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引言碳材料通常从填充焦和沥青粘结剂通过混合成型,焙烧和石墨化而制成。大家也熟知高密度碳块可以不使用沥青粘结剂而从碳质粉末(生焦和特别处理过的沥青)制成,这些碳质粉末包含适量的挥发份。我们研究了从中间相体制得的碳质粉末在生产碳块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浸渍是将浸渍剂一熔融沥青渗透填充到焙烧品的气孔中,以减少产品孔度,提高密度、强度等的工艺过程。浸渍石墨电极就是在一般石墨电极生产中,增加高压浸渍,二次焙烧工艺,得到产品孔度小,密度高,强度大,比电阻小的石墨电极。山西侯马新田炭素厂自1986年起将高压浸渍二次焙烧新工艺,用于生产、从而获得较大的效果和效益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碳材料在许多工业领域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应用来说,碳材料须具备一些必要的性能,如高密度、强度及各向异性和同性。碳材料通常由填充焦炭和铺路沥青通过混捏、成形和密实填充程序制备。这一制备过程非常耗时,因为必须经过重复浸渍和碳化以赋  相似文献   

4.
碳化和石墨化多孔碳制品中的扩散 T。G .Politi:,—5沥青碳化 T.G.Politi。,—8用凝胶渗透色谱研究石油沥青缩聚动力学 R .A.Greinke,—10纯芳烃碳化的动力学研究 D .K.Banerjee.—12CO和CO/He混合物在铁箔上碳形成的动力学 A .I.Laoava. —14某些用Fe(NO3):预浸渍的有机聚合体的碳化 J。D。Lopez一GonzaleZ。—16氢化蓖的回流预处理及其化学 1 .Moeliida.Y.Korai.—18氢化蓖基中间相小球的合成和碳化 I一Moehida.Y。Korai。—20—沥青在孔中的碳化 C .Latham。—22焙烧过程中碳的孔径分布和物理性质的变化 R .Heilmann.and…  相似文献   

5.
印刻法制备中间相沥青基中孔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用中间相沥青作碳源,硅胶水溶液作造孔剂,采用胶体印刻法制得一系列中孔碳。实验发现当适量纳米级硅源添加到中间相沥青中,会在彼此颗粒间形成一定的纳米孔道,从而导致中间相沥青在炭化过程中没有沥青由固相向液相转化的过程。结果表明:碳硅比、印刻温度以及中间相沥青的基本物化性质都将对中孔碳的孔结构发生重要影响。且制得比表面积和孔容分别为482m2/g和1.62cm3/g的中孔碳。  相似文献   

6.
一、引言一些碳材料抵抗电解液破坏作用的能力是推断其适应作为铝冶炉阴极的基本标准之一。就人们通常所知,碳块基本的物理性能主要由原材料所决定。这一点已被测试并经多年的实践证明。无烟煤和电石墨的高度适应性以及石油焦和沥青焦的不适应性同样也被证明。本实验试图确定由气-焙烧和电-焙  相似文献   

7.
新型碳复合材料与密封卜丽芳(沈阳化工厂,沈阳)0前言炭素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低温、耐介质腐蚀及自润滑性,使其在流体机械密封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但普通碳—石墨材料强度低,开孔率大,用于流体密封承压力低,密封性差,必须经过浸渍煤焦油沥青、各种树脂或低溶点...  相似文献   

8.
采用普通液压机及新型的模压半炭化成型工艺,在大气环境下制备出了高密度、低成本、应用广的三种焦炭(冶金焦、沥青焦Ⅰ和沥青焦Ⅱ)颗粒增强的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简称PCCs).通过对PCCs材料先后进行快速焙烧处理,沥青浸渍-炭化致密化处理和高温石墨化(2373K)处理,制得了PCC材料的焙烧样品、致密化样品和石墨化样品.通过力学性能试验,SEM和XRD等方法,研究了增强体焦炭颗粒的种类对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体积密度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PCCs材料抗压强度的高低,除了与其体积密度相关外,还与其所采用的增强体焦炭颗粒的耐压强度、微观结构和表面状态有密切的关系.焦炭颗粒的耐压强度愈高、表面越粗糙、开孔孔隙越多,其对沥青基炭复合材料的增强作用也就越显著.无论PCCs材料是焙烧样品、致密化样品、还是石墨化样品,用磨碎冶金焦制备的PCCs材料的三种样品的抗压强度最大,用沥青焦Ⅱ制备的PCCs材料的次之,用沥青焦Ⅰ制备的CRPCC材料的最小.粒状增强体的种类对CRPCC材料的力学性能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其强度也具有一定的遗传性.  相似文献   

9.
引言制造炼钢和炼铝工业用的电极包括将沥青(作为粘结剂)与骨料(填料)焦混合,混合物的压制或挤压以及焙烧形成碳电极。粘结沥青的作用是保持结构完整性并使电流有一低电阻通道。沥青物质的碳化对电极强度和性能有很大影响。本文描述粘结沥青热解特征的研  相似文献   

10.
碳/碳复合摩阻材料中基体碳的碳化与浸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玲  姜稚清 《材料导报》1998,12(5):67-69
通过试验和理论探讨:对碳/碳复合摩阻材料中基体碳的碳化机理,浸渍过程及条件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为:(1)1000℃的碳化温度是获得实质性碳的温度,在2200℃时,本课题中的基体碳已基本转化为石墨结构,(2)软化点为76℃的中温沥青加热温度在300℃时已完全流变,其润湿我为零,这些结论对制作碳/碳复合摩阻材料的关键工艺及碳收率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于各种常用的聚粒状人造碳或石墨来说,都要求是高密度材料,因为它们的渗透性低、机械性能高。由250℃左右的煤焦油沥青熔体浸渍经800℃预处理的碳基体可达到这种致密化。常压下,100~300℃范围内再加热浸渍材料时,熔融沥青出现较大的回流,这种现象称为“热渗析”。加热至800℃后,初始浸入的沥青只有30wt%以焦炭形式残存在孔隙中。那些原因引起热渗析?如何防止或减少这种现象? 乍看起来,热渗析可能涉及许多物理参  相似文献   

12.
将预活化的沥青基炭球在不同金属盐的水溶液中浸渍,使之负载有金属,然后进行活化处理。结果发现,活化过程中氢气的存在可以提高铁、钴、镍催化活化反应速度,但对钇催化的活化反应速度却有抑制作用。在氢气存在条件下制得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中孔主要分布30-50nm处,而在氮气氛中制得中孔要分布却在2.0nm处。  相似文献   

13.
采用沥青液相浸渍-碳化法制备了轴棒法编织碳/碳(C/C)复合材料,并选择900℃、1500℃、2500℃三种温度对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进行了高温处理,研究了高温处理对材料热膨胀系数及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高温处理温度的升高,轴棒法编织C/C复合材料的开孔率增大,内部裂纹增多并扩展,导致材料的热膨胀系数总体上呈现降低的趋势;另外,随高温处理温度的升高,材料晶体有序程度增加,从而使声子的平均自由程增加,导致材料的导热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4.
将预活化的沥青基炭球在不同金属盐的水溶液中浸渍,使之负载有金属,然后进行活化处理。结果发现:活化过程中氢气的存在可以提高铁、钴、镍催化活化反应速度,但对钇催化的活化反应速度却有抑制作用。在氢气存在条件下制得的沥青基球状活性炭的中孔主要分布在30~50nm 处,而在氮气气氛中制得的中孔主要分布却在2.0nm 处。  相似文献   

15.
前言碳—碳复合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在航天工业中由于它能在高温下耐烧蚀,并具有优异的强度,因此可用作隔热材料。生产这些碳一碳复合材料的最一般方法是将碳的化学蒸汽沉积(CVD)在一种纤维上,即碳毡基体上。本研究的目的是用热的煤焦油沥青浸渍碳  相似文献   

16.
前言因碳化条件和所用原料的不同,聚合物碳化后所得到的碳材料各有其物理和结构特征。这些碳材料可用作催化剂载体,此外,它们还具备分子筛的性质和高的吸附能力。本工作曾对硝酸铁溶液予浸渍的或不用硝酸铁溶液予浸渍的某些聚合物分别进行了碳化研究。本文研究了碳化过程的热分析数据和所得碳材料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浸渍中间相沥青使炭/炭复合材料致密化1前言热固性树脂或煤焦油沥青被用作炭/炭复合材料[1]的基体前驱物,但它们的碳含量并不高。中间相沥青的碳含量高,且在高温下具有流动性,但在炭化过程中由于热解气体释出而大幅度膨胀。本文作者用炭纤维布和热固性树脂制造了...  相似文献   

18.
高压浸渍-炭化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高压浸渍-炭化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的组织结构,以1 K PAN基高强度炭纤维为增强体,以调制中温煤沥青为基体前驱体,采用超高压浸渍-炭化工艺制备出2.5D沥青基炭/炭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及SEM电镜对材料内部的组织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表明:以中温沥青为基体前驱体所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在纤维束内,由于纤维之间的孔隙较小,形成的基体组织主要为镶嵌组织;而在纤维束之间,由于空间较大,出现的基体组织既有镶嵌型组织,也有域型组织.在沥青基炭基体中,有孔洞、裂纹、沟槽等缺陷.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高质量的中间相沥青是高性能沥青炭纤维的前驱体,因而在高性能沥青炭纤维的制备过程中,中间相沥青的调制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由于以上原因,在碳材料的研究领域中,有关沥青和中间相的学术研究一直非常活跃.在历届国际碳会议上都有大量关于沥青,中间相和炭化方面的文章发表.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每一种高性能沥青炭纤维产品的开发成功,都伴随着许多中间相沥青调制方面的专利问世.纺丝用中间相沥青要求具有理想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以使其在随后的纺丝过程中表  相似文献   

20.
通过MoO3与TiO2相互支撑的方法制备了一系列多孔钼钛氧化物,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该材料结构在随焙烧温度变化过程中的转变机制, 通过XRD、BET、FESEM、TG/DTG等表征分析, 当焙烧温度低于600℃时, MoO3呈固体状态, 通过MoO3与TiO2相互支撑可以制备出比表面积高达182 m2/g的介孔钼钛氧化物, 可负载更多分散良好的MoO3, 其加氢脱硫性能显著优于常规浸渍法制备的催化材料; 当焙烧温度高于600℃时, MoO3呈熔融状态, “自支撑效应”消失, 钼钛氧化物孔结构发生坍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