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英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个新的定位和意义,而其教学理念与方法必将获得更多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学者关于翻译能力的研究发现,笔译能力包含一系列的知识和技能。高职英语笔译教学应密切关注行业对学生笔译能力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对笔译理念的理解,发挥学生积极的心理、生理因素,完善提高学生翻译能力为主的教学方法,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
培养高索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本文在分析国内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总体特征。探讨高职院校法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以及在英语教学重技术写作与翻译课程设置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郭颖杰 《硅谷》2013,(1):233-233,222
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英语翻译教学比较薄弱,存在较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杨威 《中国科技博览》2012,(22):103-103
高职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涉外场合使用英语进行基本的语一言交际。从订单培养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看,订单学生不需要获得较高的外语语言造诣或很强的翻译能力,但必须具备基本的外语交际能力,熟悉专业荚语。因此,订单培养模式中的英语教学应该要摒弃繁杂的语言理论知识,从实用出发,结合专业培养学生外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在翻译学习中,有许多翻译技巧。通过对张培基先生汉译英散文翻译的研究,我们发现了他很多的翻译特点。这篇论文中的翻译技巧和特点将使翻译学习者很受用。  相似文献   

6.
功能派翻译理论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翻译活动,为导游词翻译的策略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本文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和原则,结合导游词翻译的特点,权衡译文内容和形式间的关系,探讨其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功能派翻译理论从全新的视角诠释了翻译活动,为导游词翻译的策略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本文根据具体的翻译目的和原则,结合导游词翻译的特点,权衡译文内容和形式间的关系,探讨其翻译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翻译管理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目标进行了界定,指出了翻译管理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翻译管理的发展需要工业工程学科技术的支撑。翻译管理技术的应用、翻译服务标准的出台、本地化的兴起以及理论框架的确立等极大地促动了翻译管理的发展。翻译管理旨在对系列方法、工具、资源进行整合,通过流程设计和技术应用来满足行业服务要求。广义翻译管理是各种方法和工具的独立使用与有机融合。狭义翻译管理是针对具体的翻译项目去实现所设定的多个翻译管理目标。而研发以作为表意文字的中文为核心的翻译管理技术需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陆尚 《中国科技博览》2011,(10):284-284
对翻译单位的选择和把握是翻译理论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一直受到翻译工作者的重视。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翻译学者对翻译单位的研究,提出关于翻译单位的定义,并简要总结了国外不同翻译学派对翻译单位的不同见解观点和中国翻译界关于将句子、段落和篇章等作为翻译单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多译者参与翻译项目是翻译实践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翻译实践模式。本文笔者通过自己参予的翻译项目,说明多译者翻译项目译文风格统一的重要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从文本类型、翻译目的和受众身份三个方面探讨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提出旅游文本的翻译应该以交际翻译法为主,并指出其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功能对等是翻译对等的修正;功能对等的提出充实了当代翻译理论,为译者从事翻译活动提供了又一个理论指导;功能对等可指导各种翻译实践。这一理论从词类、核心句及同构体三个方面指导法律翻译,对法律翻译的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译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翻译不但是一种语言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是翻译活动的基础,思维方式的差异对翻译有着方方面面的影响。我们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许多困难,正是由于中西思维差异而造成的。本文从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入手,对汉英翻译过程中主语的转换进行探讨,一斑窥豹,以说明思维因素在汉英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是起源于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激进的翻译理论,是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解构。本文简单介绍了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并从此理论出发,对中国翻译活动进行解读,指出了在其影响下中国翻译的优势及不足。  相似文献   

15.
戏剧翻译作为翻译研究中一项饱富特色且意义重大的一块领域,长期以来不乏众多翻译研究者的孜孜探索。戏剧翻译是文本的艺术化过程还是艺术的文本化过程一直是众研究者争论不下的焦点问题。本文通过对苏珊·巴斯内特等人戏剧翻译理论的梳理,重点提出"可表演性"和"可接受度"两个戏剧翻译不可回避的探索原则,将戏剧翻译的艺术和文学考量结合起来,以期为此领域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美剧在中国日益流行,不仅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使得美剧字幕的翻译作为一个新兴的翻译领域逐渐受到重视。同时,由于中西方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不同,美剧的字幕翻译必然受到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文章以文化翻译观为依据,以几部在中国热播的美剧字幕翻译为例来探讨美剧字幕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7.
范慧 《中国科技博览》2010,(33):147-147
翻译不仅是一种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翻译是文化的中介,是沟通连接不同文化的桥梁。在全球化日益加深,文化间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跨文化翻译对文化的交流显现出更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跨文化翻译中两个翻译方法一归化和异化进行了剖析,认为应该考虑到时代背景、翻译目的以及读者接受程度,合理的使用归化或者异化或者二者相结合。用开放的文化心态对翻译进行移植与交融,才能实现并促进文化的交流与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8.
笔者通过对我国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现状调查分析,根据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对翻译人才的要求,结合自己从事翻译教学的经验,提出从翻译理论、翻译实践、翻译实践能力检测以及笔译设计四个方面初步构建全球化背景下市场应用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存在自身规律的一门学科,在文明开放的社会中,翻译应该成为社会需要、受人尊敬的职业。而那种认为翻译不涉及创造性劳动,甚至无非是机械地复制转述,译者仅是作者的仆人是国内学术界普遍存在的错误观点。翻译学科要健康的发展,翻译作为独立学科的建设是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有要对翻译学科设置和建设面临的一些障碍进行梳理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翻译活动经历了几次高潮,从早期的佛经翻译,经过西方的科技翻译,到近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及文学翻译,每一次翻译高潮都对翻译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