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针对有线电视信号网络频繁遭受雷电过电压的损害,导致有线电视网络信号的中断或有线电视设备的损坏等问题,根据有线电视网络信号参数的特点及传输特性,依据IEC61643-21:2000《低压冲击保护装置第21部分:连接到电信和信号网络的浪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的要求,提出了采用带通滤波器的设计方法。利用气体放电管的静态分布电容和传输导线的分布电感构成三阶低通滤波电路,同时利用气体放电管的静态分布电容和集中电感参数构成高通滤波电路,并且在设计中增加单片机智能电路自动记录SPD发生的时间及次数的电路。按照规范标准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测试,发现其具有残压低、通流容量大、插入损耗小的特点,这在有线电视信号网络的雷电防护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间跨接法有源以太网络遭受雷击事故导致网络信号中断或终端设备损坏的问题,通过对中间跨接法有源以太网络传输参数及网络信号类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SPD)设计理论的分析,设计了中间跨接法有源以太网络SPD。依据IEC61643-21:2012《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中的规定,对中间跨接法有源以太网络SPD的电路进行了试验。得出以下结论,信号SPD部分:随着冲击电压的增大,开始时线间残压呈递增的趋势,之后急剧下降,最后稳定在40 V左右,通流不断增大,但在开始冲击时,信号部分的SPD存在盲区;线-地残压与通流随着冲击电压增大而增大。同一冲击电压下,线间残压与通流随着退耦电阻的增大而减小,增大退耦元件的阻值可以提高箝位元件SR05的损坏电压并减小通流,但却牺牲了网络的插入损耗。电源SPD部分:随着冲击电压的增大,残压开始时不断增大,最终稳定在某一值附近;通流随着冲击电压的增大不断增大。提出了中间跨接法有源以太网电涌保护器的设计思路,在防雷中有一定参考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分布式控制系统电涌保护器设计的问题,通过对分布式控制系统信号特征的理论分析,采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设计了电涌保护电路。实验得出:随着雷电组合波发生器冲击电压的升高,气体放电管及TVS两端的残压呈上升趋势,冲击电压增大到一定值后,残压呈现稳定趋势;气体放电管的通流呈均匀线性上升趋势;在冲击电压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气体放电管的导通时间与直流击穿电压呈正比例关系、与退耦电感值及TVS的击穿电压值呈反比例关系;传输特性实测表明:插入损耗为0.45 d B,对信号传输的影响较小。提出了分布式控制系统电涌保护器的设计方法,在分布式控制系统雷电防护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按照GB/T 22389-2008、GB/T 25083-2010有关直流避雷器标准中相应条款的要求,建立了一套直流系统用复合外套避雷器耐电痕化和蚀损试验设备。选定了5个典型产品作为研究样品,进行了一系列耐电痕化和蚀损试验,并对试验程序和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在比较GB/T 22389-2008、GB/T 25083-2010、GB 11032-2010和IEC60099-9:2012(CD)试验项目异同的基础上,建议我国应采纳IEC标准的名称和试验方法,对GB/T 22389-2008、GB/T25083-2010中的耐电痕化和蚀损试验项目进行修订,以满足我国特高压直流建设发展中对避雷器试验和检验的技术需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退耦电感在多级电涌保护系统中应用的问题,通过对雷电波经过串联电感的理论分析,串联电感对雷电波的传输有阻碍的作用,降低雷电波的陡度。利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采用雷电冲击平台模拟8/20μs的雷电流,对两级ZnO压敏电阻组成的电涌保护系统串联不同的退耦电感进行冲击试验,试验得出:两级相同参考电压的ZnO压敏电阻配合应用中,第一级ZnO压敏电阻残压及通流均大于第二级,第一级ZnO压敏电阻在雷电过电压的防护中主要起到释放雷电波能量的作用;在相同雷电冲击电压下,退耦电感的电感值越大,第一级ZnO压敏电阻通流、残压及吸收能量将增加,第二级ZnO压敏电阻通流、残压及吸收能量将减少。在限压型电涌保护器的实际应用中具有参考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6.
《山东建材》2005,26(3):1-1
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1GB4915-2004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515-19962005-01-012GB/T5480.1-2004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第1部分:总则GB/T5480.1-19852004-12-013GB/T5480.2-2004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第2部分:垂直度和平整度GB/T5480.2-19852004-12-014GB/T5480.3-2004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第3部分:尺寸和密度GB/T5480.3-19852004-12-015GB/T5480.4-2004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第4部分:纤维平均直径GB/T5480.4-19852004-12-016GB/T5480.5-2004矿物棉及其制品试验方法第5部分:渣球含量GB/T5480.5-19…  相似文献   

7.
采用8/20μs模拟雷电流冲击试验,在限压型电压保护器两级间分别串联3 m、5 m、7 m、的线缆以及与线缆自身分布电感等值加磁环导线,进行级间能量配合试验,研究分析开关型与限压型电涌保护器级间能量配合效果最佳电感值。得出结论:冲击电压相同,串联线缆越长,第二级保护器压敏电阻电流分流比越小;当串联导线与其电感值相等的空心电感时,各级压敏电阻的级间通流、残压以及吸收能量的分配效果相似,两者可视为等效。  相似文献   

8.
针对组合型电涌保护器(SPD)利用氧化锌(Zn O)压敏电阻与气体放电管组合的设计方法的问题,理论分析了Zn O压敏电阻的块体模型和气体放电管工作原理;采用8/20μs模拟雷电流,对不同组合方式的Zn O压敏电阻与气体放电管进行了冲击测试,得出组合结构SPD主要性能体现在并联或并联的气体放电管数量的试验结果,即压敏电阻并联的气体放电管数越少,组合型SPD的残压越低;串联气体放电管数越多,压敏电阻的通流越小,可有效延长了压敏电阻的使用寿命;当气体放电管两端的电压达到直流放电电压时,气体放电管迅速导通,使整个组合器件两端电压迅速减小;随冲击电压的升高,残压增大,通流呈线性增加,平均斜率为3.21。在组合型SPD的设计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陈谦 《建筑电气》2011,30(12):41-47
对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电气系统和电子系统电涌保护器的选择进行解读,明确设计相关步骤和要点,对部分问题提出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低压供电系统中暂态过电压将对电涌保护器的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也是引起限压型SPD失效起火和限压型SPD电气性能差、造成终端设备损坏的最主要原因,针对电涌保护器(SPD)自身存在的防雷安全问题,介绍了限压型电涌保护器的工作原理,结合限压型电涌保护器中氧化锌压敏电阻的特点,介绍熔断器的分类和参数选择要求,提出了限压型SPD在使用过程中与熔断器的匹配方法,为合理选择熔断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针对PLC、DCS、ESD、FGS等系统的RS485通讯端口,设计一款RS-485通讯的电涌保护器。主要目的是防止通道电缆、通道线引入的暂态电磁干扰(感应雷电电涌、开关操作电涌等),导致电子系统、通讯端口的损坏而造成数据丢失。对IEC标准中指定的雷电波形进行频谱函数分析,得出雷电波振幅和能量在频段的分布。详细阐述抑制电涌电路的具体设计方案以及多级防护中元器件参数匹配的选择。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表明:该SPD具有抗电涌冲击能力强、电压保护水平低、插入损耗小等特点。最后结合现场应用,提出防雷接地布局建议,提高防雷系统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朱学安 《门窗》2005,(5):5-6
1前言 等同采用ISO 14001:2004的GB/T 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标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与2005年5月10日发布,2005年5月15日开始实施,代替GB/T 2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标准.现将GB/T 24001-2004新标准与1996标准的主要变化、特点及其转换的时间与步骤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三相组合式带串联间隙过电压保护器,动作负载试验是其最为重要的试验之一,该试验通常是在保护器比例单元上进行。笔者根据新版标准JB/T 10609、GB/T 28182—2011以及国际标准IEC 60099-6对带内间隙避雷器动作负载试验的要求,对原有的试验设备进行了改造,阐述了试验回路的设计方案、试验回路原理及保护回路原理。结合典型的三相组合式带串联间隙保护器产品,对动作负载试验程序和方法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为新版标准实施后的动作负载试验提供试验范例和方法借鉴;提供并分析了老化试验数据和预备性试验数据,为标准的修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建筑电气》2013,(8):41
近期,ABB低压推出全新OVR TC数据传输线电涌保护器。该产品是视频监控摄像机和数据传输/工控网络的专用产品,适用于公共建筑、企事业单位的视频监控系统、数据机房的防雷保护。1 OVR TC 5V-BNC视频线电涌保护器特点:a.标准BNC接口,适用于视频监控系统和10Mbps传输系统。b.插入损耗小于0.5 dB。c.标称放电电流In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多级电涌保护器(SPD)安装在电源线路时可能对负载电压起到抑制作用,而导致SPD达不到预期的有效性保护的问题,通过组合波发生器(1.2/50μs、8/20μs)模拟雷电流,对负载分别为阻性、容性、感性时,特性阻抗值相同、长度不同的RVVP电缆做冲击试验,研究负载与RVVP电缆特性阻抗匹配关系及波电缆中的折反射现象,分析电缆的长度与不同特性负载的关系,得出当负载为阻性时,多级电涌保护器的有效防护距离与电阻值呈负相关;当负载为容性时,多级电涌保护器的有效防护距离与电容值呈先负相关后正相关;当负载为感性时,多级电涌保护器的有效防护距离与电感值呈负相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中给出了推定区间的概念,并规定了计量抽样检测批符合设计要求的评定方法.本文按《正态分布完全样本可靠度单侧置信下限》(GB4885-85)的要求,探究了GB/T50344中推定区间的来历,指出了GB/T50344关于推定区间及合格判定方法与GB4885基本规定不相符合之处,提出了基于GB4885的计量抽样检测批推定区间和合格判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建筑趋向高层化、绿色化和智能化.伴随着大量敏感电子设备在智能建筑的电气、信号和通信系统中的使用,雷电电涌和雷电电磁脉冲对智能建筑的危害越来越突出,安装电涌保护器是防护雷电电涌和电磁脉冲的主要措施.智能电涌保护器是在常规电涌保护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了感知功能和通信功能,组网后实现在线监测的新型防雷产品,近几年在智能建筑领域得以快速发展.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 SC37A的2021年会上,通过了由中国代表牵头制定"智能电涌保护器"相关IEC标准的决议,这代表"智能电涌保护器"被国际市场所普遍认可.文章基于现代智能建筑发展现状,介绍了智能电涌保护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思路、性能要求、测试方法并给出了其在多种场景下的应用情况.最后对智能电涌保护器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涌保护器辉光弧光放电性能的分析,有利于从辉光弧光放电角度解决开关型电涌保护器出现续流、雷电流泄放不及时等实际问题,从而更加安全可靠地选择和应用电涌保护器,但限于电涌保护器辉光弧光放电过程难以捕捉,对电涌保护器辉光弧光放电性能分析与实验并不多见。首先分析开关型电涌保护器辉光弧光放电性能各参数之间可能存在的逻辑关系;并通过试验分别测试开关型电涌保护器的辉光放电电压小于其点火电压及辉光放电持续时间、辉光弧光转换时间和电涌保护器泄放雷电流能力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PSPICE仿真软件,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和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刘昌明 《四川建筑》2010,30(6):211-213
从被保护设备的重要性、建筑物防雷类别来确定电涌保护的可靠性等级谈起,详细介绍了电涌保护器电压保护水平、电涌能量承受能力、最大持续运行电压的确定以及电涌保护器结构类型选择和辅助机构选用,对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中利用电涌保护器防雷击电磁脉冲电涌保护器的选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新版国家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与原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1987)>在试验要求、性能测定方法及测定结果数值修约等方面的主要区别,以利于正确执行GB/T228-2002标准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