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确认识大中型灌区特点深化灌区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现有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5600处,灌溉面积3.3亿亩,其中超过30万亩的大型灌区220处,灌溉面积1.7亿亩。大中型灌区水土资源条件好,设施完好程度高,经营管理水平较高,是我国粮食生产的骨干基地,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正确认识大中型国有灌区特点和规律,是搞好灌区体制改革的前提 国有大中型灌区管理体制长期存在着诸多弊端。例如,国家投资加上农民集资、投劳,形成了灌区的巨额固定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有大中型灌区165个,其中30万亩(1亩=1/15hm2)以上的大型灌区11个,1万亩以上30万亩以下的中型灌区154个,有效灌溉面积987万亩,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47%。大中型灌区基本处于平原河网和盆地等农业生产条件较好的地区,具有较大的农业发展潜力。 浙江省大部分灌区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建设标准低,又经过多年运行,长期缺乏更新改造的投入,致使在总体上老化失修非常严重,存在主要问题有;①灌区干支渠不少是土渠,坍塌、淤积、渗漏十分严重,农田灌溉得不到保证,水量浪费惊人,一些地方甚至滋生钉螺。②灌区渠系建筑物不配套,部分相对配套的灌区,建筑物完  相似文献   

3.
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需处理好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我国现有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1亩=1/15 hm~2,下同)以上的大型灌区459处,有效灌溉面积2.8亿亩,约占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的27%。现有设计灌溉面积1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7 380处,有效灌溉面积2.4亿亩,约占全国耕地灌溉面积的23.5%。大中型灌区生产的粮食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50%,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淮安市现有大型灌区11处,中型灌区6处,总耕地面积578万亩,设计灌溉面积53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471万亩,实际灌溉面积408万亩。一、灌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一)灌区工程老化,灌溉效益衰减淮安市大中型灌区兴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及60年代初。按《水利经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现有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180多处,设计灌溉面积173多万hm~2。大中型灌区中灌溉面积达到2万hm~2以上的大型灌区有36处,设计灌溉面积100万hm~2。这些灌区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配套,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灌  相似文献   

6.
马晓丽 《河北水利》2009,(11):37-37
1.灌区概况 冶河灌区位于石家庄市西部丘陵平原衔接地带,是一个由岗南水库和冶河双重水源统一调配供水并具有灌溉、输水双向功能的灌溉工程。灌区总控制面积67.3万亩,规划灌溉面积42.54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9.9万亩,区内总人口47.4万人,灌区工农业生产总值31.6亿元。农业总产值2.78亿元。  相似文献   

7.
严太新 《治淮》1997,(11):44-45
瓦东干渠位于安徽长丰县中部,总长69.91公里,设计灌溉面积98.7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32.3万亩,提水灌溉面积66.4万亩。灌区内建成中型水库10座,小型水库178座,塘坝8504口,蓄水能力2.09亿立方米,开挖支、斗、农渠80条。目前瓦东干渠有效灌溉面积70.1万亩,旱涝保收面积31.5万亩。 一、现状与问题 瓦东灌区是长丰县最大的以农业灌溉为主的自流灌区,年均供水量1.3亿立方米,为抗灾夺丰收,改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振兴农村经  相似文献   

8.
吕梁地区平川四县的老自流灌区有效灌溉面积106万亩,占到全区水地面积的68%,是全区的商品粮基地,农业经济最发达。由于近年来的水源枯少,工程设施老化,运行管理存在问题等,使灌溉效益下降,如最大的文峪河水库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1.2万亩,实际灌溉面积只有30万亩左右。在核定水源条件和灌溉面积的基础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完善灌区的管理体制,达到提高灌溉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邯郸市漳滏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4.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1万亩,为全国特大型灌区之一,担负着农业、工业、生态供水和防汛抗洪等重任,在邯郸市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1.最大的自流灌区 (1)设计灌溉面积最大:安徽淠史杭灌区,设计灌溉面积1096万亩。 (2)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最大:四川都江堰灌区,有效灌溉面积883万亩,实  相似文献   

11.
张文哲 《北京水务》2002,(5):21-21,39
北京市现有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42处,控制灌溉面积21万hm2.这些灌区大多始建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和人民生活用水量日益增多,相应减少了对农业灌溉的供水,使很多灌区从引用地上水转为引用地下水或井渠合灌.  相似文献   

12.
2012年9月10日,陕西省农业灌溉设施建设项目借款合同正式签订,国家开发银行陕西分行将提供38亿元贷款对全省农业设施灌溉面积在1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进行改造。该项目从2012年10月开工建设。项目共涉及全省164个大中型灌区,其中大型灌区12个,中型灌区152个;包括3类168个子项目,其中大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项目12个,中型灌区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有万亩以上国有大中型灌区308处,装机10.68万千瓦,设计灌溉面积4571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130万亩,占全省总有效灌溉面积的45%,为保障山东工农业生产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大中型灌区的经营机制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以行政管理为主体,一种以专业管理为主体。大都采取按行政区划的分级管理或按渠系的分级管理方式。所谓以行政管理为主体的经营机制,即地方行政(政府)或水行政(水利局)部门行使水权(闸门启闭和水量调度)、财权(水费收支和财务管理)管理  相似文献   

14.
单位:万亩叫脚匕!┌───────────┬─────────┬──────────┬──────────┬───────────┐│合计 │50万亩以上灌区 │30一50万亩液区 │10一30万亩灌区 │l一10万亩灌区 │├────┬──────┼──┬──────┼──┬───────┼───┬──────┼────┬──────┤│处 │有效灌溉面积│处 │有效灌溉面积│处 │有效灌概面积 │处 │有效灌低面积│处 │有效灌溉面积│├────┼──────┼──┼──────┼──┼───────┼───┼───…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个领域和各项工作可持续发展都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我省是农业大省、灌溉大省,灌区作为水利基础设施,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以来,灌区农业发展迅速,共建成设计灌溉面积万亩以上灌区74 2处,设计灌溉面积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6 5处,其中列入国家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的5 0处。全省有效灌溉面积从建国时的376万亩增加到72 5 4万亩,实灌面积达到6 40 0万亩,为解决我省90 0 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根据…  相似文献   

16.
从浙江省水利厅获悉 :自 2 0 0 5年到 2 0 10年间 ,浙江省将实施“千万亩十亿方”节水工程 ,对全省大中型灌区及重点小型灌区的骨干渠道和泵站装机进行改造。这项工程将会使全省 80万hm2 农田受益 ,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15亿kg ,节约灌溉用水 12亿m3。浙江省现有灌溉面积约 14 9万hm2 ,其中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 16 5处 ,灌溉面积 6 6 7万hm2 左右 ,还有相当部分小型灌区。这些灌区大多建于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 ,建设标准普遍很低 ,工程老化失修、渠道渗漏十分严重。这不仅不利于巩固农业基础、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促进高效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  相似文献   

17.
武秋丽 《河北水利》2007,(11):26-26
邯郸市漳滏河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04.5万亩,有效灌溉面积201万亩,为全国大型灌区,邯郸市最大的灌区灌溉范围涉及邯郸市14个县区,粮棉产量占全市总产量的50%以上,素有"冀南粮仓"、"冀南棉海"之美誉,在邯郸市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邯郸市农业用水大户.推进灌区节水,对缓解邯郸市水资源紧缺,建设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正>一、海河流域中型灌区概况1.基本情况截至2017年,海河流域有中型灌区449处,设计灌溉面积2 867.74万亩(1亩=1/15 hm~2,下同),有效灌溉面积2 145.97万亩,占海河流域有效灌溉面积1.13亿亩的19%。近3年平均实灌面积1 563.17万亩,占有效灌溉面积的73%。海河流域共有重点中型灌区195  相似文献   

19.
申云方 《中国水利》2012,(22):74-74
2012年11月6日,陕西省农业灌溉设施建设项目启动仪式在省泾惠渠管理局举行。这次启动的工程建设范围涉及全省设施灌溉面积1万亩(666.67hm2)以上的164个大中型灌区。  相似文献   

20.
田建民 《陕西水利》2009,(6):15-16,21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区是一个大型电力抽(排)水灌区,涉及西安、渭南两市的临潼、阎良、临渭、蒲城、大荔、富平六县(区)28个乡镇,农业总人口80余万人.灌区有抽(排)水泵站31座,总装机3.17万kW,设施灌溉面积1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13万亩,排水工程控制面积117万亩.现有职工1245人,其中离、退休417人,在职职工828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