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管廊技术的引入为城市构建了全新的市政供给系统,可高效统筹市政管线。发展地下管廊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如何编制科学合理的综合管廊规划成为当务之急。结合通辽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实践,构建"一体化"市政管线规划编制模式。研究以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为核心,有机融合重点项目建设、城市质量提升、人居环境优化与综合管廊建设,构建覆盖通辽市的骨架化、网络化和层次化综合管廊系统。  相似文献   

2.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指导各地进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于近日印发。《导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  相似文献   

3.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指导各地进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于近日印发。《导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4.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指导各地进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日前,住建部组织编制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该文件共分为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要求、规划方法、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编制成果。  相似文献   

5.
<正>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指导各地进一步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编制水平,因地制宜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住建部组织编制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导则》共分为6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要求、规划方法、编制内容及技术要点、编制成果。《导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建城[2015]70号)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6.
唐兰 《城乡建设》2023,(14):72-77
<正>在推进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运行维护过程中,《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探讨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规划技术导则》修订研究工作中,以建设经济、适用、集约、高效的综合管廊为主要指导思想,优化完善综合管廊的规划编制方法、规划技术路线和重点规划内容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7.
综合管廊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编制综合管廊规划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及市政管线、轨道交通、地下空间等专项规划都基本已经完成,这些规划对综合管廊缺乏考虑,因此综合管廊专项规划成为了在原有的城市规划体系中新增的一环,既缺乏上层次城市总体规划强有力的支撑,又影响下层次详细规划的落地,难以实现"多规合一",建设实施受到的限制条件也往往较多。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树立的契机,探索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的规划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8.
为引领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统筹安排综合管廊设施建设与管理,避免综合管廊的盲目、无序建设,南京市突破现有管廊规划建设仅局限于片区局部的现状,开创性地编制了全市域范围的综合管廊规划。通过总结国内外综合管廊规划及建设经验,基于组团式发展特点,以保护城市"生命线"与节省城市地下空间为目的,科学构建"干线管廊为骨架、片区管廊为主体、重要节点管廊为补充"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管廊体系。分析了综合管廊与市政管线规划之间的关联,综合管廊布局依托市政管线,反过来,管廊布局明确后需对市政管线规划进行反馈,使得原本不在管廊路由下的周边主要管线调整至管廊内。  相似文献   

9.
地下综合管廊规划是指导管廊建设的重要依据,而地下综合管廊路由的确定又是管廊规划的核心,地下综合管廊路由的确定从本质上讲是将与其相关的空间信息(一般包括城市功能分区、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开发建设、地下管线、道路布局等)进行提取、分析与数据汇总的过程。借鉴国内外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先进理论和经验,以靖江市为例,利用GIS矢量数据拓扑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功能,探索了基于GIS的地下综合管廊路由确定方法,相关成果可为地下综合管廊规划编制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依据《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明确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的重点是建设分区适宜性、空间布局可行性和规划建设规模合理性。从综合管廊规划影响要素和布局评价因子出发,构建了综合管廊建设分区适宜性分析方法、布局可行性评价方法和规模合理性判断方法,为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了科学合理性的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从安徽住建厅召开的全省黑臭水体整治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对接洽谈会上获悉。根据要求,今年安徽省将全面编制完成城市地下管廊建设规划,并计划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100km。据介绍,此次洽谈会,既是落实社会资本参与、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举措,也是住房城乡建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是国家第二批综合管廊试点城市,本文结合国家政策和市政工程专业发展趋势,探索省会城市综合管廊规划设计方法,在规划方法、规划手段、技术发展上创造多个首次。首次采用能源廊道法及因素叠加法开展综合管廊规划,也是首次在满足《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规划编制指引》的前提下增加规划管控图则,便于规划的实施和管理。通过规划成果《合肥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2016—2030)确定合肥市综合管廊建设规模目标与宏观布局,并作为建设实施依据,目前合肥市管廊建设总里程已达到58.32 km,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可为其他省会乃至全国城市提供规划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近日印发了《关于推进全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要求城市管线以后应集中进入地下综合管廊,统一管理,影响市容市貌的"空中蛛网"及城市"马路拉链"将逐步减少。通知要求,广西各市对已建有地下综合管廊的区域,不得再另行安排管廊以外的管线位置,凡管廊已考虑纳入的管线必须入廊,否则规划、建设、市政等部门不予相关许可、审批。对于没有规划建设地下综合管廊的道路,在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时,应建设缆线管廊,并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7,(4)
近年来,城市在面对诸多"城市病"并谋求新发展的形势下,市政配套管线作为保障性建设显得愈发重要,综合管廊也因此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文章结合综合管廊规划中常见的重点问题,从规划编制思路、综合管廊布局、入廊管线、管廊三维控制及与其他规划的衔接等方面展开探讨,并以天津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为例进行具体分析与论述,希望通过对综合管廊专项规划重点问题的分析与实例研究,为其他地区科学合理地编制管廊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资讯     
《建筑》2015,(16)
<正>国务院部署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工作,其中要求"编制专项规划"、"划定建设区域"等十项具体措施尤为引人关注。《意见》明确,到2020年,建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地下综合管廊并投入运营,反复开挖地面的"马路拉链"问题明显改善,管线安全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明显提升,逐步消除主要街道蜘蛛网式架空线,城市地面景观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6.
资讯     
《建筑》2016,(4):6
正江西试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指南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近日印发《江西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指南(试行)》,对管廊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和维护管理作出了明确规定。指南明确,管廊容纳的管线包括燃气、给水、排水、再生水等公共设施管线。严禁将燃气管道与其他市政管线同舱敷设。根据指南,管廊工程规划应与地下空间规划等进行衔接。编制管廊工程规划应遵循政府组织、部门合作、科学决策、因地制宜、适度超前的原则。编制中应听取相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中存在的地下空间浪费、路面重复翻建等问题,在国务院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相关政策引导下,结合沈阳铁西新城实际发展情况和远期规划,编制了《铁西新城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统筹考虑综合管廊纳入市政管线种类、断面尺寸、管廊布局和建设、运营模式等问题,开创了综合管廊规划的全新编制模式,可保证市政管线的高效建设和稳定运行,实现市政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综合管廊是重要的城市地下"生命线"工程。为适应北京市综合管廊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规范城市综合管廊工程的规划、设计,统一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主要技术指标,保证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做到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便于施工和维护,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于今年启动了北京市地方标准《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工作。目前  相似文献   

19.
正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发[2016]6号)文件要求,落实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开工建设城市地下综合管廊2000公里以上"的工作部署,全面、及时、准确掌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工作进展,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服务,住建部建立了全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下简称"管廊")建设进展周报制度。  相似文献   

20.
综合管廊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集约利用地下空间和提高城市韧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广州市作为特大城市率先开展了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并依托专项规划来推进综合管廊的建设,但综合管廊建设成本高,工程难度大,而且广州市一直未能解决好综合管廊建设的必要性问题,管廊的建设与地下管线的实际需求脱节,导致综合管廊发展动力匮乏。本文以广州某区域综合管廊规划的案例为基础,以管线需求为目的,重新思考综合管廊的布局规划,尝试理顺管线综合规划与综合管廊规划之间的关系,提出广州市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的方向,探索广州市地下管线新型建设发展模式,为其它城市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