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工艺段张力辊特有的控制技术为基础,根据张力辊打滑现象,打滑可区分为弹性打滑和物理打滑两类。为了剖析两类打滑特征,进行了张力辊受力理论分析和张力辊组内部受力计算,明确了张力辊详细受力情况和张力辊受力遵循的"欧拉公式"。针对现存的工艺段3套张力辊薄料生产时打滑和辊面寿命短等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机理和打滑临界条件,并提出和实施了改进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延长了辊面寿命。  相似文献   

2.
张力控制是酸平线自动化控制的核心。张力辊打滑会造成生产线停车、带钢划伤等问题。本文对某酸平线张力辊打滑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造成张力辊打滑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防止张力辊打滑相关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采用欧拉公式对武钢冷轧总厂张力辊打滑现象进行研究,通过对该张力辊的工作状况和受力情况进行理论分析后,发现张力辊打滑的主要原因是静摩擦系数下降导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杜绝张力辊打滑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4.
依托连退线炉辊速度控制的程序配置,详细介绍了炉区张力辊与非张力辊速度控制策略。对与速度控制补偿相关的张力控制原理、张力辊主从负载平衡控制原理、非张力辊DROOP负载平衡控制原理进行了详细阐述,使用上述控制原理对辊子打滑时速度与转矩变化规律作了重点分析。结合一起炉辊打滑事故实例,对其打滑原理及打滑发生后速度、转矩的动态变化作了详细说明,进一步加深了对炉辊速度控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详细分析了张力辊的控制原理和打滑原因,并结合张力辊打滑的具体实例重点分析了张力辊辊径对打滑的影响,同时也对生产实际操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某厂平整机在升速过程中频繁出现带钢打滑问题,严重影响带钢表面质量。通过分析生产过程数据,提出一种判断升速过程带钢与张力辊发生打滑的时间的方法。进一步建立了平整机张力辊与带钢之间运动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升速过程中影响带钢打滑的主要因素。研究发现,较小的张力辊摩擦因数、较大的平整机速度和升速加速度以及较大的张力辊组张力差都会增加带钢与张力辊间的打滑风险,并提出了解决带钢发生打滑的措施,优化后升速过程中的打滑发生率由3.33%降低至0.17%,为平整机稳定生产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张力辊与铝带的打滑难题,结合铝带热连轧机组运行特点,对张力辊工况和受力进行分析,计算张力辊与带材间的摩擦力矩。通过比较摩擦力矩与张力辊空载转矩的大小以及对机架间设定张力进行校核,找到张力辊电动机离合器脱开的最佳时间节点,从而有效防止张力辊与带材的打滑现象。该方法在实际项目得以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热轧粗轧平辊与立辊之间的微张力保持恒定,从而减少轧辊打滑和卡钢现象,通过增加立辊速度补偿、优化微张力建立程序、调整微张力闭环控制参数、调整微张力最终补偿速度系数对微张力控制进行优化。优化后,改善了中间坯的宽度和平直度,对粗轧轧辊打滑有一定的改善,减少了主传动变频器跳闸造成的卡钢损辊,降低了生产中异常辊耗成本。  相似文献   

9.
张力辊打滑与拉矫机延伸率损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辊组(又称S辊)由于其对张力良好的调控性能而被广泛的使用于冷轧厂各生产机组,因此其自身性能的稳定与否将直接影响生产能否顺利进行。本文对张力辊打滑的机理作出进一步的解释,并据此分析了拉伸弯曲矫直机延伸率损失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生产实际发生打滑问题,结合现场实际条件,建立连退活套转向辊升速过程中与转向辊接触段带钢的运动及力学模型,推导建立判断带钢发生打滑与否的模型,分析了升速过程中带钢打滑的力学原理,指出了在升速过程中带钢不仅可以由于粗糙度下降引起打滑,而且可以在摩擦因数足够的情况下由于前后张力波动也引起打滑,并分析了前后张力的波动对与转向辊接触段带钢的摩擦力、支持力、加速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指出了张力波动控制优化的目标值,并应用于现场,避免了打滑事故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周丽娜 《中国冶金》2005,15(5):40-42
介绍了拉伸弯曲矫直机的特点及工作原理,对生产中常见问题如弯曲辊组切入量、带钢在张力辊上打滑及伸长率损失等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2.
根据轧制理论推导出的打滑判断公式,重点讨论了压下量与张力变化对打滑的影响。昆钢板带厂根据十二辊轧机生产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以预防打滑为目标的轧制规程,并应用于生产中。实践表明:该规程的应用降低了十二辊轧机打滑的发生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际,对冷轧连续机组入口甩尾和焊接倒带时的入口张力辊进行受力分析和计算,以合理确定张力辊的传动功率、压辊的缸径及压力,避免张力辊功率不够出现带钢打滑或功率过大造成浪费。  相似文献   

14.
连续退火线带钢张力控制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清东  张晓峰  吴彬  彭俊  饶志雄 《钢铁》2008,43(7):44-0
 针对现代化冷轧宽带钢连续退火生产线上,连续运行中带钢的张力控制数学模型的建立问题,通过解析研究带钢的温度和速度对带钢张力大小及波动的影响而推导出其间关系模型,从带钢打滑机理出发推导出带钢与炉辊之间的打滑描述模型,进而综合建立了考虑多干扰因素的炉内带钢动态张力实时计算模型,提出了新的可改善张力控制效果的前馈控制策略,并进行了相关的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5.
刘顺心  赵志坚 《甘肃冶金》2012,34(6):29-31,33
通过对某钢厂单机架4辊冷轧平整机工艺设置、控制系统组成、控制功能的研究,用激光测速仪代替编码器,成功的解决了由于入口张力辊、出口转向辊打滑造成延伸率控制精度无法满足生产的问题。同时提出增加板形辊,实现板形自动控制;增加张力计,用变张力、变轧制力控制方式解决恒张力变轧制力控制方式中薄带钢延伸率控制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主要分析了连续退火炉内热处理薄带钢时,炉辊的凸度、炉辊中间平台区宽度以及辊面粗糙度、带钢张力等因素对炉辊的自纠偏能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的公式表明,炉辊的自纠偏能力与炉辊的平均锥度倾角、带钢的张力成正比,而与炉辊中间的平台区宽度成反比。在带钢和炉辊之间不打滑的前提下,炉辊表面粗糙度对炉辊的纠偏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翁崇滨 《有色设备》2014,(2):49-50,55
打滑是铝带材拉弯矫生产线中张力辊组常见的问题之一,本文根据生产线在调试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打滑现象进行分析,总结出造成打滑的多种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有效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张力辊组打滑与设计原则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结合我公司设计的多台铝带拉弯矫机组在实际运行当中出现的问题,详细分析了铝带拉弯矫直机组的张力辊组打滑现象,对设备设计原则与电气控制方案提出了改进建议,同时也对实际生产操作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冷轧可逆轧机轧制过程中,随着轧制总压下率的增加,由于受轧辊表面粗糙度、辊径、道次压下量、轧制压力以及前后张力差值的影响,易出现打滑现象,造成带钢表面出现热划伤、擦痕等缺陷。通过对影响打滑各因素的分析,制定了增大第1道次前张力、提高轧辊表面初始粗糙度、减小末道次压下量、优化轧制规程等措施,消除了打滑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不锈钢冷连轧机组所用张力辊的几何参数、材质、传动功率进行了计算选型,避免了电机功率不够而导致的带钢打滑或电机功率过大而造成的浪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