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服饰色彩与色彩观念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文献资料中的有关记载,分析了我国5000年文明发展历程中服饰色彩的演变以及与之相应的色彩观念。  相似文献   

2.
3.
《诗经》中的丝绸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有许多关于丝绸的描写,通过这些描绘,使我们更加形象地了解到周代丝绸的知识。通过对“《诗经》手的丝绸生产过程”、“《诗经》中的丝绸种类”、“《诗经》中的丝绸颜色”、“《诗经》中的丝绸用途”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使人们对当时丝绸的生产状况、色彩、种类、用途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为了解古代丝绸的历史与文化提供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4.
以中国丝绸博物馆馆藏的1件北朝时期绞缬女绢衣为对象进行了研究与复制。选择电力纺作为复制服饰用面料,采用纹样间的上下间距为1. 4 cm、左右间距为1 cm、捆扎圈数为2圈的绞缬工艺实现了鱼子缬纹样效果;以五倍子为染料、Fe3+为媒染剂的手工天然染色方法还原了复制对象的颜色并推断为近深咖色;利用鱼子缬花版,采用顺接式和对称式2种纹样定位方式,使鱼子缬纹样与服装版型相配合,达到了鱼子缬女绢衣完整复原的效果。北朝绞缬女绢衣的复制,为今后此件服饰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与实物参考。  相似文献   

5.
周代食艺在厨师、莱品和工序上,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传说中的厨祖伊尹不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而且还提出了关于食品本味和食器烹调的重要理论;“八珍”是产于周代宫室的代表性菜品,其制作有严格的程序和水准要求,反映了中国早期食品艺术所达到的很高的生活理念与感受水准。  相似文献   

6.
日本正仓院中的"久太衫"是一种"贯头衣"的形式,它是先秦百越民族通用的一种服饰.百越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贯头衣就是这种广泛的文化影响中的一种."贯头衣"是古代中国百越民族传给朝鲜之后再传入日本的.从"贯头衣"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中国与朝鲜和日本文化的一种交流.  相似文献   

7.
《儒林外史》是一部现实意味很强的讽刺小说,在讽刺现实生活的同时也对人物进行了大量的服饰描写,本文主要从男性服饰,女性服饰和特殊人群的服饰进行分析,展现明代服饰的风貌。这些服饰描写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使《儒林外史》具有史料价值,甚至还对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外显人物的身份和地位,突显小说的主题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芳 《饰》2013,(2):25-34
从图像和实物观察,一种女子服饰在明代首次出现,直至清初都相当流行,但中国古代服装史均未提及此服。经过笔者的初步考证,确定此类服饰当时的称谓为"披风"。本文就"披风"的形制、材料、流行时间、穿戴搭配方式以及流行的原因等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并追溯明代女子服饰形制的改变与西亚、中亚服饰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誉,礼仪制度由来已久,在非常丰富的内涵和完整的体系,服装文化为集中地反映出各种礼制礼仪规定。在我国传统服饰中,“合礼”而又“合理”的服饰是服装发展的主流,它主导了数千年的服装流向,形成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华所在。但在一些特定的政治、文化等背景之下,受到特定影响的服饰也存在着“合礼”而不“合理”或“合理”而不“合礼”的现象。“礼”与“理”之间的矛盾根据当时的社会背景、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以来全球范围的“中国风”服饰时尚风潮大有愈演愈烈之趋势,文章从“中式元素”的特性、组成及在服饰中的应用等方面,对什么是“中式元素”、哪些是“中式元素”和怎样应用“中式元素”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孟晖 《饰》2012,(1)
西方服饰史或文化史中的观念和标准,并不能全部移用于对中国历史现象的解释。《百年衣裳》是袁仄教授和胡月教授两位研究者眼中所认为的史实,是他们对这些史实进行判断与解释时的立场与观点。亲历者的历史理解包含着他/她看法形成的原因,这可以与后来者用以解释同一段历史的理由形成对峙,彼此之间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12.
关于简文中的“同衣”,吴小强先生提出了“四解”,刘乐贤先生有“两解”,他们均认为“衣”指衣服或被子。从文化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本文作者认为“衣”是借指人的“形体、身躯”,“夫妻同衣”即夫妻同身体,隐指“交合”,从而对“夫妻同衣指夫妻交合做爱”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辛克莱·刘易斯是美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大街》是第一部让他声名鹊起的作品。普普通通、默默无声的服饰在《大街》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它是人物内心的外化,女主人公卡萝尔的美丽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在其服饰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小说中人们对服饰的热衷以及在服饰消费上的攀比充分体现了服饰是金钱文化的表现,是穿着者身份、地位和支付能力的象征,此外,服饰也被用作挑战、反抗和颠覆的工具。《大街》中的人物服饰在刘易思的精心安排和细腻描写中发出了高亢之声,折射出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小镇狭隘、自满、保守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现状,裁床余料的再处理问题使得许多企业陷入难题。本文以“衣公益”帮扶 为背景,以衬衣梭织面料的裁床余料为出发点,对国内企业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进而提供衣公益团队的解决方案, 从而实现产品的销售和资金的循环流转,以明确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通过论述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哲学观对传统服饰的影响,提出中国古代服饰在形制、色彩、图案等各方面要受“天人合一”思想的约束,从而达到人间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6.
《皇清职贡图》中蕴含中华传统优秀文脉,其图像切实的描绘和记录了清代乾隆时期广西壮族服饰艺术特征,为广西壮族服饰的研究提供了关键的实证图册。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以及图像学研究法,融入民族学和服装学,通过解读和分析《职贡图》中 20 幅广西壮族服饰图像中的搭配形制、造型结构、色彩纹样等艺术特征,进而管窥清朝时期广西壮族与其他民族交流交往交融过程中其服饰的成因。这一研究呈现了清代乾隆时期广西壮族服饰艺术特征的真实性及延续性,为延续民族文化及创造性传化奠定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增广贤文》中关于纺织服饰的信息解读存在着一些误解,这些误解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纺织文化的传播。文章基于文献考据和考古实物相结合的二维互证研究方法,对《增广贤文》中关于纺织服饰的信息进行再研究,研究认为:第一,“红粉”并不是指红色的粉,而是指胭脂和粉妆。第二,“假缎染就真红色,也被旁人说是非”一句,其实是被人篡改了,“缎”应该是“饶”字,此句是一种反面警示教育,告诫即使有真本事也会被人诋毁。第三,“种麻得麻,种豆得豆”一句中的麻是指麻籽,而非麻纤维。第四,“会使不在家豪富,风流不用着衣多”“有钱堪出众,无衣懒出门”涉及“衣”的解读两句看似相互矛盾,但二句反映的是中国君子对于自己的内心强调的是淡然,对外则强调“光前裕后”,强调“礼”在生活中的重要,同时强调礼只有通过心才能起到作用。第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句,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纺织与世界观、宇宙观的联系。第六,“一毫之恶,劝人莫作。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中的毫是重量单位。  相似文献   

18.
现代女作家张爱玲的中短篇小说集<传奇>中出现了大量的服饰描写,服饰设计成为作者塑造人物公共形象的一个重要手段,<传奇>通过服饰设计塑造人物的公共形象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借服饰标明职业,借服饰体现社会阶层、借服饰说明角色变换.  相似文献   

19.
恐怖的心理感受源远流长,来源于人们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关心理结构。当今社会恐怖文化盛行,探寻服饰恐怖符号的源流,了解恐怖符码的服饰编译手法,分析服饰中的恐怖符码是怎样的观念意识物态化结果及其审美性,充分解读恐怖符码,有利于辩证地看待和有选择地利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辛亥革命为界限,论述了中国服饰从"合礼"向"合理"过渡的特征和原因,探索了这种服饰变化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并对服饰文化的发展趋势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