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陌生化"手法可以引起接受主体对作品的审美感受,但不一定就能使作品具有现实的审美价值。审美性是文学的整体功能属性,在注重作品的艺术手法的同时不能忽略作品的内容,割裂作品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毕加索的绘画作品风格多变,他尤其偏爱以“吉他”为题材进行系列创作。其创作与音乐中的“变奏”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文章以贝多芬的钢琴《变奏曲》和毕加索代表性的吉他绘画作品为例,比较音乐中的"变奏"与毕加索绘画创作中变化手法的某种契合,进而探究毕加索绘画作品中的变奏创作特点以及由此体现的变异风格。  相似文献   

3.
由小说内容表现出的青春期性行为反应,探讨了郁达夫的小说《沉沦》的审美教育作用;从叙述艺术视角分析了作品的诗化小说特征;从作品的思想及创作手法上考察了作品的现代主义思想和表现主义艺术特征;并从背景、环境等方面分析了小说特色的成因。  相似文献   

4.
拓朴印象     
罗莹 《饰》1995,(2)
拓朴印象罗莹拓朴是一数学名词。在艺术范畴中代表一种"矛盾空间"和"混乱空间"。在服装设计中运用拓朴的意念力图表达一种新的服装空间和结构。这组作品将针织兔毛钩结与立体裁剪这两种不同的手法,融于一体,将服装某一部分的"面"延伸、拓展,从而形成面的迂回、复...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动画作品充斥着少儿的课余生活。动画作品对少儿的价值观、言行、心理、思维、审美等方面产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影响。在中国动画黄金时期,在设计伦理方面完全"干净纯粹"。然而,不少动画作品如《铁扇公主》、《宝莲灯》、《蜡笔小新》等,在艺术设计、剧本内容或者商业运作方面,却存在着不少不尽如人意之处,或多或少地背离了动画艺术设计的伦理。  相似文献   

6.
基于《齐物论》中"三籁"和"梦蝶"形象的描述,探讨了庄子美学思想的几个特点:即主张审美过程的"直达"性,追求审美对象的"超完整"性,异态同构的审美心质以及迂回观照的审美视线。  相似文献   

7.
"诗性"的有无与作品的外在形式无关,而在于作品有无其内在的诗性,想象是诗性审美实现的重要依凭手段。淡墨诗散文在形式上仍是散文,但其内里却蕴含着浓浓的诗味儿。淡墨通过他独特的艺术处理手法,用"想象"作为黏合剂将"诗情"寓于其高度浓缩的诗性语言中,成就其诗散文。  相似文献   

8.
根据陈思和所阐述的民间理论,探讨了《红高粱》所呈现出来的民间形态与作品的叙事策略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立场。《红高粱》中并不存在一个与"庙堂"保持距离的民间形态,也没有构造一个理想的民间图景,这或许是由《红高粱》可疑的民间立场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服装作为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综合栽体,其"艺科审美"具有互动的"链式反应",特别是现代服装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显露出科学技术的美对服装设计审美起到有利的支撑作用。科学技术的审美和创造美,产生的基础是实在的客体和美感主体契合的统一。当"审美"成为科学技术与艺术整合的中介时,二者便进入"艺科反应链"。此时,美的张力将异常强劲而灵...  相似文献   

10.
情调是作者对所写的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态度。气势,就是情调之势,是充溢文章的感人力量,它的本质是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的总体的审美态度,一种奔放的感情力量。情调和气势是笼罩整个意象和艺术世界的感情基调,是作品感染力的主要因素。只有再现原文的情调气势,译文才能神采奕奕,才能和原文"神似",才能吸引和感染读者。  相似文献   

11.
《马洛赛克舞曲》是匈牙利音乐家佐尔丹.柯达依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在回旋曲式的整体结构框架内,其内部结构运用变奏手法予以展开或构建。以这首作品变奏手法的运用为研究对象,以变奏手法的贯穿运用与变奏手法的局部集中运用这两条线索为切入点,结合具体谱例对作品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并总结了全曲的变奏原则。  相似文献   

12.
分析美国优秀女作家波特的小说《失窃》的艺术手法,可看出该作品是几种艺术手法——蒙太奇手法、意识流手法、象征手法的交融。  相似文献   

13.
巴金善于把人物的心灵流程作为结构的主干,使作品的构思具有一种在变化中求和谐的音乐美。这种艺术手法不仅使巴金短篇小说的创作别具风格,也充分显示出作家不凡的审美发现和艺术转化能力。巴金中篇小说的艺术结构在作品中是表现心情、抒发感情的手段,无论是《憩园》中作家遥深的感慨,还是《春天里的秋天》中那感情的激流,无一不借助于一定的艺术构筑来体现人物形象丰厚的审美内涵。而以《家》为代表的长篇小说则更是以其富有民族特色的长画卷结构与他带有强烈主观性、抒情性的字相结合来揭示作品深沉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生态美感可以从两个角度审视,一个是"和谐"的视角;一个是"整生"的视角。"和谐"视角下的生态美感探讨主要集中于美感的心理层面;"整生"视角下的生态美感是一种审美生理快适感和审美心理愉悦感相统一的快悦通感。生态美感的"和谐"与"整生"两个视角是互补交融的。  相似文献   

15.
肖邦在谐谑曲中运用混合曲式结构,是与他生活在浪漫主义时代,强烈地追求音乐上的创新,追求强烈对比的感情表现,追求音乐与其他艺术的综合等相联系;又与肖邦独特的艺术个性和音乐审美理想,追求创新的音乐体裁形式及在传统体裁中采用新的艺术手法相联系;更重要的是与具体作品内容的表现需要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
悬念手法在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du Maufier)的名作《蝴蝶梦》(Rebecca)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一本文将从结构上探讨作品别具匠心的悬念艺术,以助于更好的欣赏作品中的悬念。此外,本文还将从创作手法的角度剖析文中一系列悬念手法产生的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指出这种手法在全文篇章结构中的重要作用一  相似文献   

17.
受众对动画作品所表现出的审美期待与审美倦怠均源于审美心理,审美心理是由集体无意识下的共性审美标准和个体实践的自我审美心理所组成.当前国产动画作品对受众的审美心理及流程、审美期待成因的认识仍有欠缺,在精神呈现和内心关慰这两个审美心理层面上的认知滞后,是当前受众对国产动画审美倦怠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8.
悬念手法在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 du Maurier)的名作<蝴蝶梦>(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本文将从结构上探讨作品别具匠心的悬念艺术,以助于更好的欣赏作品中的悬念.此外,本文还将从创作手法的角度剖析文中一系列悬念手法产生的非同一般的艺术效果,指出这种手法在全文篇章结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潘玉良的绘画创作是在中西方文化不断碰撞、融合中萌生发展的。她在对绘画作品的创作之中常常将追求东方人人文情思的笔思转化为独特的艺术审美情趣,以引起观赏者的审美情感共鸣。从潘玉良的绘画作品入手,分析其作品绘画风格的形成,中国民族元素的运用,以及绘画中所蕴藏的东方艺术的意境和作品中体现的东方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0.
海德格尔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提出了一对新的哲学概念:"世界"和"大地",其对艺术作品之构成的追问及"大地""世界"概念对艺术作品之审美要求与《文心雕龙·隐秀》中的"隐秀"思想相契合,对后世文论的影响呈现出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体现出人类对艺术审美的共通追求。由此比较尝试探寻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及中西文论的对话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