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永明  徐辉  朱勇军 《炼铁》2019,38(2):1-5
宝钢4号高炉大修投产后,面临喷涂料维护难、适应新炉型转变及炉料结构调整次数多等问题。通过采取控制适宜的冶炼强度、探索不同炉料结构下合理的气流模式、维护好操作炉型稳定炉体热负荷、优化各矿石品种搭配,提高入炉品位等措施,4号高炉保持较高的煤气利用率和较低燃料消耗。2015—2017年,4号高炉煤气利用率保持在51%~52%,煤比为176. 86 kg/t,燃料比为482.01 kg/t,高炉工序能耗为364. 19 kg标准煤/t。  相似文献   

2.
高炉-代炉役期存在由设计炉型向操作炉型的转变过程,太钢5号高炉操作人员针对5号高炉的设计、运行特点,总结出符合其炉型演变、维护要求的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原燃料管理、布料矩阵调整、冷却制度调整、炉体温度分析与控制以及硬质耐火料压入维护炉衬的方法。运用这些管理方法,5号高炉能够长期保持合理操作内型,取得了利用系数2.5t/(m^-3·d^-1),煤比180kg/t以上的先进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3.
当前很多高炉通过提高生矿比降低生产成本。韶钢6号高炉通过合理选矿,上下部合理调剂,采取改善高炉透气性操作,抓好炉型监控工作,灵活调整、维护好操作炉型,使入炉生矿比达22%~23%,而高炉主要指标不下降,燃料比512kg/t,高炉长期顺行高产。  相似文献   

4.
对宁钢1号高炉操作的改进及效果进行了总结。结合1号高炉设计炉型变化的特点,通过采取抓好原燃料的差异化管理、稳定上部煤气流的合理分布、优化下部送风制度、做好炉温的精细化趋势管理、强化炉前出铁作业,以及加强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等措施,逐步解决了1号高炉压差高、热负荷时有大幅波动等影响炉况长周期稳定顺行的问题,操作炉型趋于稳定,取得了长时间高效低耗的生产业绩。2020年10月利用系数达到2.747t/(m3·d),2021年7月燃料比降低至498 kg/t。  相似文献   

5.
武钢8号高炉投产4年多来一直保持良好操作炉型,对8号高炉的维护经验进行总结,认为合理的高炉炉型设计及生产维护是保证良好操作炉型的关键,介绍了武钢8号高炉维持良好操作炉型的相关技术和生产实践。在生产过程中关注炉型变化,通过软水管理,炉料优化,装料制度调整,加强炉前渣铁排放等手段稳定渣皮,从而达到维持良好操作炉型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青钢1号高炉长寿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政  刘全兴  于鹏 《炼铁》2007,26(1):26-28
青钢1号高炉炉役历时9年11个月零5天,单位炉容产铁量10 185 t/m3,在国内已属长寿高炉.重点对青钢1号高炉近10年来的长寿经验进行了总结,其主要经验是:加装炉底强制循环冷却装置,保证炉底冷却效果;精心维护冷却壁,以保证冷却效果;长期小剂量加钒钛物料护炉;采用无水炮泥,保持合适铁口深度;选择适宜的操作制度,维持相对合理的操作炉型等.  相似文献   

7.
通过采取加强入炉原燃料质量的管理,维护好合理的操作炉型,加强铜冷却壁渣皮的控制,降低炉体热负荷、脱湿鼓风等措施,韶钢8号高炉从2012年12月开始保持低燃料比冶炼水平,2013年5、6月燃料比分别下降到489 kg/t、488 kg/t,达到全国同类型高炉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8.
马钢2号高炉进行了多次提高煤比的专题攻关,然而2021年1—11月,2号高炉的平均煤比仍只有149kg/t,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消耗,提出了煤比达到165 kg/t的攻关目标。基于2号高炉原燃料条件及设备运行能力,分析了影响煤比提升的限制性因素,确定了攻关方向。通过调整上部装料制度及下部送风参数,得到了合理的煤气流分布,形成了稳定合理的操作炉型;通过调整热制度及造渣制度,得到了均匀活跃的炉缸工作状态。攻关后,2号高炉生产指标大幅提升,煤比由149kg/t提升至169kg/t,燃料比降至505kg/t,利用系数提升至2.83t/(m3·d)。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武钢5号高炉的锌负荷升至1 kg/t以上,炉型维护难度极大,炉况很难达到理想的稳定状态。通过一系列的操作制度调整,最终找到了炉内煤气流的平衡点,可有效地预防炉墙粘结,保持炉况稳定顺行,高炉技术经济指标逐步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炼铁》2018,(5)
马钢2号高炉第一代炉役寿命达到13年7个月,单位炉容产铁量11234t/m~3。2号高炉生产操作中兼顾了长寿与效率,其主要经验是以稳定炉况为中心,量化操作参数,确立放开中心稳定边沿气流的操作制度,维护合理的操作炉型等。停炉大修时的炉底炉缸破损调查表明,炉缸中最易受到侵蚀的铁口部位剩余炭砖厚度为530~540mm,尚处于可安全生产的范围。  相似文献   

11.
结合太钢3座高炉操作炉型维护实践,讨论了操作炉型维护在高炉生产稳定运行中的作用。认为高炉开炉后,块状带内衬维护与合理保持软熔带以下渣皮厚度,是维持合理操作炉型的主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2.
邓宇兴 《炼铁》2023,(4):44-47
泉州闽光高炉入炉锌负荷2018年以来逐月升高,2020年4月最高上升至2.69kg/t,严重影响高炉正常生产。闽光高炉锌危害主要是炉墙结厚、影响炉况顺行、休风炸瘤后炉况恢复慢、风口烧损及变形数量多、影响高炉产量及燃料消耗等。通过采取加强槽下筛分管理、维护好合理操作炉型、优化操作制度及休复风方案、控制入炉锌负荷等应对措施,入炉锌负荷得到有效控制。2021年6月,入炉锌负荷开始下降,稳定在0.6kg/t左右,高炉实现了稳定顺行,利用系数升高燃料比减低,主要生产指标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对首秦1号高炉(1200m~3)炉役后期重负荷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1号高炉设计寿命10年,截至2016年6月30日,高炉已运行13年2个月,单位炉容产铁量9908t/m~3。在适当降低高炉冶炼强度前提下,通过采取改善原燃料结构性能、规整高炉炉型、合理的操作制度引导中心和边沿两股气流的合理分布、降低入炉碱负荷和锌负荷等措施,1号高炉实现连续42d焦炭负荷保持6.0和连续两个月燃料比低于500 kg/t,比2015年年均燃料比降低30 kg/t。  相似文献   

14.
陈生利  匡洪锋  蔡林 《炼铁》2019,38(2):33-35
韶钢7号高炉在炉役后期,逐渐出现炉体上涨,炉身区域冷却壁大量烧坏,炉缸侧壁温度频繁超标,风口变形等现象通过采取优化工艺操作,冷却壁穿管修复,加强炉缸炭砖残厚管理,提高炉体冷却强度等一系列护炉措施,在稳定炉况的同时,高炉日产量也能达到6200t/d。7号高炉护炉效果表明,追求精料入炉的操作理念,维持好合理稳定的煤气流分布,达到合理的操作炉型,是高炉护炉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高炉炉型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武钢6号高炉炉型管理的实践,总结出高炉炉型管理和日常维护的主要经验是:加强原燃料管理、水系统管理和高炉日常操作管理。炉内参数调剂合理,炉前渣铁排放及时均匀,炉况稳定顺行是高炉炉型合理稳定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炼铁》2017,(4)
对邯钢7号高炉炉役后期生产管理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阐述了7号高炉以加强原燃料质量管理、控制合理的操作炉型、监控炉缸活跃程度、保持铁口稳定等为核心的生产基础管理体系,以定期监控水质、增加炉缸热电偶数量、监控炉缸炭砖残厚、完善炉缸炭砖监控标准等为重点的冷却系统监控体系,并总结了成功处理炉缸侧壁温度升高的经验。目前7号高炉炉底炉缸温度基本稳定,2016年日产量5150t/d,焦比330kg/t,燃料比517kg/t。  相似文献   

17.
《炼铁》2018,(4)
针对邯钢1号高炉稳定性降低、生产指标下滑的状况,高炉生产技术人员积极转变操作理念和思路,运用炉腹煤气量指数和透气阻力系数来优化高炉操作,高炉的稳定性及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得到明显改善。实践表明,1号高炉炉腹煤气量在7500~7700m3/min、炉腹煤气量指数在59~62m/min、透气阻力系数在3.4~3.7,高炉日产量较调整前提高329 t/d、燃料比降低11 kg/t、焦比降低34 kg/t、煤比提高23 kg/t。  相似文献   

18.
对宣钢1号高炉炉役后期在强化冶炼与高炉长寿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分析。通过采用优化操作制度、精料、加钛矿护炉以及合理维护等操作技术措施,1号高炉在炉役后期实现了稳定顺行生产,延长了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19.
陈令坤  周曼丽  吴男勇 《炼铁》2004,23(6):25-29
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人工神经网络理论(SOFM),开发了一个高炉操作炉型诊断管理模型。通过将该模型用于分析武钢1号高炉的炉型管理,发现利用该模型可以及时分析高炉操作炉型的波动及变化,从而帮助高炉操作人员调整炉况,维护高炉的稳定顺行。  相似文献   

20.
李湘凡 《南钢科技》2002,(1):23-24,27
5号高炉自1988年3月投产以来,通过采取改善原燃料条件,维护适宜的 彭风动能,提高风温,采用合理的装料制度,维护良好的操作炉型,进行富氧大喷吹等措施,高炉冶炼不断强化,2001年1月-8月份利用系数达到3.24t/m^3&;#183;d,煤比141.38kg/t.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