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岩爆防治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浙江省苍岭隧道及福建祝源隧道岩爆防治及对策研究,提出相应的岩爆评价方法、步骤及判据、岩爆烈度的划分,同时就设计及施工阶段提出不同的防治对策。研究结果可以为深长大隧道开挖岩爆防治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苍岭特长公路隧道岩爆预测和工程对策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从苍岭隧道的工程地质状况入手,结合现场实测的地应力值,通过反演得出隧道区内的初始应力场,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取了隧道开挖后的洞周应力值,以此为依据,结合室内岩石试验和不同岩爆判据,得出了勘察设计阶段本区将产生低–中等岩爆的结论,并在设计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在施工阶段为更加准确预测岩爆,结合施工中实际状况对隧道区内的总体岩爆状况进行重新预测,结果显示低–中等岩爆区间都相应减少;同时利用现场实测应力值对前方300~500 m段进行了分阶段预测,并得出卢森判据适用于该隧道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陆泽标 《土工基础》2014,(6):116-119
岩爆是一种世界性的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现场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目前国内外在岩爆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而地应力测试则是进行隧道岩爆及其他灾害预测预报的重要内容。结合官田隧道的施工情况,介绍了该隧道岩爆的产生及其发展特征,并结合地质条件和地应力测试两方面因素探讨了官田隧道岩爆发生的原因,并根据上述原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官田隧道在后续施工中防治岩爆发生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4.
袁海波 《山西建筑》2015,(8):183-184
基于陶振宇判据,从地应力大小和围岩条件两方面考虑,对昌宁高速雩山隧道开展了岩爆预测和防治,判定结果表明雩山隧道以无岩爆为主,局部洞段可能发生轻微岩爆。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岩爆的形成条件,结合岩爆的等级,分析了岩爆对隧道施工的影响,并以拉林铁路布喀木隧道工程为例,阐述了岩爆的预测方法及防治措施,从而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岩爆是地下工程中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其破坏性巨大,是一项世界性的难题。为对岩体岩爆危险性进行综合分析,提高岩爆预测精度,本文从理论分析和现场测量两方面归纳了学术界隧道岩爆判据研究现状,建立了岩爆综合分析与预测系统框架。以米仓山公路隧道为例,结合数值模拟和岩爆综合分析与预测系统对其岩爆的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隧道周边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而且开挖使隧道周边围压迅速降低,产生较大的主应力差,导致围岩发生岩爆。预测米仓山隧道K49+175~K50+650段以弱~中等岩爆为主,最大埋深段附近为中等岩爆,局部可能发生较强烈岩爆。针对工程进展情况和岩爆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时伟  闫金凯  严伊莎 《山西建筑》2006,32(19):250-251
从枫树头隧道的工程地质状况入手,结合现场实测的地应力值,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取了隧道开挖后的洞周应力值,以此为依据,结合室内岩石试验和不同岩爆判据,对枫树头隧道围岩岩爆进行了预测,得出该隧道有发生岩爆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结合浦南高速公路祝源隧道工程实例, 对岩石微裂隙 (片理 ) 发育、单轴抗压强度低的变质岩地区深大长隧道岩爆预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针对该类型特殊地区隧道岩爆, 可以通过能量判据和应力判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科学预测。研究结果可为该类型地区的隧道岩爆预测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以及为安全施工提供技术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闫金凯  时伟  詹常辉 《山西建筑》2006,32(19):260-261
从后头山隧道的工程地质状况入手,结合现场实测的地应力值,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取了隧道开挖后的洞周应力值,以此为依据,结合室内岩石试验和不同岩爆判据,对后头山隧道围岩岩爆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岩爆及其判据和防治   总被引:40,自引:17,他引:23  
 岩爆研究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上半叶。迄今为止,虽然诸多科研成果已经问世,但岩爆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作为一般性的论述,首先提供一些背景材料,涉及到国内外一些工程实例、研究方法等。然后,叙述国际范围内常用的一些岩爆判据和岩爆分级方法;论述岩爆的预测和预报;对岩爆防治,包括应力解除钻孔、注水湿化和锚固等方法进行综述。最后,对锦屏二级水电站辅助洞发生的岩爆实例进行重点介绍,并在综合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对岩爆判据、分级及防治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岩爆是深埋隧道建设面临的一类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这类灾害制约了深埋隧道的建设并引起了学术界和工程实践的广泛关注。基于理清岩爆的特征和系统的总结岩爆灾害的预防技术的目的,通过对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梳理。结果表明,岩爆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且机制复杂,工程实践中已形成了单一判据、复合多元判据及系统工程判据的多种预判方法。通过预测圈定岩爆的时间、地点、危险程度等,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性的采取防治措施以降低岩爆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2.
涂杰 《市政技术》2020,(1):131-132,136
在高地应力条件下或者隧道洞室开挖中,围岩因为卸载而发生的围岩松脱或剥落、甚至弹射的地质灾害即为岩爆。岩爆的发生主要与隧道围岩的性质、施工地质条件以为隧道围岩应力状态有关。为了避免或减少岩爆造成的损失,需要正确预测岩爆。笔者对岩爆发生的规律、岩爆的分类以及岩爆相关预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并从施工组织、释放地应力、严抓初期支护规避岩爆威胁、控制隧道开挖进尺、加强爆破控制等方面论述了隧道施工过程中所采取的岩爆防治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二郎山公路隧道岩爆发生规律与岩爆预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岩爆是地下工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地质灾害,根据二郎山公路隧道在施工中记录的200 多次岩爆资料,总结了该隧道岩爆发生的基本规律;并采用“地质超前预报法”、“σθ/ Rb 判据法”和“岩爆临界深度预测法”三种方法,对其岩爆预测问题作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倪富来 《重庆建筑》2011,10(7):33-36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岩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施工地质灾害之一,它的发生对隧道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构成很大的威胁,对岩爆发生可能性及其程度的预测是这类隧道设计、施工及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依据隧道岩爆发生的条件,基于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岩爆实例,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岩爆危险性预测的评价模型并应用vc++6.0实现了该评价模型,将其运用到武隆隧道的岩爆预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郭训江 《土工基础》2009,23(3):29-32
岩爆作为深埋地下工程在开挖后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极大地威胁着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在全面分析岩爆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从众多岩爆预测判据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了Rb/σ1判据、陶振字判据和卢森判据对某深埋引水隧洞进行了岩爆预测,结果表明整个工程以中等岩爆为主,局部洞段会发生强岩爆,同时针对不同岩爆等级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付型韬 《山西建筑》2014,(1):173-174
针对南疆铁路吐库二线中天山特长隧道花岗岩段特点,对岩爆预测判据选取进行了研究,确定了中天山隧道隧址区的花岗岩岩性物理力学指标、开挖段洞壁应力分布以及合适的岩爆预测判据等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7.
BP神经网络模型在深埋隧道岩爆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岩爆是深埋、高地应力区岩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主要施工地质灾害之一,它的发生对隧道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构成很大的威胁,对岩爆发生可能性及其程度的预测是这类隧道设计、施工及安全生产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依据隧道岩爆发生的条件,基于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岩爆实例,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岩爆危险性预测的评价模型并应用vc 6.0实现了该评价模型,并将其运用到通渝隧道的岩爆预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防止深埋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岩爆,以平安隧道5号横洞岩爆防治为背景,采用现场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深埋大断面隧道规律和特征,提出了岩爆防治措施。获得以下成果:初爆后、初喷后、初支后等三个阶段都可能发生岩爆,岩爆部位包括横洞拱顶、两侧边墙及拱脚;岩爆具有无明显征兆、岩爆体不规则、发生在新开挖掌子面附近等特征;根据岩爆发生分为活跃期、过渡期、缓和期和平静期等4个阶段,提出了岩爆分段防治思路。结果表明,通过采取分段防治措施有效减小了岩爆强度。研究成果可为深埋隧道岩爆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隧道岩爆的机理研究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爆是高地应力区地下工程硐室开挖施工中常见的一类动力失稳地质现象。对于岩爆所带来的危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但对岩爆的定义、分类及其机理,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本文根据对渝怀铁路某隧道中的岩爆实例调研,通过现场记录及室内岩石力学试验研究,归纳了岩爆的力学条件,并简要分析了该隧道岩爆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岩爆的破坏形式及其破坏过程。得出了该隧道岩爆的产生机理,对今后的预测及防止岩爆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杨俊 《山西建筑》2011,37(25):161-162
从岩爆的烈度等级角度入手将岩爆进行了分类,结合某特长公路隧道岩爆预测实例,通过分析提出了岩爆防治措施,经采用取得了良好的工程效果,确保了围岩稳定和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