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利用1973~2003年大雾气象资料,分析了连云港市沿海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大雾多发期的特征.结果表明,连云港市沿海大雾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大雾呈现逐年增长趋势,且20世纪70年代大雾最少,90年代最多;大雾月变化呈双峰曲线,主要集中在3~6月和11月~次年1月;一天中大雾多发生20:00~次日08:00,其中以04:00~08:00发生频率最高,消散时间主要集中在12:00以前,其中以08:00~10:00最多;大雾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大多数大雾都在8 h以内散尽消失,其中大雾持续2 h的比例最高;从连续性特征看,无论哪个多发期,持续2 d的连续性大雾最多,3 d次之;不同季节出现大雾时的风向风速也有所不同,11月~次年1月大雾时的风速90%以上均在3 m/s以下,风向以静风最多,占30.3%,其次是第3象限风向(SSW-W);而3-6月份,大雾时的风速明显偏大,且第1象限风向(NNE-E)最多,占52.2%.  相似文献   

2.
利用FLUENT仿真软件对油雾喷射碰壁过程中油膜的形成进行数值模拟;模拟条件如下:喷射速度υ分别为30,80,100和120m/s;油雾颗粒粒径d分别为3,5,7和10μm;喷雾距离D为50和65mm.在上述条件下得到油膜厚度等高图,从而得出喷射速度、油雾颗粒粒径、喷雾距离对油膜厚度和油膜比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喷雾距离增加时油膜厚度和油膜比率都减少;在喷雾距离为50mm时,速度为80 m/s的油膜厚度和油膜比率比较理想;同样条件下,油雾颗粒粒径在5μm左右时,油膜厚度和油膜比率较大.  相似文献   

3.
利用2000~2009年临沂市10月份资料,对该地区10月份雾发生演变的气候学、天气学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是雾多发区,雾在前一天20:00至当日08:00之间发生,65.8%的雾在09:00之前消散;雾日08:00风速97.4%小于2 m/s,静风最有可能出雾,其次是偏东风,再者是偏南风;雾日前一天20:00以东南东风频率最高,其次是东南风和静风;临沂雾的天气形势主要有5种,分别为锋前均压场型、弱高压或脊型、鞍形场型、高压入海型和倒槽(低压)前部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雾的形成、持续及消散的原因.[方法]在辽宁省的天气学资料和物理量的基础上,结合2009年11月29日~12月2日发生在辽宁11个地区持续4 d的大雾天气,从天气学形势、要素特征,尤其是大雾发生、维持、消散的天气学条件出发,对此次连续大雾过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结果]此次大雾是由于辽宁处于鞍形气压场中,弱冷空气扩散使地面有多处较弱中尺度辐合区,前期气温较高造成积雪融化,伴随辐射降温和西南平流输送作用,出现了持续时间较长的大雾天气.同时,由于风速小和上空逆温层的存在,不利于潮湿空气的扩散;加之华北地区也出现大雾天气,高空西南气流将华北地区的潮湿空气输送到辽宁上空,更加重辽宁大雾的强度.[结论]该研究为进一步做好空气污染气象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非静力平衡中尺度模式WRFV3.2、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2年12月12~13日西安地区一次持续大雾天气进行阶段性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利用WRFV3.2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大雾的范围、强度和生消过程,但模拟白天雾的强度较弱.这次大雾是平流辐射雾过程,在夜间的辐射降温和弱冷空气的入侵共同作用下,西安地区形成冷气垫,造成逆温产生,逆温的存在为大雾的产生和维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层结条件;地面湿度大,逆温层结稳定又有效地抑制了水汽向高空传输和能量交换,为大雾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在大雾产生和维持期间,微风有利于近地面的湍流交换,使辐射冷却作用扩散到适当高度,也可使水汽垂直输送到一定高度,有利于雾的产生和发展.而白天太阳短波辐射造成的逆温层抬升是引起大雾减弱和日变化明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8年10月9日和11月6日辽宁东部山区分别出现了2次大雾天气,这2次大雾天气最低能见度均低于100 m,并出现在上班时间.通过对这2次典型浓雾产生时的气象要素、天气形势场和大气状态的分析,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山区这2次秋季浓雾均出现在夜间到第2天午前,为辐射雾,浓雾产生时,辽宁东部山区气象要素特征是湿度大、气压上升、气温2~10℃、NE风微风;主要天气形势是500 hPa高空弱脊或偏西气流配合地面鞍形场或均压场,850 hPa高空存在弱的降温,从6℃下降1~3℃.天气晴或少云;大气层结稳定,SI指数大于4,在低层有逆温存在;850 hPa层以下有明显的比湿平流,垂直方向上存在低层弱上升、中高层弱下沉的湍流作用;雾产生时的能见度与低层湿度、湿层厚度、适度湍流作用扩展的高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及NCEP再分析资料等,对河北省大雾的气候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槽脊浅薄,低空风速小,空气湿度大,冷空气活动不明显,是大雾日偏多年的气候背景特征;大雾发生过程中高空、地面的气象环流形势均较弱,地面维持较长时间的低风速、高湿度、温度变化平稳,大气层结稳定;冷锋带来的偏北大风是大雾消散的动力因子;中低空存在的下沉气流与近地层逆温的出现有利于大雾的维持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1971~2006年辽宁省本溪市大雾实况资料及1990~1995年地面和高空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本溪市大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场的关系,发现本溪地区大雾的基本变化规律.通过对109个大雾个例的分析,将形成大雾的地面气压场划分为(地面气旋型、高压前部型和倒槽型)3种类型,按照这3种类型归纳出了大雾气象要素预报指标,建立了大雾综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鲁西北灰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根据德州市11个县市1970~2009年灰霾和日照时数资料,对鲁西北灰霾天气的日、月、季、年变化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讨论灰霾对日照时数的影响.[结果]一日中09:00~14:00出现灰霾频率最多,不同季节日变化不一致;一年中12月出现灰霾日数最多(200 d),其次为1月(161 d),8月最少(20 d).从季节上来看,秋、冬季灰霾出现多,分别占全年的23%、40%;春、夏季出现少,分别占18%、20%.年际变化上,1970~1979年鲁西北灰霾出现日数最少(110 d),趋势倾向率为2.27 d/a;2000~2009年最多(724 d),倾向率为16.35 d/a.灰霾日数的区域分布,德城区最多,其次为夏津,最少为禹城.灰霾日数的年际变化多与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有关,月、季变化多受天气形势和气象条件控制.[结论]该研究为灰霾的预防及其影响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应用扫描Kelvin探针原位研究盐雾和干湿周浸环境中缺陷涂层膜下的腐蚀行为.结果显示:在两种腐蚀环境中,缺陷涂层均分为缺陷、阴极剥离及完好涂层区域;Kelvin电位的分布相同,缺陷处最高,完整涂层处最低.Kelvin电位分布峰的直径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表明剥离区域扩大.干湿周浸环境中,Kelvin电位的最大值Vmax随时间变化不明显,Vmin在逐渐下降后达到谷值,随后升高;盐雾环境中由于电解质溶液持续扩散和盐雾颗粒极强的腐蚀性,Kelvin电位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Vmin在起始阶段达到最小值,随后升高.由Vmax-Vmin的变化规律得出,干湿周浸环境下腐蚀倾向性在试验开始5h后达到最大,而在盐雾环境下,试验开始阶段腐蚀倾向性就达到最大,且要高于干湿周浸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