除纺织行业产生的污染,在梳理行业典型产排污特征的基础上,针对重金属、浆料、染料及其中间体三大类特征污染物,分别从物化处理、生化处理及高级氧化处理等方面展开典型污染物治理技术的梳理与分析,对其处理效果进行比较及总结,并结合我国环境管理制度发展情况对目前的治理技术发展现状给出建议。提出“物化-生化-深度处理”多重联动技术的开发是纺织工业向绿色发展转型的关键思路,为未来纺织工业水污染治理技术的绿色发展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