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湘西北龙山铅锌矿带沉积相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湘西北龙山铅锌矿带主要赋存于上寒武统耗子沱群第三段和下奥陶统南津关组底部,形成于鹤峰—咸丰隆起带南东边缘的潮滩相和生物礁(滩)相之碳酸盐沉积平台。矿化是在控矿地层具有较高的铅锌初始丰度基础上,经过地表的富CO_2的循环水改造富集而成,其主要成矿期相当于海西早期。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表明,铅锌矿床属于在热水作用下堆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铁矿的特征微量元素含量与其之间的关系表明:该铅锌银矿床与岩浆(火山)热液矿床特征相似,而有别于同生沉积或沉积改造矿床。根据矿床次火山岩脉与成矿关系密切的特征,认为该矿床属中温次火山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3.
通过实地地质调查和取样测试,对二里河铅锌矿床进行标型矿物微量元素、围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二里河铅锌矿床具有海底热水喷流沉积矿床一般地质特征,多期(华力西期+印支期)构造运动和幅度较大的裂陷发育史为大量矿质的喷流和聚集提供了十分有利的导矿和容矿构造条件。标型矿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闪锌矿明显富集Cd((6493.74~7225.68)×10-6),贫Sb、As,黄铁矿w(S)与w(Se)比值为23443.48~250284.36,w(Co)与w(Ni)比值为3.47~104.10,指示矿床具热水沉积特征,而黄铁矿w(Fe)/(w(S)+w(As))为0.87~1.52,表明该矿为浅部成因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围岩和闪锌矿稀土元素显著亏损Eu、Ce,指示二里河铅锌矿床可能具有喷流沉积型矿床远源矿化特征;log(δCe)为-0.04~0.04,表明二里河铅锌矿床围岩在还原环境下成岩;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及闪锌矿成分指示的温度范围(215℃~333℃)特征表明该矿床为中温矿床。综上所述,二里河铅锌矿床可能为相对远离喷流口的喷流沉积型浅层中温层状矿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凤太盆地八卦庙金矿和八方山二里河铅锌矿的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流体地球化学的研究, 发现两类矿床δ(30Si)分布范围与海底喷流沉积成因硅质岩的硅同位素接近,表明其属热水沉积成因。矿床 δ(34S)比较接近,但铅锌矿矿石中硫源来源更广。碳酸盐的碳、氧同位素特征显示两类矿床均具有热水沉积特 点,金矿的样品更趋向于火成岩,表明受后期岩浆热液影响更大。经过流体包裹体测温,金矿床均一温度变化范 围大,具有多期次多阶段的特征。矿床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金矿床与铅锌矿床在成矿物源、成矿流体 特征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相似性,反映出热水喷流作用与两类矿床成因有密切的关系,但二者又存在差异。结合 成矿地质背景,认为铅锌矿的形成与定位受区域热变质改造和动力作用控制,而金矿的形成主要受晚期岩浆热 液活动控制,由此建立了金矿与铅锌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5.
湘西黔东汞铅锌矿床是在区域汞铅锌初始丰度较高的矿源层基础上和断裂构造的驱动下,经加里东期封存热卤水改造形成。成矿溶液具有低温度、高矿化度、高盐度和含有机质等特点,其组分为Na(K)-Ca-Cl型。构造条件为其环流系统,亦是矿体赋存场所。矿床属沉积-热卤水改造成因。  相似文献   

6.
从矿体的产状、形态、矿石组成和组构特征等方面,论述了铜山岭乡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成矿作用的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和控矿条件。作者认为,铜山岭多金属矿床应属同生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7.
广东凡口铅锌矿床的主要金属矿物黄铁矿、闪锌矿和方铝矿均可分为四个世代。各世代的主要金属矿物的标型特征差异很大。黄铁矿的Co/Ni比值,闪锌矿的颜色、晶胞参数及Fe、Mn、Cd含量,方铝矿的Mn、Ag、Sb、Bi含量均随其世代不同而有规律地变化。该矿床属沉积-成岩、地下热水改造型的层控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8.
禾青地区铅锌黄铁矿床的同位素组成表明。铅多数为正常铅,少量为异常铅,具有克拉通化地壳铅的特征。铅的主要来源是震旦系、寒武系基底。金属硫化物的δ~(34)S为较大的负值,显示硫的生物成因。氧、碳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作用过程中有深部热卤水和部分大气降水的加入。铅锌黄铁矿矿床属同生沉积弱改造的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9.
对宁夏泾源县立洼峡铅锌矿床进行研究,通过野外调查、采样观察、地球化学测试等,重点分析了该矿床地质特征、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结构构造、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提出该矿床为中—低温热液交代充填型脉状铅锌矿床,并归纳了该矿床的4种找矿标志,为本地区以后的找矿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广西大厂沉积-热液叠加型锡矿床的成矿模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大厂锡石硫化物矿床是在泥盆系同生沉积的基础上,经燕山晚期花岗岩热液的改造和叠加形成的。成矿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矿床中同生沉积的黄铁矿在热流的作用下,一方面相变为磁黄铁矿,另一方面作为碱性的地球化学垒,促使晚期含锡热液卸载、沉淀;酸碱度的变化是控制含矿溶液在层状硫化物矿体中叠加矿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中国脉型钨、锡矿床和斑岩钼矿无论在时空分布上还是在成矿特征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本文以几个典型矿床为例,从流体包裹体角度对比分析了其成矿特征的异同。根据流体包裹体的组合类型、气液比等特征可以大致推断出成矿温度。流体成分与岩浆的侵入深度之间存在着近似相关关系。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流体温度和盐度逐渐降低,钨、锡流体特征非常相似,但锡矿床的盐度略高于钨矿床。斑岩钼矿的盐度非常高,这是典型的次火山体系的流体特征,压力影响着成矿温度及流体成分。流体成分上锡矿床CO2含量明显要高于钨矿床,而且F的含量较高,斑岩钼矿床由于其源区物质成分的差异导致流体具有不同的特征。流体沸腾、混合及自然冷却是流体演化的3个过程,其中流体沸腾对成矿意义重大。CO2是挥发份中的常见组分,能影响流体不混溶的发生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东胜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胜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改造及保矿是有机-无机流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作用过程伴随众多可识别的后生蚀变标志.对这些流体作用产物的稳定同位素特征研究可以追朔流体作用的类型、特点和性质,从而为该矿床的成因及找矿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选择透镜状碳酸盐化及矿化层钙化木中方解石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含矿层砂岩中黄铁矿进行硫同位素测试.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透镜状碳酸盐化及钙化木的形成其碳质来源与油气等有机质流体作用有关;硫同位素数据分析表明,黄铁矿硫源具有生物细菌-煤质共同作用的特点;结合前人对碳酸盐氢氧同位素及流体物理化学参数等特征的研究,综合分析得出了东胜矿床的形成为由"大气降水-逸散油气-煤质有机酸-低温热液"混合流体作用结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盘子涧金矿地处山东胶东地区蓬莱—栖霞金成矿带南部,是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Au品位高,目前对该矿床成矿流体来源的研究尚不深入。在详细的矿相学观察及黄铁矿显微结构研究基础上,对盘子涧金矿主成矿阶段(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阶段和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的载金黄铁矿进行了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盘子涧金矿载金黄铁矿中流体包裹体的3He丰度为(3.49~8.50)×10-14 cm3 STP·g-1,4He丰度为(2.46~5.06)×10-8 cm3 STP·g-1,3He/4He值为0.8Ra~1.2Ra(Ra为大气3He/4He值,Ra=1.39×10-6),成矿流体表现出以富集地幔为主导的壳幔混合特征; 40Ar丰度为(1.02~2.65)×10-7 cm3 STP·g-1,40Ar/36Ar值为896.3~1 724.1,是大气饱和水40Ar/36Ar值的2~3倍,与中国东北部幔源岩样品40Ar/36Ar值相近,推测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富集地幔,成矿流体中存在着一定量的地壳放射性成因40Ar,表明地壳流体参与了成矿作用。综上所述,推断山东胶东地区盘子涧金矿成矿流体为以富集地幔流体为主导的壳幔混合流体。  相似文献   

14.
库茹尔铜金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晚古生代伊什基里克裂谷带,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岩屑凝灰岩,矿体受一系列断裂构造控制。有关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研究不足,限制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以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演化规律,初步查明了矿床成因类型。库茹尔铜金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阶段、石英-黄铜矿阶段和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阶段)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含少量CO2-H2O三相包裹体与含石盐子晶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184 ℃~359 ℃、250 ℃~319 ℃和229 ℃~263 ℃,盐度分别为4.1%~8.5% NaCleq、1.0%~6.0% NaCleq和32.7%~33.9% NaCleq; 石英-黄铜矿阶段和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阶段均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分别为144 ℃~212 ℃和114 ℃~163 ℃,盐度分别为0.2%~6.7% NaCleq和0.1%~3.1% NaCleq。库茹尔铜金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具中—高温、中—低和高盐度的岩浆热液特征,流体不混溶是导致Au-Cu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与斑岩成矿系统相关的次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5.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野外考察,论证了位于赣东北德兴地区德乐中生代火山盆地中的德兴铜矿、银山银铜铅锌矿和金山金矿及蛤蟆石金矿属于同一成矿系统。德兴铜矿是典型的斑岩铜矿,成矿流体和金属元素主要来自岩浆;银山银铜铅锌矿是一个下部为斑岩铜矿、上部为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为主,晚期有较多的大气降水参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金山和蛤蟆石金矿是远接触带热液矿床,成矿流体为岩浆热液与大气降水的混合产物,金主要来自围岩——双桥山群浅变质岩。这3套矿床以中酸性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高钾钙碱质花岗岩)为核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自中心向外或深部向浅部为:斑岩铜金钼矿、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矿和远接触带热液型金矿。这种矿床组合关系不同于已知的经典斑岩铜矿模型和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金银矿床模型,因而,有必要提出一个新的模型:斑岩铜矿-浅成低温热液银铅锌矿-远接触带热液金矿模型。这套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抑或是古太平洋俯冲板片局部重熔或撕裂重熔的产物,抑或是在活动大陆边缘岩浆弧后伸展带由地幔底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石蜡沉积机理,考虑到在含蜡原油热输管道的实际运行中油温高、热流强度大、油流粘度比较小、剪切弥散的作用非常小,因此石蜡在管壁处的沉积主要是由于分子扩散形成的。应用Fick扩散方程来计算石蜡沉积扩散速率,并根据含蜡原油比热容随温度变化的一般规律,采用热力学与动力学相结合的方法推导出了计算含蜡原油热输管道管壁结蜡厚度的计算公式,并用对分法对公式进行求解,得到了管壁结蜡厚度与运行时间以及输送距离之间的关系,并画出了其关系曲线。采用该计算方法能够计算出任意时刻管道沿线任一点处的管壁结蜡厚度,模拟了沿管线长度管壁结蜡厚度的分布规律。此方法为确定管道的经济清蜡方案及保证管道安全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阿尔泰铁矿为研究对象,综述铁矿成矿背景,划分成因类型和成矿时期,对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进行描述,研究成矿流体的温度和盐度以及成矿流体来源,最后探讨构造演化与铁矿成矿作用。结果表明:铁矿成因类型可划分为火山岩型、矽卡岩型、伟晶岩型、与花岗岩有关的热液型、与基性岩体有关的钒钛磁铁矿型和砂矿型;矽卡岩矿床流体包裹体从矽卡岩阶段到退化蚀变阶段再到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的均一温度(从200℃~500℃到200℃~350℃,再到160℃~300℃)以及流体盐度(NaCleq)峰值(从4.5%~21.5%到3.5%~20.5%,再到1.5%~17.5%)逐渐降低;托莫尔特铁(锰)矿沉积期成矿流体以中低温(集中在160℃~300℃)、低盐度(主要集中在4%~9%和14%~20%)为特征;两棵树伟晶岩型铁矿成矿流体为中温(173℃~290℃)、低盐度(0.35%~16.05%);氢和氧同位素特征表明,火山沉积型铁矿沉积期成矿流体是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矽卡岩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水,石英-硫化物-碳酸盐阶段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混合少量岩浆水,同时两棵树伟晶岩型铁矿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碳和氧同位素表明,矽卡岩型铁矿成矿流体中碳主要来自深部岩浆,少量来自海相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新疆乌恰地区萨热克铜矿床的构造岩相学实测剖面研究,认为萨热克巴依复式向斜构造有利于盆地流体大规模聚集成矿,且萨热克铜矿床受构造和盆地流体作用影响形成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储矿构造样式为褶皱群落+顺层断层+层间连通性复式断裂-裂隙带,后期具有强沥青化流体侵入特征;南矿带储矿构造样式为传播褶皱+侵入构造+穿层断裂-裂隙带。典型钻孔及坑道的构造岩相学相体解剖研究结果表明:上侏罗统库孜贡苏组二段旱地扇扇中亚相杂砾岩为矿质的初始富集岩性,矿体在膝折构造及沿断裂构造侵位的辉绿岩脉部位增厚;层间和切层断裂-裂隙发育最密集构造应力区为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提供运移通道及储矿空间;总体显示萨热克铜矿具有构造与成矿流体叠加耦合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