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丝绸》2017,(2)
鲁锦是齐鲁大地上一朵色彩绚丽的艺术奇葩,在中国民间造物艺术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通过多次实地考察调研,梳理汇总文献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与解读了鲁锦艺术的文化性格。研究认为,鲁锦的创新设计可通过突出鲁锦二次设计,实现外观再造设计、汲取民间文化精华,开发鲁锦服饰设计、整合设计资源,再造鲁锦跨界设计等再设计方式来展开。此举将对于拓展与延伸鲁锦艺术的设计生命,实现其在当代服饰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以及丰富当代产品设计形态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鲁锦作为鲁西南人民的智慧结晶,它既彰显了齐鲁大地民俗与文化特色,也体现了齐鲁人民的人生感悟。然而在文化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鲁锦艺术的发展情况不容乐观,鲁锦织造技艺缺乏数字化保护、产品形式单一、文创品牌效应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鲁锦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鲁锦艺术,文章提出了保护和发展鲁锦艺术的建议,以期提高鲁锦的辨识度与知名度,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鲁锦艺术的魅力,从而提升鲁锦的文化价值及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杨永庆  亓延 《丝绸》2011,48(11)
通过对山东地区尤其是鲁西南地区的鲁锦民间技艺的考察调研,结合历史文献,深入分析了鲁锦的历史文化性、审美文化性及民俗文化性,探索了当今社会市场条件下鲁锦在艺术制作及应用上的几点创新,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传承鲁锦民间艺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东鲁锦做为民间传统艺术,其优秀的艺术特征和功能性,决定着鲁锦在室内设计方面拥有美好的前景.鲁锦在室内的使用主要体现在天花、墙壁、地面的软装饰上,而其它方面的应用还处与开发创新阶段.  相似文献   

5.
鲁锦具有鲜明的齐鲁文化特色,集纯天然的织造原料、传统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鲁锦艺术于一身,彰显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蕴.为了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地方特色文化,研究鲁锦织造技艺的独特艺术特征,改变传统单一床品用途,将鲁锦传承应用于服饰创意设计,以满足服装市场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进而提出鲁锦制作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莎 《纺织报告》2020,(1):68-71
以实际调查的形式研究了鲁锦图案,并对鲁锦图案的背景和发展、编织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通过革新,从传统的鲁锦编织模式入手,分析了传统的手工编织形式和科技编织形式,并将其应用于不同风格的针织服装中。通过对鲁锦图案在针织服装中的特点及其在针织服装中的创新应用进行分析,提出了鲁锦图案在针织服装中的应用、针织服装鲁锦图案的个性。通过一种新的理论方法和创新的角度,将传统鲁锦的民族情怀和具有现代质感的针织服装的美感结合起来,达到一种新的视觉效果,使针织服装设计具有高品质、时尚、绿色的特点,解决了针织服装单调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7.
产品的配套设计,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档次,也可以刺激人们的消费观念,从而带动产品的发展。设计是相通的,深入理解鲁锦的民间文化内涵,来进行产品的系列开发。在保持其文化内涵的同时,研究其市场价值,把鲁锦产品的市场发扬光大,使其在当今社会不断的延续下去。  相似文献   

8.
钱欣  赵萌 《纺织学报》2010,31(1):96-101
鲁锦具有浓郁的地方民间纺织艺术特色,纹样是其特色之一。通过对鲁锦的几何格子型图案构成特点的整理和分析,抽离其纹样的本质特征,并尝试以几种不同的设计方式将鲁锦纹样应用于现代服装设计中。通过实践认为,直接应用的方法虽易于掌握,民族特色浓郁、鲜明,但设计的“剪贴”痕迹暴露无遗,显得牵强附会。间接应用更能表达现代设计原理,也更适应人们对现代服装的审美需求,是较为理想的旧为新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丝绸》2021,(1)
鲁锦图案是记载着鲁西南地区人们独特的造物思想和人文思想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浓郁的民风民俗文化,体现着鲜明的地域性特色。文章基于田野考察法,多次对鲁西南地区民间织锦乡镇实地调查,走访春秋源鲁锦博物馆和中国鲁锦博物馆,以馆内收藏及非遗传承人手工织造的鲁锦实物为研究对象,结合非遗传承人口述及织造演示,对鲁锦图案的纹样创作、色彩搭配、构图形式三方面进行艺术特征分析,深入挖掘其视觉形态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揭示其内在审美功能,旨在更好地体现鲁锦的文化价值,并为其与现代设计理念融合提供灵感来源。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考察鲁锦的工艺特征、色彩图案特征以及文化特征,揭示了鲁锦的现状,提出了鲁锦传承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探索扬州剪纸艺术在毛呢服装设计中的创新与应用,针对扬州剪纸艺术与毛呢服装设计结合的可行性问题,以扬州剪纸的艺术特征作为切入点,阐述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民间艺术扬州剪纸在服装中运用的意义,并结合毛呢服装的设计特点和时尚需求,分别从扬州剪纸艺术的图案布局、技法运用及工艺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扬州剪纸艺术为毛呢服装的创新设计提供了思路,挖掘了开发潜质,增加了附加值,为毛呢服装的个性化设计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同时也为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鲁锦,对其艺术特色的分析和图案纹样的挖掘整理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对鲁西南菏泽鄄城和济宁嘉徉等地鲁锦进行多次调研的基础上,探究了鲁锦历史并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鲁锦图案纹样,对鲁锦的艺术特色、基础纹样寓意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3.
贾蕾蕾  梁惠娥 《丝绸》2020,57(5):115-123
基于186件近代民间男服实物分析,并结合相关研究文献与资料的整理,对男服的造型结构、色彩、面料三大要素特征进行研究。总结出外部轮廓大同小异,内部形制结构丰富多样的特点;归纳了民间男服中丝绸、棉、麻、毛呢、裘面料特征及传统五行色彩的运用。提取近代男服元素特征,分别通过局部借鉴法、直接运用法、创新设计法将其融入到现代男装设计中。研究认为:近代民间男服的构成元素具有巧妙有序的结构特征、朴拙质朴的色彩特征、淳朴天然的面料特征。结合现代审美需求,对近代男服元素在现代男装设计中运用的方法进行探索尝试,力求推动服饰文化遗产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服务中国时装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泰山民间传统吉祥纹样为研究对象,在深入了解和挖掘其艺术形式、审美价值、文化渊源与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其在当代服饰设计中传承与发展,通过茶服设计实践,使泰山民间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得以应用并加以创新。  相似文献   

15.
云肩作为中国传统服饰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较高的民族文化、设计艺术历史与交流融合的研究价值。下文将通过史籍文献、考古图像等资料,概括云肩从功能性向装饰性转换的历程与逐渐发展为贵族商贾女子身份象征的社会特点,运用图像学方法对云肩的构成形态、形制特征、色彩等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中国传统服饰元素——对于襦裙、长袍等完全的服装形态来说,具备一定佩饰功能的云肩在当代服装设计中蕴含着庞大,更易被现代现实社会所接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绘画是艺术形式的一种,在现代文化艺术形式的影响下,我国当代绘画创作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俗文化与绘画创作进行有效的结合,不仅能够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能够促进绘画艺术的发展.本文以中国当代绘画创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着重对民俗文化在中国当代绘画创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  相似文献   

17.
华服设计中的中国传统寓意与现代元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妮  周莉 《纺织学报》2010,31(4):109-112
华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服饰符号。为促进华服设计的创新和研究,从纹样、造型、面料、裁剪、装饰及色彩方面分析了华服设计中的传统寓意与现代元素。主要表现在传统纹样与现代造型彰显的东方内敛与西方热情,丝织品与立体裁剪工艺造就的“意”和“形”,传统艺术与奢侈的现代装饰元素表现的民族性和时尚性,传统色彩与时尚流行色彩体现的绚丽色彩。指出华服设计师应恰当地处理传统与现代2个概念的关系,以展现华服的民族精神和现代韵味。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传统宋锦及其纹样的分析与研究,阐述宋锦发展的历史文化,探究宋锦的艺术风格,分析其独特的组织结构与纹样之间的关系和特征,并通过解析当代宋锦服装设计案例和设计创作实践,论述宋锦与高定服装的当代创新应用方式,为宋锦在现代高定服装中的传承与创新设计探索新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9.
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陕西书法则是中国书法历史起源的故乡之一。将陕西书法元素作为文创素材与服装设计相结合,有利于发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的魅力。文章总结了陕西书法艺术的历史传承与艺术特点,分析了文创服装中的设计形式与表现方法,通过利用陕西书法元素结合服装中的设计表现形式,探索文创服装样式中的多元化、个性化设计方法,以此促进服装设计发展的多样性,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书法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