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混合溶剂法脱除软沥青的喹啉不溶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煤沥青中含有较多的喹啉不溶物会影响炭材料的性能。以软沥青为原料,采用混合溶剂离心法对其进行脱除喹啉不溶物试验研究。考察了芳烷比、溶剂比、离心时间、离心温度对精制沥青的喹啉不溶物含量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芳烷比一定时,精制沥青喹啉不溶物含量和收率随溶剂比的增大而减小;当溶剂比一定时,精制沥青喹啉不溶物含量和收率均随芳烷比的增大而增加;离心时间越长,所得精制沥青喹啉不溶物含量越低,收率也越低;离心温度升高,有利于喹啉不溶物脱除,离心温度的较优选择为80℃。通过调整混合溶剂的比例,可以方便地控制净化过程的收率和喹啉不溶物含量。  相似文献   

2.
以洗油和烷烃的混合物为溶剂,采用溶剂-离心法对煤焦油沥青中的喹啉不溶物(QI)进行分离,考察混合溶剂芳烷比、溶剂用量、溶解温度、离心转速以及离心时间等因素对精制沥青QI含量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芳烷比的增加,精制沥青的收率逐渐增加,QI含量先降低后增加;随着溶剂比的增大,精制沥青的QI含量逐渐减小,收率逐渐增大;溶解温度升高有利于QI的脱除和精制沥青收率的提高;离心转速越快,离心时间越长,所得精制沥青的QI含量和收率均越低;当芳烷比为1.2、溶剂比为2、溶解温度为80℃、离心转速为3000r/min、离心时间为8min时,精制沥青收率可达79.8%,其QI含量低达0.18%。  相似文献   

3.
以煤焦油为原料,选用正已烷和苯混合溶剂,通过溶剂萃分离和蒸馏,制备得到喹啉不溶物含量净化煤沥青。在不同条件下对所制取的低喹啉不溶物含量煤沥化热处理,分析了净化沥青的炭化行为。将净化沥青炭化产物制成光片,观测其显微组织结构特征和中间相球体的生长发育。判定作为针状焦和碳纤维原料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喹啉不溶物(QI)含量是改质沥青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低QI含量的中温沥青为原料,考察了热聚合时间、热聚合温度等对改质沥青软化点、QI含量等主要指标的影响规律,探求保证其它指标合格的前提下提高沥青QI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经过热聚合所得到的改质沥青QI含量可以达到国家二级品指标;采用焦油渣回配的方法能提高改质沥青的QI含量,可使其达到国家一级品指标;采用焦油渣回配之后,改质沥青各项指标均能达到一级品水平。  相似文献   

5.
α-甲基萘可以用作溶剂、载热体、沥青QI净化剂等,但大量氮化物杂质的存在使其颜色很黄,并且影响其下游使用,所以必须进行脱除.用甲酸作萃取剂,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甲酸浓度、剂油体积比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喹啉类杂质,体系在3 min内即达到萃取平衡,脱除率100%;但对吲哚脱除,则需要12 min以上,脱除率90%左右.甲酸的浓度对喹啉类的萃取效果几乎没有影响,但对吲哚的脱除有直接影响.甲酸浓度越高,对吲哚萃取效果越好,其中40 ℃以下吲哚的萃取效果较好.萃取之后α-甲基萘颜色由黄变澄清.  相似文献   

6.
煤的热溶技术为煤的高效、洁净利用提供了新途径。介绍煤热溶技术及煤热溶物应用研究方面的进展,综述溶剂、温度、添加剂及煤样预处理等对煤热溶性能的影响;基于煤催化裂解的研究基础,对煤的催化热溶及催化剂选择进行探讨;依据煤热溶物热塑性高、黏结性强、灰分含量低以及反应活性高等特性,探讨其在配煤炼焦、煤基燃料及煤基纳米碳材料等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溶剂、温度和添加剂可破坏煤大分子结构中非共价键和弱共价键,松弛煤网络骨架结构,进而促进煤的热溶,提高煤热溶物产率。其中:极性溶剂特别是如吲哚等含氮有机化合物,能够诱导煤大分子网络结构松弛;适宜的热溶温度可不同程度断裂煤中非共价键和弱共价键;添加剂可破坏煤的缔合结构。酸碱预处理可部分脱除煤中灰分、破坏煤大分子结构中的离子键,水热处理可部分破坏煤中氢键。  相似文献   

7.
以YG8硬质合金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蜡基粘结剂注射成形生坯的溶剂脱脂行为,考察了时间、温度、生坯形状、厚度、表面积、粉末装载量和液固比对脱脂速率的影响,分析了各因素影响脱脂速率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溶剂脱脂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脱脂初期扩散是控制性环节,温度是影响脱脂速率的主要因素,脱脂后期溶解成为控制性环节,浓度差成为影响脱脂速率的主要因素;液固比越大,则脱脂速率越快,粘结剂最高脱除率越高;生坯粉末装载量越高,则脱脂速率越慢,粘结剂最高脱除率越低;生坯形状对脱脂速率影响的本质是生坯厚度和表面积的影响;脱脂速率与生胚表面积成正比,与生坯厚度的平方成反比。  相似文献   

8.
采用干法发汗提纯半水磷酸晶体制备高纯磷酸.考察了发汗过程中发汗温度、冷却速率、酸浓度、发汗时间等参数对Mg和Sb脱除及净化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发汗温度越高,杂质脱除越快,净化效率越低,而且所得产品杂质含量也越少;结晶过程中的冷却速率越大,所得晶体中杂质含量也越多,杂质在发汗过程中脱除也越快,净化效率也越低,但是最终产品杂质含量越高;半水磷酸晶体中初始杂质含量越少,发汗所得产品纯度也越高,因此干法发汗可以用来精制磷酸.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离心沉降法净化煤焦油的试验情况。试验室试验表明,在最佳操作条件下,QI脱除率达95~98%,即保证净化煤焦油中的QI含量低于0.1%(重量)。同时,进行了添加溶剂(脱酚酚油、洗油)试验。  相似文献   

10.
工业甲基萘中含有大量的氮化物杂质, 如喹啉、异喹啉、吲哚等, 可以通过甲酸络合萃取法脱除。考察了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甲酸体积分数和剂油体积比等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于喹啉、异喹啉和甲基喹啉, 体系在3 min 内即达到萃取平衡;但对吲哚脱除, 则需要更长的时间。甲酸的体积分数对喹啉、异喹啉和甲基喹啉的萃取效果几乎没有影响, 但对吲哚的脱除有直接影响。甲酸体积分数越高, 对吲哚萃取效果越好。40 ℃以下吲哚的萃取效果较好。萃取过程甲基萘收率在95%以上, 该工艺为工业甲基萘脱氮找到了一个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煤焦油悬浮床加氢装置的稳定操作,需对原料的沥青质絮凝现象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了煤焦油沥青质初始絮凝点测定方法、四组分组成性质及重油分子结构参数对煤焦油中沥青质絮凝现象的影响。以一种高温焦油A、一种中低温焦油(大于320 ℃重油)B和两者混合油C为试样,采用光度计法测量焦油样品A、B、C的沥青质初始絮凝点。将煤焦油样品分离为饱和分、芳香分、胶质和沥青质四个组分,采用元素分析、相对分子质量测定、核磁共振H谱等分析手段,对样品性质和平均分子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种焦油样品均有不同程度的沥青质絮凝情况,其胶体稳定性为:A>B>C。四组分组成和性质共同决定样品的胶体稳定性。A样品因为具有高度缩合的稠环芳烃,侧链短且少,m(胶质)/m(沥青质)比值大,各组分芳香度、相对分子质量等性质连续分布,所以沥青质在芳香分和胶质中的分散情况较好,体系相对最稳定。A、B样品组成和性质差异大,导致二者不能很好相溶,因此混合焦油C样品胶体稳定性差。  相似文献   

12.
将两种软化剂分别掺入煤沥青,制得软化煤沥青,再与石油沥青混合,经SBS改性后得到复合改性炭沥青。采用四组分分析法和胶体不稳定指数(IC)研究复合改性炭沥青的胶体稳定性。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软化煤沥青能够增加复合改性炭沥青中沥青质含量,减少饱和分含量,同时达到调节芳香分和胶质含量的作用,使复合改性炭沥青的四组分含量分布合理。所制复合改性炭沥青的IC值较低,胶体体系稳定。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煤岩学方法研究离心法净化煤焦油沥青中间相的热转化过程,考察与评价了离心处理条件、原生与次生喹啉不溶物组成等对中间相热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呼伦贝尔褐煤为研究对象,陶粒为固体热载体,考察了固定床快速热解过程中温度、颗粒尺寸、反应时间等因素对煤热解产物产率和组成的影响,目的在于能够获得最多轻质油品的热解条件.结果表明,热解时间对气体产品的组成、焦油产率影响不明显.煤粒径对焦油产率影响显著.在热解温度550℃、煤粒径为1.10~1.18mm下,热解30min,焦油收率最高,达到6.2%,与慢速热解相比提高了19.2%,其中正己烷可溶物达77.1%.  相似文献   

15.
助剂在焦化蜡油糠醛精制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改善糠醛溶剂在精制焦化蜡油时的溶解能力及选择性,选取两种助剂(A、B),考察糠醛中加入助剂对精制油收率及脱碱氮的影响,根据工业操作条件,选取操作温度为60℃。在实验室做单段抽提实验,重点考察了溶剂组成和剂油体积比对精制油收率和质量的影响,同时测量抽出油残炭作为参考。结果表明,加入助剂A后,在小剂油体积比下能够使糠醛抽提的精制油收率得到提高、脱氮效果显著加强,在剂油体积比为0.5、助剂的质量分数为4%时,精制油收率和脱碱氮率较纯糠醛分别提高了3.86%,9.10%;助剂B在大的剂油体积比下效果较好,尤其对改善糠醛的脱碱氮能力有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配料比、表面活性剂及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油分回收率的影响;测试改性沥青的结构,针入度、软化点及延度;分析SBS改性沥青、硅藻土改性沥青结构.方法以减压渣油作溶剂,提取印尼布敦岩沥青中油分;用提取的岩沥青油分制备改性沥青,通过红外光谱图、扫描电镜照片分析其结构.结果当布敦岩沥青与减压渣油的配料质量比为1∶1.5,表面活性剂w=0.5%,反应时间2 h,反应温度140℃时,油分回收率可高达90.1%;随改性剂SBS掺量的增大,改性沥青的针入度降低,软化点升高,延度有所改善;随硅藻土掺量的增大,改性沥青针入度大大降低,软化点升高,延度降低.当SBS掺量为1%~2%时,SBS改性沥青各项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当硅藻土掺量为12%~15%时,试验结果最佳.结论利用减压渣油提取布敦岩沥青中的油分,经过滤得到的渣油与油分的混合物,无需再做分离处理,即可进行改性实验.与常规方法相比,不仅提高了回收率,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利用布敦岩沥青油分制备改性沥青,不但拓展了改性沥青的研制方法,而且提高了布敦岩沥青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