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概述 江都西闸位于老通扬运河河口上,是江都水利枢纽的关键工程之一,也是南水北调的渠首工程。设计引水流量505m~3/s。主要作用是:①当江都抽水站抽排里下河涝水时,关闭闸门隔断江水;⑦当抽引江水和自流江水灌溉时,打开闸门。 2 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对工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江水东调工程引江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引言 苏北江水东调工程是解决里下河腹部、里下河垦区、渠北及沂南地区水源的主要供水工程,该工程有两条引江路线,一是通过泰州引江河自引或抽引江水,经过泰东河、通榆河送水到沂南盐河以东地区;二是从长江三江营通过芒稻河、江都西闸、江都东闸、新通扬运河自引江水入里下河腹部地区。为了进行东调工程受益范围的水量计算以及淮河下游的各种水资源平衡分析,必须研究上述二项东调工程的引江能力。  相似文献   

3.
李丽 《江苏水利》2004,(9):34-35
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江都管理处)是江苏省水利厅直属水管单位,现有职工531人,下设11个工程管理单位。江都管理处管理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承担排泄淮河下游洪水70%和排泄里下河地区涝水的重要任务。同时集调水、通航、发电等功能于一体。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工程建成40年来.  相似文献   

4.
曹瑚 《江苏水利》2000,(4):28-29
1 概况 江都西闸始建于1964年6月,位于新通扬运河河口,既是江都抽水站抽引江水和里下河自流引江的通道,同时又担负着江都抽水站抽排里下河涝水时关闸阻隔江水的挡水作用。1991年汛期,该闸下游的左岸第Ⅱ节、第Ⅲ节翼墙交界底脚处发生冒水冒砂、不均匀沉陷、前倾以及裂缝  相似文献   

5.
江都东闸位于江苏省江都市境内的新通扬运河上,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工程——江都抽水站的重要配套工程之一。其主要作用是:自流引江水入里下河地区补水或未来通过三阳河、潼河。为正在兴建的南水北调东线宝应站提供水源;配合江都抽水站抽排里下河涝水:排放江都三站发电尾水入里下河地区灌溉。  相似文献   

6.
姚文泉 《治淮》2000,(7):39-41
一、工程概况及效益 江都西闸位于江都新通扬运河河口,是江都水利枢纽配套工程之一。该闸于1963年6月动工兴建,1964年6月竣工放水,设计流量505m~3/s,相应上游设计水位为1.71m,下游设计水位1.67m。运用中实际最大引水流量达1478m~3/s。江都西闸自建成投入运用35年来,配合江都站抽引江水和自引江水灌溉已达1724×10~8m~3,其中抽引江水862×10~8m~3,自流引江水862×10~8m~3,工程效益十分显著,为苏北地区工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上游引河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刘光清  刘芳 《人民长江》2007,38(8):46-47
阐述了里下河地区的地域特点、沿海闸下港道淤积的原因及区域水环境现状.为了减少里下河地区河道的泥沙淤积,利用里下河地区上游的高港枢纽和江都枢纽引长江水冲淤,通过下游4大港闸排出引入的长江水.根据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历史和现状水质监测资料,对里下河地区"引江冲淤"前及引江期间的水质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对"引江冲淤"对区域水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8.
1 加固缘由 江都送水闸主要功能,是在长江枯水位季节利用江都抽水站抽引江水经该闸调入里下河地区,也可调淮河余水入里下河地区。该闸共三孔,每孔净宽6.0m,采用钢筋混凝土底板,门槽部位设2m高的实用堰。闸门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设有胸墙。闸上设有工作桥,上游侧设工作便桥,下游测设公路桥,下游翼墙为浆砌块石扶壁式挡土墙。 该闸建成20多年来,建筑物整  相似文献   

9.
范顺芳 《治淮》2016,(4):48-49
一、概述江都水利枢纽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境内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它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东引"的"龙头"工程,又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工程。江都水利枢纽以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为主体工程,以京杭运河、新通扬运河和三阳河为输水干河,配套以江都西闸、江都东闸、宜陵闸、宜  相似文献   

10.
里下河地区引江能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讨引长江水对里下河地区冲淤的技术方案,拟对里下河地区的引江能力进行了水文分析.首先根据长江大通站水位系列资料计算,确定长江下游段的丰枯水年型,然后绘制典型年的潮位和相应的里下河地区水位过程对比图,弄清典型年引水特点和规律,最后通过各年型水位差及最大引江水量计算分析,得出典型年各月最大平均引江水量,据此可制定引江冲淤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1.
南水北调宝应泵站委托管理与优化运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宝应泵站工程概况 南水北调宝应泵站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范水镇境内,作为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水源工程,其主要作用是与江都抽水站共同组成第一级抽水站以满足南水北调规划确定的东线一期工程抽引江水500m3/s北送的要求,并可结合抽排里下河地区涝水.  相似文献   

12.
江苏名曰“水乡”,但淮北和沿海地区却严重缺水。从60年代起,江苏人民就开始了“扎根长江,引江济淮,江水北调”的伟大创举。兴建了江都水利枢纽和淮安、刘老涧、皂河等一批大型抽水站,并以苏北段大运河为输水干线,经过13级翻水,把江水送到了苏北大地的每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13.
1 引言 泰州引江河工程及高港枢纽于1999年9月全面建成并投入运行。该工程的主要作用,一是自流引江,供给里下河及沿海东部垦区水源;二是减轻江都枢纽自流引江压力,腾出江都站更多地向淮北地区送水;三是增加里下河地区的排涝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一、江都西闸冲刷情况及采用软体沉排防冲的效果(一)闸上下游冲刷情况江都西闸位于长江下游芒稻河的东岸,新通扬河西首,既是江都站抽引江水的进水口门,也是苏北里下河自流引江的咽喉要道。该闸共9孔,过水净宽90米,设计过闸流量为505米~3/秒,校核流量为940米~3/秒。闸上下游  相似文献   

15.
姚文泉 《治淮》2000,(2):45-46
水闸工程失事的主要原因是防渗遭到破坏,造成闸底基土流失,进而使水闸倒坍。若水闸工程出现流土或管涌险情后,采取切实可行的抢险及加固措施,是确保水闸安全的关键。江都西闸翼墙在1991年特大洪涝期间,出现管涌险情,通过采取正确的抢险及加固措施,一直安全运行至今。本文着重介绍其成功的抢险及加固措施。 一、工程概况 江都西闸位于苏北新通扬运河河口,是江都抽水站抽引江水和里下河自流引江的渠首工程,同时兼负着江都抽水站的抽排里下河涝水时关闸挡水的作用。该闸于1964年6月建成放水,设计流量505m~3/s,实际最大引水流量达1478m~3/s。在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总体设计中列为Ⅰ级  相似文献   

16.
李频 《治淮》2022,(10):62-64
<正>一、前言高港枢纽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距离长江1.9公里,由1座大型泵站,3座中型水闸,一、二线船闸以及3.2公里引江河河道堤防组成。1999年该工程建成投运后承担扩大江水北调能力,提高了江苏里下河地区和通南地区的排灌标准,促进了苏北地区的航运发展,同时承担里下河腹部洼地排涝、通南地区引水和排涝、苏北及沿海地区提供水源改善水质、冲淤保港等任务。  相似文献   

17.
江都水利枢纽由4座大型电力抽水站和12座大中型节制闸、3座船闸、2条鱼道等水工建筑物组成,引排能力为远东之最。它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的龙头工程,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该工程建成以来,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程效益,为苏北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正江都水利枢纽是江苏治淮建设中一项综合利用的重要工程,既是江苏"江水北调东引"的龙头工程,又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起点工程。工程主要由4座大型抽水站、12座大中型水闸及其配套设施组成,具有泄洪、调水、排涝、通航、改善生态环境等综合功能。多年来,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以下简称江都管理处)在没有现成大型泵站管理经验可参照的情况下,致力于工程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江水北调和江水东调、淮水北调、里下河自流引江,是苏北地区治理淮河、跨流域调水的战略措施,也是综合治理、综合利用的骨干工程。本文仅就江水北调工程的实践,从水利规划上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20.
沈广彪 《中国水利》2009,(18):180-181
江苏省江都水利枢纽位于长江、淮河下游,京杭运河、新通扬运河以及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大型电力抽水站。始建于1961年,1977年建成,广袤的苏北大地从此告别旱涝两重天。江都水利枢纽既是江苏省江水北调工程的龙头,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