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分析了武汉市石骨山村在保护现状、保护机制、保护力度和保护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其次借鉴我国乡村建设样板区的共性经验,提出了区域联动、"动态活化"、"三生融合"和民办公助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策略,并将其引入石骨山村的实践中;最后从鉴宝、护宝和展宝三个方面对石骨山村保护更新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笔山村花屋建筑群为研究对象,结合历史文脉、空间组合两个方面对笔山花屋的生成历程进行论述,提出"以人居使用保护建筑"的更新策略,为传统村落重点建筑的更新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以2013年AIM竞赛为契机,为雪山村村落复兴提出"东方美人"这一设计理念,涉及产业模式、村落规划以及建筑设计三个方面,同时引发对乡土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四位朋友2015年尼泊尔发生世纪大地震后,我们受邀前往喜马拉雅Dhoksan山村的小学。学校当时需要增加四个房间:三间教室和一个多功能书屋。为了展示尼泊尔在重复利用、回收利用、再生和循环建筑技术方面的无限可能性,我们决定将每个房间打造成一个独立的房屋——每间教室都采用不同的创新方式和容易被人忽视的材料:免费捐赠的"地震"砖,土+竹+草,"地震"石+石板,700扇旧"地震"窗。  相似文献   

5.
杭州运河综合保护工程实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杭州的实践为例,提出品质保护的命题,探讨了运河品质保护三个方面的意义,从三个层面的含义、四个要点的理念、四个方面的内容,阐述了品质保护的具体内容,并介绍了杭州运河综合保护工程的实践.提出通过"品质保护"达到"强化城市历史个性,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以福鼎佳阳畲族乡周山村景观整治工程为例,通过梳理项目背景,分析乡村旅游建设的意义。根据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探讨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和理念,明确周山村人性化设计的应用方向。从游客需求出发,围绕人性化设计角度,结合周山村景观方面现有的问题,从生态保护、传统文化及民族个性的发扬与传承、产业发展、平衡建保矛盾等方面,提出该村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策略,为类似景观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工业遗产的概念、形成、价值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在分析贵州省盘州市火铺片区"三线"工业遗产构成和价值的基础上,从小城市规划与"三线"工业遗产保护的关联性入手,通过对小城市"三线"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框架建构,"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结合城市文脉发展、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宜人住区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三线"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要作为小城市发展的组成部分统筹规划,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石材》2011,(12):31-31
湖北省石材资源,尤其是大理石资源十分丰富。2010年湖北省大理石产量达到了940万平方米,跃居全国首位;花岗石产量也达到了3400万平方米,湖北石材产业在全国处在重要地位。为此,湖北省石材行业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打造"三山两园一支点"的发展战略。"三  相似文献   

9.
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山村建设是新时代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如何构建生态宜居的山村环境则是乡村建设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本文从居民收入、山村环境和居民对生态宜居的主观意识等方面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山村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设计团队的设计实践,针对该地区山村提出切实可行的原生态设计、人性化设计、因地制宜与循环再生设计和公众参与设计等原则,并付诸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山村设计实践,从多方面促进了该地区山村的生态宜居性。  相似文献   

10.
以浙江省宁海县许家山村为例,从街巷格局、建筑风貌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研究其保护原则和发展措施,尝试对其他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保护规划是为保护目标的实现而预先安排行为措施并持续进行实施实践的过程,保护规划实施是一项繁杂的工程,涉及面广,具体实施困难重重。研究基此以忠山村保护规划为例,针对保护规划实施存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明确、资金保障不足和公众象征性参与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即:保护规划分期实施和动态维护,构建"三位一体"的实施主体,明确保护村落的管理机构职责,建立保护村村民参与制度,拓宽多渠道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2.
正"四山围双溪、四巷串古韵"朱家峪保留北方传统山村村落骨架布局,自然风景优越,历史底蕴丰厚,既有四峰拱卫长流圣泉的秀雅风致,亦有北方传统山村民居的质朴古拙,有"齐鲁第一村"的美誉。1 引言朱家峪位于"泉城"济南的章丘区,拥有济南特有的盈盈山泉。三面青山环抱,四时景色俱佳,属于典型山村村落,具备山东传统山村民居特点,保留了原来的建筑格局,砖石垒就,屋舍俨然。朱家峪不仅自然环境幽静雅致,同时文化底蕴丰厚,历史脉络悠久。朱家峪原名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5)
<正>小时候妈妈告诉我:"人的骨骼,它像房子的墙与柱子,支撑着我们的身体;又像坚固的房子,保护着我们身体里的各种器官……"长大了我渐渐明白,骨骼是生命的支柱、美丽的基础。自古就有"厚骨为贵人之说"。在人的一生当中.骨骼有支持作用,构成骨架,维持身体姿势;骨骼有保护作用,能保护内部器官,如颅骨保护脑、肋骨保护胸腔;骨骼有造血作用,骨髓在长骨的骨髓腔和海绵骨的空隙,通过  相似文献   

14.
人民公社时期建筑是我国现当代重要历史建筑,其建筑空间组织中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政治意志和时代色彩。文章以湖北"石骨山人民公社"为例,首先根据对人民公社建筑空间及其价值的调研与研究,发掘其特定的空间组织模式背后的更深层次决定因素。然后基于对类型学及类型学转换的理解和实际使用需求对"石骨山人民公社"旧址进行改造设计,以改善其建筑质量和村民的生活品质。并且文章以此次改造设计为例,提出在历史建筑和街区改造设计中,应对新时代特征的类型转换设计思路的一种可能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有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街区、古村落建筑群、历史建筑以及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文化遗产的分类.为了更好地保护区域层面保存至今仍较为完整的一些板块状的历史文化遗存,提出 "城乡历史文化聚落"的概念.这个概念包括三个要素:首先是跨越一个以上城市行政边界的区域性地理单元;二是呈现出有别于其他区域地理单元的、其生成历史和演化历程以及有形遗产和无形遗产方面有许多共同性和相似性的地域文化色彩;三是富集着丰富多样的、具有复合性和整体性价值的历史文化遗产要素.笔者在过去提出的"系统性与关联性"特征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城乡历史文化聚落"具有的区域性与单元性、文化的共性与个性等内在特征,认为这些特征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对历史文化价值的评估和认识.作为结论部分,反思了我国文化遗产认识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提出随着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保护与发展实践领域的拓展,认识方法应当从"分"走向"合",保护方法上从"分类保护"走向"整体保护".这里所提出的"城乡历史文化聚落",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类型,正代表了这样一个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孙亮  何依 《城市规划》2019,43(2):74-83
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经过15年来的抢救性工作,逐步从标准化生产的规范时代,走向"量身定制"的精准时代。基于特色的精准保护,要求从人地关系、社会关系、区域关系三方面出发,把握名村的文化内涵及空间表征,从而制定精细、准确的保护内容和保护措施。文章以宁波市为例,根据殷湾村依山傍水的有机发展形态,提出地缘环境特色的"整体式"精准保护;走马塘村"社会—空间"的耦合关系,提出宗族结构特色的"院落式"精准保护;栖霞坑村于古道中的线性空间序列,提出外部职能特色的"线路式"精准保护。其中,精准保护不存在一概而论的通用方法,必须深入分析名村的演化逻辑及空间特色,真正做到因地制宜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7.
梁振昱  刘捷 《华中建筑》2014,(7):127-133
在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和发展中,保护设施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居民日常生活和村落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该文在西黄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现状调研和保护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道路、给排水、电力电信、能源采暖和环境风貌五个方面分析西黄石村保护设施存在的问题;然后在"修旧如旧"、"保护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西黄石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设施建设的具体内容,进而从"以道路为核心的村落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整治"、"消防设施"三个方面探讨了西黄石村保护设施建设的具体方法;最后结合西黄石村保护设施改善对策的研究,引发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设施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石材》2017,(11)
<正>在中国石材协会副会长、福建鹏翔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少芳的口中,总是蹦出创新、生态、循环、绿色、环保这些与当今国家提倡的"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和中国建材联合会、中国石材协会提出的打赢"三个攻坚战"相融合的词语。这源于他的企业目前正在致力于发展使用天然石材碎料生产的人造合成石,并且已经成为了中国人造合成石行业的佼佼者。众所周知,在中国生产人  相似文献   

19.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更新一直以来都是城乡规划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本文以广西贺州市朝东镇岔山村为例,对其地域特色、聚落格局、建筑特色、人文特色及空间现状等进行分析,从"城市双修"的角度提出修复自然生态、梳理功能结构、修补传统空间、延续历史文脉、改善人居环境五个传统村落保护更新策略,并运用到岔山村的规划实践当中,以期能够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开辟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望江村作为湖北省黄梅县美丽乡村规划系列中具有典型代表的一类,其规划探索了远离城区的山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模式、产业延展振兴路径. 一、规划实践 (一)规划背景 望江村位于黄梅柳林乡西北部,由原来的扯旗尖村和望江山村合并而成,地处两省(湖北、安徽),三县(黄梅、蕲春、安徽宿松县)的结合部,接壤安徽邱山村,素有"一地接三县"的美称,海拔最高约1140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