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坪北油田为典型的特低渗透裂缝型岩性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已建立相对完善的注水连通井组,但随着水驱程度加深,水驱效率降低,油藏开发难度加大。目前油田综合含水62.72%,已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含水上升速度加快,为控制含水上升,改善注水开发效果,2020年针对含水上升较快区块及不同能量状况井组,实施了周期注水矿场试验,有效控制了井区的含水上升速度,延缓产量递减。  相似文献   

2.
陵76井区是江陵凹陷荆西油田主力生产区块之一,由于注水开发效果较差,油井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为了改善注水开发效果,提出了一套开发调整措施,并进行了酸化解垢矿场试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江汉油田注水开发油藏为研究对象,针对油区在高含水开发后期产量递减问题,采用油藏工程方法、室内实验及矿产统计归纳方法,建立了高含水后期递减模型,绘制了不同采油速度、不同采液速度下理论递减率图版,分析了采油速度、采液速度对自然递减率的影响。剖析马50井区的地质情况,提出了在高含水开发后期减缓产量递减的措施:完善注采井网,提高注采对应率;以注采调整为主要手段,调整平面产液结构。  相似文献   

4.
坪北油田北一区具有特低渗透与裂缝的双重性,只有采取多样化不稳定注水方式,紧跟动态变化,不断调整不稳定注水策略,才可以尽最大可能减缓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速度,实现北一区老井的连续稳产。细分注水可以改善注水井各层吸水不一致状况,降低无效注水,按分层需要调整注水量,并保证注水有效地注到目的层,充分挖掘渗透率相对较低的油层潜力。建议引进两级三层注水技术,进一步细分注水层系,提高差油层受效程度,达到增油目的。强化注水可以提高侧向油井受效程度,从而减缓油井产量递减,部分井可实现产量上升。  相似文献   

5.
塔河某区块强底水油藏在开发后期,面临油井含水高、上升快、油产量递减快等问题。为此采取井网调整措施来提高产量和采收率。首先计算井网的控制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剩余油的分布,通过方案预测选择出最佳井网,为该区块油藏井网调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大老爷府区块油藏属于低孔、低渗油藏.在油藏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单井产量递减严重、含水上升快、高含水油井增多等情况,本文从动态、静态2个方面分析了大老爷府单井产能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来充分挖掘油层潜力,以达到降低递减率提高单井产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王场油田中区南部为江汉油区典型的"双高"油藏。针对该区域油井含水上升快,稳产难度大等问题,近几年在深化油藏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U型管通道治理、优化井组产液结构等方式有效地控制了中南区块的含水上升速度,区块日产油量稳中有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氮气泡沫调驱技术在注水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面河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含水上升快,产量自然递减加快,部分井水淹严重,为稳油控水,利用氮气的特性,促使油藏压力场重新分布,改变驱油剖面,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实现老区稳产。  相似文献   

9.
模拟改善大庆油田朝45区块的开发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庆油田朝45区块油层物性差,渗透率低,存在油层压力下降快,油井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快等诸多问题。为了改善朝45区块开发效果,利用VIP软件对该区块进行数模研究。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模拟了不同增产措施的开发效果,预测了7种开发方案。结果表明:该区块由于存在隐裂缝,注水压力不宜过高;改善朝45区块开发效果的优选方案为:井网加密、面积注水改为线性注水、油井堵水、关高含水井、注水井调剖;实施井网加密时应  相似文献   

10.
厄瓜多尔D-F油田是一个开发近四十年的老油田,目前油田开发已进入"双高"阶段,稳产形势十分严峻。同时研究区面临构造精度低、油水关系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注采井网不完善等诸多问题。通过重构地下认识体系,开展精细地质研究,摸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并采用天然能量合理利用技术及注水优化技术,有效地减缓了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为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现有经济极限产量和极限含水率计算方法对采用产量分成模式开发的油田不适用。针对这一问题,运用盈亏平衡分析原理,结合油藏工程方法,建立了考虑分成比例的单井经济极限产量和极限含水率计算模型。应用新模型分析了分成比例、含水率及油价等因素对经济极限产量的影响。相同含水率条件下,分成比例越高,极限产量越低;分成比例固定条件下,含水率越高,极限产量越高。建立了分成油田极限含水率图版,分成比例越高,油价越高,极限含水率越高。应用A油田技术经济参数,计算了70 $/桶油价下,不同情况的极限产量和含水率,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措施,指导了低产井的治理工作,降低了运营成本,说明该模型能够用于分成开发油田经济极限产量和极限含水率的确定。  相似文献   

12.
高尚堡油田浅层油藏为边底水驱动油藏, 天然能量充足, 油水层间隔层较薄, 在开发过程中易形成边底水突进、水窜、水淹, 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为抑制水锥或控制边底水锥进, 最大限度地延长油井无水或低含水采油和保持边底水均匀驱替, 达到提高底水油层开发效果的目的, 开展了选择性化学堵水技术的室内评价和现场试验。室内评价实验表明该堵剂的无量纲堵水堵油比达5 .25 , 在高尚堡油田浅层区块筛选G104-5P35 井的矿场试验后降水增油效果比较明显, 截止目前累计增油705 t , 降水68 000 m3 , 含水下降4%, 并且持续有效。  相似文献   

13.
哈萨克斯坦NB油田为被断层复杂化的背斜构造,油气水分布十分复杂。近两年,在大力加强油藏地质精细研究的基础上,积极推广应用水平井开发新技术,使注采井网中加密水平井技术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规模迅速扩大,并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但是水平井含水上升快、产量递减迅速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对油田投产水平井见水特征的分析,结合油藏地质特征,明确水平井低产高含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层压力、储层横向突变、储层非均质性、水驱波及和部署方式等,并针对影响因素提出水平井部署建议,以确保应用水平井高效合理开发油田。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开展氮气泡沫稳油控水技术正交试验设计和数值模拟研究。根据正交试验设计原理,考虑注气量、注入方式、气液比、焖井时间和焖井后最佳产液量5个参数,以增油量和产出投入比作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设计,找出泡沫稳油控水技术注采参数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和最优组合。注气量和气液比对氮气泡沫稳油控水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氮气泡沫稳油控水最优参数组合为:注气量40×104m3,连续注入,气液比为1∶1,焖井时间3d,焖井后最佳产液速度900m3/d。  相似文献   

15.
稠油污水深度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稠油开发的深入,稠油污水过剩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稠油区块需要大量的清水用于热采锅炉,将稠油污水处理后回用于热采锅炉是非常必要的。分析了稠油污水处理特点和稠油污水水质特点,并针对稠油污水深度处理及回用中遇到的4个技术难题(即除油、除悬浮物、除硅和软化技术)进行研究。通过在洼一联合站的现场应用,达到了热采锅炉用水指标,并已回用热采锅炉给水。实践证明,稠油污水回用热采锅炉技术上是可行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6.
设计并搭建高含水原油实验装置,装置主要包括试验管路、油水分离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电路控制系统。设计出有机玻璃管水浴实验段,以便观测流动形貌和初始沉积过程,基于射流喷射混合器原理完成油水混合装置的设计,使管内流动状态与现场实际相符合。为保证在实验过程中游离水和原油的有效分离,以游离水分离器为基础,设计出适用于高含水原油分离的油水分离器。同时设计出配套数据采集系统和电路控制系统,有效解决了实验数据采集和参数调控的问题。经过实验验证,该实验装置能够较好地适应高含水原油流动沉积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场油田王广区为薄层低渗透砂岩岩性油藏。1971年投入试采,采用不规则大井距面积井网开发。根据油田动态反映,1998年对主力油层进行注采系统调整,加密完善井网,提高了采油速度,但油井含水上升较快。为了进一步降水采油,改善注水开发效果,对部分注采井组进行了周期注水矿场试验,见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不稳定注水是油田开发中后期改善水驱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针对广华油田广一区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的具体情况,我们采用不稳定注水的方式,并辅之以油井补孔、放大压差采油、老井恢复生产等措施,用以改善水驱效果,在控制油井含水上升,挖掘剩余油潜力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采出程度51.48%,已达到二次采油阶段较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渤海油田高含水易出砂油井防砂、控水技术需求及目前机械防砂控水一体化技术的局限性,提出应用浓变凝胶实现防砂控水一体化的技术路线.通过开展浓变凝胶控砂性能与控水性能测试,验证选择性控水与防砂一体化技术实施可行性,基于浓变凝胶对储层条件与生产条件适应性评价明确浓变凝胶防砂控水的适应范围,最终形成浓变凝胶防砂控水一体化技术...  相似文献   

20.
含水率是研究生产井生产状况的一个重要参数,通常是由Buckely-Leverett方程式来确定。但所得到的含水率只能代表某一时刻,而含水率是随着油田的开发深入而不断变化。因此在进行井网调整时,预测出油田范围内不同位置的含水率非常必要。结合现有井的动、静态资料,利用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建立含水率预测模型,对任意井位、任意时间的含水率进行预测,为加密井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