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一种将应力,应变与饱和磁性法相结合对高强度,超高强度等钢,能在试样拉伸过程中快速,连续地测量拉伸变形量和残余奥氏体的相对变化量,该装置为研究钢中残余奥氏体的机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测试手段,也为指导热处理工艺以及零部件的全使用可靠性提供了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可用于测定钢中残余奥氏体的装置。该装置可用于拉伸条件下钢中残余奥氏体的连续、快速、动态测量,其静态测量绝对误差小于±0.8%。  相似文献   

3.
滚动轴承钢中残余奥氏体量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磁性法、金相方法和X射线衍射法测量了GCr15轴承钢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探讨了残余奥氏体含量对GCr15轴承钢使用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磁性法测量GCr15轴承钢中残余奥氏体量快捷、准确,易于实现产品生产中的在线快速检测,轴承钢中残余奥氏体对轴承运行过程中疲劳寿命的影响,必须结合应力形态、分布、运行状态及诱发马...  相似文献   

4.
作者采用磨层磁性分析法对20Cr2Ni4钢渗碳层中的残余奥氏体(以下简称 A_R)量分布情况进行了逐层测试,并且与金相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磨层磁性分析法能够较为准确地测出渗碳层中的 A_R 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5.
GCr15钢深冷条件下的组织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GCr15钢轴承套圈为对象,采用深冷处理的方法对淬火后的零件进行处理以减少零件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通过X射线衍射法检测残余奥氏体含量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 icroscopy,SEM)观察深冷处理后的零件组织,研究了深冷处理温度和时间对GCr15钢淬火后的残余奥氏体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可以大幅降低淬火GCr15钢零件中的残余奥氏体,最多可使零件中71.6%的残余奥氏体可以转变为马氏体。  相似文献   

6.
以DC53钢、Cr8Mo2SiV钢、Calmax钢等3种典型的冷作模具钢为研究对象,对比了其在典型热处理工艺处理后的残余奥氏体含量与分布、冲击韧性、尺寸稳定性,并总结出了残余奥氏体对后两者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DC53钢和Cr8Mo2SiV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远高于Calmax钢的,400℃低温回火处理会大幅提升残余奥氏体含量;典型热处理后冷作模具钢的冲击韧性与残余奥氏体含量成正比,与回火温度成反比。DC53钢和Cr8Mo2SiV钢的尺寸变化均遵循直线上升的规律,但Calmax钢的的尺寸变化规律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X射线衍射法测定钢中残余奥氏体含量的原理。给出了使用θ-θ/Ψ测角仪测定钢中残余奥氏体的方法,并通过实例阐述了测试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采用预拉伸实验对低硅含铝TRIP钢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建立残余奥氏体变形过程中稳定性与加工硬化指数n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不同热处理工艺,获得具有不同初始残余奥氏体特性的TRIP钢以及具有不同组织构成的TRIP钢,并分析了TRIP钢的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结果表明:TRIP钢中的残余奥氏体随着变形的深入,稳定性逐渐增加;残余奥氏体越稳定,TRIP钢的瞬时加工硬化值越稳定(n值越稳定);随着初始碳含量的增加,残余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的稳定性也随之提高。在变形过程中,残余奥氏体的稳定性受残余奥氏体碳含量,分布以及周围相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贝氏体区等温时间对热轧TRIP钢残余奥氏体和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拉伸实验等方法对3种不同贝氏体区等温时间下制备的热轧TRIP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贝氏体等温时间的延长,残余奥氏体量减少而残余奥氏体碳含量增加,残余奥氏体晶粒尺寸及残余奥氏体形貌变化不大;热轧TRIP钢的力学性能随着贝氏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X射线应力仪侧倾法对某型板材的残余奥氏体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了测试条件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试样表面状态、不同测试方向和侧倾角度的单次测定结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因而单次测定结果不适合作为最终测定结果;就不同侧倾角残余奥氏体含量测定结果的平均值而言,试样表面状态对测定结果没有明显的影响.并4用X射线应力仪,采用多个测试方向、较大直径的准直管和多个侧倾角进行残余奥氏体含量测定,可以获得较为均匀一致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平均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别深入讨论了标准化方法和方法标准化的内涵,剖析了它们的理性形成关系和应用关系,研究了它们在标准化范畴拥有的关系和地位,深入讨论了统一化、互换性、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等标准化形式形成标准化方法的理论关系,理论上证明了一些标准化形式的标准化属性,详细讨论了方法标准化的方法对象的分类关系、实践关系和范畴,深入研究了标准化方法和方法标准化的相互依赖和对立统一的哲理关系。  相似文献   

12.
陈欣  于佳佳  管善国  陈曦 《包装工程》2018,39(1):97-100
目的探究基于称重法原理的增重法与减重法在不同包材领域内的应用范围。方法避免人工、环境等引入测试误差导致的对比偏差,采用透湿试验腔内自动称量的智能检测仪器,依据ASTM E96标准方法中的增重法与减重法,测试并比较在不同温湿度实验条件下塑料薄膜、纸铝塑复合膜、人造皮革、无纺布等7种不同材质与阻湿性样品的水蒸气透过率。结果纸铝塑复合膜、人造皮革及无纺布样品分别利用增重法和减重法所测得的水蒸气透过率结果有明显差别,而其余4种样品差值不明显;人造皮革样品的增重法实验结果高于减重法的结果,而纸铝塑复合膜及无纺布这2种样品的结果则相反。结论增重法与减重法在测试水蒸气透过率时并非在任何条件下均适用于所有包装材料,应根据样品的材质、结构、使用环境条件及实际用途等因素合理选用增重法或减重法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以有色金属产品为例,针对不同的检验项目应用全数值比较法或修约值比较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处理,强调了采用哪种处理方法应依据产品标准和GB/T8170-2008。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全数值比较法比修约值比较法相对较严格。最后对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线性分配法是一种单人多属性生决策方法,Bernardo方法是在线性分配法基础上的群决策方法.通过引入模糊大于关系与权重的思想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改进,进一步细化了方案排序的优劣程度,避免了一些模棱两可的情况甚至错误情况出现,提高了两种方法的准确性.另外在Bernardo方法中引入加权重的γis,使之更加合理.从改进线性分配法谈起.讨论了改进多人多准则的Bernardo方法,并对两种改进方法分别进行示例研究,最后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室内空气品质评价方法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室内空气品质优劣对健康影响很大,并会导致人们工作效率的降低,所以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评价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但是,影响室内空气品质的因素很多,要正确评价室内空气品质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本文主要介绍目前世界上常用的一些室内空气品质主客观评价方法,并对方法本身作出相应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变磨削用量法抑制颤振的机理分析,讨论了该方法抑制磨削颤振最佳效果的动态和静态条件,提出了满足此条件的磨削新方法——有限随机进给法.初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明显抑制颤振的功能,有着进一步研究和实用化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提高冗余系统可靠度的方法很多。本文介绍一种简便适用的新方法—启法式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宁 《中国科技博览》2013,(10):262-262
本文进行了微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法与稀释与接种法的比较。用上述两种方法对标准样品、各种污水的生化需氧量测定进行差异性比较。  相似文献   

19.
配装眼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眼镜配戴者的健康。本文通过对配装眼镜的主要五项技术指标的检测判定其是否合格。  相似文献   

20.
GB/T 228-2002规定了用直接法和移位法测定断后伸长率,直接法测得的断后伸长率随断口所在的位置而变化,不具备唯一性;移位法弥补了直接法的不足,但是比较麻烦。笔者提出了一种测定断后伸长率的新方法——解析法。该方法利用断口两侧伸长变形的对称性,在试样断裂后较长的一半中,已经包含了试样伸长的全部信息的特征,虚拟一个拉伸试样;这个虚拟试样断口两侧的伸长变形是对称的,继而利用GB/T 17600-1998中的断后伸长率换算公式计算得到所要求的断后伸长率。解析法得到的断后伸长率测定结果优于直接法和移位法,特别适用于对材料断后伸长率研究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